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猕猴面部图像特征的计算机自动定位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杜希扬 张惠云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166-171,共6页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猕猴面部图像特征的计算机自动定位方法。方法针对猕猴面部图像的特点建立其在HSI颜色空间中的肤色模型,然后根据各分量的阈值对图像进行分割,分割后的结果再经过数学形态学的腐蚀与膨胀处理得到猕猴面部较为完整的...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猕猴面部图像特征的计算机自动定位方法。方法针对猕猴面部图像的特点建立其在HSI颜色空间中的肤色模型,然后根据各分量的阈值对图像进行分割,分割后的结果再经过数学形态学的腐蚀与膨胀处理得到猕猴面部较为完整的区域。结果基于面部器官位置的相对比例关系,实现了对猕猴眼睛、嘴巴等特征部位的自动定位,并且使用边缘提取算子获取了特征部位的细节轮廓。结论本文的算法经过了猕猴面部图像的测试,能准确的自动定位猕猴面部并找到眼部与嘴部区域,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的表情识别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色空间 阈值分割 边缘提取 数学形态学
下载PDF
抑郁情绪模型大鼠旷场数据的聚合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苏云祥 魏盛 +2 位作者 谭倩 柳新 杜希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8期5170-5174,共5页
背景:多次测量正常大鼠的旷场数据,以加和方式进行数据聚合,可显著提高旷场指标的稳定性与一致性,此方法对造模后大鼠的旷场行为是否适用?目的:分析抑郁情绪模型大鼠旷场实验中活动量总得分的最佳聚合方式。方法:采用慢性温和刺激法复... 背景:多次测量正常大鼠的旷场数据,以加和方式进行数据聚合,可显著提高旷场指标的稳定性与一致性,此方法对造模后大鼠的旷场行为是否适用?目的:分析抑郁情绪模型大鼠旷场实验中活动量总得分的最佳聚合方式。方法:采用慢性温和刺激法复制抑郁情绪大鼠模型。在4周的造模过程中,每隔1周采集1次旷场行为学指标。采用两两聚合的分析方法(连续聚合,间隔聚合,立意聚合)处理数据,比对不同聚合手段对模型制备信度及相关性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一致性系数Kappa结果:间隔聚合与立意聚合的聚合方式都能得到较好的可信度(Kappa=0.611,P<0.05),连续聚合方式可信度一般(Kappa=0.222)。②组内相关系数ICC结果:只有立意聚合的可信度极好(ICC=0.835,P<0.01),间隔聚合方式呈较好可信度(ICC=0.792,P<0.05),连续聚合方式可信度差(ICC=0.196)。说明恰当的立意聚合可以大幅提升抑郁情绪大鼠旷场数据的可信度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旷场实验:抑郁情绪 动物模型 数据聚合 可信度
下载PDF
郁怒诱发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郁证猕猴模型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魏盛 侯金良 +2 位作者 巢玉彬 杜希扬 宗绍波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925-931,共7页
目的:观察猕猴血清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探讨血清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在郁怒诱发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肝气郁证猕猴模型中的作用。方法:以雌性实验猕猴为对象,分为正常组、郁怒情绪反应组、PMS肝气郁证模型组和... 目的:观察猕猴血清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探讨血清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在郁怒诱发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肝气郁证猕猴模型中的作用。方法:以雌性实验猕猴为对象,分为正常组、郁怒情绪反应组、PMS肝气郁证模型组和治疗组。应用社会等级压力应激法诱导猕猴出现"怒"的情绪反应,然后筛选出郁怒情绪反应猕猴进行择时挤压造模,制备PMS肝气郁证猕猴模型。造模成功后,采用雌性实验猕猴情绪评价量表进行行为学评价,并于卵泡期或黄体中晚期采集猕猴血清,分析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MS肝气郁证模型组和郁怒情绪反应组猕猴的量表抑郁情绪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且造模组显著高于情绪反应组(P<0.05),用药后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MS肝气郁证模型组和郁怒情绪反应组猕猴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肝气郁证模型组也显著高于情绪反应组(P<0.05),用药后恢复正常。结论:郁怒情绪极易诱发PMS肝气郁证,其机制与单胺类神经递质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前期综合征 生物源单胺类 肝气郁结 恒河猴
下载PDF
抑郁情绪大鼠模型中糖水偏好实验数据的聚合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侯金良 魏盛 +1 位作者 杜希扬 张惠云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182-185,194,共5页
目的探讨抑郁情绪大鼠模型糖水偏好实验(Sucrosepreferencetest,SPT)中糖水偏好SP(Sucrosepreference,sp)系数的最佳聚合方式。方法慢性温和刺激法复制抑郁情绪大鼠模型。4周造模过程中,每隔一周采集一次大鼠的行为学数据,并对... 目的探讨抑郁情绪大鼠模型糖水偏好实验(Sucrosepreferencetest,SPT)中糖水偏好SP(Sucrosepreference,sp)系数的最佳聚合方式。方法慢性温和刺激法复制抑郁情绪大鼠模型。4周造模过程中,每隔一周采集一次大鼠的行为学数据,并对糖水偏好实验数据采用两两聚合的分析方法处理。比对不同聚合手段对模型制备信度及相关性的影响。结果①一致性系数(Kappa)结果显示,只有第3种聚合方式能得到较高的可信度(Kappa=0.611),②组内相关系数(ICC)结果表明,聚合方式中TM的可信度最高(ICC=0.910)。结论恰当的数据聚合方式可以大幅提升抑郁情绪大鼠糖水偏好实验中数据的可信度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情绪 糖水偏好实验(SPT) 动物模型 数据聚合 相关性
