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PME-GC-MS结合ROAV分析评价不同加工方式下皱椒辣椒粉风味品质 被引量:24
1
作者 杜勃峰 丁筑红 +2 位作者 李达 陈思奇 肖仕芸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6-80,共5页
运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联用技术检测分析不同加工方式下皱椒辣椒粉的香气组成。综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 运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联用技术检测分析不同加工方式下皱椒辣椒粉的香气组成。综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探讨皱椒辣椒粉关键性风味化合物。结果表明:3种加工方式下的皱椒辣椒粉共检出77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直接粉碎鉴定出42种,传统炒制鉴定出37种,电热焙烤鉴定出44种。ROAV值结果表明:壬醛、苯乙醛、己酸己酯、戊酸乙酯、愈创木酚这些物质为几种皱椒辣椒粉共有且ROAV>1,是皱椒辣椒粉的重要风味物质。对8类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香气综合评分得出电热焙烤组得分最高,其次是传统炒制组和直接粉碎组,表明电热焙烤能有效提升皱椒辣椒粉的风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椒 风味物质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ROAV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及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贵州典型辣椒品种香气品质 被引量:27
2
作者 杜勃峰 李达 +2 位作者 肖仕芸 陈思奇 丁筑红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9-155,共7页
为评价贵州5种代表性品种辣椒风味品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通过主成分分析对5种贵州典型干辣椒挥... 为评价贵州5种代表性品种辣椒风味品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通过主成分分析对5种贵州典型干辣椒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5种辣椒共检出6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其中,朝天椒有23种、米椒有33种、平板椒有29种、皱椒有36种、线椒有31种。主要分为烃类、酯类、醛类、醇类、酮类、吡嗪类、其他类化合物。对7类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香气品质评价模型,并通过主成分载荷图以及主成分得分图,得出线椒的风味最好,其次是平板椒、朝天椒、皱椒,均优于米椒。不同品种辣椒的香气品质分析结果为企业加工、筛选原料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挥发性化合物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调味辣椒粉“减盐降钠”配方优化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嘉莹 杜勃峰 +3 位作者 丁筑红 彭昱竹 张厅 赵旭海成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2年第5期57-64,共8页
本文旨在对传统辣椒粉原配方进行优化复配,以期获得最佳配方工艺。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对辣椒粉、低钠混合盐、特鲜味精、酵母提取物、糖、花椒、大豆粉7个因素进行筛选。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配方工艺,对优化... 本文旨在对传统辣椒粉原配方进行优化复配,以期获得最佳配方工艺。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对辣椒粉、低钠混合盐、特鲜味精、酵母提取物、糖、花椒、大豆粉7个因素进行筛选。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配方工艺,对优化后调味辣椒粉的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优化后的调味辣椒粉配方工艺为辣椒粉68.5%,低钠混合盐8.2%,特鲜味精9.6%,酵母提取物5.5%,白砂糖2.7%,花椒4.1%,大豆粉1.4%,辣椒粉综合评分为95分,与市售辣椒粉相比,钠盐含量降低了2300mg/100g,且滋味无明显区别。综上所述,通过食盐替代物与风味增强剂的复配作用可获得减钠不减味的调味辣椒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粉 加工工艺 Plackett-Burman实验 减钠技术 电子舌
下载PDF
刺梨不同干燥模型建立及综合品质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思奇 顾苑婷 +3 位作者 王霖岚 肖仕芸 杜勃峰 丁筑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54,共8页
