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逆康普顿散射源核废物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及仿真模拟
1
作者 丁浩 林锦 +2 位作者 张鸿泽 杜应超 唐传祥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3年第S01期623-630,共8页
高放射性水平废物具有放射性核素浓度高、毒性大、持续释放衰变热和衰变时间长等特性,使其处置的难度和风险极高。核废物的精准检测和评估对深地质处置的安全有着重要意义。以核共振荧光方法与三维透射成像相结合的核废物检测方法近年... 高放射性水平废物具有放射性核素浓度高、毒性大、持续释放衰变热和衰变时间长等特性,使其处置的难度和风险极高。核废物的精准检测和评估对深地质处置的安全有着重要意义。以核共振荧光方法与三维透射成像相结合的核废物检测方法近年来开始逐步发展并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紧凑型逆康普顿散射X/γ射线源是核共振荧光技术应用的核心装置,能够满足工程现场应用和精准无损检测的需求。介绍了国内这类先进辐射源的发展应用情况和相关研究现状。基于紧凑型伽马射线源装置,结合蒙特卡洛模拟,揭示了核废物、废物罐及其外围膨润土的响应机制,实现了对交界区域的成像分析。相关表征数据可作为输入参数,提高屏蔽材料多场耦合的数值模拟精度,预测关键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规律,评价屏障系统的可靠性和核废物的泄露风险,为核废物深地质处置的核素识别、检测和安全评估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废物检测 紧凑型逆康普顿散射源 成像分析 深地质处置
下载PDF
清华大学汤姆逊散射超短脉冲X射线源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杜应超 黄文会 +4 位作者 颜立新 何小中 向导 唐传祥 林郁正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5-270,共6页
介绍了清华大学加速器实验室近年来关于汤姆逊散射超短X射线源的研究工作;研究了在任意散射角度下电子束参数和激光束参数对散射光子参数的影响,给出了散射光子的参数如光子产额、脉冲长度、时间抖动等与电子束参数、激光束参数和散射... 介绍了清华大学加速器实验室近年来关于汤姆逊散射超短X射线源的研究工作;研究了在任意散射角度下电子束参数和激光束参数对散射光子参数的影响,给出了散射光子的参数如光子产额、脉冲长度、时间抖动等与电子束参数、激光束参数和散射角度的关系;利用实验室已有的16 MeV反波行波加速器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提供的ns调Q激光搭建了汤姆逊散射初步实验平台并开展了实验研究;加工了1.6-cell光阴极微波电子枪,搭建了高功率实验平台,对产生的电子束参数进行了初步测量;对汤姆逊散射超短X射线源进行了设计并开展了相关的平台建设工作,对产生的X射线脉冲参数进行了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姆逊散射X射线源 激光 电子束 散射
下载PDF
紧凑型单能伽马射线源 被引量:3
3
作者 杜应超 陈寒 +14 位作者 张鸿泽 高强 田其立 迟智军 张智 查皓 施嘉儒 颜立新 邱睿 程诚 杜泰斌 李任恺 陈怀璧 黄文会 唐传祥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9-97,共9页
基于高亮度电子束与超短强激光相互作用的逆康普顿散射X/γ射线源具有单色性好、能量可调、偏振可控等特点,在核安全及核安保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清华大学将研制国际上首套能量达MeV的紧凑准单能伽马源装置并开展包括先进辐射成像... 基于高亮度电子束与超短强激光相互作用的逆康普顿散射X/γ射线源具有单色性好、能量可调、偏振可控等特点,在核安全及核安保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清华大学将研制国际上首套能量达MeV的紧凑准单能伽马源装置并开展包括先进辐射成像、基于核共振荧光的物质分析检测等应用工作。给出该光源设计方案,以及针对其关键性能指标进行的优化及光源最终性能指标。目前已完成光源的设计,正在进行部件的加工采购,预计将于2023年启动装置的安装调试工作,于2025年完成项目的调试和验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康普顿散射 伽马射线 电子束 激光 核共振荧光
下载PDF
汤姆逊散射初步实验设计
4
作者 杜应超 袁晓东 +23 位作者 黄文会 黄刚 隋展 魏晓峰 张开志 刘承俊 夏冰 葛愉成 程诚 杜泰斌 贺红亮 何小中 郑曙昕 杜强 华剑飞 丁永坤 彭翰生 张保汉 唐传祥 陈怀璧 林郁正 张小民 邓建军 程建平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6-199,共4页
基于汤姆逊散射的 X 射线源具有一些现有 X 射线源所不具备的优点,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将利用现有的 16 MeV 返波型行波加速器与纳秒激光器进行汤姆逊散射初步实验。本文给出了即将进行的该初步实验的理论计算及整体方案,并对... 基于汤姆逊散射的 X 射线源具有一些现有 X 射线源所不具备的优点,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将利用现有的 16 MeV 返波型行波加速器与纳秒激光器进行汤姆逊散射初步实验。本文给出了即将进行的该初步实验的理论计算及整体方案,并对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姆逊散射 返波型行波加速器 激光 X射线
下载PDF
高能电子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赵全堂 张子民 +4 位作者 曹树春 程锐 申晓康 杜应超 赵永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51-1655,共5页
