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构思的默契——谈导演与舞美设计的合作 被引量:1
1
作者 杜冶秋 《上海戏剧》 1981年第1期34-35,共2页
先打个招呼,我是个普通的演员,搞导演往往属于工作的需要。同伴们总爱开玩笑地叫我“赤脚导演”。话剧《毋忘我》公演后,对这种演出形式概括地说有两种反映:一是新颖,二是优美。新颖者,不外乎是称道设计者在构思上有独到别致之处;至于优... 先打个招呼,我是个普通的演员,搞导演往往属于工作的需要。同伴们总爱开玩笑地叫我“赤脚导演”。话剧《毋忘我》公演后,对这种演出形式概括地说有两种反映:一是新颖,二是优美。新颖者,不外乎是称道设计者在构思上有独到别致之处;至于优美,或许是指情调尚属高雅。其实,也是相对而言的。因为目前舞台上陈旧的东西,以及迎合某些情趣不高的观众的东西,似乎多了些。相形之下,此剧还总算有点“艺术性”。观众和同行们说的这些好话,是对我们的鼓励,万万当不得补药吃。也有相反的意见,说我们搞的是唯美主义,并且有几分俗气。反正,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都姑且听之。但有一点还是想说明白的。曾听到不少议论说:“这种演出形式是国外早就流行过的。”不知这些观众是真的在国外见识过呢,还是由于错觉,以为稍有“新意”必定是“进口货”?好在我和设计者都没有拾人牙慧的意图,相反,由于多年来的文艺封闭政策,我们对国外的演出形式毫无见地,也无从仿造。幸而一位法国戏剧专家偶尔看了演出之后,作了个旁证。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演出形式,感谢你们让我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说明我们没有把国外的过时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美设计 演出形式 毋忘我 艺术构思 人物塑造 “意识流” 对我说 人物形象 二度创作 汝兰
下载PDF
名为青话 《战船台》的来龙去脉
2
作者 杜冶秋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43,共2页
上世纪六十年代,戏剧在夹缝中艰难地前行。在此阶段,青话也积极响应、结合形势推出了不少现代剧目,话剧创作也随之强调了其阶级性、战斗性等。但是随着形势的"狂热",尽管戏剧界一直在努力跟上,但这些"响应形势的创作"还是没有达到... 上世纪六十年代,戏剧在夹缝中艰难地前行。在此阶段,青话也积极响应、结合形势推出了不少现代剧目,话剧创作也随之强调了其阶级性、战斗性等。但是随着形势的"狂热",尽管戏剧界一直在努力跟上,但这些"响应形势的创作"还是没有达到"斗争"的需求强度。此后戏剧运动和戏剧思潮成为政治运动和政治思潮的体现,剧目的创作和修改过程更反映了这种性质上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台 话剧创作 戏剧思潮 六十年代 需求强度 政治思潮 政治运动 戏剧运动
下载PDF
我·姐姐·金庸——半个世纪前的故事
3
作者 杜冶秋 《上海戏剧》 1997年第5期11-15,共5页
本文作者原系上海青年话剧团国家一级导演。解放初期投身舞台艺术,在编、导、演领域中广泛涉足。近期正撰写《艺途琐记》一书,在描述众多名人轶事的同时,坦露自己的人生感悟,轻松自在,颇具个性。经作者同意,趁香港回归之际,将其中《我&#... 本文作者原系上海青年话剧团国家一级导演。解放初期投身舞台艺术,在编、导、演领域中广泛涉足。近期正撰写《艺途琐记》一书,在描述众多名人轶事的同时,坦露自己的人生感悟,轻松自在,颇具个性。经作者同意,趁香港回归之际,将其中《我·姐姐·金庸》一节先行刊出,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个世纪前 杭州 《东南日报》 香港回归 小姐 《大公报》 《孔雀胆》 海宁 鸭子 玻璃杯
下载PDF
李谷一能否“假唱”?