为科学合理地选择刺梨果实人工干燥实用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干制后原料品质变化和营养损失,以刺梨鲜果与冻果为原料,比较热风干燥和远红外干燥技术并构建干燥模型,同时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为科学合理地选择刺梨果实人工干燥实用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干制后原料品质变化和营养损失,以刺梨鲜果与冻果为原料,比较热风干燥和远红外干燥技术并构建干燥模型,同时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法和电子鼻技术评价其综合品质指标及风味特征差异,确定最佳干燥技术条件。结果表明:Page模型对鲜果热风干燥、远红外干燥和冻果远红外燥拟合度最高,Diffusion approximation模型对冻果热风干燥拟合度最好,以上模型可以用来描述和预测刺梨的干燥进程。通过TOPSIS法和电子鼻技术得出,刺梨冻果采用50℃远红外干燥时,干制品的复水比为7.41,褐变度为0.103,VC含量损失率为29.39%,总酚含量损失率为39.54%,还原糖含量损失率为13.58%,总黄酮含量损失率为11.09%,Ci值为0.9580,最接近理想解,且风味与鲜果最为接近,说明该干燥方式及干燥条件下刺梨干制品综合品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原料 热风干燥 远红外干燥 干燥模型 品质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不同菌种发酵刺梨果渣的香气品质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思奇 孟满 +2 位作者 杜勃峰 肖仕芸 丁筑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2-159,共8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HP-SPME-GC-MS)技术分别对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GIM.1.208、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CICC.22210、生香酵母和醋酸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AS1.41 GIM.1.67发酵刺梨...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HP-SPME-GC-MS)技术分别对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GIM.1.208、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CICC.22210、生香酵母和醋酸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AS1.41 GIM.1.67发酵刺梨果渣后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PCA)与聚类分析(CA)对香气成分进行判定、区分和聚集,并建立香气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刺梨原果渣及发酵果渣中共检测出110种香气成分,主要为烃类(35种)、醇类(19种)、酯类(15种)、酸类(6种)、醛类(18种)、酮类(9种)、其他类(8种)。PCA结果表明,醇类和酯类是区分不同菌种发酵刺梨果渣的香气的主要因素。CA结果表明,原果渣与发酵果渣风味轮廓不同,说明经过不同菌种发酵后,刺梨果渣风味改变显著。通过建立香气品质评价模型,GIM.1.67组刺梨果渣综合得分最高(0.933分),该模型评价结果与感官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果渣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香气成分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混菌发酵刺梨果渣风味组分及香气特征的变化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思奇 孟满 +2 位作者 杜勃峰 肖仕芸 丁筑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0-66,共7页
采用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GIM.1.208、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CICC.22210和生香酵母混菌发酵刺梨果渣,通过定量描述性分析(QDA)法对发酵前后刺梨果渣进行感官评定,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 采用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GIM.1.208、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CICC.22210和生香酵母混菌发酵刺梨果渣,通过定量描述性分析(QDA)法对发酵前后刺梨果渣进行感官评定,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对其风味组分及香气特征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混菌发酵后,刺梨果渣的风味轮廓发生明显变化,产生酵母味,果香增强,刺激性涩味减弱;醇类、酯类、酸类物质相对含量均增加,烃类、醛类、酮类物质均减少;刺梨果渣保留了原果渣松木树脂样香及麦芽香等特征风味物质,且风味更加协调、柔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果渣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香气成分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下载PDF
外源菌种和辅助碳源发酵糟辣椒条件优化与品质分析评价 被引量:8
7
作者 宋煜婷 王晓芸 +5 位作者 丁筑红 陈思奇 杜勃峰 肖仕芸 余奕宏 王翼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1-137,共7页
为探讨菌种辅助碳源对糟辣椒发酵品质的影响,在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糟辣椒发酵pH、总酸、脆度及感官指标的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法结合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法筛选... 为探讨菌种辅助碳源对糟辣椒发酵品质的影响,在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糟辣椒发酵pH、总酸、脆度及感官指标的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法结合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法筛选最佳处理条件。研究发现:乳酸菌接种量、葡萄糖及乳糖添加量越大,发酵速度越快(P<0.05),而果胶添加量小于0.25%时,发酵速度较空白组快;发酵第30天,接种组、葡萄糖及乳糖处理组在果胶添加量小于0.75%时,脆度值大于空白组;葡萄糖及乳糖处理组在乳酸菌接种量低于3%时,感官评分高于空白组,而果胶处理组感官评分均低于空白组。通过TOPSIS法综合评价及验证实验最终得出,接种体积分数为2%的乳酸菌、添加50 g/L葡萄糖或30 g/L乳糖有利于促进发酵液中乳酸菌的生长及糟辣椒脆度的保持,发酵成品品质最优。模糊数学-TOPSIS法筛选外源物质在糟辣椒发酵中应用的工艺参数具有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糟辣椒 葡萄糖 乳糖 果胶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GIM1.208产β-葡萄糖苷酶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余奕宏 丁小娟 +5 位作者 丁筑红 宋煜婷 王翼 陈思奇 肖仕芸 杜勃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8-93,共6页
