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油菜在陇中旱农区的适应性及抗风蚀效应
1
作者 康云强 李玲玲 +3 位作者 谢军红 张健 杜常亮 ZECHARIAH Effah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期31-36,共6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冬油菜在陇中旱农区的适应性及抗风蚀效应,以6种冬油菜(白菜型冬油菜‘HN12PZ16-2’‘、HN12PZ16-65’和‘平试8’,甘蓝型冬油菜‘QL-GAU-201’‘、QL-GAU-196’和‘低(1)-19’)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其在陇中地区的越冬率... 为探究不同品种冬油菜在陇中旱农区的适应性及抗风蚀效应,以6种冬油菜(白菜型冬油菜‘HN12PZ16-2’‘、HN12PZ16-65’和‘平试8’,甘蓝型冬油菜‘QL-GAU-201’‘、QL-GAU-196’和‘低(1)-19’)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其在陇中地区的越冬率、防风蚀效应、产量及含油量。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由于冬前根冠比显著高于甘蓝型油菜,越冬存活率显著高于甘蓝型油菜,‘HN12PZ16-65’越冬率最高,达88.33%。白菜型油菜由于较高的株高和千粒重,产量和含油量显著高于甘蓝型油菜‘,HN12PZ16-65’产量(2937.00 kg/hm2)和含油量(43.67%)均最高。冬油菜冬前干物质积累量高,提高了农田起动风速,显著降低农田风蚀量,6个冬油菜品种农田土壤风蚀量较露地下降了88.77%~92.79%。因此‘,HN12PZ16-65’在陇中地区有较强的抗旱性,越冬率高,产量和含油量好,适应性好,且具有良好的防风蚀效应,适于陇中旱农区防风蚀越冬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适应性 防风蚀效应 越冬率 含油量
下载PDF
延安南部县区烟地土壤理化性状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满兴 杨旭艳 +5 位作者 袁威 徐世峰 龚鹏飞 丁朋辉 解红梅 杜常亮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33期115-119,共5页
为了解延安南部县区烤烟主栽区土壤理化性状,在延安市宜川县、富县和南泥湾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烟地进行土壤分析,土壤分0~30、30~60、60~90 cm三个层次进行取样。分析其p H值、有机质、速效磷、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在土壤深度... 为了解延安南部县区烤烟主栽区土壤理化性状,在延安市宜川县、富县和南泥湾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烟地进行土壤分析,土壤分0~30、30~60、60~90 cm三个层次进行取样。分析其p H值、有机质、速效磷、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在土壤深度为0~30、30~60、60~90 cm时,酸碱度平均值分别为p H 7.00、7.11、7.37,因此土壤越深越偏碱性。所有土样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2 g/kg左右,在土壤深度为0~30、30~60、60~90 cm时,有机质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7.88、21.93、28.89 g/kg。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也在有所增加。有效磷含量平均为76 mg/kg左右,在土壤深度为0~30、30~60、60~90 cm时,有效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82.92、69.51、76.50 g/kg,在不同的土层中有效磷的含量差异不大。铵态氮含量的平均值为130 mg/kg,在土壤深度为0~30、30~60、60~90 cm时,铵态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16.95、143.35、129.25 g/kg。在不同的土层中有铵态氮的含量差异不大。硝态氮含量的平均值为91 mg/kg,在土壤深度为0~30、30~60、60~90 cm时,硝态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02.96、96.92、73.46 g/kg。硝态氮的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有所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地 有机质 铵态氮 硝态氮 有效磷
下载PDF
