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某市农村地区妇女产后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高洁 叶睿雪 +4 位作者 王庆志 李麟华 杜叶繁 周欢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64-1069,共6页
目的分析四川省某市农村地区妇女产后抑郁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减少该类地区妇女产后抑郁问题,改善妇女健康水平提供科学建议。方法2019年11—12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四川省某市农村地区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分... 目的分析四川省某市农村地区妇女产后抑郁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减少该类地区妇女产后抑郁问题,改善妇女健康水平提供科学建议。方法2019年11—12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四川省某市农村地区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妇女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共750例妇女完成调查且为有效样本。妇女产后抑郁发生率为21.07%。其中,10.40%为轻度产后抑郁,10.67%为重度产后抑郁。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与正常妇女相比,曾患有孕期合并症(OR=1.74,95%CI:1.04~2.90),具有焦虑(OR=5.17,95%CI:2.79~9.57)和压力(OR=4.31,95%CI:1.96~9.47)心理特征的妇女,患轻度产后抑郁的可能性相对较高;此外,具有焦虑(OR=10.69,95%CI:5.65~20.23)和压力(OR=8.00,95%CI:3.77~16.98)心理特征的妇女,患重度产后抑郁的可能性相对较高,而社会支持程度越高(OR=0.31,95%CI:0.19~0.51)的妇女,患重度产后抑郁的可能性相对较低。结论四川省某市农村地区妇女产后抑郁现状不容乐观,建议提高对患有孕期合并症妇女的关注程度,缓解产后妇女的焦虑和压力心理,加强社会支持,以改善妇女的产后抑郁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某市农村 妇女产后抑郁 孕期合并症 焦虑和压力 社会支持
下载PDF
基于理性行为理论的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婴幼儿看护人营养包喂服行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咸显南 王庆志 +5 位作者 蔡正杰 杜叶繁 姚秀春 孙畅 叶睿雪 周欢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0-385,共6页
目的 探究四川省偏远农村婴幼儿看护人的营养包喂服行为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9年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5市/州6个县的6~24月龄婴幼儿的看护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结构式访谈问卷收集看护人的营养包喂服的态度和... 目的 探究四川省偏远农村婴幼儿看护人的营养包喂服行为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9年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5市/州6个县的6~24月龄婴幼儿的看护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结构式访谈问卷收集看护人的营养包喂服的态度和主观规范、意向,以及喂服行为等信息。基于理性行为理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营养包喂服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结果 研究共纳入1 002个有效样本。婴幼儿看护人营养包有效喂服率为55.49%。模型结果显示:行为态度(β直=0.212,95%CI:0.105~0.327)、主观规范(β直=0.123,95%CI:0.016~0.228)和行为意向(β直=0.162,95%CI:0.093~0.224)可对营养包喂服行为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行为态度(β间=0.044,95%CI:0.023~0.073)和主观规范(β间=0.018,95%CI:0.001~0.040)还能以行为意向为中介对喂服行为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三个理论要素中,行为态度对喂服行为的总效应(β总=0.256,95%CI:0.148~0.366)最大。结论 四川省偏远农村婴幼儿看护人营养包有效喂服率较低。看护人的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均可对其营养包喂服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且二者均能以行为意向中介对喂服行为产生间接影响。在未来促进营养包有效喂服干预计划中,可通过对婴幼儿看护人及其重要社会关系人物开展健康教育,强化婴幼儿看护人喂服营养包的态度和意愿,从而提高营养包有效喂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喂服行为 营养包 理性行为理论
原文传递
四川省多民族农村地区婴幼儿首次辅食添加行为与其营养状况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玲玲 吴洋洋 +6 位作者 雷普超 孙畅 叶睿雪 王庆志 杜叶繁 高洁 周欢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5-661,共7页
目的评估四川省汉族、藏族及彝族农村地区婴幼儿首次辅食添加现状以及营养状况,并探究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四川省脱贫前国家级贫困县中随机抽取2个汉族县、2个藏族县和2个彝族县农村地区12~24月龄婴幼儿及... 目的评估四川省汉族、藏族及彝族农村地区婴幼儿首次辅食添加现状以及营养状况,并探究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四川省脱贫前国家级贫困县中随机抽取2个汉族县、2个藏族县和2个彝族县农村地区12~24月龄婴幼儿及其主要看护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构式问卷收集婴幼儿及其看护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婴幼儿首次辅食添加的相关信息,分别使用婴幼儿体质量测量秤及婴幼儿身长测量尺采集婴幼儿的体质量、身长数据。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婴幼儿首次辅食添加行为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结果共调查1117对婴幼儿及其看护人。