本文通过蒙特卡罗程序EGS模拟研究了电子束与靶的相互作用,对成像束流光学进行了设计,并对束流匹配对空间分辨的影响、超快分束技术和产生横向均匀束技术等进行了模拟研究。实验验证了高能电子成像能达到μm量级的空间分辨,并可实现厚... 本文通过蒙特卡罗程序EGS模拟研究了电子束与靶的相互作用,对成像束流光学进行了设计,并对束流匹配对空间分辨的影响、超快分束技术和产生横向均匀束技术等进行了模拟研究。实验验证了高能电子成像能达到μm量级的空间分辨,并可实现厚度、密度分辨及明-暗场成像等特点。同时给出了后续实验及研究计划,希望进一步提高高能电子成像性能并拓宽其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电子成像 成像实验研究 成像模拟研究 束流调控
下载PDF
电子束发散角的直接测量技术模拟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江孝国 迟智军 +11 位作者 杜应超 张卓 廖树清 杨国君 王远 张小丁 李一丁 李洪 杨兴林 蒋薇 魏涛 李伟锋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4-169,共6页
切伦科夫辐射是一种方向性极好的辐射,其辐射能量发射方向严格地与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相关,辐射光携带了带电粒子的方向信息,利用这种特性可以进行电子束发散角及其分布的测量。在基于切伦科夫辐射原理的基础上,考虑电子与物质作用时的... 切伦科夫辐射是一种方向性极好的辐射,其辐射能量发射方向严格地与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相关,辐射光携带了带电粒子的方向信息,利用这种特性可以进行电子束发散角及其分布的测量。在基于切伦科夫辐射原理的基础上,考虑电子与物质作用时的多重库仑散射、电离等效应,进行了电子束发散角测量的蒙特卡罗数值模拟程序的建模工作,并完成了理想电子束及具有发散角分布的电子束的测量技术模拟工作。大量模拟结果显示,这种测量方法是可行的,具有对电子束发散角分布进行直接测量的能力,并且其测量系统结构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伦科夫辐射 电子束发散角 蒙特卡罗模拟 库仑力
下载PDF
利用切伦科夫进行电子束发散角测量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江孝国 迟智军 +8 位作者 廖树清 杜应超 杨国君 张小丁 李洪 杨兴林 蒋薇 魏涛 王远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5-150,共6页
利用切伦科夫辐射方向性极好的特性进行电子束发散角的测量是一个比较有希望的方法,但转换靶材料对电子的库伦作用力等因素又使得电子束散角展宽,对发散角的测量产生影响。在将转换靶划分成多重薄片并以串联的形式构建了靶模型,考虑了... 利用切伦科夫辐射方向性极好的特性进行电子束发散角的测量是一个比较有希望的方法,但转换靶材料对电子的库伦作用力等因素又使得电子束散角展宽,对发散角的测量产生影响。在将转换靶划分成多重薄片并以串联的形式构建了靶模型,考虑了库仑力、多重散射、轫致辐射、电离等全物理过程作用效果的情况下,利用蒙特卡罗模拟软件相关程序对电子在靶材料中的发散过程进行了仿真。基于电子束散角分布与切伦科夫辐射光子分布相对应的原理,完成了对电子束发散角测量技术的模拟,获得了转换靶材料及其厚度、电子束能散、测量系统光学带宽等对电子束发散角测量的影响规律,为测量系统的设计及数据反演处理工作提供了指导性的建议。模拟结果显示,基于切伦科夫辐射进行电子束发散角测量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具有一定的对电子束发散角分布进行测量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伦科夫辐射 电子束发散角 蒙特卡罗模拟 库仑力 多重散射
下载PDF
基于相对论超短电子束的THz源
8
作者 颜立新 王丹 +8 位作者 杜应超 华剑飞 游燕 徐新路 张振 鲁巍 黄文会 陈怀璧 唐传祥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3年第1期50-56,共7页
THz波的产生有多种途径,清华大学加速器实验室正致力于发展基于相对论电子束的高峰值功率的THz辐射源。本文分别从高峰值流强的单束团与基于激光整形的多脉冲束团序列出发,介绍实验室在宽谱高电场梯度和准单频可调谐THz辐射等方面的研... THz波的产生有多种途径,清华大学加速器实验室正致力于发展基于相对论电子束的高峰值功率的THz辐射源。本文分别从高峰值流强的单束团与基于激光整形的多脉冲束团序列出发,介绍实验室在宽谱高电场梯度和准单频可调谐THz辐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高亮度电子束团由新一代光阴极电子枪产生,经3 m行波加速管加速,能量可达~50 MeV,采用速度压缩机制可使束团长度达到百飞秒量级。该超短相对论束团可通过多种机制产生高峰值功率的THz辐射,目前,实验室已通过相干渡越辐射(CTR)获得单脉冲能量18μJ的THz辐射输出。同时,提出了一种结合欠压缩工作模式和漂移压缩方法的新束团压缩方案,可进一步将束团压缩至几十飞秒,有望获得频率范围为0.1 THz^30 THz的超宽谱THz辐射。本文同时介绍了多脉冲超短电子束序列的束团测量实验结果,通过模拟研究验证了基于该束团序列CTR产生高功率、可调谐准单频THz辐射的可行性,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方案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渡越辐射 速度压缩 超短电子束 超宽频谱 束团序列
下载PDF
基于积分束流变压器的加速器束团电荷量测量系统 被引量:6
9
作者 薛磊 杜应超 +1 位作者 胡超 黄文会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07-1210,共4页