页岩油井网与压裂改造适配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丽影 陈世纪 +2 位作者 周震 王桂芹 杜常亮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1年第5期1-3,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南段某页岩油油藏,整体呈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页岩油为湖相沉积环境下的深水重力流沉积,储层主要沉积相类型为砂质碎屑流沉积,砂体呈南西-北东方向展布。主力层长*岩性致密,物性差,砂体厚度大但是隔夹层发育,天然...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南段某页岩油油藏,整体呈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页岩油为湖相沉积环境下的深水重力流沉积,储层主要沉积相类型为砂质碎屑流沉积,砂体呈南西-北东方向展布。主力层长*岩性致密,物性差,砂体厚度大但是隔夹层发育,天然裂缝发育,不同区域渗透率主轴方向不同,储层非均质性强,使得油藏的开发难度大大增加,如何给出适合该地区长*致密储层的改造方式,为下步增大裂缝角度、提高裂缝密度和改变改造方式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井网 压裂 裂缝 适配性
下载PDF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工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丽影 何永垚 +2 位作者 吕磊 王建 杜常亮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1年第9期30-31,共2页
针对课堂教学改革持续推进中存在的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次研究采用文献调研、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的方法,从学生创造潜力开发原理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启示入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结合相应的课程特点和工程教育认证中的毕业要... 针对课堂教学改革持续推进中存在的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次研究采用文献调研、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的方法,从学生创造潜力开发原理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启示入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结合相应的课程特点和工程教育认证中的毕业要求,重构课程目标,优化知识单元,融入行业精神,建立课程资料库及学习指南,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推行“3+X+1”教学模式,最终形成“知识学习—能力形成—实践应用—知识再学习”闭环,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 混合式教学 油层物理 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
下载PDF
旱作春小麦旗叶生理生化特征及籽粒灌浆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 被引量:3
5
作者 曾敏 谢军红 +4 位作者 李玲玲 Zechariah Effah 刘雪宁 杜常亮 王进斌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6期47-55,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旗叶生理生化特征与籽粒灌浆特性,为春小麦氮素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研究依托于2003年建立的氮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0(N_(1))、52.5(N_(2))、105(N_(3))、157.5(N_(4))和210 kg/hm^(...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旗叶生理生化特征与籽粒灌浆特性,为春小麦氮素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研究依托于2003年建立的氮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0(N_(1))、52.5(N_(2))、105(N_(3))、157.5(N_(4))和210 kg/hm^(2)(N_(5))5个施氮水平下旗叶光合特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施氮增加了小麦旗叶SPAD值,N_(3)处理的旗叶净光合速率最高、胞间CO_(2)浓度最低.开花期和花后第7天,N_(3)处理的旗叶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高于N_(4)、N_(5)处理.N_(3)在维持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水平的同时,还提高了灌浆速率、延长了快增期持续时间,其千粒质量较N_(4)、N_(5)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10.5%和8.7%.N_(3)处理的籽粒产量达2550 kg/hm^(2),与回归分析所得理论最高籽粒产量一致,分别较N_(4)、N_(5)增产5%、14%.春小麦产量与旗叶SPAD、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与灌浆参数呈不同程度正相关关系.【结论】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与灌浆参数可作为氮素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参数,陇中旱农区春小麦适宜施氮量为10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水平 春小麦 旗叶生理生化 灌浆特性 产量