4
作者 杜冶秋 《上海戏剧》 1997年第1期16-36,共2页
自某报《在淮南市豆腐文化节开幕式上,李谷一假唱露了“馅”》一文发表后,多处转载并追踪采访议论不休。弄得这位颇有声誉的女士万般尴尬,只好以“……观众喜欢我才会严格要求我”之类话语来自省一番。平心而论,仅以此事来评判李谷一艺... 自某报《在淮南市豆腐文化节开幕式上,李谷一假唱露了“馅”》一文发表后,多处转载并追踪采访议论不休。弄得这位颇有声誉的女士万般尴尬,只好以“……观众喜欢我才会严格要求我”之类话语来自省一番。平心而论,仅以此事来评判李谷一艺德之高下,多少有失公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 合成带 豆腐文化 演员 观众 高新科技 适应技能 严格要求 淮南市 艺术的生命
下载PDF
金庸:杭城一段情
5
作者 杜冶秋 《档案春秋》 2014年第10期32-34,共3页
20世纪80年代仞,我在上海戏剧学院的学友杨在葆因主演影片《原野》赴港,金庸以《明报》社长查良镛的名义,在美丽华饭店设宴款待.他得知杨在葆与我是大学同窗好友,高兴地请他带话:“那您回去后一定代为问候,我们是亲戚,不过我和他姐姐... 20世纪80年代仞,我在上海戏剧学院的学友杨在葆因主演影片《原野》赴港,金庸以《明报》社长查良镛的名义,在美丽华饭店设宴款待.他得知杨在葆与我是大学同窗好友,高兴地请他带话:“那您回去后一定代为问候,我们是亲戚,不过我和他姐姐早已分手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 20世纪80年代 上海戏剧学院 《原野》 《明报》 查良镛 同窗
下载PDF
塑造形象的探索
6
作者 杜冶秋 《上海戏剧》 1963年第4期34-,共1页
时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在接受了一个新的角色創造任务之后,便去寻找一处清净的环境,怀着創作上的激动,一口气地把剧本看完,再随着各自不同的习慣,可能把角色的台詞抄录下来,逐字逐句的去斟酌,定出任务,目的,动作……也可能暫时不做具... 时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在接受了一个新的角色創造任务之后,便去寻找一处清净的环境,怀着創作上的激动,一口气地把剧本看完,再随着各自不同的习慣,可能把角色的台詞抄录下来,逐字逐句的去斟酌,定出任务,目的,动作……也可能暫时不做具体的分析,只是感性地去翻閱文字、形象資料,閉目思索,然后……总之,所謂“案头工作”都按一般的常规做成了,而进入排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格化 规定情境 朗目 执笔者 甲午海战 拖步
下载PDF
当代导演要塑造自我形象
7
作者 杜冶秋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0-32,共3页
导演的第一前提,是面临剧本的选择。这里,我是指新创作。创作不繁荣,剧坛不可能昌盛。眼下有多少剧本可供导演选择呢?寥寥无几。尽管导演对一台戏的成败举足轻重,但毕竟是中介人物。剧本创作长时期来失去活力,导演的作用则荡然无存。其... 导演的第一前提,是面临剧本的选择。这里,我是指新创作。创作不繁荣,剧坛不可能昌盛。眼下有多少剧本可供导演选择呢?寥寥无几。尽管导演对一台戏的成败举足轻重,但毕竟是中介人物。剧本创作长时期来失去活力,导演的作用则荡然无存。其间,即便个别导演推出一两台好戏,也形成不了气候。像过去一样,许多被舆论“炒”热的戏,顿时也会成为过眼烟云。导演必须得到雄厚的创作群体的支撑,反过来又推进这一群体的奋进。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欣喜的发现,同时会有一个导演群体出现。在这种局面下,中外名著、古典、现代、探索实验才会陆续推出,使舞台艺术的发展进入正常的运行轨道。也就是在这时,导演的潜力才可能无穷尽的得以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演艺术 创作群体 戏剧 剧本创作 当代 探索实验 舞台艺术 生存方式 运行轨道 举足轻重
原文传递
《毋忘我》导演意念阐释
8
作者 杜冶秋 《戏剧艺术》 1981年第1期35-39,共5页