为满足清华大学加速器实验室光阴极微波电子枪实验平台的发展需求,设计了束团电荷量测量系统,可以实现实时测量加速器束团电荷量的目标。这套测量系统基于积分束流变压器,包括前置放大器、门控积分器、模数转换和数据传输模块。利用信... 为满足清华大学加速器实验室光阴极微波电子枪实验平台的发展需求,设计了束团电荷量测量系统,可以实现实时测量加速器束团电荷量的目标。这套测量系统基于积分束流变压器,包括前置放大器、门控积分器、模数转换和数据传输模块。利用信号发生器模拟束流,对整套系统进行了离线测量实验。当前置放大器放大倍数取200和20时,AD转换值和束流电荷的比值分别为2.181 PC-1和0.195 PC-1,与理论值2.070 PC-1和0.207 PC-1基本吻合;其对应的电荷量测量误差分别小于2 PC和15 PC。测量结果和模拟束流电荷量值的拟合曲线线性度好,相关系数的平方均大于0.999 0。该结果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团 电荷量 积分束流变压器 加速器 前置放大器 门控积分电路 模数转换
下载PDF
双极性加载脉冲源中储开关同步击穿特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天驰 陈伟 +1 位作者 王海洋 杜应超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387-3395,共9页
采用2级压缩回路和双极性脉冲叠加技术可以获得高电压快脉冲,但这对脉冲源各级开关同步特性要求较高。为研究初级源对中间储能电容器充电时间约120 ns时中储开关击穿特性对脉冲源运行的影响,文中分析了一种双极性加载脉冲源对中储开关... 采用2级压缩回路和双极性脉冲叠加技术可以获得高电压快脉冲,但这对脉冲源各级开关同步特性要求较高。为研究初级源对中间储能电容器充电时间约120 ns时中储开关击穿特性对脉冲源运行的影响,文中分析了一种双极性加载脉冲源对中储开关同步击穿的要求,通过实验获得了自触发预电离中储开关在相应充电时间下的击穿电压、时延及抖动特性,并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了正、负极性脉冲下中储开关击穿时延差值的概率分布。结果表明,该双极性脉冲源需要控制中储开关击穿时延差值小于10 ns;自触发预电离中储开关在0.2~0.7 MPa氮气中、不同极性脉冲下的击穿时延抖动均小于3 ns;取99.99%置信区间时,气压0.5~0.7 MPa时正、负极性中储开关击穿时延差值小于10.8 ns。该结果可作为考核中储开关同步特性和分析峰化电容器绝缘裕度设计要求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性脉冲源 中储开关 击穿时延 抖动 同步
下载PDF
基于蒙卡和粒子示踪程序的电子成像模拟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致远 杜应超 黄文会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8-202,共5页
借助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设计了基于高能电子束团的辐射成像系统,并通过Geant4和GPT软件对成像系统的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模拟中分析了影响系统空间分辨率及物质厚度分辨率的因素,结果显示,模拟中设计的成像系统空间分辨率达到μm量级... 借助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设计了基于高能电子束团的辐射成像系统,并通过Geant4和GPT软件对成像系统的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模拟中分析了影响系统空间分辨率及物质厚度分辨率的因素,结果显示,模拟中设计的成像系统空间分辨率达到μm量级,并且具有一定的厚度分辨能力。该设计指标满足对一定厚度及结构的样品进行成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成像 角分布 传输矩阵 像差
下载PDF
自触发紫外预电离开关脉冲击穿时延抖动影响因素及改进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天驰 王海洋 +5 位作者 黄涛 李俊娜 吴刚 谢霖燊 陈伟 杜应超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3-89,共7页
研究了一种自触发紫外预电离开关击穿时延抖动特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触发间隙电容放电阶段起预电离作用时,预电离注入时刻开关电场是开关时延抖动的决定性因素,提高工作系数和采用逸出功更低的电极材料对降低开关在脉冲峰值附近击穿... 研究了一种自触发紫外预电离开关击穿时延抖动特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触发间隙电容放电阶段起预电离作用时,预电离注入时刻开关电场是开关时延抖动的决定性因素,提高工作系数和采用逸出功更低的电极材料对降低开关在脉冲峰值附近击穿时的时延抖动效果有限。提出的改进方法为:减小开关均压电阻阻值,显著延长触发间隙的有效燃弧时间,消除预电离注入时间及抖动的影响。采用改进方法时可以使开关在工作电压300~800 kV、前沿100 ns、180 ns的脉冲峰值附近击穿时的时延抖动分别小于1.3 ns、2.8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开关 预电离 自触发 脉冲击穿时延 抖动
下载PDF
磁控管的电荷分布 被引量:1
13
作者 裘家琪 陈怀璧 +1 位作者 唐传祥 杜应超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77-480,共4页