下载PDF
耕作措施对旱作春小麦籽粒糖代谢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雪宁 李玲玲 +3 位作者 谢军红 杜常亮 曾敏 王进斌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5期92-100,共9页
【目的】从糖代谢生理角度探究陇中旱农区耕作措施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机制.【方法】研究依托2001年在陇中旱农区建立的不同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探究了不同耕作措施下春小麦籽粒蔗糖和淀粉积累、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 【目的】从糖代谢生理角度探究陇中旱农区耕作措施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机制.【方法】研究依托2001年在陇中旱农区建立的不同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探究了不同耕作措施下春小麦籽粒蔗糖和淀粉积累、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动态变化及对产量的影响.试验共4个处理:传统耕作(T)、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翻入(TS)、免耕+秸秆覆盖(NTS).【结果】与T相比,NTS籽粒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分别提高31.82%、7.44%;NT、TS、NTS提高了花后5 d内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而NTS和TS能提高小麦籽粒蔗糖合成酶活性.NTS的淀粉含量和淀粉积累量较T分别增加29.24%、21.28%.春小麦籽粒产量表现为NTS>TS>NT>T,与T相比,NTS的籽粒产量增加23.90%,穗数和千粒质量分别增加53.93%、6.95%.【结论】免耕+秸秆覆盖可提高春小麦籽粒灌浆期糖代谢水平,促进淀粉积累、千粒质量和穗数有效增加,从而提高春小麦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耕作措施 籽粒 蔗糖 淀粉 产量 旱作农业区
下载PDF
几个马铃薯品种块茎品质在榆林地区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慧慧 曹娟云 +4 位作者 王秀康 王宁 贠佳 杜常亮 吕文娟 《陕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12期72-75,共4页
选用榆林市近年来引进的6个马铃薯品种,以冀张薯8号为对照品种,测定成熟期马铃薯单株块茎、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分析得出,单株块茎重量最大的是希森6号,比对照品种高82.7%;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希... 选用榆林市近年来引进的6个马铃薯品种,以冀张薯8号为对照品种,测定成熟期马铃薯单株块茎、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分析得出,单株块茎重量最大的是希森6号,比对照品种高82.7%;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希森3号淀粉含量最高(23%),比对照品种高120.6%;希森3号还原糖含量最高(0.23%),比对照品种高125%;甘引薯1号可溶性总糖含量最低(0.88%),比对照品种低62.2%。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马铃薯4项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苏兰1号产量和淀粉含量相对较高,还原糖含量低,是良好的马铃薯全粉加工原料,具有良好的主粮化开发前景,建议在榆林地区大面积示范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淀粉含量 还原糖含量 可溶性总糖含量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堆取料机回转检测所发挥的作用
8
作者 杜常亮 《时代农机》 2017年第2期81-81,83,共2页
文章介绍了旋转编码器在斗轮堆取料机上的应用情况。实践证明,利用可编程序控制的高速计数器功能配合旋转编码器的使用,可有效地实现对回转角度的测量和对设备的回转保护功能,能够达到定位准确、调整方便、安全可靠的目的。
关键词 斗轮堆取料机 旋转编码器 回旋保护装置
下载PDF
耐候地膜对陇中旱农区玉米农田的水热效应及耐候性评价
9
作者 张健 谢军红 +5 位作者 李玲玲 康云强 杜常亮 王进斌 谢丽华 Setorkwami FUDJOE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18期86-94,共9页
