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影像工作站的开发与使用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杜崇禧 王向东 +2 位作者 宋维 徐成 牛汝朴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3年第6期315-317,共3页
目的总结开发与使用数字化影像工作站的经验,提出今后的改进与发展方向。方法通过在普通微机上使用MEDASYS公司的DxMM软件及自行开发的放射信息系统(RIS)软件实现了与旧型号MR机的数字化连接,构建了科室水平的简易网络化工作环境。通过... 目的总结开发与使用数字化影像工作站的经验,提出今后的改进与发展方向。方法通过在普通微机上使用MEDASYS公司的DxMM软件及自行开发的放射信息系统(RIS)软件实现了与旧型号MR机的数字化连接,构建了科室水平的简易网络化工作环境。通过对4a来应用工作的总结,验证了本项工作的临床价值及经济效益,获得了有益的经验。结果本套系统运行稳定,使用简单、方便,显著加快了检查及诊断的速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同时简化了日常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约25%,每年节约成本约25万元,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结论医疗工作的数字化是当代最前沿的一项实用技术,对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及提高经济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今后医学界需要加大投入人力、财力来尽快全面实施的关键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 计算机网络 PACS RIS
下载PDF
成人椎间盘炎的MRI诊断 被引量:6
2
作者 杜崇禧 徐成 牛汝朴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3年第4期205-208,共4页
目的评价MRI对成人椎间盘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的28例椎间盘炎患者的MR影像资料,分析其MRI表现,比较各种成像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MRI检查使用1.0T超导机,T1、T2加权像及脂肪抑制T2加权像,2例进行... 目的评价MRI对成人椎间盘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的28例椎间盘炎患者的MR影像资料,分析其MRI表现,比较各种成像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MRI检查使用1.0T超导机,T1、T2加权像及脂肪抑制T2加权像,2例进行了增强检查。结果75%的病变椎间盘呈不均匀长T2高信号;全组病例均有相邻椎体受累,两个及两个以上受累者达89%。病变椎体均呈显著长T1低信号,25例呈不均匀长T2高信号,脂肪抑制T2加权像上高信号改变更明显。5例可见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体受累范围大于二分之一者达78.5%。5例椎体边缘骨质破坏、不完整,而82.1%的病变椎体均无明显外形改变。12例椎旁或椎管内可见局限性脓肿影。2例行Gd-DTPA增强后均可见椎间盘及病变椎体内显著异常强化。结论MRI对成人椎间盘炎具有极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准确鉴别本病与椎体结核与肿瘤,是临床上应作为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感染 椎间盘炎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Arnold-Chiari畸形的手术治疗——MRI对中远期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杜崇禧 任少华 +2 位作者 张汉伟 徐成 牛汝朴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4年第3期121-124,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术式的术后临床及MR影像效果,探讨Arnold-Chiari畸形的最佳手术方案。方法复习1992年至2002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214例Arnold-Chiari畸形病例的临床及MR影像资料、手术记录,通过与术后1a至10a的随访结果相比较,分析各种...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术式的术后临床及MR影像效果,探讨Arnold-Chiari畸形的最佳手术方案。方法复习1992年至2002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214例Arnold-Chiari畸形病例的临床及MR影像资料、手术记录,通过与术后1a至10a的随访结果相比较,分析各种术式的临床效果与影像学效果。结果MRI所见与临床效果高度一致。临床效果:轻、中度畸形组病例分别采用术式1(后颅窝减压成形术)、术式2(后颅窝减压成形术+小脑扁桃体切除术)的短期、中期、长期有效率均为100%。重度畸形组病例采用术式3(术式2+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的短期有效率为92.2%,中期有效率为97.1%,长期有效率为96.4%。影像效果:术式1的中、长期有效率为100%;术式2的中期有效率为100%,长期有效率为94.4%;术式3的中期有效率为95.7%,长期有效率为91.6%。结论对Arnold-Chiari畸形的手术治疗应根据影像显示的畸形程度采取相应的术式。彻底的后颅窝减压是影响疗效的最关键因素。对巨大的广泛性脊髓空洞病例,在后颅窝减压及小脑扁桃体切除的同时行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畸形复杂、严重,年龄大、病程长是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old-Chiafi畸形 手术治疗 MRI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MRA诊断 被引量:1
4
