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FNA与PF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杜军江 《临床研究》 2019年第5期106-107,共2页
目的比较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治疗的老年IFF患者80例实施分组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PFNA组与PFN组,每组40例,分别实施PFNA治疗... 目的比较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治疗的老年IFF患者80例实施分组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PFNA组与PFN组,每组40例,分别实施PFNA治疗、PFN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同时评价随访半年时髋关节功能,予以组间比较。结果 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比PFN组短(P <0.05),但术中出血量与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两组均有并发症发生,但PFNA组发生率明显更低(P <0.05);随访半年时,两组髋关节功能效果相当(P> 0.05)。结论 PFNA和PFN应用在老年IFF中均有不错的髋关节功能效果,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愈合时间短,但PFNA治疗期间所用时间更短,且并发症更少,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 PFN 疗效
下载PDF
持续牵引配合手法整复辅助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杜军江 《临床研究》 2019年第2期84-85,共2页
目的探究持续牵引配合手法整复辅助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6年4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克氏针内固定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 目的探究持续牵引配合手法整复辅助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6年4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克氏针内固定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先进行持续牵引及手法整复,之后再用克氏针交叉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并用肘关节Neer功能评分对两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活动能力、活动范围、稳定性、自我评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持续牵引配合手法整复辅助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能够有效提高疗效,改善患者术后的肘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内固定 手法整复 牵引
下载PDF
Y形钢板内固定与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杜军江 《中国民康医学》 2018年第22期37-38,共2页
目的:比较Y形钢板内固定与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Y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目的:比较Y形钢板内固定与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Y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后的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肘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56%、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效果优于Y形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形钢板内固定 双锁定钢板内固定 肱骨远端C型骨折
下载PDF
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杜军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18期36-36,共1页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07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方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后路髓核摘除术优良率88.89%,PLDD术优良率88.57%。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老...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07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方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后路髓核摘除术优良率88.89%,PLDD术优良率88.57%。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要根据其特点选择适合的手术治疗方式,并谨慎操作,术后给予必要的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以期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老年 手术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结合有限拉力钉固定治疗股骨骨干C型骨折疗效观察
5
作者 朱国伍 吴学建 +4 位作者 何军齐 李忠心 郑留根 杜军江 刘庆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13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结合有限拉力钉固治疗股骨干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应用交锁髓内钉结合拉力钉固定方式治疗股骨干C型骨折36例,男26例,女10例;平均年龄46.2岁(19~61岁);手术显露骨折部位,转子部开口,股骨近...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结合有限拉力钉固治疗股骨干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应用交锁髓内钉结合拉力钉固定方式治疗股骨干C型骨折36例,男26例,女10例;平均年龄46.2岁(19~61岁);手术显露骨折部位,转子部开口,股骨近端及远端扩髓,顺行植入股骨交锁钉,将碎骨块以髓内钉为轴心间接复位,复位钳维持固定,碎骨块之间绕过髓内钉钻孔,应用拉力钉固定,根据骨折部位复位和稳定情况,将骨折端适当加压,锁定近端锁定。结果 36例随访时间10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所有病例全部愈合,愈合时间5.5~9个月。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无断定、感染等病例。结果评定采用Johner评分标准:优34例,良2例。结论交锁髓内钉结合有限拉力钉固定治疗股骨骨干C型骨折,具有操作简单,骨折复位好,固定牢靠,可早期负重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内植物取出方便等优势,提高了交锁髓内钉的固定效果,是治疗复杂股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外科治疗 交锁钉 内固定
下载PDF
经皮插入接骨板微创治疗胫骨Pilon骨折
6
作者 杜军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17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体会。方法:近年采用微创手术治疗17例Pilon骨折,男15例,女2例,年龄29~50岁,平均41岁。根据Ruedi-Allgwower分型,Ⅱ型11例,Ⅲ型6例。采用三叶草型接骨板经皮插入固定,术后第2天开始功能锻炼,不...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体会。方法:近年采用微创手术治疗17例Pilon骨折,男15例,女2例,年龄29~50岁,平均41岁。根据Ruedi-Allgwower分型,Ⅱ型11例,Ⅲ型6例。采用三叶草型接骨板经皮插入固定,术后第2天开始功能锻炼,不采用任何外固定。结果:本组17例病人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4周,无骨不连。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评分系统评估,结果为优8例,良6例,中2例,差1例。结论:经皮插入微创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是基层医院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PILON骨折
下载PDF
AO锁骨钩接骨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
7
作者 杜军江 《医药论坛杂志》 2011年第1期94-95,共2页
目的观察锁骨钩接骨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NeerⅡ)的临床效果。方法近年应用AO锁骨钩接骨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18例。其中男13例,女5例;平均年龄45岁(32~50岁)。术后患侧上肢颈腕吊带悬吊,早期功能锻炼。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4~30... 目的观察锁骨钩接骨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NeerⅡ)的临床效果。方法近年应用AO锁骨钩接骨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18例。其中男13例,女5例;平均年龄45岁(32~50岁)。术后患侧上肢颈腕吊带悬吊,早期功能锻炼。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4~30个月)。锁骨远端骨折在术后6周均愈合,未发生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未发现伤口感染、内固定物断裂、肩部撞击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重返工作。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为89.7分。本组13例疗效为优,4例疗效为良,1例疗效一般。优良率为94.4%。结论 AO锁骨钩接骨板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NeerⅡ)的一种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钩接骨板 锁骨骨折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中等比例输注冰冻血浆与红细胞对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马建营 张历学 杜军江 《医药论坛杂志》 2020年第9期171-174,共4页
目的研究中等比例输注冰冻血浆(FP)与红细胞(RBC)对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西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123例,其中41例采用FP:RBC≤1∶2输血为低比例组,41例采用FP:RBC=1∶2~1∶1输血... 目的研究中等比例输注冰冻血浆(FP)与红细胞(RBC)对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西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123例,其中41例采用FP:RBC≤1∶2输血为低比例组,41例采用FP:RBC=1∶2~1∶1输血为中等比例组,41例采用FP:RBC≥1∶1输血为高比例组。比较3组血液制品使用量[FP、RBC、血小板(PLT)、冷沉淀]、输血前、输血后凝血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氧代谢指标[氧摄取率(O2ER)、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供(DO2)]及预后情况(治愈、未治愈、死亡)。结果高比例组FP用量大于中等比例组、低比例组,且中等比例组大于低比例组(P<0.05);3组RBC、PLT、冷沉淀使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中等比例组PT、APTT、TT低于低比例组、高比例组,FIB高于低比例组、高比例组,且高比例组PT、APTT、TT低于低比例组、FIB高于低比例组(P<0.05);输血后中等比例组O2ER、PaO2、DO2高于高比例组、低比例组,且高比例组高于低比例组(P<0.05);3组治愈、未治愈、死亡等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后失血性休克中等比例输注FP与RBC可调整血浆输注量,且能减少对凝血四项指标的影响,提升氧代谢指标,预后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比例输注 冰冻血浆 红细胞 创伤后失血性休克 血液制品使用量 凝血四项指标 氧代谢指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