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斯陆莫拉菌败血症1例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杜庆玮 孙庆丰 +3 位作者 吴金国 丁继光 李文兵 王晓峰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2期258-259,共2页
1 病例介绍 女,64岁,因“反复发热1月”,于2006年7月5日入院。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38.5℃.偶达39℃.下午为著。自服“克感敏、阿莫西林、利巴韦林”等药后体温可下降至正常,但每天均有发热,发热时伴前额阵发性... 1 病例介绍 女,64岁,因“反复发热1月”,于2006年7月5日入院。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38.5℃.偶达39℃.下午为著。自服“克感敏、阿莫西林、利巴韦林”等药后体温可下降至正常,但每天均有发热,发热时伴前额阵发性胀痛,热退时即缓解。伴畏寒,无寒战、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抽搐,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恶心呕吐,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拟“发热待查”收住感染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陆莫拉菌 败血症 反复发热 阿莫西林 利巴韦林 腹痛腹泻 恶心呕吐 发热待查
下载PDF
传染病学影像学资料库的建立 被引量:2
2
作者 杜庆玮 孙庆丰 +4 位作者 丁继光 洪亮 吴金国 王钧镕 付荣泉 《浙江医学教育》 2010年第4期14-16,共3页
使用数字化设备或利用互联网技术收集制作传染病各病种的文本、图像、影视、动画、解说等教学素材。把这些素材按基础理论部分、临床表现部分、辅助诊断部分归类。建立传染病影像学资料库顺应了国际上信息化教学发展潮流的需要,采用了... 使用数字化设备或利用互联网技术收集制作传染病各病种的文本、图像、影视、动画、解说等教学素材。把这些素材按基础理论部分、临床表现部分、辅助诊断部分归类。建立传染病影像学资料库顺应了国际上信息化教学发展潮流的需要,采用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是一项缓解传染病专业教学难问题的系统工程。但本工程需要全国传染病教学界广泛重视、交流,才能发挥其最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教学 影像学资料库
下载PDF
重型手足口病20例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 被引量:9
3
作者 丁继光 孙庆丰 +7 位作者 郑戈 温怀加 虞上勇 林峰 潘嘉西 孙芳红 陈威 杜庆玮 《疾病监测》 CAS 2008年第10期627-629,共3页
目的总结2008年5月1日至2008年6月2日某市暴发流行中重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为各地手足口病诊治提供经验。方法某市2008年5月1日至2008年6月2日共报告手足口病1001例,其中重型20例,对此次暴发流行的诊治及重型患儿的临床特... 目的总结2008年5月1日至2008年6月2日某市暴发流行中重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为各地手足口病诊治提供经验。方法某市2008年5月1日至2008年6月2日共报告手足口病1001例,其中重型20例,对此次暴发流行的诊治及重型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救治进行了总结。结果重型手足口病临床特征:患儿年龄多在3岁以下,平均年龄(23.6±19.2)月龄;最高体温≥39℃,平均(39.52±0.39)℃;发热至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时间1~4d,平均(2.35±0.99)d;神经系统并发症均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最常出现的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差占60.0%(12/20),易惊占55.0%(11/20),肢体抖动占45.0%(9/20),嗜睡占35.0%(7/20);12例EV71感染患儿与6例其他肠道病毒(非EV71、非CoxA16)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原核酸咽拭子检出率为83.3%(15/18),脑脊液检出率为94.4%(17/18);按照分期治疗原则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病死率为0。结论本次流行中重型手足口病病情相对较轻,神经系统并发症以无菌性脑膜炎为主,病程在4d以内体温超过39℃者应及时留观,分期治疗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EV71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苦黄注射液联合思密达散剂治疗老年戊型肝炎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威 王晓峰 +4 位作者 孙庆丰 吴金国 丁继光 杜庆玮 傅荣泉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2年第3期255-256,共2页
用于黄疸型病毒性肝炎退黄药物品种繁多,如思美泰、优思弗、美能、茵栀黄、苦黄等,苦黄与思密达联合应用是否进一步提高疗效值得研究。笔者2009-04-01~2011-03-31采用苦黄注射液联合思密达散剂口服治疗老年戊型黄疸型肝炎30例,取得良... 用于黄疸型病毒性肝炎退黄药物品种繁多,如思美泰、优思弗、美能、茵栀黄、苦黄等,苦黄与思密达联合应用是否进一步提高疗效值得研究。笔者2009-04-01~2011-03-31采用苦黄注射液联合思密达散剂口服治疗老年戊型黄疸型肝炎3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戊型肝炎 苦黄注射液 思密达散剂 临床观察 治疗 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黄疸型肝炎 药物品种
下载PDF
虚拟环境在中风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鹏 杜庆玮 +3 位作者 付荣泉 娄晓辉 李勇 杨晓清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14期2122-2123,2125,共3页