以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GIM1.208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其产β-葡萄糖苷酶的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GIM1.208发酵产β-葡萄糖苷酶的最佳产酶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3.0%,羧甲基纤... 以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GIM1.208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其产β-葡萄糖苷酶的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GIM1.208发酵产β-葡萄糖苷酶的最佳产酶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3.0%,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4%,初始pH值5.5,料液比1∶4(g∶mL)、发酵温度31℃,发酵时间24 h,接种量2.6%。在此优化条件下,β-葡萄糖苷酶活力为16.80 U/mL,是优化前的3.9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 Β-葡萄糖苷酶 优化 产酶条件
下载PDF
原料粉碎粒度对薏仁乳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肖仕芸 林梓 +2 位作者 陈思奇 杜勃峰 丁筑红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1-67,共7页
通过对不同原料粒度制备的薏仁乳营养、功能成分含量分析、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及其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分析,探讨不同粉碎粒度对薏仁乳... 通过对不同原料粒度制备的薏仁乳营养、功能成分含量分析、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及其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分析,探讨不同粉碎粒度对薏仁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063 mm孔径筛分的F3处理组薏仁乳总黄酮、多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黏度最优,组织悬浮稳定性较F1和F2组明显提高(P<0.05);薏仁乳挥发性香气成分以烷烃类、醛类、酯类为主且含醇类、芳香族化合物、呋喃类、酮类和酸类等。F3组最优薏仁乳中,关键风味化合物(ROAV≥1)为(E,E)-2,4-癸二烯醛、(E)-2-壬烯醛、(E)-2-癸烯醛、癸醛、壬醛、辛醛等6种;同时,2-十一烯醛、己醛、1-辛烯-3-醇、(E)-2-辛烯醛对总体风味发挥着重要的修饰作用(0.1≤ROAV<1),对照组F1薏仁乳中,ROAV≥1的关键风味化合物依次为癸醛、壬醛、(E,E)-2,4-癸二烯醛、辛醛、己醛。研究表明,薏米原料粉碎粒度对饮料产品营养指标、组织稳定性以及风味均有影响,适度粉碎程度薏仁乳口感更为细腻稳定,提升饮料营养、风味品质,以0.063 mm孔径筛分薏仁粉制得的薏仁乳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仁乳 粉碎粒度 品质 关键性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不同干燥温度下刺梨果糕的非酶褐变通径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思奇 王旭光 +2 位作者 杜勃峰 肖仕芸 丁筑红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56,共6页
以褐变指数(Browning index, BI)为检验指标,采用通径系数分析方法检测常规不同干燥温度条件下刺梨果糕非酶褐变的内源因子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 furfural,5-HMF)、还原性抗坏血酸(Vc)和总酚等组分的变化,解析其在干燥过程中非... 以褐变指数(Browning index, BI)为检验指标,采用通径系数分析方法检测常规不同干燥温度条件下刺梨果糕非酶褐变的内源因子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 furfural,5-HMF)、还原性抗坏血酸(Vc)和总酚等组分的变化,解析其在干燥过程中非酶褐变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在50、60、70℃和80℃的干燥温度下,刺梨果糕中5-HMF的积累、总酚的自氧化、还原性抗坏血酸的氧化分解均导致褐变指数BI值增加,其中,5-HMF是刺梨果糕不同干燥温度条件下非酶褐变的最重要的内源因子,还原性抗坏血酸与5-HMF交互作用为50℃条件下影响褐变指数的次要因素,而60、70、80℃干燥条件下影响褐变指数的次要因素为总酚与5-HMF的交互作用。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是刺梨果糕不同干燥温度条件发生非酶褐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果糕 非酶褐变 内源因子 通径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