作者 杜崇禧 牛汝朴 苏晋生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1997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能力和意义。材料和方法:分析109例经临床及CT、MRI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MRA影像。使用1.0T超导磁共振机,在常规T_1、T_2加权成像后,用三维TOF法以willis环为中心进行轴位成...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能力和意义。材料和方法:分析109例经临床及CT、MRI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MRA影像。使用1.0T超导磁共振机,在常规T_1、T_2加权成像后,用三维TOF法以willis环为中心进行轴位成像。结果:MRA能较为清晰地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的中度以上狭窄或闭塞。109例患者中共显示动脉狭窄75支,动脉闭塞108支,均与梗塞区域及临床症状相符合。结论:MRA对脑动脉的显示具有清晰、准确、对比度好、绝大多数(82%)无伪影等优点。与MRI结合使用,能更为准确地判定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类型、范围及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动脉 狭窄 闭塞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脑动脉MRA新技术探讨
5
作者 杜崇禧 牛汝朴 +4 位作者 苏晋生 刘小维 董晓河 郭海星 吴惠芬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1997年第2期38-40,共3页
目的:对比常规3D-FISP,MTS及TONE三种序列MRA的效果。材料与方法:对10例受检者分别使用三种方法进行MRA成像,以相同标准评价其图像背景均匀度,血管与背景间的对比度,脑动脉末梢分支清晰度等方面。结果:在图像背景均匀度方面,TONE法与常... 目的:对比常规3D-FISP,MTS及TONE三种序列MRA的效果。材料与方法:对10例受检者分别使用三种方法进行MRA成像,以相同标准评价其图像背景均匀度,血管与背景间的对比度,脑动脉末梢分支清晰度等方面。结果:在图像背景均匀度方面,TONE法与常规3D-FISP法相近,而MTS法因脂肪等组织很少被抑制而呈不均匀背景。在血管与背景间的对比度方面,MTS法与TONE法均优于常规3D-FISP法。在脑动脉末梢分支清晰度方面,TONE法优于常规3D-FISP法,而MTS法又优于TONE法。结论:MTS法与TONE法均能有效地改善MRA对细小动脉的显示能力,尤以MTS法明显,但因其成像时间较长及背景信号不均匀等缺点,在多数情况下,以使用TONE法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A 3D-FISP MTS TONE 对比
下载PDF
小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MRI及MRA诊断
6
作者 杜崇禧 徐成 牛汝朴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2年第4期240-243,共4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小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2例小儿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年龄1.2~14岁,平均7.5岁。全部病例均以急性起病的运动、语言障碍为主要症状来诊。采用轴位T1、T2加权像...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小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2例小儿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年龄1.2~14岁,平均7.5岁。全部病例均以急性起病的运动、语言障碍为主要症状来诊。采用轴位T1、T2加权像,部分病例加做冠状位或矢状位成像。其中31例进行了时间飞跃(TOF)法MR血管成像。结果本组共发现脑缺血8例,脑梗塞34例(其中腔隙梗塞22例,大面积梗塞12例)。单支颅内动脉狭窄6例,多支动脉狭窄4例;单支动脉闭塞3例,多支动脉闭塞2例;MOYAMOYA病9例(其中3例可见脑底异常血管网)。4例图像上有运动伪影,但能达到诊断要求。全部病例中,MRI表现典型、能单独确诊者36例,占85.7%。MRI与MRA相结合能确诊者40例,达95.2%。其余2例仅用MRI及MRA不能明确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及经随访证实。结论MRI结合MRA是小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理想检查方法,可准确显示脑动脉的狭窄、闭塞性病变及其继发的脑缺血、梗塞病灶,对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缺血性脑血管病 MRI MRA 诊断
下载PDF
MRI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7
作者 杜崇禧 苏晋生 牛汝朴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1997年第4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MRI在肝脏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98例肝肿瘤患者的MRI影像分析了图像质量、病灶显示清晰度及病变信号特征。全部病例均用1.0T超导磁共振机检查,采用自旋回波(SE)及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摄取横轴位T_1及T_2... 目的:探讨MRI在肝脏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98例肝肿瘤患者的MRI影像分析了图像质量、病灶显示清晰度及病变信号特征。全部病例均用1.0T超导磁共振机检查,采用自旋回波(SE)及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摄取横轴位T_1及T_2加权像。36例患者接受了Gd-DTPA增强,其中12例进行了动态增强检查。结果:图像优良者89%,较差者占11%。MRI能显示的最小病灶为0.5~1.4cm。转移瘤均呈不同程度的长T_1、长T_2信号,信号不均匀,无包膜。肝细胞癌呈不均匀长T_2信号,T_1加权像上7例呈等信号或轻度高信号,其余呈轻度低信号。5例可清晰显示包膜,3例可见门静脉内瘤栓形成。海绵状血管瘤呈均匀性长T_1低信号、长T_2显著高信号,轮廓清晰,边缘光整或呈分叶状。结论:MRI对肝占位病变的诊断敏感度高,特异性好,对发现病变及定性、定量诊断均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诊断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附2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崔爱勤 徐家立 +2 位作者 李扬波 刘玉玺 杜崇禧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78-380,共3页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脊髓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9