目的通过让中风患者完成冲热饮的任务从而评估虚拟环境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选取50例入住瑞安市人民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的中风患者参与到实验中。患者在冲热饮过程中的表现与其神经系统损坏程度息息相关。将患者在虚拟环... 目的通过让中风患者完成冲热饮的任务从而评估虚拟环境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选取50例入住瑞安市人民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的中风患者参与到实验中。患者在冲热饮过程中的表现与其神经系统损坏程度息息相关。将患者在虚拟环境以及真实生活中冲热饮过程中所犯的错误相比较,从而准确地评估神经系统损害,再根据录像把患者所犯的错误表现进行归类。结果患者在真实世界与虚拟环境的表现成绩不是非常关联(ρ=0.30,P<0.05)。两种环境的表现成绩都与年龄、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Bartherl指数)评分、精神状态检查评分以及视觉空间功能有关,真实世界中冲热饮的表现只与臂力和顺序排列能力有关,而虚拟环境的表现只与语言功能和练习程度有关。无论在真实世界或是虚拟环境,参与者在冲热饮这个任务过程中都会犯各种错误。结论尽管虚拟环境可用于中风患者的康复治疗,但同时也存在很多困难,对康复治疗提出了很多挑战。所以虚拟环境也许不会像原先所设想的一个比较有效的康复手段。还需研究探索出更多的虚拟环境任务来评估其对于中风患者康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康复 虚拟现实
下载PDF
尿毒症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抗病毒治疗
6
作者 蔡福景 胡益冰 +3 位作者 丁继光 杜庆玮 王晓峰 孙庆丰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8期1221-1224,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尿毒症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4例尿毒症合并HCV感染患者,初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35μg治疗...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尿毒症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4例尿毒症合并HCV感染患者,初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35μg治疗,每周1次,皮下注射,并联合利巴韦林200 mg,每天1次。根据血红蛋白(Hb)水平调整利巴韦林剂量。观察治疗前,治疗后4、12、48、72、127、158、167周HCV-RNA,Hb,血小板计数(Plt),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情况,观察治疗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 4例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1例4周时、3例12周时均未检测到HCV-RNA,2例随访48周时、1例随访20周时仍检测不到HCV-RNA,1例12周时检测不到HCV-RNA,未进一步随访。4例患者均因出现Hb下降而调整利巴韦林剂量。3例患者出现Plt减少,但可维持耐受。结论尿毒症合并HCV感染可以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疗效较好,需严密监测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尿毒症 干扰素类 利巴韦林 药物疗法 联合
下载PDF
新形势下提高传染病学教学质量的研究
7
作者 孙庆丰 杜庆玮 +4 位作者 丁继光 王均镕 付荣泉 洪亮 吴金国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3期454-456,共3页
随着卫生事业及经济的飞速发展,传染病病种更替明显,使社会公共卫生事业面临巨大挑战,传染病学的教学事业也同样面临挑战。根据传染病学的教学现状,对传染病学的教学进行改革,如各论教学与总论及基础知识紧密结合、建立传染病影像学资... 随着卫生事业及经济的飞速发展,传染病病种更替明显,使社会公共卫生事业面临巨大挑战,传染病学的教学事业也同样面临挑战。根据传染病学的教学现状,对传染病学的教学进行改革,如各论教学与总论及基础知识紧密结合、建立传染病影像学资料库、增加新发传染病的教学内容等,以适应新形势下传染病学教学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教学 质量控制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GP73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杜庆玮 高锦 +1 位作者 李克诚 施军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5期732-73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作为判断2型糖尿病(T2DM)是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NAFLD患者122例,初治T2DM患者30例,T2DM合并NAFLD患者41例及健康体检者3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患者血清中GP7...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作为判断2型糖尿病(T2DM)是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NAFLD患者122例,初治T2DM患者30例,T2DM合并NAFLD患者41例及健康体检者3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患者血清中GP73水平,生化分析仪检测各肝功能指标,应用肝脏瞬时弹性检测仪检测其受控衰减参数(CAP)和E值,并分析血清GP73含量与上述指标的关系,ROC曲线分析GP73诊断NAFLD的效能。结果与单纯T2DM组(38.13±28.50)ng/ml及健康对照组(46.22±19.01)ng/ml相比,NAFLD患者组(76.19±41.38)ng/ml及T2DM合并NAFLD患者组(73.36±42.00)ng/ml血清GP73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健康体检组及T2DM组为对照,GP73诊断NAFL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2(95%CI:0.733~0.843,P<0.0001),以59.22ng/ml作为cut-off值,GP73诊断NAFLD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2.54%为69.94%。血清GP73与ALT、AST、GGT、CAP、E值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221,0.152,0.232,0.214,0.285)。结论GP73可作为T2DM是否合并NAFLD及其发生肝细胞脂肪变与肝纤维化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体蛋白7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型糖尿病 受控衰减参数 肝纤维化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9
