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72
1
作者 杜坤庭 葛勤利 +3 位作者 杨伟捷 万顺梅 李玉霞 马雅丽 《中国药业》 CAS 2016年第11期57-60,共4页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经医院消化内科确诊为胃溃疡且幽门螺杆菌为阳性的患者84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前2周予以试验组...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经医院消化内科确诊为胃溃疡且幽门螺杆菌为阳性的患者84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前2周予以试验组患者以埃索美拉唑为主的幽门螺杆菌根除三联方案,2周后只给予埃索美拉唑继续治疗6周;治疗前2周予以对照组的患者以奥美拉唑为主的幽门螺杆菌根除三联方案,2周后只给予奥美拉唑继续治疗6周。对比两组患者的溃疡愈合总有效率、夜间酸突破发生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治疗前后的症状总积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85%,高于对照组的71.43%(χ2=6.574,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均明显下降,试验组治疗2周时为(2.59±1.25)分、治疗8周时为(1.11±0.79)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9±1.42)分和(2.46±1.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3,5.243,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疗效更显著,恢复情况较好,溃疡愈合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幽门螺杆菌 埃索美拉唑 奥美拉唑 疗效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45
2
作者 杜坤庭 杨伟捷 +2 位作者 葛勤利 万顺梅 李斌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13期1414-1415,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慢性胃炎提供依据。方法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疗;干预组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半夏泻心汤...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慢性胃炎提供依据。方法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疗;干预组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半夏泻心汤治疗。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为75%(42/56),显效率为44%(23/56),复发率为5%(3/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9/42),显效率为36%(15/42),复发率为12%(5/42)。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疗效较好,是有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综合疗法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对Hp感染治疗作用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杜坤庭 葛勤利 +1 位作者 杨伟捷 万顺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40-141,共2页
66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枸橼酸铋钾+左旋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口服,2次/d;对照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枸橼酸铋钾+甲硝唑+阿莫西林口服,2次/d。疗程均为7d。结果发... 66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枸橼酸铋钾+左旋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口服,2次/d;对照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枸橼酸铋钾+甲硝唑+阿莫西林口服,2次/d。疗程均为7d。结果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84.84%和66.67%,P<0.05;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3.93%和93.75%,P>0.05。认为左氧氟沙星治疗Hp感染根除率高、症状缓解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幽门螺杆菌 溃疡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 被引量:4
4
作者 杜坤庭 葛勤利 +1 位作者 杨伟捷 万顺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97-97,共1页
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60例缺铁性贫血(IDA)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并对HP阳性患者行根除HP治疗,观察其血红蛋白上升情况及其他血液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HP阳性48例,抗HP治疗后转阴41例,其中38例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升高(P<0.05);... 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60例缺铁性贫血(IDA)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并对HP阳性患者行根除HP治疗,观察其血红蛋白上升情况及其他血液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HP阳性48例,抗HP治疗后转阴41例,其中38例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血红蛋白、RBC、血清铁、总铁结合力、铁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认为HP感染和缺铁性贫血关系密切,抗HP治疗有利于血红蛋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缺铁性 幽门螺杆菌 铁蛋白
下载PDF
蒿甲醚注射液联合复方磷酸萘酚喹片治疗恶性疟疾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杜坤庭 葛勤利 +2 位作者 杨伟捷 万顺梅 罗菲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16期106-107,共2页
目的观察蒿甲醚联合复方磷酸萘酚喹片治疗恶性疟疾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名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采用蒿甲醚注射液治疗、B组采用复方磷酸萘酚喹片治疗、C组采用A组和B组联合用药的方式。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蒿甲醚联合复方磷... 目的观察蒿甲醚联合复方磷酸萘酚喹片治疗恶性疟疾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名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采用蒿甲醚注射液治疗、B组采用复方磷酸萘酚喹片治疗、C组采用A组和B组联合用药的方式。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蒿甲醚联合复方磷酸萘酚喹片组平均退热时间、外周血疟原虫转阴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复燃率和复燃天数均小于A、B组相应的观察指标(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蒿甲醚联合复方磷酸萘酚喹片组的总有效率也高于其他两组的有效率(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蒿甲醚注射液联合复方磷酸萘酚喹片治疗恶性疟临床效果明显,复燃率低,建议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甲醚 复方磷酸萘酚喹片 恶性疟 疗效
下载PDF