9
作者 徐成 杜崇禧 +1 位作者 贺业新 李军东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9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研究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结果8例均为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为单发,5例为多发,共13个病灶,其中大脑半球8个,基... 目的研究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结果8例均为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为单发,5例为多发,共13个病灶,其中大脑半球8个,基底节区4个,右侧背侧丘脑及基底节区1个。8例病变均表现为局灶性肿块,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7例呈明显均匀强化,1例轻度强化。6例瘤周重度水肿,2例瘤周中度水肿。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较为罕见,MRI是诊断该病的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颅内PCNSL影像学表现多样,但具有一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增强扫描
下载PDF
11例儿童脑梗死临床及头颅磁共振成像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朝阳 杜崇禧 陶拉娣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1期111-113,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脑梗死的临床、头颅核磁共振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组为11例脑梗死儿童,收集其临床及头颅磁共振成像资料。选同期收治的普通非重型病毒性脑炎患儿1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血生化指标、头颅核磁共... 目的分析儿童脑梗死的临床、头颅核磁共振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组为11例脑梗死儿童,收集其临床及头颅磁共振成像资料。选同期收治的普通非重型病毒性脑炎患儿1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血生化指标、头颅核磁共振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患儿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增快,谷丙转氨酶(ALT)有轻度增高,而脑脊液细胞数、蛋白含量没有明显差别,末梢血白细胞总数、血钠、血钾亦没有明显差别。观察组按照分水岭部位不同分类,皮层前型4例,皮质下型4例,皮质后型3例。本研究观察病例中,皮质下型临床全部恢复,而皮质前型和皮质后型部分病例临床完全恢复,其余病例临床均有好转。结论脑梗死患儿经过适当治疗,临床症状均可以得到部分或者完全缓解,但是头颅核磁共振几乎不会完全恢复正常,只能在建立侧支循环的基础上有所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脑梗死 头颅核磁共振 临床症状
下载PDF
急性脊髓炎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1
11
作者 徐成 杜崇禧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8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总结急性脊髓炎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经影像与临床确诊的15例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分析MRI所见的特征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颈段9例,胸段6例。8例病变范围超过3个脊髓节段;6例有不同程度的脊髓肿... 目的总结急性脊髓炎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经影像与临床确诊的15例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分析MRI所见的特征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颈段9例,胸段6例。8例病变范围超过3个脊髓节段;6例有不同程度的脊髓肿胀。脊髓肿胀者预后差,与无脊髓肿胀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脊髓炎有特征性MRI表现,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可对本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脊髓炎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对比增强
下载PDF