作者 杜庆玮 李明慧 +7 位作者 徐婷燕 谢尧 丁继光 洪亮 周克 陈威 周青青 孙庆丰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5-70,共6页
目的 探讨CHB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度(G)和纤维化程度(S)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971例CHB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收集患者的血生物化学、血常规、HBV DNA、HBV血清学标志物等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3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 目的 探讨CHB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度(G)和纤维化程度(S)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971例CHB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收集患者的血生物化学、血常规、HBV DNA、HBV血清学标志物等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3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971例患者分成3组.1年内ALT 3次持续正常列为A组,首次发现ALT升高者列为B组,半年内ALT升高两次以上者列为C组.A组332例,B组341例,C组298例.3组HBV感染者男性人数分别占47.9%、74.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778,P<0.01).A组中HBeAg阳性者161例(48.5%),B组234例(69.0%),C组176例(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325,P<0.01).3组G≥2者分别占36.4%、56.9%、51.3%(x2=29.868,P<0.01),S≥2者分别为25.3%、35.5%、35.9%(x2=10.807,P=0.005).A组G≥2和(或)S≥2的有137例(41.3%),B组有208例(61.0%),C组有164例(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2.235,P<0.01).将A组分为ALT<30 U/L组(229例)和ALT≥30 U/L组(103例),两组间男性、HBeAg阳性、G≥2和(或)S≥2患者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ALT≥30 U/L、AST≥25 U/L、HBeAg阳性、血小板计数与显著病理学改变相关(均P<0.05),年龄(OR=2.012,95%CI为1.196~3.383)、HBeAg(OR=2.188,95%CI为1.339~3.584)和AST(OR=2.312,95%CI为1.390~3.846)为显著病理学改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对ALT首次发现升高者,其显著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比例与反复升高的患者相似,建议早期抗病毒治疗.对ALT持续正常的感染者,年龄≥35岁、HBeAg阳性或AST≥25 U/L为显著病理学改变的独立预测因素,对符合上述条件的患者更应引起注意,进行早期的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酸转氨酶 肝炎 乙型 病理学
原文传递
73例重型肝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俊梅 张璐 +14 位作者 杜庆玮 穆彩琴 任玉莲 胡蕾平 申戈 庄立伟 路遥 邱国华 孙庆丰 吴云忠 杨民 李明慧 谢尧 成军 徐道振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66-369,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73例重型肝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总结73例重型肝炎患者临床特点,按病因、发病性质分组,回顾性分析肝功、肾功、电解质、PTA等生化指标,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腹水、腹腔感染等合并症情况,... 目的回顾性研究73例重型肝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总结73例重型肝炎患者临床特点,按病因、发病性质分组,回顾性分析肝功、肾功、电解质、PTA等生化指标,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腹水、腹腔感染等合并症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上述因素与预后关系。结果(1)73例重型肝炎中单独HBV感染占65.75%,酒精性肝病5例(6.85%),药物性肝损伤6例(8.22%),戊型肝炎2例(2.74%),自身免疫性肝病2例(2.74%),重叠病因7例(9.59%),其他因素3例(4.11%);按发病速度、严重程度和基础肝病情况分亚急性12例(16.43%),慢性肝炎基础上11例(15.07%),肝硬化基础上重型肝炎50例(68.49%);无肝性脑病表现占41.10%,有肝性脑病表现占58.90%;(2)重型肝炎死亡率,以酒精性肝病和重叠因素基础上为66.67%,其次为自身免疫性肝病占50%,HBV相关重型肝炎死亡率为18.75%;73例重型肝炎总体病死率为28.77%,其中肝硬化组死亡率(40%)高于非肝硬化组(4.3%),P=0.00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无肝性脑病重型肝炎死亡率3.33%,有肝性脑病组死亡率46.51%,肝性脑病Ⅲ、Ⅳ期死亡率72.73%;(3)独立样本t检验筛选出可能与死亡相关的9个因素,分别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血肌酐、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血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肝性脑病,血肌酐水平是死亡的危险因素,ALB为保护性因素。结论肝性脑病,血肌酐水平是重型肝炎死亡的危险因素,ALB为保护性因素。核苷酸类似物的应用,是重型乙型肝炎死亡率低至18.75%的丰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肾综合症 肝性脑病 白蛋白 凝血酶原
