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阻滞后反跳痛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姚佳惠 浦少锋 杜冬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3-457,共5页
随着超声可视化技术不断地发展,神经阻滞作为一种镇痛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麻醉中。传统的以阿片类药物为主的镇痛模式,正在向以外周神经阻滞为主的多模式镇痛转变。全身麻醉复合外周神经阻滞有很多优势,如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促进病... 随着超声可视化技术不断地发展,神经阻滞作为一种镇痛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麻醉中。传统的以阿片类药物为主的镇痛模式,正在向以外周神经阻滞为主的多模式镇痛转变。全身麻醉复合外周神经阻滞有很多优势,如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促进病人早期活动,加快术后康复等。但部分病人在神经阻滞作用消退时发生反跳痛,其表现为难以忍受的剧痛,不仅增加术后镇痛药的使用,而且严重影响着术后恢复。本文旨在探讨神经阻滞后反跳痛的定义、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发生机制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的最新进展,为临床麻醉中合理应用神经阻滞作为辅助镇痛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跳痛 周围神经阻滞 区域麻醉 术后疼痛
下载PDF
利多卡因对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GABA_A-Cl^-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杜冬萍 庄心良 +1 位作者 郑吉健 刘宝刚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6-498,共3页
目的 研究利多卡因对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全细胞γ 氨基丁酸介导的氯电流 (GABA Cl-电流 )的影响 ,及其中枢致惊厥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酶解急性分离 2周龄左右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记录利多卡因对单个海马锥... 目的 研究利多卡因对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全细胞γ 氨基丁酸介导的氯电流 (GABA Cl-电流 )的影响 ,及其中枢致惊厥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酶解急性分离 2周龄左右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记录利多卡因对单个海马锥体神经元GABA Cl-电流的影响。结果 将钳制电位固定在 - 6 0mV ,GA BA以剂量依赖性方式诱导出内向电流 ;利多卡因明显抑制GABA诱导的Cl-电流 (IGABA) ,5 0 %抑制浓度 (IC50 )为 4 .0 5mmol/L ,10mmol/L可使GABA浓度效应曲线明显右移 ,5 0 %有效浓度 (EC50 )由 7.72mmol/L增加到17.2mmol/L ,且最大电流明显降低。结论 利多卡因以非竞争性的方式 ,抑制海马锥体神经元GABAA Cl-电流 ,可能是其中枢致惊厥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大鼠 海马 锥体神经元 GABAA—CI^-电流
下载PDF
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了解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避免盲目治疗 被引量:46
3
作者 杜冬萍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3-475,共3页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病理生理机制 治疗 盲目 ZOSTER 皮肤损害 神经分布 皮肤症状
下载PDF
鞘内注射巴氯芬对急性切口痛大鼠脊髓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杜冬萍 徐永明 江伟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00-503,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疼痛时脊髓内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变化、γ-氨基丁酸B受体(GABA_B受体)激动剂巴氯芬(baclofen)的镇痛作用及其与脊髓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SD大鼠鞘内置管后行左后爪足底切口建立急性切口痛大鼠模型,随即分为假... 目的研究急性疼痛时脊髓内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变化、γ-氨基丁酸B受体(GABA_B受体)激动剂巴氯芬(baclofen)的镇痛作用及其与脊髓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SD大鼠鞘内置管后行左后爪足底切口建立急性切口痛大鼠模型,随即分为假手术组、0.9%氯化钠溶液组、1μg巴氯芬组(鞘内注射巴氯芬1μg)和5μg巴氯芬组(鞘内注射巴氯芬5μg),每组25只。观察大鼠左后爪机械痛阈,并于术后1、2、6、12、24h分离大鼠腰膨大部脊髓节段,检测其中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结果所有手术组的痛阈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值均<0.05),脊髓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P值均<0.05)。鞘内注射巴氯芬后3h内可以部分提高大鼠的痛阈(P值均<0.05),且鞘内注射5μg巴氯芬较1μg后3h内大鼠的痛阈明显提高(P值均<0.05)。鞘内注射1或5μg巴氯芬大鼠脊髓兴奋性氨基酸含量较使用0.9%氯化钠溶液大鼠明显下降(P值均<0.05)。结论大鼠脚爪切口痛模型可以引起大鼠局部痛阈降低,脊髓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提高。鞘内注射巴氯芬可以提高切口痛大鼠的局部痛阈,并且抑制脊髓兴奋性氨基酸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内注射 巴氯芬 兴奋性氨基酸 疼痛
下载PDF
Baclofen对慢性神经痛大鼠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杜冬萍 陈志峰 徐惠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91-294,共4页