内耳膜迷路MR成像技术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胜潮 苏晋生 +1 位作者 杜崇禧 牛汝朴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1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内耳膜迷路成像的技术及临床价值。方法利用西门子公司1.0TMAGNETOMIMPACT超导型MR扫描机软件版本VB33D,采用梯度回波序列中的三维镜像稳态快速成像序列3D-PSIF,对1例疑有内耳疾病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作MR内耳膜迷路成像... 目的探讨磁共振内耳膜迷路成像的技术及临床价值。方法利用西门子公司1.0TMAGNETOMIMPACT超导型MR扫描机软件版本VB33D,采用梯度回波序列中的三维镜像稳态快速成像序列3D-PSIF,对1例疑有内耳疾病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作MR内耳膜迷路成像,所有患者均先行常规MR扫描,并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后处理。结果10例先天性感音性耳聋患者中,包括功能性毛细胞及器质性耳硬化等畸形;20例健康志愿者中,17例均能满意显示双侧内耳膜迷路及内听道的精细解剖结构,2例显示不佳,1例无法显示。结论内耳膜迷路MR成像为一种有效且无创的影像检查方法,它不仅可以显示内耳膜迷路、内听道的立体解剖结构,而且能够清晰显示其通畅程度,这样就可以帮助临床耳科医生分析病情,同时为内耳外科手术,尤其是电子耳蜗植入等手术提供重要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可排除一些绝对或相对禁忌症,大大提高手术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内耳 膜迷路 内听道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成 杜崇禧 +2 位作者 贺业新 李军东 胡彦君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0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DCEMRA)上的表现和特征,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临床及DSA检查证实的1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3D-DCE MRA的特征性表现。结果本组11例CTPV中,门静脉主干闭...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DCEMRA)上的表现和特征,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临床及DSA检查证实的1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3D-DCE MRA的特征性表现。结果本组11例CTPV中,门静脉主干闭塞见于6例,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均受累者3例,单纯左支或右支闭塞2例。9例3D-DCE MRA清楚地显示了数条迂曲的侧支循环静脉跨过阻塞部位向肝内匐形延伸,其中7例可在网状扩张的门静脉腔内显示细条状、小点状低信号血栓影,6例清楚地显示门静脉全程多条细小迂曲的侧支循环静脉缠绕在一起,扭曲成网状的血管结构。结论3D-DCE MRA能准确地提供CTPV的位置、严重程度等信息,可直观地评价本病,为临床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海绵样变性 磁共振 血管成像
下载PDF
膝关节损伤的MRI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成 杜崇禧 牛汝朴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4年第5期268-271,共4页
目的研究膝关节损伤的机制及其MRI表现。方法搜集从1999年至2003年间经MRI诊断的膝关节损伤患者106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6例患者中有96例半月板损伤,其中Ⅲ度损伤即半月板撕裂共17例。前交叉韧带损伤19例,其中断裂8例;后交叉韧带损... 目的研究膝关节损伤的机制及其MRI表现。方法搜集从1999年至2003年间经MRI诊断的膝关节损伤患者106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6例患者中有96例半月板损伤,其中Ⅲ度损伤即半月板撕裂共17例。前交叉韧带损伤19例,其中断裂8例;后交叉韧带损伤13例,其中断裂2例;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损伤7例;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外侧副韧带损伤8例;股骨骨折6例,胫骨平台骨折9例,胫骨髁间嵴骨折3例,髌骨骨折2例,隐性骨折8例,关节内软骨骨折13例。结论MRI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膝关节损伤的各种病理改变,对指导手术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损伤 半月板撕裂 MRI
下载PDF
Chiari畸形1型临床和MRI表现与脊髓空洞症的关系
15
作者 张丕逊 徐建明 +2 位作者 杜崇禧 赵建伟 赵玉林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3年第3期170-171,共2页
关键词 Chiari畸形1型 MRI表现 脊髓空洞症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腹部磁共振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16
作者 苏晋生 牛汝朴 +1 位作者 王向东 杜崇禧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1997年第2期41-45,共5页
目的:评价腹部冠状血管成像的临床实用价值。材料和方法:临床随机选择检查27例。正常表现8例,动、静脉血管病变17例,非血管病变2例。依病变需要确定MR轴位像扫描范围,用二维TOF法间断闭气扫描,用最大强度投影显示。结果:可宏观显示腹部... 目的:评价腹部冠状血管成像的临床实用价值。材料和方法:临床随机选择检查27例。正常表现8例,动、静脉血管病变17例,非血管病变2例。依病变需要确定MR轴位像扫描范围,用二维TOF法间断闭气扫描,用最大强度投影显示。结果:可宏观显示腹部大血管。腹主动脉及病变显示良好,人造血管的通畅情况显示良好,血管原始图象显示腹部脏器对比好,下腔静脉显示差。结论:腹部血管成像能显示腹部血管的全貌,动、静脉同时显示,扫描范围明显大于传统的轴位血管成像。在临床应用中需将血管原始像和投影像结合运用,才能作出准确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原始像 血管投影像 综合分析
下载PDF
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MRI分析
17