牛磺酸联合维生素E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杜坤庭 葛勤利 +1 位作者 杨伟捷 万顺梅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年第10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牛磺联合维生素E对慢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慢型乙型肝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保肝治疗;治疗组在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牛磺酸及维生素E,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牛磺联合维生素E对慢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慢型乙型肝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保肝治疗;治疗组在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牛磺酸及维生素E,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及肝脏病理炎症积分,分析疗程结束时两组肝纤维化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清学指标、炎症、纤维化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性改变。结论牛磺酸联合维生素E对肝纤维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断作用,且具有价格便宜、疗效较好、无明显副作用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维生素E 肝纤维化
下载PDF
纳洛酮联合乳果糖治疗肝硬化亚临床肝性脑病60例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杜坤庭 葛勤利 +1 位作者 万顺梅 杨伟捷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7年第6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乳果糖对肝硬化亚临床肝性脑病的治疗作用。方法110例SH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纳洛酮联合乳果糖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乳果糖,疗程1月,并随访半年,观察智力测验好转情况及肝功能改变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乳果糖对肝硬化亚临床肝性脑病的治疗作用。方法110例SH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纳洛酮联合乳果糖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乳果糖,疗程1月,并随访半年,观察智力测验好转情况及肝功能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数字连接试验(NCT)及数字符合试验(DST)在治疗结束及随访6个月时的好转率均较对照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Child-Pugh计分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乳果糖对肝硬化SHE治疗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肝性脑病 肝硬化 纳洛酮 乳果糖 智力测验
下载PDF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肝硬化低蛋白症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杜坤庭 葛勤利 +1 位作者 万顺梅 杨伟捷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10期1533-1533,共1页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对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肝硬化病人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观察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5%葡萄糖200 m l,促肝细胞生长素0.6/d,静脉滴注,一日一次,连用30天。疗程...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对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肝硬化病人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观察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5%葡萄糖200 m l,促肝细胞生长素0.6/d,静脉滴注,一日一次,连用30天。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5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11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43.3%。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对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肝细胞生长素 肝硬化 低蛋白血症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AKT2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9
作者 杜坤庭 葛勤利 +2 位作者 杨伟捷 罗菲 万顺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4期6-8,共3页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AKT2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结直肠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5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AKT2。结果AKT2阳性表达在正常组织中低于结直肠癌组织(P<0.01),并与淋巴结转移、Du...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AKT2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结直肠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5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AKT2。结果AKT2阳性表达在正常组织中低于结直肠癌组织(P<0.01),并与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浸润深度、远处转移有关(P均<0.05);AKT2阳性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者(P=0.000 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远处转移和AKT2是独立的预后指标(P分别为0.013、0.018、0.001、0.038)。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AKT2表达上调;AKT2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侵袭性有关,可作为评价结直肠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蛋白激酶B 预后
下载PDF
ET-1、IL-6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评价
10
作者 杜坤庭 葛勤利 +1 位作者 杨伟捷 万顺梅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9期1351-1352,共2页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活性物质ET-1、IL-6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对7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级(23例)、B级(22例)和C级(25例)三组,并采用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采用放射免疫(RIA)...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活性物质ET-1、IL-6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对7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级(23例)、B级(22例)和C级(25例)三组,并采用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采用放射免疫(RIA)方法检测ET-1和IL-6水平,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肝炎后肝硬化组ET-1和IL-6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1),且A、B、C三组中的ET-1和IL-6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T-1和IL-6水平可反映肝炎后肝硬化肝脏损害程度,可作为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后肝硬化 内皮素-1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万顺梅 葛勤利 +1 位作者 杜坤庭 杨伟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33例中晚期胃(贲门)癌患者均经胃镜、病理组织学诊断明确,重酒石酸长春瑞滨+5-氟尿嘧啶组17例(治疗组),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组16例(对照组),均完成1个疗程化疗,两组共... 