目的 研究GABAB 受体激动剂baclofen对慢性神经痛大鼠痛阈的影响以及对脊髓c fos表达的影响 ,探讨脊髓GABA能系统在神经痛调节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结扎大鼠左侧L5脊神经根建立慢性神经痛模型。SD大鼠 2 4只随机等分成 (1)假手术 +bacl... 目的 研究GABAB 受体激动剂baclofen对慢性神经痛大鼠痛阈的影响以及对脊髓c fos表达的影响 ,探讨脊髓GABA能系统在神经痛调节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结扎大鼠左侧L5脊神经根建立慢性神经痛模型。SD大鼠 2 4只随机等分成 (1)假手术 +baclofen组 :大鼠背部假手术而未行神经根结扎 ,术后 2 8至 34d每天腹腔注射baclofen 10mg/kg两次 ;(2 )假手术组 :背部假手术后2 8至 34d每天腹腔注射 0 9%NaCl 2ml两次 ;(3)L5结扎 +baclofen组 :实施L5神经根结扎 ,术后2 8至 34d每天腹腔注射baclofen 10mg/kg两次 ;(4)L5结扎组 :实施L5神经根结扎 ,术后 2 8至 34d每天腹腔注射 0 9%NaCl 2ml两次。术后 1、3、7、10、14、2 1、2 8、35d测大鼠双后肢光热刺激性痛阈。术后 35d处死大鼠取出腰段脊髓 ,冰冻切片 ,免疫组化法检测c fos免疫阳性细胞。结果  (1)术后 7~ 2 8d ,左L5脊神经结扎大鼠较假手术大鼠痛阈明显降低 (P <0 0 1)。术后 35d ,使用与不使用baclofen大鼠的假手术大鼠左后肢痛阈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双侧脊髓深层 (Ⅲ Ⅹ层 )FLI细胞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2 )术后 35d ,使用baclofen的L5结扎大鼠的左后肢痛觉显著低于未使用baclofen的L5结扎大鼠 (P <0 0 1) ,前者脊髓深层 (Ⅲ Ⅹ层 )FLI细胞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LOFEN 慢性神经痛 大鼠 镇痛 神经损伤 FLI细胞 C-FOS
下载PDF
老年人慢性腰背痛的特点和治疗 被引量:4
6
作者 杜冬萍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05年第3期146-146,159,共2页
关键词 60岁以上老年人 慢性腰背痛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治疗 老龄人口 慢性疼痛 生活水平 高发人群 疼痛病
下载PDF
浅谈颈、肩背痛 被引量:1
7
作者 杜冬萍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6-297,共2页
关键词 肩背痛 胸背痛 头颈部 脊神经 活动度 发生率 疼痛 临床
下载PDF
老年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
8
作者 杜冬萍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2年第5期266-267,共2页
随着社会逐渐老龄化,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老年人由于其各种器官组织日趋退化,各种疼痛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一般中青年的疼痛多外伤性,而老年患者的疼痛却与各种结构老化、功能减退有关。老年人的疼痛,大致分为各种退行性骨关节疾病... 随着社会逐渐老龄化,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老年人由于其各种器官组织日趋退化,各种疼痛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一般中青年的疼痛多外伤性,而老年患者的疼痛却与各种结构老化、功能减退有关。老年人的疼痛,大致分为各种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传导痛觉的外周神经系统或者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病变或者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老年患者 临床特点 退行性骨关节疾病 老年人口 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 器官组织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5
9
作者 卫琰 陈弘 +2 位作者 张昕 李立志 杜冬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7期510-513,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疼痛科收治的60例胸背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胸椎旁阻滞组(TPVB组),两组各30人。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镇...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疼痛科收治的60例胸背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胸椎旁阻滞组(TPVB组),两组各30人。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镇痛(加巴喷丁);TPV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口服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数字疼痛分级法(NRS)的差异,4周中加巴喷丁的用量,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PVB组治疗后4周NR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4周中加巴喷丁的用量均少于C组(P<0.05),随访的第6,8,12周的NR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TPVB组明显优于C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可以有效缓解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同时可以减少口服药物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旁阻滞 超声引导下 加巴喷丁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浮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被引量:9
10
作者 浦少锋 孙玲玲 +3 位作者 徐永明 吴军珍 吕莹莹 杜冬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6-158,共3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一般是指急性带状疱疹(acute herpes zoster,AHZ)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的神经病理性疼痛[1]。成人AHZ发展成PHN的比例可高达10%~50%[2],PHN相关的疼痛症状通常分为三大类:持续性自发性疼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一般是指急性带状疱疹(acute herpes zoster,AHZ)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的神经病理性疼痛[1]。成人AHZ发展成PHN的比例可高达10%~50%[2],PHN相关的疼痛症状通常分为三大类:持续性自发性疼痛;阵发性枪击样、电击样疼痛;机械性痛觉超敏和机械性痛觉过敏[3]。PHN引起的慢性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工作及社会状态,对病人生活治疗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4]。如何有效治疗PHN,是临床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口服普瑞巴林、曲马多等镇痛药物[5,6]或硬膜外阻滞、神经阻滞、神经射频调节等[7~10],或其他辅助药物如维生素C等[11]。虽然可取得一定疗效,但也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操作复杂及操作本身引起的并发症等弊端[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自发性疼痛 辅助药物 电击样 神经病理性疼痛 硬膜外阻滞 药物不良反应 慢性疼痛