回顾了几种磁控管理论模型,对这些理论模型中得到的电荷分布进行了分析。利用计算机对X波段磁控管进行PIC模拟,监视粒子相空间分布,并与理论结果进行对比,证明布里渊理论能部分解释轮轭层的高度及其内部的电荷密度分布,但模拟结果中电... 回顾了几种磁控管理论模型,对这些理论模型中得到的电荷分布进行了分析。利用计算机对X波段磁控管进行PIC模拟,监视粒子相空间分布,并与理论结果进行对比,证明布里渊理论能部分解释轮轭层的高度及其内部的电荷密度分布,但模拟结果中电子在相空间存在一定的分布,而布里渊理论采用的是单粒子运动理论,因此无法解释模拟结果中轮轭边界下降沿特性。模拟得到的轮辐内电荷分布与各种理论均有较大差异,分析发现,不同的轮轭边界下降沿特性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讨论了利用导向中心流体理论得到更准确的轮辐内电荷分布的可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模拟 布里渊密度 导向中心 空间电荷 单粒子运动
下载PDF
预电离开关触发间隙击穿时延特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天驰 陈伟 +3 位作者 杜应超 王海洋 郭帆 谢霖燊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94-2003,共10页
为了研究预电离开关触发间隙在是否叠加主间隙电场时的击穿时延特性,采用基于气体放电流体模型和有限容积法的二维程序对氮气中气压0.1~0.7MPa、电极间距0.5mm和1mm、间隙上脉冲电压上升速率与气压的比值d(u/p)/dt等于0.8 kV/(ns·M... 为了研究预电离开关触发间隙在是否叠加主间隙电场时的击穿时延特性,采用基于气体放电流体模型和有限容积法的二维程序对氮气中气压0.1~0.7MPa、电极间距0.5mm和1mm、间隙上脉冲电压上升速率与气压的比值d(u/p)/dt等于0.8 kV/(ns·MPa)和0.4 kV/(ns·MPa)、主间隙与触发间隙之间分压比不同时叠加主间隙径向电场下触发间隙的击穿过程进行模拟并对比实验数据。结果表明,由于d(u/p)/dt影响间隙中的平均归一化电场Eav/p的变化过程,d(Eav/p)/dt值确定时,气压、初始电子产生的时刻和电极间距等是影响间隙击穿时延的主要因素。叠加主间隙径向电场会增强触发间隙中的空间电场并加快电子崩的发展过程,但也会使电子沿径向漂移,导致击穿时延增长。为削弱叠加径向电场的影响,可以减小分压比、增大d(u/p)/dt和阳极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电离开关 触发间隙 击穿时延 流体模型 有限容积法
下载PDF
双自由度诊断高能电子透镜成像技术
15
作者 肖家浩 杜应超 +2 位作者 李豪卿 赵永涛 盛亮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117,共8页
电磁场及流体演化过程信息的获取在高能量密度物理、可控核聚变及实验天体物理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验过程中,电磁场信息及流体信息的同步获取是非常困难的。基于高能电子透镜成像技术,利用面密度差分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可以... 电磁场及流体演化过程信息的获取在高能量密度物理、可控核聚变及实验天体物理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验过程中,电磁场信息及流体信息的同步获取是非常困难的。基于高能电子透镜成像技术,利用面密度差分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可以实现面密度和场积分强度同时获取的双自由度诊断设计方案。结合了蒙特卡罗模拟和束流光学分析,该方案在相对较强的电磁场情况下的适用性得到了验证。此外,我们可以通过改变Fourier面处光阑的形状将其适用区间扩展到低电磁场强度相空间。结合高能电子束相对论速度及超短脉冲的特点,该技术非常适用于磁流体超快演化过程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电子透镜成像 场积分强度测量 面密度诊断 双自由度诊断 超快成像技术
下载PDF
First Beam Measurements of the S-Band photocathode Radio-Frequency Gun at Tsinghua University 被引量:2
16
作者 杜应超 颜立新 +5 位作者 杜强 何小中 向导 唐传祥 黄文会 林郁正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7期1876-1878,共3页
在最后十年期间,光阴极 rf 枪被证明了在产生高亮度选举横梁成功(类似于公司,类似于 1 pi mmmrad,类似于 1ps ) 它被 ILC 要求, XFEL, Thomson 散布 X 光来源,等等。光阴极如果枪系统被造为散布 X 光的 Thomson 开发电子来源,在... 在最后十年期间,光阴极 rf 枪被证明了在产生高亮度选举横梁成功(类似于公司,类似于 1 pi mmmrad,类似于 1ps ) 它被 ILC 要求, XFEL, Thomson 散布 X 光来源,等等。光阴极如果枪系统被造为散布 X 光的 Thomson 开发电子来源,在清华的 AcceleratorLaboratory 采购原料大学。系统由 BNL/ATF-type 组成为横梁诊断的 1.6 房间 S 乐队 rf 洞,为由能源所幅射的每单位面积功率赔偿的一根螺线管,一个激光系统和一些简单设备。光阴极的第一横梁大小如果枪包括黑暗当前的、横向的横梁侧面,费用和量效率,被报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 测量方法 S-频带 光电阴极
下载PDF
Areal density and spatial resolution of high energy electron radiography 被引量:4
17
作者 肖家浩 张子民 +13 位作者 曹树春 袁平 申晓康 程锐 赵全堂 宗阳 刘铭 周贤明 李中平 赵永涛 唐传祥 黄文会 杜应超 盖炜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3期321-326,共6页
