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入侵性害虫桦潜叶蜂生活史及土壤生态适应性 被引量:1
1
作者 胡靓 邢蒙恩 +6 位作者 房鸿嫄 刘瀚予 杜志琦 王楠 孙艳梅 范文忠 冯立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127,共7页
【目的】研究吉林地区新发现一种害虫桦潜叶蜂的生活习性与环境相关性,为控制该害虫扩散为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DNA分子鉴定与形态学特征相结合的方法,明确该虫的分类地位;运用室内及野外对比观察法记录害虫的生活习性,描述各... 【目的】研究吉林地区新发现一种害虫桦潜叶蜂的生活习性与环境相关性,为控制该害虫扩散为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DNA分子鉴定与形态学特征相结合的方法,明确该虫的分类地位;运用室内及野外对比观察法记录害虫的生活习性,描述各虫态。于林间采用固定样方调查法,记录越冬前土壤内桦潜叶蜂老熟幼虫、做茧量及成虫羽化量。采用模拟成虫羽化季节月平均降水量对测试样地进行间隔周期为3天人工浇水处理,至成虫羽化。测定并记录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以及土壤化学性质对羽化的影响。【结果】该虫为桦潜叶蜂,在吉林首次发现为害白桦。在吉林年发生2代,世代不整齐。6月上旬,始见羽化的成虫,在白桦的下层叶片以幼虫潜叶危害;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一代幼虫大多数幼虫脱叶落入浅土层中,少数于叶片内化蛹,并羽化出成虫,继续危害白桦中、上部嫩叶,8月下旬至9月上旬,以老熟幼虫脱叶入土,主要在5~10 cm做土茧越冬。第一代羽化成虫自白桦叶片近地处开始产卵,成虫单叶产卵4~6枚,虫口密度急剧增加则全叶均被害,严重造成落叶。第一代老熟幼虫于白桦叶片上表皮和栅栏层之间或土壤表层化蛹,第2代成虫羽化后向树冠上层迁移产卵为害。卵孵化周期为10天,幼虫共6龄。田间观察,在干旱年份羽化延迟,直至降雨成虫可陆续羽化。经土壤理化性质与翌年成虫羽化量相关性分析及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是决定桦潜叶蜂为害发生及发生量变化的关键决定因子,相对较高的土壤含水量显著的促进成虫羽化,土壤pH、含氮量与羽化量正相关,而土壤温度对越冬后成虫羽化基本不构成影响;其他因素土壤全碳、全氮及全磷含量等对土壤中的桦潜叶蜂末龄幼虫生存无影响。【结论】在吉林地区首次发现的桦潜叶蜂,已形成区域性为害;该虫扩散受环境因素及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其中土壤含水量是影响成虫羽化量及羽化时间的关键要素,其次为土壤pH、含氮量,而其他理化性对越冬后成虫羽化基本不构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潜叶蜂 土壤含水量 土壤温度 羽化
下载PDF
冷藏条件下土样保存时间对甲螨(甲螨亚目)和跳虫(弹尾纲)类物种分离的影响
2
作者 杜志琦 孟庆繁 +5 位作者 冯立超 葛佳荣 黄劲斌 史晶晶 李洪锐 岑祖才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3-218,共6页
【目的】探究土壤在低温储存条件下,不同储存时间对土壤动物分离效果的影响,为土壤动物的大量采集与分离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10月6日在吉林市松花湖自然保护区天然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采用5点采样法钻取不同深度的土壤... 【目的】探究土壤在低温储存条件下,不同储存时间对土壤动物分离效果的影响,为土壤动物的大量采集与分离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10月6日在吉林市松花湖自然保护区天然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采用5点采样法钻取不同深度的土壤,置于4℃冰箱内储存,分别于采集当日、7、14、21、28天,对土样内动物样品(甲螨亚目(Oribatida)与弹尾纲(Collembola)类物种,下文统称为甲螨与跳虫)采用Berlese-Tullgren分离法分离,在显微镜下对分离得到的甲螨和跳虫根据形态学特征进行种属鉴定。【结果】随土样保存时间的延长,甲螨、跳虫的个体数和物种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相同保存时间、不同土壤深度下,甲螨与跳虫的种类差异显著(P<0.05),总体呈下降趋势;在枯落物层收集到的甲螨与跳虫,其物种数量与5、10、15 cm土层下的物种数量差异显著,也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冷藏条件下土壤保存时间延长会降低中型土壤动物的分离效率,甲螨在土壤采集当天分离效果最好,而跳虫分离基本不受土壤冷藏保存时间的影响;甲螨和跳虫的收集主要在枯落物层,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动物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储藏 森林土壤 土壤动物 保存时间 甲螨亚目 弹尾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