下载PDF
电针对抗吗啡在术后镇痛时的副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冬萍 姜建伟 +1 位作者 王佳 曹小定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4年第3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电针疗法 吗啡 手术后 镇痛 副作用
下载PDF
改良超声引导下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治疗腰背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军珍 浦少锋 +4 位作者 徐永明 周瑾 吕莹莹 李晨 杜冬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观察改良超声引导下腰椎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在治疗腰背痛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拟行腰椎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medial branch block,MBB)的腰背痛病人64例。对所有病人行超声引导下腰椎L;-L;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按照... 目的:观察改良超声引导下腰椎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在治疗腰背痛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拟行腰椎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medial branch block,MBB)的腰背痛病人64例。对所有病人行超声引导下腰椎L;-L;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按照L;+L;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不同的阻滞技术,分为常规两针两点组(TT组)和改良一针两点组(OT组),每组32例。记录每例病人单侧操作需要时间,治疗前、治疗后1小时和治疗后2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以治疗后2周VAS评分下降50%和ODI评分下降40%为治疗有效,计算单次治疗有效率,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病人的不良反应。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超声引导下腰椎L;-L;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OT组阻滞时间快于TT组(P<0.05),两组病人单次治疗后1小时和治疗后2周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OT组在治疗后1小时和2周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TT组(P<0.05)。OT组和TT组病人单次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和47%(P<0.05)。OT组病人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TT组2例病人在穿刺L;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过程中出现下肢神经刺激症状。结论:改良“一针两点法”有效解决了目前超声引导下L;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实践操作中存在的困难,短期内可显著改善腰背痛病人VAS评分和ODI评分,但还需大样本和长期随访研究进一步验证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脊神经后内侧支 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腰背痛
下载PDF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学敏 江伟 +1 位作者 杜冬萍 徐惠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4-97,共4页
关键词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麻醉学 自体输血 异体血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咪唑安定对交感神经元全细胞钠通道电流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吉健 庄心良 +2 位作者 刘宝刚 杜冬萍 徐国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研究咪唑安定对交感神经元全细胞钠通道电流的影响,探讨其循环抑制机制。方法酶消化法急性分离SD大鼠(8~12d)颈上交感神经节细胞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咪唑安定对钠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在钳制电压 -80mV,刺激电压0mV条件下 ,临... 目的研究咪唑安定对交感神经元全细胞钠通道电流的影响,探讨其循环抑制机制。方法酶消化法急性分离SD大鼠(8~12d)颈上交感神经节细胞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咪唑安定对钠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在钳制电压 -80mV,刺激电压0mV条件下 ,临床相关浓度的咪唑安定(0.3μmol·L -1)使钠通道电流峰值降低19.98 %(P<0.05) ,随浓度增加 ,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50 %的钠通道电流峰值受抑制时的咪唑安定浓度 (IC50)约为18.35μmol·L-1;3μmol·L -1 的咪唑安定使钠电流稳态失活曲线产生明显的超极化方向移动(7.75mV ,P<0.05) ,用药前、后50 %的通道灭活时的条件脉冲电压 (V1/2)分别为 :-40.39mV、-48.14mV ;3μmol·L -1 的咪唑安定对钠电流的激活曲线几乎无影响。结论临床相关浓度的咪唑安定对交感神经节全细胞钠通道电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主要与钠通道的失活有关。提示咪唑安定的循环抑制作用可能与其直接抑制交感神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安定 交感神经节 钠通道 膜片钳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与抑郁和焦虑精神症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26
15