目的探讨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33例中晚期胃(贲门)癌患者均经胃镜、病理组织学诊断明确,重酒石酸长春瑞滨+5-氟尿嘧啶组17例(治疗组),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组16例(对照组),均完成1个疗程化疗,两组共配合相同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35.3%(6/17),对照组有效率为25.0%(4/16),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较,骨髓抑制和浅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肠道反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酒石酸长春瑞滨+5-氟尿嘧啶治疗胃癌疗效与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治疗胃癌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治疗过程中患者胃肠道反应有明显差异,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治疗胃癌胃肠道反应较重,恶心、呕吐明显,患者不能耐受;重酒石酸长春瑞滨+5-氟尿嘧啶,患者胃肠道反应较轻,耐受性较好,临床可用于胃肠道肿瘤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酒石酸长春瑞滨注射液 胃(贲门)癌 化学治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高原地区基层官兵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万顺梅 万芙蓉 +2 位作者 葛勤利 杜坤庭 张红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3662-3664,共3页
目的探讨某部官兵健康体检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7月基层部队健康体检的资料,共计565例,年龄18~50岁,平均26.83岁,其中男480人,女85人,统计各疾病的检出率。结果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共检出... 目的探讨某部官兵健康体检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7月基层部队健康体检的资料,共计565例,年龄18~50岁,平均26.83岁,其中男480人,女85人,统计各疾病的检出率。结果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共检出人数105人,其中,男性104人,女性1人,脂肪肝71人,高血脂36人,高血压19人,3种疾病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2,P<0.01),三者之间经Pearson相关分析呈正相关(χ2=14.19,r=0.3181,P=0.007)。结论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增加3种疾病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而且三者之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检 脂肪肝 高脂血症 高血压
下载PDF
药物联合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黏膜白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万顺梅 葛勤利 +3 位作者 吴永胜 杜坤庭 郭艳芳 刘福侠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1期71-72,共2页
胃黏膜白斑为黏膜的过度增生,为正常黏膜的变异。患者一般无症状,多在内镜检查时发现,但若短期内增大明显或基点变硬且有疣状突起,则应疑有癌变的可能。病理组织检查大多数为肠上皮化生,也有少部分为轻度不典型增生,而不典型增生... 胃黏膜白斑为黏膜的过度增生,为正常黏膜的变异。患者一般无症状,多在内镜检查时发现,但若短期内增大明显或基点变硬且有疣状突起,则应疑有癌变的可能。病理组织检查大多数为肠上皮化生,也有少部分为轻度不典型增生,而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均有一定的癌变潜力,诊断低度至中度异型增生发展到癌变平均10~30个月。我院应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幽门螺杆菌(Hp)根除疗法治疗胃黏膜白斑66例,同时进行远期随访,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内镜 氩离子凝固术 白斑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在胃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万顺梅 孙少华 +2 位作者 葛勤利 杜坤庭 杨伟捷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 研究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 (PDGF A)在胃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有随访资料的 10 1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的PDGF A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在 10 1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PDGF A阳性表达者 4... 目的 研究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 (PDGF A)在胃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有随访资料的 10 1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的PDGF A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在 10 1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PDGF A阳性表达者 43例 (4 2 .5 7% )。有淋巴结转移者 (65 .12 % )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3 0 .61% ) (P <0 .0 5 ) ;脉管内有癌栓者(64 .5 2 % )明显高于无癌栓者 (3 2 .86% ) (P <0 .0 1) ;癌组织浸及粘膜及粘膜下、肌层、浆膜下及浆膜者分别为 13 .0 4%、3 7.0 4%、5 8.82 % ,三者间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PDGF A阳性表达者 5年及 10年生存率分别为 60 .3 4%和 47.2 8% ,低于阴性表达者 5年及 10年生存率(73 .5 5 %、5 6.19% )。说明PDGF A阳性表达者预后较差 ,阴性表达者预后较好。癌组织PDGF A阳性表达的病例 ,间质中浆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阳性表达者 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4.81%和 74.40 % ,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 5年生存率 (3 6.3 0 %、2 9.74% )。 (说明PDGF A在浆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阳性表达者预后比阴性者好。PDGF AmRNA表达 (61.5 4% )与PDGF A蛋白表达 (4 2 .5 7% )一致。)结论 PDGF A阳性的胃癌恶性度高、易转移、预后差 ,而胃癌间质中浆细胞和树突状细胞PDGF A阳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A 胃癌 免疫调节 肿瘤转移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国防生招生体检中非酒精性脂肪肝及谷丙转氨酶增高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平 万芙蓉 +2 位作者 万顺梅 葛勤利 杜坤庭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4年第2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国防生招生体检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及谷丙转氨酶(ALT)增高的原因,为预防青少年NAFLD提供依据,并确保健康的生源。方法分析参加甘肃省2013年国防生体检2 728名学生中,NAFLD及谷丙转氨酶增高的原因。结果在2 728名体检学生中,... 目的探讨国防生招生体检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及谷丙转氨酶(ALT)增高的原因,为预防青少年NAFLD提供依据,并确保健康的生源。方法分析参加甘肃省2013年国防生体检2 728名学生中,NAFLD及谷丙转氨酶增高的原因。结果在2 728名体检学生中,体重超标检出率3.52%(96人);NAFLD检出率3.04%(83人);ALT增高检出率4.29%(117人),HBsAg阳性检出率1.06%(29人);超重和脂肪肝、ALT增高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P值分别为0.015、0.013和0.000),HBsAg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LT异常与HBV感染密切相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超重者的NAFLD发生率较高,ALT增高与高考前进食营养品、失眠劳累、服药及超重脂肪肝有关,对青少年进行防病教育,是预防脂肪肝及提高国防生质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防生 体格检查 非酒精性脂肪肝 谷丙转氨酶增高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晓云 万芙蓉 +2 位作者 葛勤利 杜坤庭 郭艳芳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44-46,共3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危险性.