陇中旱农区水热资源有限,不能满足玉米生长发育需求。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突破了该区域玉米种植的水热限制,使玉米成为了当地主栽作物,但也带来了严重的残膜污染问题。为了引进耐候易回收地膜,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成分PE地膜(T1... 陇中旱农区水热资源有限,不能满足玉米生长发育需求。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突破了该区域玉米种植的水热限制,使玉米成为了当地主栽作物,但也带来了严重的残膜污染问题。为了引进耐候易回收地膜,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成分PE地膜(T1、T2、T3、T4,其中T1、T2、T3为设计的耐候性地膜,T4为传统PE地膜)和可降解膜(T5)对玉米农田水热状况、玉米光合特性、产量的影响,并评价了各种地膜的耐候性。结果表明:在玉米全生育期,耐候性地膜(T1、T2、T3)与普通地膜(T4)土壤含水率相似,但与降解膜(T5)相比,耐候性地膜T2可提高苗期30~5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各种地膜在5、10 cm土层全生育期土壤平均温度基本无显著差异,但降解膜(T5)的全生育期土壤平均温度在15、20、25 cm土层分别较PE膜(T1、T2、T3、T4)降低了0.5~1.4℃、0.3~1.1℃和1.0~2.3℃。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PE膜(T1、T2、T3、T4)的玉米叶面积指数均显著大于降解膜(T5),耐候性地膜T1与普通地膜相比可以显著改善玉米大喇叭口期光合特性。PE膜(T1、T2、T3、T4)玉米籽粒产量分别较降解膜(T5)增加了40.41%、45.04%、27.41%和32.80%,生物产量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耐候性地膜(T1、T2、T3)与传统地膜(T4)无显著差异。玉米收获后,耐候性地膜的纵向拉伸负荷显著大于T4,且T1的纵向拉伸负荷、横向拉伸负荷以及纵向断裂标称应变均最大,易回收性高于其他地膜。因此,在陇中旱农区应用耐候地膜T1,与传统PE膜T4具有相似的水热效应,玉米产量也相当,但玉米收获后易于回收,有助于减轻残膜污染问题,但可降解膜由于提温效果有限,会降低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耐候地膜 水热效应 产量 耐候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施肥量对马铃薯块茎品质影响的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秀康 杜常亮 +2 位作者 邢金金 王美琪 邢英英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003-2008,共6页
本研究探讨不同施肥量对马铃薯块茎品质的影响,在陕北地区马铃薯栽培过程中选择合理的施肥量,为该地区优质马铃薯生产提供基础数据。采用随机区块组合的田间试验,由5个处理组成,分别为:(1)CK为对照组,不施肥处理;(2)T1处理施N-P-K量(N-P... 本研究探讨不同施肥量对马铃薯块茎品质的影响,在陕北地区马铃薯栽培过程中选择合理的施肥量,为该地区优质马铃薯生产提供基础数据。采用随机区块组合的田间试验,由5个处理组成,分别为:(1)CK为对照组,不施肥处理;(2)T1处理施N-P-K量(N-P2O5-K2O kg/ha)分别为80-60-100;(3)T2处理施N-P-K量(N-P2O5-K2O kg/ha)分别为160-120-200;(4)T3处理施N-P-K量(N-P2O5-K2O kg/ha)分别为240-180-300;(5)T4处理施N-P-K量(N-P2O5-K2O kg/ha)分别为320-240-40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马铃薯7项品质指标(分别是单株块茎重量,大块茎重量,商品薯重量,以及粗蛋白质,还原糖,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进行综合评价,提出相对较优的施肥量。研究表明,施肥量对马铃薯块茎品质有显著影响,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维生素C含量、还原糖含量和质量分级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施肥量过多,品质和质量分级出现下降趋势。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2个主成分,T3处理得分最高,因此,在陕北地区推荐T3处理的施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 淀粉含量 维生素C含量 还原糖含量 蛋白质含量
原文传递
基于水肥供应条件下温室番茄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秀康 杜常亮 +1 位作者 邢金金 邢英英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98-704,共7页
本研究探讨滴灌施肥条件下灌水量和施肥量对温室番茄品质的影响,优化陕北地区温室番茄水肥供应技术,为该地区优质番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通过田间试验,采用完全随机组合方法,试验由3个灌水水平(100%ET,80%ET和60%ET)和3个施肥水平(N-P2O... 本研究探讨滴灌施肥条件下灌水量和施肥量对温室番茄品质的影响,优化陕北地区温室番茄水肥供应技术,为该地区优质番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通过田间试验,采用完全随机组合方法,试验由3个灌水水平(100%ET,80%ET和60%ET)和3个施肥水平(N-P2O5-K2O分别为240-120-150 kg/hm2,180-90-112.5 kg/hm2和120-60-75 kg/hm2)进行完全随机组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番茄果实6项品质指标(可溶性糖,维生素C,硝酸盐,糖酸比,有机酸和番茄红素)进行综合评价,提出相对较优的水肥供应量。