原文传递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洪亮 叶志勇 +6 位作者 孙庆丰 丁继光 付荣泉 吴金国 杜庆玮 陈威 王晓峰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9期829-831,共3页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上预后判断和有效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4年12月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206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结果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最常见的并发症...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上预后判断和有效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4年12月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206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结果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肝性脑病(HE)、肝肾综合征(HRS)、消化道出血(GB)和继发细菌感染(SBI),HE组与无HE组好转率分别是6.9%和55.5%,HRS组与无HRS组好转率分别是0和58.9%,GB组与无GB组好转率分别是9.7%和40%,SBI组与无SBI组好转率分别是27.6%和54.1%,以上各组比较P值均≤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症的出现预后差,临床上预防、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并发症,能有效改善预后,应引起临床工作者更大重视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慢性重型肝炎 并发症 预后
原文传递
肝纤维化无创模型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2倍正常值上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时机的判定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青青 胡益冰 +8 位作者 周克 张伟伟 李明慧 董朴 丁继光 洪亮 杜庆玮 谢尧 孙庆丰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65-670,共6页
目的评价无创肝纤维化模型FIB-4、S指数、APRI、GP模型,APGA、PAPAS对治疗时机难以确定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正常值上限(ULN)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显著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帮助判定该人群的治疗时机。方法389例治疗时机... 目的评价无创肝纤维化模型FIB-4、S指数、APRI、GP模型,APGA、PAPAS对治疗时机难以确定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正常值上限(ULN)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显著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帮助判定该人群的治疗时机。方法389例治疗时机难以确定的ALT〈2×ULN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取得其病理结果,分别对其进行血常规、血清生物化学指标、乙型肝炎病毒学标志物、HBVDNA等常规血清学检测。根据肝组织病理学分为非显著肝纤维化组324例(s〈2)和显著肝纤维化组65例(s≥2),参考原始文献构建预测肝纤维化的无创模型。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l9.0软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方法评价比较不同无创模型预测该人群显著肝纤维化的价值。结果各无创模型对本研究人群肝纤维化程度都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各模型APRI,FIB-4,APGA,S指数,PAPAS和GP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8,0.691,0.758,0.729,0.673和0.691。其中APGA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758,95%CI:0.673~0.844),各变量中γ-谷氨酰转肽酶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肝纤维化无创模型能较好判断治疗时机难以确定的ALT〈2×ULN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显著肝纤维化,帮助该人群治疗时机的判定,其中以APGA模型更佳,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肝活组织检查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无创模型
原文传递
降钙素原在严重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洪亮 丁继光 +5 位作者 潘继豹 吴金国 孙庆丰 付荣泉 李文兵 杜庆玮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05-306,共2页
严重细菌感染时,感染者体内的降钙素原(PCT)明显升高。2006--2007年,笔者对严重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清PCT进行检测,并与同期C.反应蛋白(CRP)、结合珠蛋白(HP)、铜蓝蛋白(CER)、α1-酸性糖蛋白(α1-AG)、α1-抗胰蛋白酶(α1... 严重细菌感染时,感染者体内的降钙素原(PCT)明显升高。2006--2007年,笔者对严重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清PCT进行检测,并与同期C.反应蛋白(CRP)、结合珠蛋白(HP)、铜蓝蛋白(CER)、α1-酸性糖蛋白(α1-AG)、α1-抗胰蛋白酶(α1-AT)、WBC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旨在探讨PCT对严重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严重细菌感染