去年十月间,我们青年话剧团上演了殷惟慧、李婴宁同志编写的话剧《毋忘我》后,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兴趣,对该剧演出的整体感和它的新意,普遍表示认可。作为导演的我,尽管做的工作不多,也是一种宽慰。戏剧这门综合艺术,不仅是舞台各部门技... 去年十月间,我们青年话剧团上演了殷惟慧、李婴宁同志编写的话剧《毋忘我》后,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兴趣,对该剧演出的整体感和它的新意,普遍表示认可。作为导演的我,尽管做的工作不多,也是一种宽慰。戏剧这门综合艺术,不仅是舞台各部门技术的综合,而且是全体演出人员在创作个性方面的综合。导演只能将自己的构思和意念,巧妙而不露痕迹地渗透到整体中去,方能创造出和谐的艺术风格。作为导演,应该根据风格不同的剧本,用各种办法排演出不同风格的戏,而演出风格只能从属于剧本。这不但不妨碍导演进行二度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演 二度创作 艺术风格 意念 观众 青年人 创作个性 演出形式 爱情 舞台
原文传递
金庸在杭州的一段情
9
作者 杜冶秋 《各界》 2015年第2期86-89,共4页
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上海戏剧学院的学友杨在葆因主演影片《原野》赴港,金庸以《明报》社长查良镛的名义,在美丽华饭店设宴款待.他得知杨在葆与我是大学同窗好友,高兴地请他带话“那您回去后一定代为问候,我们是亲戚,不过我和他姐姐早... 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上海戏剧学院的学友杨在葆因主演影片《原野》赴港,金庸以《明报》社长查良镛的名义,在美丽华饭店设宴款待.他得知杨在葆与我是大学同窗好友,高兴地请他带话“那您回去后一定代为问候,我们是亲戚,不过我和他姐姐早已分手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 20世纪80年代初 杭州 上海戏剧学院 《原野》 《明报》 查良镛 同窗
原文传递
“海派话剧”的奠基人——佐临风格的再探索
10
作者 杜冶秋 《话剧》 2006年第B10期314-319,共6页
今年是佐临大师百年冥诞。 回溯十七岁那年,便慕佐临之大名来沪投奔他悉心创办的上海人艺首届学馆,一瞬之间半个多世纪匆匆而过,在中国话剧半壁江山的上海,耳濡目染从人艺、上戏、青话直至话剧艺术中心,要记载的人与事可谓多矣!... 今年是佐临大师百年冥诞。 回溯十七岁那年,便慕佐临之大名来沪投奔他悉心创办的上海人艺首届学馆,一瞬之间半个多世纪匆匆而过,在中国话剧半壁江山的上海,耳濡目染从人艺、上戏、青话直至话剧艺术中心,要记载的人与事可谓多矣!而佐临师一生的艺术轨迹,始终是我心中抹不去的幻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话剧艺术 奠基 艺术中心 上海人
原文传递
基础训练与角色创造
11
作者 陈加林 杜冶秋 +5 位作者 刘建平 李家耀 向能春 张名煜 陈明正 胡导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51-63,共13页
研究所与《戏剧艺术》编辑部以“演员的基本训练与角色的创造”为题,召开这次研讨会,议论这个已不太时髦但却有永久魅力的问题,这对我们的教学与科研是有实际作用的。因为近几年来滋长了一种凭天赋、凭感觉即能演好戏,忽视演员基本功的... 研究所与《戏剧艺术》编辑部以“演员的基本训练与角色的创造”为题,召开这次研讨会,议论这个已不太时髦但却有永久魅力的问题,这对我们的教学与科研是有实际作用的。因为近几年来滋长了一种凭天赋、凭感觉即能演好戏,忽视演员基本功的倾向。其结果是使很多虚假的业余演技充斥银幕与舞台,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而今天在座的校友,对这个问题也有深切的体会。你们既受过系统的基本训练,又有多年的艺术实践经验,探讨这个题目是最有发言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训练 表演艺术 演员 基本功训练 人物形象 表演技巧 创造角色 训练阶段 学生 性格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