分析表明,灌水单因素对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硝酸盐和有机酸影响显著(p<0.05);在相同施肥水平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番茄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番茄红素、硝酸盐和有机酸含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施肥单因素对维生素C、硝酸盐和番茄红素的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维生素C、硝酸盐和番茄红素随之增加;水肥供应仅对番茄维生素C、硝酸盐含量和番茄红素含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主成分分析法表明,灌水量为60%ET和氮磷钾施用量为240-120-150 kg/hm2时得分最高,综合品质相对较优,推荐该处理为陕北地区温室番茄水肥供应技术优选方案,能够为该地区优质番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 维生素C 番茄红素 主成份分析法
原文传递
水肥互作效应对陕北温室马铃薯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杜常亮 王秀康 +3 位作者 王宁 贠佳 张慧慧 邢英英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02-1709,共8页
为在陕北地区栽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过程中选择合理的灌水施肥量,本研究采用随机区块组合的温室试验,滴灌施肥由3个灌水水平(100%ET0, 80%ET0和60%ET0)和3个施肥水平(100%F(N-P2O5-K2O=240-120-300 kg/hm2), 75%F和50%F)完全随... 为在陕北地区栽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过程中选择合理的灌水施肥量,本研究采用随机区块组合的温室试验,滴灌施肥由3个灌水水平(100%ET0, 80%ET0和60%ET0)和3个施肥水平(100%F(N-P2O5-K2O=240-120-300 kg/hm2), 75%F和50%F)完全随机组成为9个处理(T1, 100%ET0×100%F;T2,80%ET0×75%F;T3, 60%ET0×50%F;T4, 100%ET0×75%F;T5, 80%ET0×50%F;T6, 60%ET0×100%F;T7, 100%ET0×50%F;T8, 80%ET0×100%F;T9, 60%ET0×70%F),以常规施肥(施肥量为50%F)和沟灌(灌水量为60%ET0)为对照处理(CK),研究水肥互作对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T9处理(60%ET0×70%F)条件下的马铃薯株高、茎粗生长优势较为明显,不会产生"徒长"现象,叶绿素含量较高,有利于马铃薯植株的生长,增产量明显且变异系数小,各品质指标含量较高且变异系数较小。因此,该处理可作为陕北地区温室马铃薯种植灌水施肥优选方案。本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优质马铃薯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株高 茎粗 品质
原文传递
水肥耦合对陕北温室马铃薯水肥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常亮 王秀康 +2 位作者 王宁 贠佳 张慧慧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4840-4850,共11页
为了探索最适合陕北温室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的种植技术,本研究通过进行温室种植试验,以马铃薯‘克新十五号’为研究材料,进行滴灌施肥,由3个灌水水平(100%ET_(0),80%ET_(0)和60%ET_(0))和3个施肥水平(100%F(N-P_(2)O_(5)-K_(... 为了探索最适合陕北温室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的种植技术,本研究通过进行温室种植试验,以马铃薯‘克新十五号’为研究材料,进行滴灌施肥,由3个灌水水平(100%ET_(0),80%ET_(0)和60%ET_(0))和3个施肥水平(100%F(N-P_(2)O_(5)-K_(2)O为240 kg/hm^(2)-120 kg/hm^(2)-300 kg/hm^(2)),75%F和50%F)完全随机设计和沟灌(灌水量为60%ET_(0)为对照(CK)),10个处理组成。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马铃薯耗水特征和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肥耦合显著影响马铃薯根下水、速效钾的含量及分布情况,马铃薯从萌芽期到块茎形成期需水量迅速增大,为需水量高峰期;在相同施肥量的条件下,速效钾的积累层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移;在一定范围内,马铃薯产量和还原糖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可以看出,T9处理(60%ET_(0)×75%F)在整个生长期根下水分分布于土壤层0~30 cm,水肥配比最有利于马铃薯的吸收与利用,增产效果明显且较为稳产,品质较高。因此,认为T9处理为陕北地区温室马铃薯种植最佳处理,可推荐为当地温室优质马铃薯种植水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 陕北 温室 耗水特征 水肥耦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