作者 倪雪珺 杜冬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与焦虑和抑郁精神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神经病理性疼痛初诊患者36例(病例组),根据病情需要分别采用阿米替林、阿片类药物和神经阻滞药物进行镇痛治疗,治疗前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Zung焦虑评分(SAS)... 目的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与焦虑和抑郁精神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神经病理性疼痛初诊患者36例(病例组),根据病情需要分别采用阿米替林、阿片类药物和神经阻滞药物进行镇痛治疗,治疗前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Zung焦虑评分(SAS)和Zung抑郁评分(SDS),治疗后2和4周再进行SAS和SDS评分。同时选1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进行SAS和SDS评分。结果病例组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病程均超过3个月,其疼痛程度与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成正相关(P<0.01),其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周和4周病例组患者疼痛均得到有效缓解(P<0.05),但疼痛程度与焦虑、抑郁情绪仍呈正相关(P<0.05),且其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往往伴随焦虑和抑郁情绪,两者密切相关。随着疼痛的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均可不同程度缓解,但无法完全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焦虑症状 抑郁症状 药物治疗
下载PDF
米诺环素、氟代柠檬酸和B型酪氨酸激酶受体/Fc对维持期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永明 张昕 +2 位作者 浦少锋 吴军珍 杜冬萍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4-417,共4页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氟代柠檬酸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清除剂B型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Fc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维持期大鼠的脊髓背角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BDNF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维持期中的作...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氟代柠檬酸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清除剂B型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Fc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维持期大鼠的脊髓背角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BDNF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维持期中的作用。方法取36只成功鞘内置管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Ⅰ组为对照组,未行神经根结扎(SNL)术,未给药;Ⅱ组为SNL组;Ⅲ组为SNL+磷酸盐缓冲液组;Ⅳ组为SNL+米诺环素组;Ⅴ组为SNL+氟代柠檬酸组;Ⅵ组为SNL+TrkB/Fc组。各组均于SNL术后7 d鞘内给药,每日1次,连续5 d。分别于SNL术前1 h、首次给药前1 h及末次给药前1 h测定大鼠的50%机械缩爪阈值(50%PWT),并于末次给药后3 h采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手术同侧脊髓背角的BDNF表达水平。结果除Ⅰ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在SNL术后第7天的50%PWT均较术前1 h显著降低(P值均<0.01)。连续用药5 d后,Ⅴ、Ⅵ组的50%PWT均较术后第7天显著升高(P值均<0.01)。Ⅱ、Ⅲ、Ⅳ组维持期给药后脊髓背角BDN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Ⅰ组(P值均<0.01),Ⅴ、Ⅵ组显著低于Ⅱ组(P值均<0.01)。结论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氟代柠檬酸能显著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维持期大鼠脊髓背角BDNF的过表达,进而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而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对维持期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作用甚小。BDNF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痛觉过敏的维持起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病理性疼痛 米诺环素 氟代柠檬酸
下载PDF
鞘内注射米诺环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NMDAR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美蓉 江伟 杜冬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78-281,共4页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特异性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痛阈和脊髓NMDAR1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腰5神经根(SNL)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雄性SD大鼠,体重220~260g。48只大鼠随机分4组(12只/组),s...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特异性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痛阈和脊髓NMDAR1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腰5神经根(SNL)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雄性SD大鼠,体重220~260g。48只大鼠随机分4组(12只/组),sham组:假手术+生理盐水;SNL组:SNL+生理盐水;M+sham组:假手术+米诺环素50μg;M+SNL组:SNL+米诺环素50μg;分别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点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四组大鼠的机械撤爪阚值,并在机械痛阈最低点取脊髓腰膨大部进行Westernblot实验半定量检测四组中NMDAR1的表达。结果:SNL组与sham组比较大鼠术后各时点机械缩爪阂值明显下降,并在术后第8天降至最低点(P〈0.01)。M+SNL组与SNL组比较,术后各时点大鼠机械撤爪阈值增高,脊髓NMDAR1的表达下降(P〈0.01)。结论:鞘内给予米诺环素可减轻SNL大鼠的机械痛敏,并抑制脊髓NMDAR1的表达。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能通过上调脊髓NMDAR1表达而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小胶质细胞 米诺环素 NMDA受体
下载PDF