原文传递
2008-2012年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杨荷 周克 +4 位作者 孙庆丰 丁继光 洪亮 杜庆玮 周瑞微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915-2916,2922,共3页
目的:了解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的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8-2012年住院患者送检标本所培养分离出的SAU,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8-2012年共分离SAU4370株,各年分别占9.2%、13.1%、12.8%... 目的:了解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的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8-2012年住院患者送检标本所培养分离出的SAU,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8-2012年共分离SAU4370株,各年分别占9.2%、13.1%、12.8%、11.4%和11.1%;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668株,检出率为38.2%;5年SAU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为95.0%~97.6%,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的敏感性最好;SAU对四环素、庆大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左氧氟沙星、利福平、氯霉素及呋喃妥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氯霉素及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较低,分别为0.1%~3.9%及3.1%~8.8%;耐药率在30.0%以下的药物有氯霉素、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结论5年SAU在所有的细菌中检出率约占10.0%,MRSA在SAU中的检出率稳定在约40.0%,氯霉素、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等药物的耐药率<30.0%,可作为临床经验用药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瑞安地区导致肝脓肿的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与分子流行特征
15
作者 李克诚 夏菲 +2 位作者 杜庆玮 张青 周瑞微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1057-1060,1064,共5页
目的了解瑞安地区导致肝脓肿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毒力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本地区2018年6月—2021年6月分离自肝脓肿患者的66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药敏测试、PCR检测K1、K2荚膜抗原和rmpA黏液表型调节基因,使用多位点序列分析进... 目的了解瑞安地区导致肝脓肿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毒力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本地区2018年6月—2021年6月分离自肝脓肿患者的66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药敏测试、PCR检测K1、K2荚膜抗原和rmpA黏液表型调节基因,使用多位点序列分析进行全球数据比对。结果66株肺炎克雷伯菌药敏除氨苄西林外全部敏感;血清分型中K1、K2和非K1、K2型分别为28株、22株和16株;K1、K2型和非K1、K2血清型分别有96.4%、90.9%、18.8%rmpA基因阳性;MLST分型显示ST23有30株,ST444有7株,ST30有4株,ST1005、ST65各3株,ST25、ST86、ST217、ST218、ST375、ST382各2株,ST87、ST380、ST434、ST660、ST700、ST806、ST1049各1株。结论本地区导致肝脓肿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各种药物均比较敏感;主要是高毒力的K1和K2血清型;MLST分型以ST23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原文传递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评估闭环管理在多药耐药菌感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杜庆玮 李克诚 +3 位作者 陈培伟 曾小洁 朱秀秀 周瑞微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2221-2225,共5页
目的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多药耐药菌(MDROs)管理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6月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ICU住院患者815例为干预前,选取2018年7-12月ICU住院患者779例为干预后。多学科成员组建失效模型... 目的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多药耐药菌(MDROs)管理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6月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ICU住院患者815例为干预前,选取2018年7-12月ICU住院患者779例为干预后。多学科成员组建失效模型和效应分析(FMEA)团队,使用FMEA作为评估方法进行风险评估,查找ICU MDROs医院感染的失效模式和评分计算高风险失效模式,并对高风险失效模式进行干预,并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经计算风险优先系数(RPN)分值得出无单间或集中隔离、入院前未筛查、多药耐药报告未及时通知3项为高风险失效模式。对高风险失效模式进行干预后,单间或集中隔离情况、入院筛查、多药耐药报告获取及时性、物品专人专用、医疗设备清洁消毒、病原学送检意识、终末消毒及时性共7个风险点RPN下降(P<0.05);MDROs隔离措施执行率从81.36%升高至97.27%(P<0.05);ICU MDROs的医院感染率从7.24%降至2.82%(P<0.05)。结论 FMEA风险评估可用来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科发现MDROs防控的薄弱环节,从而进行有目标性的干预,减少MDROs在医院的传播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 风险评估 重症监护病房 多药耐药菌