Ultrafast imaging tool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determining the dynamic density distribution in high energy density(HED) matter. In this work, we designed a high energy electron radiography(HEER) system based on a... Ultrafast imaging tool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determining the dynamic density distribution in high energy density(HED) matter. In this work, we designed a high energy electron radiography(HEER) system based on a linear electron accelerator to evaluate its capability for imaging HED matter. 40 MeV electron beams were used to image an aluminum target to study the density resolution and spatial resolution of HEER.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tens of micrometers. The interaction of the beams with the target and the beam transport of the transmitted electrons are further simulated with EGS5 and PARMELA codes, with the results showing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olution.Furthermore, the experiment can be improved by adding an aperture at the Fourier pla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加速器 空间分辨率 动态密度 精力 照相 光线 FOURIER 密度分辨率
下载PDF
Terahertz coherent transition radiation based on an ultrashort electron bunching beam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文鑫 黄文会 +3 位作者 杜应超 颜立新 吴岱 唐传祥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7期165-171,共7页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of terahertz (THz) coherent transition radiation generated from an ultrashort electron bunching beam is reported.During this experiment,the window for THz transmission from ultrahigh vacuum to ...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of terahertz (THz) coherent transition radiation generated from an ultrashort electron bunching beam is reported.During this experiment,the window for THz transmission from ultrahigh vacuum to free air is tested.The compact measurement system which can simultaneously test the THz wave power and frequency is built and proofed.With the help of improved Martin-Puplett interferometer and Kramers-Krong transform,the longitudinal bunch length is measur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ak power of THz radiation wave is more than 80 kW,and its radiation frequency is from 0.1 THz to 1.5 T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渡越辐射 电子聚束 太赫兹 超短 THZ波 峰值功率 超高真空 测量系统
下载PDF
A calculation model for breakdown time delay and jitter of gas switches under hundred-nanosecond puls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 self-triggered pre-ionized switch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天驰 王海洋 +7 位作者 陈伟 杜应超 谢霖燊 黄涛 陈志强 李俊娜 郭帆 吴刚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152-166,共15页