下载PDF
情绪反应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魏盛 刘伊娜 +1 位作者 杜希扬 张惠云 《医学综述》 2011年第22期3373-3376,共4页
情绪在日常生活中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情绪反应引发疾病并影响其发展的机制尚未清晰。为追本求源,情绪反应动物模型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从情绪模型诞生起,就存在造模方法的缺陷,如存在躯体的应激。同时,模型的评价也不尽客观。而寻... 情绪在日常生活中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情绪反应引发疾病并影响其发展的机制尚未清晰。为追本求源,情绪反应动物模型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从情绪模型诞生起,就存在造模方法的缺陷,如存在躯体的应激。同时,模型的评价也不尽客观。而寻找其解决方法对于完善模型和扩大模型的应用极为重要。现对常见的情绪反应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和评价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情绪反应动物模型的研制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与方法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反应 模型制作 模型评价
下载PDF
山东省罗庄区2种铁线莲的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杜希扬 赵治勇 +4 位作者 彭善祥 高立虎 李强 孙兆祥 公素琴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1013-1017,共5页
目的建立山东省罗庄区2种铁线莲(太行铁线莲和长冬草)与威灵仙标准药材及棉团铁线莲标准药材的指纹图谱,通过对比4者指纹图谱,研究其内在成分的差异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Wond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2%... 目的建立山东省罗庄区2种铁线莲(太行铁线莲和长冬草)与威灵仙标准药材及棉团铁线莲标准药材的指纹图谱,通过对比4者指纹图谱,研究其内在成分的差异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Wond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2%磷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流速0.8 mL·min^(-1),对4种铁线莲进行检测。结果建立4种铁线莲的指纹图谱,经过对比其相似度较高,共有峰面积占各自峰总面积比例较高。结论太行铁线莲及长冬草与威灵仙2种标准药材主要成分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线莲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 中药资源
下载PDF
威灵仙药用历史沿革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杜希扬 孙兆祥 +4 位作者 公素琴 赵治勇 李强 彭善祥 高立虎 《山东中医杂志》 2020年第8期874-878,共5页
威灵仙的功效由最初的祛风毒发展至止痛、抗癌等,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过程中于山东省临沂罗庄地区发现长冬草(铁扫帚)和太行铁线莲蕴藏量较丰富,同时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山东地区蕴藏量较为丰富。为研究其与威灵仙... 威灵仙的功效由最初的祛风毒发展至止痛、抗癌等,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过程中于山东省临沂罗庄地区发现长冬草(铁扫帚)和太行铁线莲蕴藏量较丰富,同时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山东地区蕴藏量较为丰富。为研究其与威灵仙药材的内在关系,特梳理了自南北朝至当代医学著作中威灵仙的文献资料,从文献记载、药用历史和药用植物方面对威灵仙药材进行研究考察。从而得出结论:威灵仙药用最早记载于南北朝时期,因地理分布、战乱等原因,唐代以前应用并不广泛,至宋元时期,对威灵仙的药用价值已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并随着需求量的增加,出现了代用、混用等现象,影响至今。对威灵仙药材资源扩展与代用品的研究应当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灵仙 药用资源 医学典籍 历史沿革 中药资源普查 药用研究
下载PDF
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柴苓清肝丸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彭善祥 杜希扬 +1 位作者 范天柱 朱玉苹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3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柴苓清肝丸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柴苓清肝丸中的丹皮酚、黄芪甲苷、黄芩苷、芍药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柴苓清肝丸中丹皮酚的含量。结果: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柴苓清肝丸... 目的:探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柴苓清肝丸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柴苓清肝丸中的丹皮酚、黄芪甲苷、黄芩苷、芍药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柴苓清肝丸中丹皮酚的含量。结果: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柴苓清肝丸中牡丹皮、黄芪、黄连、黄芩、赤芍的操作方法简便、稳定性好。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柴苓清肝丸中的丹皮酚在15~120μg/ml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本次实验的重复性良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三个批次(批号分别为20170401、20170413、20170421)柴苓清肝丸中丹皮酚的含量分别为960μg/g、940μg/g、953μg/g(平均值为951μg/g),RSD值分别为1.1%、1.2%、1.8%。结论:将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于柴苓清肝丸质量控制中的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柴苓清肝丸 质量控制
