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程钢戈 朴龙松 +7 位作者 董连强 杜庆广 张晖 武琛 刘智良 马宏伟 黄永安 张宝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30-1131,共2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三维重建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使用荷兰PHILIPS公司数字减影机,对35例疑有动脉瘤破裂的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行普通二维DSA及旋转DSA检查,并行血管三维重建,获得关于动脉瘤的定... 目的探讨脑血管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三维重建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使用荷兰PHILIPS公司数字减影机,对35例疑有动脉瘤破裂的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行普通二维DSA及旋转DSA检查,并行血管三维重建,获得关于动脉瘤的定位、方向、瘤颈、动脉瘤清晰度、载瘤动脉和周围血管分支的立体解剖图像,将旋转DSA及三维影像与普通二维DSA结果比较。结果常规DSA检查发现动脉瘤36个(30例),其中7例动脉瘤的方向及载瘤动脉和周围血管解剖关系显示不清,3例动脉瘤的颈部显示不清;5例未见明显动脉瘤染色。加摄旋转DSA并行三维重建后,又发现3例微小动脉瘤,明确诊断颅内动脉瘤39个(33例),2例仍未见动脉瘤。动脉瘤的全貌,瘤颈的位置、宽窄,载瘤动脉及周围血管分支的解剖关系清晰显示,避免了因血管重叠而产生的对动脉瘤的遮挡。结论旋转DSA可从270°旋转视角更清晰地连续显示动脉瘤、瘤颈及周围的血管解剖结构,加三维重建后,动脉瘤的大小、方向、载瘤动脉及周围血管的关系呈立体解剖影像,既提高了动脉瘤血管造影诊断的灵敏度,降低了漏诊率,又为手术和介入治疗提供了更为全面、准确的影像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颅内动脉瘤 成像 三维
下载PDF
锁孔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附43报告) 被引量:2
2
作者 程钢戈 董连强 +4 位作者 马宏伟 张宝国 黄永安 张晖 杜庆广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锁孔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方法、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2008年9月-2009年5月收治的43例面肌痉挛患者行MVD,其中男13例,女30例,年龄32~65岁,平均47岁,病程6个月~9年。发病均为单侧,左侧24例,右侧1... 目的探讨锁孔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方法、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2008年9月-2009年5月收治的43例面肌痉挛患者行MVD,其中男13例,女30例,年龄32~65岁,平均47岁,病程6个月~9年。发病均为单侧,左侧24例,右侧1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乳突后发际内小切口,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探查桥小脑角,寻找并判断责任血管,在面神经根部出脑干区(REZ)分离责任血管,植入Teflon垫棉分隔并减压。观察术后效果和并发症,电话随访1~6个月。结果术中均发现明确的责任血管压迫REZ。43例中,39例术后症状立即消失,3例症状明显减轻,1例无效。2例术后听力明显下降,其中1例1周后恢复,1例未恢复。随访1~6个月无面肌痉挛复发。结论锁孔乙状窦后入路MVD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正确的手术方法是提高手术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单侧痉挛 神经外科手术 减压
下载PDF
胼周动脉创伤性动脉瘤1例
3
作者 程钢戈 董连强 +4 位作者 杜庆广 张晖 张宝国 武琛 黄永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04-1504,共1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创伤性 胼胝体 颅脑损伤
下载PDF
液化石油气组成及残留物检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邵小艳 李区 杜庆广 《科技信息》 2009年第23期389-389,共1页
准确地检测液化石油气对相关商家及消费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概述液化石油气组成及残留物检测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论述了液化石油气组成及残留物检测技术,进而探讨了当前液化石油气组成及残留物检测技术的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以期为液... 准确地检测液化石油气对相关商家及消费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概述液化石油气组成及残留物检测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论述了液化石油气组成及残留物检测技术,进而探讨了当前液化石油气组成及残留物检测技术的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以期为液化石油气相关检测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LPG) 组成及残留物 检测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