In this paper, a calculation model for the breakdown time delay and jitter of gas switches under hundred-nanosecond pulses is proposed and applied in a self-triggered pre-ionized switch. The effects of injection time ... In this paper, a calculation model for the breakdown time delay and jitter of gas switches under hundred-nanosecond pulses is proposed and applied in a self-triggered pre-ionized switch. The effects of injection time of pre-ionization, pulse rise time, and the pre-ionization jitter are discussed and verified through experiments. It indicates that the pre-ionization should be injected when the electric field is high enough in the gap, injection after 80% peak-time can ensure its effectiveness.Then the statistical time delay jitter will be determined by the pre-ionization jitter, which is an intrinsic restriction of the self-triggered switch. However, when the changing rate of the pulsed electric field exceeds a certain value, the breakdown time delay jitter can be partly offset in the formative stage because the formative time delay has an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electric field. Therefore, lower time jitter can be obtained under pulses with a shorter pulse rise time. In general, the results of the calculation model agree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which lead to a low jitter can also be used as a refe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 switch nanosecond pulse breakdown time delay JITTER distribution model
下载PDF
A low-jitter self-triggered spark-discharge pre-ionization switch: primary research on its breakdown characteristics and working mechanisms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天驰 杜应超 +6 位作者 陈伟 李俊娜 王海洋 黄涛 谢霖燊 程乐 石凌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167-176,共10页
MV pulsed switch plays a key role as the transfer switch in large electromagnetic pulse simulators. To broaden the range of self-triggering time, a novel spark-discharge pre-ionization switch, in which the main gap el... MV pulsed switch plays a key role as the transfer switch in large electromagnetic pulse simulators. To broaden the range of self-triggering time, a novel spark-discharge pre-ionization switch, in which the main gap electric field is superposed at the trigger gap to let the electrons in its spark channel also become initial electrons, is proposed and tested. The design idea is: as electrons in the spark channel of the trigger gap always exist after its breakdown, the injection time of pre-ionization should have a more negligible effect on reducing the switch jitter. The experiment results under pulses with a rise time of ~100 ns support the above assumptions.When the operating voltage is from ~300 to ~800 kV and the self-triggering time is ~45% to~75% of the peak time, the breakdown time delay jitter is less than 2 ns, and the breakdown voltage jitter is smaller than 1.25%. Under specific self-triggering time, the breakdown time delay jitter is less than 1.5 ns, and the breakdown voltage jitter is smaller than 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 switch self-triggering pre-ionization JITTER nanosecond puls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