下载PDF
柴苓舒肝丸对CUMS模型大鼠的影响
9
作者 杜希扬 张培会 +4 位作者 汤晓 彭善祥 范天柱 孙兆祥 公素琴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22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柴苓舒肝丸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健康SPF级Wistar大鼠60只,所有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及中药组,每组15只。对照组正常饲养,其余各组采用CUMS法制备大鼠抑郁... 目的:探讨柴苓舒肝丸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健康SPF级Wistar大鼠60只,所有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及中药组,每组15只。对照组正常饲养,其余各组采用CUMS法制备大鼠抑郁模型,在此基础上,阳性药组及中药组分别采用盐酸氟西汀和柴苓舒肝丸悬浊液(无菌蒸馏水配置)灌胃。比较四组大鼠灌胃1、14、28、42、56 d的体重,比较四组大鼠灌胃1、2个月旷场、悬尾、强迫游泳、水迷宫实验结果。结果:灌胃14、28 d,模型组、阳性药组及中药组体重均低于对照组(P<0.01);灌胃42 d阳性药组及中药组体重均高于模型组(P<0.01),灌胃42、56 d,中药组体重显著高于阳性药组(P<0.05)。灌胃1个月,模型组、阳性药组、中药组中央区域活动时间及运动总距离均短于对照组,直立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灌胃2个月,阳性药组及中药组中央区域活动时间及运动总距离均长于模型组,直立次数多于模型组(P<0.01),中药组中央区域活动时间及运动总距离均长于阳性药组,直立次数多于阳性药组(P<0.05)。灌胃1个月,模型组、阳性药组、中药组悬尾不动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灌胃2个月,阳性药组及中药组悬尾不动时间短于模型组(P<0.01),中药组悬尾不动时间短于阳性药组(P<0.05)。灌胃1个月,模型组、阳性药组、中药组游泳不动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1),灌胃2个月,阳性药组及中药组游泳不动时间均短于模型组(P<0.01)。灌胃1个月,模型组、阳性药组、中药组模型组逃避潜伏期长于对照组,目标象限记忆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灌胃2个月,阳性药组及中药组逃避潜伏期时间短于模型组,目标象限记忆时间长于模型组(P<0.01)。结论:柴苓舒肝丸可改善大鼠的体重和抑郁,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具有明显的疏肝解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温和应激 柴苓舒肝丸 功能性消化不良 疏肝解郁
下载PDF
柴苓舒肝丸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毒理学的研究
10
作者 张培会 汤晓 +1 位作者 朱玉苹 杜希扬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9期986-991,共6页
目的探讨柴苓舒肝丸(原柴苓清肝丸)的体内药动学特点及脏器毒性。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及中药组,对照组正常饲养,其余组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在此基础上,阳性药组及中药组分别采用氟西汀和柴苓舒肝丸悬浊液灌胃,持... 目的探讨柴苓舒肝丸(原柴苓清肝丸)的体内药动学特点及脏器毒性。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及中药组,对照组正常饲养,其余组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在此基础上,阳性药组及中药组分别采用氟西汀和柴苓舒肝丸悬浊液灌胃,持续6个月。中药组大鼠在清醒状态下按照预定时间自锁骨下颈静脉采集血液,用U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柴胡皂苷D和黄芪甲苷的含量,了解在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灌胃6个月后处死剩余大鼠,解剖主要组织器官,精密称量、计算脏器指数,同时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观察各组织器官病理改变情况。结果大鼠在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后,柴胡皂苷D的半衰期(t_(1/2))分别为2.07 h、2.27 h,清除率(CL)分别为41.8 L·h^(-1)·kg^(-1)、39.9 L·h^(-1)·kg^(-1);黄芪甲苷的t_(1/2)分别为4.04 h、3.61 h,清除率(CL)分别为18.4 L·h^(-1)·kg^(-1)、19.1 L·h^(-1)·kg^(-1),同时其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最大血药浓度(C_(max))、平均滞留时间(MRT_((0-t)))和表观分布容积(V_(d))差异均不大。与对照组相比,其余组在脏器湿重、脏体系数和脏器形态上无明显改变。结论大鼠单次给药后,柴胡皂苷D吸收快、消除快;黄芪甲苷吸收快,消除较慢。多次给药后,大鼠体内没有柴胡皂苷D和黄芪甲苷蓄积,与单次给药相比,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没有发生显著改变。同时柴苓舒肝丸具有低脏器毒性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苓舒肝丸 药物代谢动力学 毒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