作者 苏晋生 刘小维 +1 位作者 牛汝朴 杜崇禧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1998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提高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定性和定位诊断的准确率。材料与方法:神经源性肿瘤27例(男13例,女14例;年龄7-68岁),经病理证实其中神经鞘瘤18例,神经纤维瘤9例,所有病例最初均经采用快速SE T_1加权和T_2加权序列行MR成像,其中5例还... 目的:提高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定性和定位诊断的准确率。材料与方法:神经源性肿瘤27例(男13例,女14例;年龄7-68岁),经病理证实其中神经鞘瘤18例,神经纤维瘤9例,所有病例最初均经采用快速SE T_1加权和T_2加权序列行MR成像,其中5例还附加作了增强扫描。结果: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在T_1加权像上未见特征性表现,但在T_2加权像上多数表现为有短T_2低信号的包膜内有长T_2信号或混杂信号,长T_2信号强度与脑脊液者相似。同时,还通过MRI找出了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分布、位置、形态特征等。结论: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都有赖以增强的MRI可证实的恒定的增强与形态特征,因此MRI,尤其是增强的MRI可用于判定神经源性肿瘤的性质与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肿瘤 椎管内 MRI
下载PDF
MRI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牛汝朴 苏晋生 +1 位作者 褚琇莹 杜崇禧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1997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通过膝关节损伤MRI影像的分析,确定其诊断价值及意义。材料和方法:本文收集了自1992年以来我院所检查的42例膝关节损伤患者,52个膝关节成像。其中男性34人;女性8人,各年龄组以30~40岁组最多。损伤以前交叉韧带和外侧半月板损伤者... 目的:通过膝关节损伤MRI影像的分析,确定其诊断价值及意义。材料和方法:本文收集了自1992年以来我院所检查的42例膝关节损伤患者,52个膝关节成像。其中男性34人;女性8人,各年龄组以30~40岁组最多。损伤以前交叉韧带和外侧半月板损伤者多见,分别占总损伤数的20%及30%。损伤又以左膝多见,占总数的61%。结果:MRI能较明确地显示膝关节的半月板、关节软骨、韧带、滑膜及骨质的改变,明显地比CT所能看到的层次多,对软组织的损伤显示清晰。结论:只要正确地应用不同序列及切层方向、厚度等技术,可清晰地显示其信号特征,从而能确定其损伤部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损伤 磁共振成像 半月板 前(后)交叉韧带
下载PDF
多发硬化症的MRI诊断及其误诊原因分析(附126例报告)
19
作者 牛汝朴 杜崇禧 +1 位作者 苏晋生 吴慧芳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1997年第2期6-11,共6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及可能导致其误诊、漏诊的原因,以便提高我们的诊断水平。材料及方法:本组共收集了126例多发硬化症患者,其中4/5为典型病例,1/5为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检查均不典型,但经临床及影像学追迹得以确诊的... 目的:进一步探讨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及可能导致其误诊、漏诊的原因,以便提高我们的诊断水平。材料及方法:本组共收集了126例多发硬化症患者,其中4/5为典型病例,1/5为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检查均不典型,但经临床及影像学追迹得以确诊的病例。126例中男60例;女66例;年龄在11—55之间,平均36岁。除头颅MR扫描外,对脊髓病变进行了追迹检查,多数做了增强扫描。结果:病变侵犯单一部位者76人,多部位者50人。多发硬化症的MRI表现:对典型的病例,诊断多无困难;但对不典型病例,则需加以注意,其中包括发病部位、病变形态,大小,周围水肿之有无,强化表现等。结论:不典型的多发硬化症MRI表现是造成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髓 多发硬化 MRI 误诊原因
下载PDF
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分析
20
作者 苏晋生 刘小维 杜崇禧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1998年第4期9-11,15,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海绵状血管瘤在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上的表现,总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要点。材料和方法:分析43例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病部位,病灶的T_1加权像和T_2加权像的表现以及MRA的表现。结果:海绵状血管瘤在T_2加权像上表现为... 目的:通过分析海绵状血管瘤在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上的表现,总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要点。材料和方法:分析43例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病部位,病灶的T_1加权像和T_2加权像的表现以及MRA的表现。结果:海绵状血管瘤在T_2加权像上表现为“铁环征”;在T_1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低信号的混杂影,并且大部分可观察到血管状断面的低信号;在MRA上病灶表现为节结状的、与正常血管无关系的高信号影。结论:由于MR的信号能够特异地反映海绵状血管瘤的结构,它是目前诊断该病的最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VERNOUS ANGIOMA MR imaging MR ANGIOGRAPH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