BDNF/TrkB通路活化星形胶质细胞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汪静 张昕 +1 位作者 江伟 杜冬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大鼠机械痛阈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探讨BDNF参与疼痛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安慰剂组、BDNF组、BDNF+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组(BDNF+氟代柠檬酸组)及... 目的观察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大鼠机械痛阈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探讨BDNF参与疼痛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安慰剂组、BDNF组、BDNF+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组(BDNF+氟代柠檬酸组)及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抑制剂组(BDNF+K252a组),每组6只。予鞘内注入药物,1次/d×7 d。每次注药前1 h测定50%机械缩爪阈值(50%PWT);末次给药后1 h取脊髓腰膨大,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胶质细胞纤丝酸性蛋白(GFAP)及磷酸化TrkB的蛋白表达。结果 BDNF组大鼠后肢50%PWT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给药后第7天,BDNF组大鼠脊髓腰膨大GFAP和磷酸化TrkB的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BDNF+氟代柠檬酸组和BDNF+K252a组50%PWT和GFAP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NF+K252a组磷酸化TrkB的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NF可能通过磷酸化TrkB受体使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进而参与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胶质细胞纤丝酸性蛋白 神经病理性痛 磷酸化酪氨酸激酶受体B 氟代柠檬酸 K252A
下载PDF
自体血清关节腔内注射对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柯 徐永明 +2 位作者 浦少峰 周瑾 杜冬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研究自体血清关节腔内注射对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率、关节腔内炎性因子浓度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犬22只,行双下肢"前交叉韧带横断术"建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模型后,随机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A(左膝... 目的:研究自体血清关节腔内注射对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率、关节腔内炎性因子浓度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犬22只,行双下肢"前交叉韧带横断术"建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模型后,随机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A(左膝)vs自体血清组B(右膝)(n=11);布比卡因对照组C(左膝)vs透明质酸钠组D(右膝)(n=11),分别进行不同膝关节腔内注射。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第2、4、8周进行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率(TUNEL末端荧光标记法)、关节腔炎性因子IL-1、IL-6、TNF-α浓度的测定(ELISA法)。结果:自体血清B组治疗后2、4、8周的软骨细胞凋亡率和术前、其他三组治疗后相比显著降低(P<0.05)。A、C、D组治疗前、后软骨细胞凋亡率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自体血清组B和透明质酸D组治疗后2、4、8周与治疗前及空白对照A组、布比卡因C组之间相比均可以有效抑制关节腔内IL-1、IL-6水平(P<0.05)。A组和C组间治疗前、后各时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TNF-α水平各组间治疗前、后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体血清关节腔内注射可有效降低OA关节软骨细胞调亡率和关节腔内IL-1和IL-6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清 骨性关节炎 软骨细胞 凋亡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异丙酚、咪达唑仑抑制交感神经节细胞钠通道电流的联合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吉建 庄心良 +2 位作者 杜冬萍 茆庆洪 徐国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 :研究异丙酚、咪达唑仑对交感神经节细胞钠通道电流的联合作用 ,探讨两者复合诱导时循环稳定的可能机制。方法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急性分离SD大鼠 (7~ 10d)颈上交感神经节细胞钠通道电流 ;等辐射线图法分析异丙酚、咪达唑仑复... 目的 :研究异丙酚、咪达唑仑对交感神经节细胞钠通道电流的联合作用 ,探讨两者复合诱导时循环稳定的可能机制。方法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急性分离SD大鼠 (7~ 10d)颈上交感神经节细胞钠通道电流 ;等辐射线图法分析异丙酚、咪达唑仑复合对交感神经节细胞钠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 :在钳制电压 (Vh) 80mV、刺激电压 (Vt) 0mV条件下 ,临床相关浓度的异丙酚、咪达唑仑分别使钠通道电流峰值降低 2 7.6 6 % (P <0 .0 1)和 19.98% (P <0 .0 5 ) ,随浓度增加 ,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5 0 %的钠通道电流受抑制时的浓度 (IC50 )分别为 33.12 μmol·L- 1和18.35 μmol·L- 1。 1/4、3/4IC50 的异丙酚与咪达唑仑合用时的IC50 数值点落在理论上的相加等效线的95 %可信区间内 ;1/2IC50 的异丙酚与咪达唑仑合用时的IC50 数值点落在理论上的相加等效线的 95 %可信区间的左下方。结论 :临床相关浓度的异丙酚、咪达唑仑对交感神经节细胞钠通道电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呈浓度依赖性 ;除等效剂量合用呈协同抑制作用外 ,两者复合主要呈相加抑制交感神经节细胞钠通道流 ;复合诱导时循环稳定可能与两者催眠作用明显协同导致诱导剂量的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异丙酚 咪达唑仑 交感神经节 膜片钳 钠通道 药物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