方法:对本院56例肝硬化继发糖尿病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与同期住院60例肝硬化无糖尿病的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通过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胃镜等检...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危险性.方法:对本院56例肝硬化继发糖尿病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与同期住院60例肝硬化无糖尿病的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通过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胃镜等检查明确诊断.结果:所有病例未能控制出血12例(12/116,10.34%),住院期间再出血15例(15/116,12.93%),10例患者死亡.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组,未能控制的出血者10例(10/56,17.85%)明显高于未合并糖尿病者2例(2/60,3.33%)(x2=6.5879,P=0.0103).再出血者12例(12/56,21.43%)明显高于未合并糖尿病者3例(3/60,5%)(x2=6.9436,P=0.0084).结论:肝源性糖尿病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反复出血及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时诊断和控制糖代谢异常,可以有效地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消化道出血 糖尿病 肝源性糖尿病
下载PDF
胃泌素-17、血清胃蛋白酶原、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在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17
作者 葛勤利 万顺梅 +1 位作者 杜坤庭 杨伟捷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8期2624-2625,共2页
目的分析胃泌素-17、血清胃蛋白酶原、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该院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的300例包括健康查体者以及因上腹部疼痛不适疑似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 目的分析胃泌素-17、血清胃蛋白酶原、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该院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的300例包括健康查体者以及因上腹部疼痛不适疑似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3d内于胃窦和胃体处各取1块活检组织,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健康对照组(51例)、胃溃疡组(37例)、胃癌组(93例)、萎缩性胃炎组(6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58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胃泌素-17、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定性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比较各组胃泌素-17、血清胃蛋白酶原、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阳性率。结果健康对照组、胃溃疡组、萎缩性胃炎组胃泌素-17水平分别为(11.93±8.54)pmol/L、(12.03±8.37)pmol/L、(10.26±7.51)pmol/L,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胃泌素-17水平分别为(23.64±7.82)pmol/L、(15.68±9.75)pmol/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的胃泌素-17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血清胃蛋白酶原比值分别为(58.21±14.31)μg/L、(84.47±14.35)μg/L、3.23±1.29、7.24±6.87,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胃溃疡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血清胃蛋白酶原比值显著低于萎缩性胃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胃溃疡组、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1.6%、87.4%、85.2%、86.5%、92.3%;除健康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大于85.0%。结论胃泌素-17、血清胃蛋白酶原、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较高;临床上可广泛用于胃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泌素-17 血清胃蛋白酶原 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 胃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含加替沙星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 被引量:1
18
作者 葛勤利 万顺梅 +3 位作者 杜坤庭 杨伟捷 张红霞 郭艳芳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1期1463-1465,共3页
目的评价含加替沙星的10 d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8例,前5 d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20 mg+阿莫西林胶囊1 000 mg,bid;后5 d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20 mg+克拉霉素500 mg+加替沙... 目的评价含加替沙星的10 d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8例,前5 d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20 mg+阿莫西林胶囊1 000 mg,bid;后5 d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20 mg+克拉霉素500 mg+加替沙星200 mg,bid。对照组142例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20 mg+甲硝唑片400 mg+阿莫西林胶囊1 000 mg,bid,治疗7 d。治疗结束后4周14C-UBT检测幽门螺杆菌是否根除。结果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92.75%,对照组71.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84%,对照组为14.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含有加替沙星的10 d序贯疗法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替沙星 幽门螺杆菌 序贯疗法
下载PDF
慢性肝病血清甲状腺激素监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葛勤利 杜坤庭 杨伟捷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553-554,共2页
肝脏在甲状腺激素的代谢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和甲状腺激素灭活的主要场所[1]。本研究对我院193例慢性肝病患者与53例健康体检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了检测,以探讨慢性肝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变与肝损伤的... 肝脏在甲状腺激素的代谢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和甲状腺激素灭活的主要场所[1]。本研究对我院193例慢性肝病患者与53例健康体检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了检测,以探讨慢性肝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变与肝损伤的关系,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甲状腺激素 分析
下载PDF
抑肽酶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葛勤利 杨伟捷 +2 位作者 杜坤庭 郁宏涛 赵春林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39-139,共1页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抑肽酶 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