首次辅食添加时间方面,汉族地区近一半的看护人在婴幼儿满6月龄时开始添加辅食,占43.07%(171/397),彝族地区、藏族地区的大部分看护人在婴幼儿未满6月龄则开始添加辅食,分别占77.18%(301/390)、47.58%(157/330);首次辅食添加种类方面,汉族地区看护人主要添加自制米糊,占41.56%(165/397),藏族地区看护人主要为婴幼儿首次添加肉类、蔬菜或水果等其他种类的辅食,占42.12%(139/330),彝族地区看护人主要添加自制米糊,占46.41%(181/390)。婴幼儿营养不良率为28.83%(322/1117),其中,汉族、藏族、彝族地区婴幼儿营养不良率分别为10.58%(42/397)、24.85%(82/330)、50.77%(198/390)。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混杂因素后,与汉族地区相比,彝族地区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可能性更高(OR=9.49,95%CI 6.00~15.00),与首次添加其他种类的辅食相比,首次为婴幼儿添加含铁米粉,婴幼儿发生营养不良风险的可能性更低(OR=0.54,95%CI 0.29~0.99)。结论四川省多民族农村地区存在过早添加辅食、首次辅食添加种类不合理的问题,且当地婴幼儿的营养状况堪忧,特别是彝族地区,婴幼儿营养不良问题更为突出。首次添加含铁米粉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可能性。建议重视婴幼儿首次辅食添加的健康教育干预,切实改善该类地区婴幼儿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 农村地区 婴幼儿 首次辅食添加行为 营养不良
原文传递
2019年南充农村6月龄内婴儿喂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4
作者 叶睿雪 +6 位作者 孙畅 王庆志 李玲玲 李麟华 杜叶繁 高洁 周欢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41-747,共7页
目的评估四川省南充农村地区6月龄内婴儿喂养方式现状,并探索不同喂养方式的驱动因素。方法于2019年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南充抽取837对6月龄内(日龄<183天)婴儿及其主要看护人,450名男婴,387名女婴,月龄为(2.9±1.8)月... 目的评估四川省南充农村地区6月龄内婴儿喂养方式现状,并探索不同喂养方式的驱动因素。方法于2019年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南充抽取837对6月龄内(日龄<183天)婴儿及其主要看护人,450名男婴,387名女婴,月龄为(2.9±1.8)月;主要看护人多为母亲,占95.70%。使用搭载计算机辅助系统的电子平板录入面对面询问式问卷调查收集信息,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婴儿喂养方式、母亲喂养知识、母亲喂养态度、母乳喂养家庭支持情况、周围人群负向支持等相关资料。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排除非母亲看护样本及不泌乳和因疾病不能哺乳的母亲后,将789对母婴纳入回归模型,控制母婴的人口学特征后分析纯母乳喂养相对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南充农村地区6月龄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率、人工喂养率分别为35.13%(294/837)、50.30%(421/837)、14.57%(122/837)。相对于混合喂养,母亲喂养知识高(OR=2.06,95%CI 1.47~2.86)则更有可能进行纯母乳喂养;相对于人工喂养,母亲喂养知识高(OR=2.48,95%CI 1.36~4.54)、母乳喂养态度积极(OR=2.57,95%CI 1.12~5.87)、母乳喂养家庭支持高(OR=3.01,95%CI 1.73~5.24)则更有可能进行纯母乳喂养,有周围人群的负向支持(OR=0.37,95%CI 0.14~0.98)则更有可能进行人工喂养。结论 2019年四川省南充农村6月龄内婴儿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三种方式并存,以混合喂养为主,纯母乳喂养率较低。母亲喂养知识是喂养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母乳喂养态度和母乳喂养家庭支持是人工喂养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婴儿喂养方式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西部农村地区看护人首次辅食添加行为影响因素的民族差异
5
作者 彭丽梅 杜叶繁 +6 位作者 王庆志 叶睿雪 孙畅 吴玉菊 周峻民 张菊英 周欢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3-410,共8页
目的 通过调查西部农村地区多民族背景下看护人首次辅食添加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9年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西部农村地区选择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复习和专家咨询法自行设计结构式问卷,共收集1290名看护人和婴... 目的 通过调查西部农村地区多民族背景下看护人首次辅食添加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9年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西部农村地区选择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复习和专家咨询法自行设计结构式问卷,共收集1290名看护人和婴幼儿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喂养知识、辅食添加情况等信息,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别分析汉族和少数民族首次辅食添加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西部农村地区仅有8.22%的看护人首次辅食添加行为较好,汉族群体中,16.31%的看护人首次辅食添加行为较好;少数民族人群中,仅有3.64%的婴幼儿看护人首次辅食添加行为较好。在汉族中,相比祖父母辈,父母辈作为看护人的首次辅食添加行为较好(OR=1.861,95%CI 1.277~2.712)。在少数民族中,文化程度(OR=1.753,95%CI 1.190~2.581)、家庭固定资产(OR=3.870,95%CI 1.959~7.645)、喂养知识(OR=3.396,95%CI 2.749~4.195)都是首次辅食添加行为的促进因素。结论 西部农村地区看护人首次辅食添加行为普遍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首次辅食添加行为 多民族 西部农村 看护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