原文传递
脊柱手术全过程干预对预防患者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曾小洁 周瑞微 +4 位作者 杜庆玮 李克诚 周海帆 陈培伟 朱秀秀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2799-2802,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术后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对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1109例行脊柱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干...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术后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对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1109例行脊柱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干预措施;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该院1273例行脊柱手术患者作为试验组,实施干预措施,观察患者干预措施执行效果、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脊柱手术术后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为术前皮肤清洁、使用内固定材料或明胶海绵、引流置管;试验组术前洗必泰擦浴执行率、接台手术术间自净时间不少于30 min执行率、引流置管24h内拔管执行率均有所提高,术中倒刺线、明胶海绵使用率、预防给药不合理率有所下降(P<0.05);试验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0.79%(10/1273)低于对照组的2.07%(23/11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1,P=0.007),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13.01±8.57)d短于对照组的(14.87±10.45)d,住院费用(2.37±1.27)万元少于对照组的(2.94±1.64)万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4,9.706,P<0.001)。结论针对脊柱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采取精准的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同时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 感染 脊柱手术 综合干预 医院感染管理
原文传递
基于FMEA的乳腺手术切口感染预防管理实践 被引量:2
18
作者 曾小洁 周瑞微 +4 位作者 李克诚 杜庆玮 陈培伟 朱秀秀 张雪言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4-568,共5页
目的 探究基于基础数据分析的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应用在预防乳腺手术患者切口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16年1月-2018年12月瑞安市人民医院3 732例行乳腺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该组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情况,初步了... 目的 探究基于基础数据分析的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应用在预防乳腺手术患者切口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16年1月-2018年12月瑞安市人民医院3 732例行乳腺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该组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情况,初步了解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选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该院2 229例行乳腺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诊疗的基础上组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团队,使用FMEA理论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进行风险评估,查找乳腺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失效模式,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PN),对高风险失效模式实施干预措施,比对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0.18%(4/2 229)低于对照组的0.86%(32/3 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87,P=0.002);研究组术中止血材料使用、未使用葡萄糖氯已定消毒湿巾擦拭手术部位、皮下积液、术前未沐浴、术后引流不通畅、皮肤消毒效果未达标、换药操作不规范RPN值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基于基础数据分析的FMEA风险评估可前瞻发现乳腺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关键环节,有效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 手术部位感染 乳腺手术 风险优先指数 医院感染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