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毛虫赤眼蜂田间放蜂方法对亚洲玉米螟防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杜文梅 庞佳瑶 +2 位作者 王琳 张俊杰 阮长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5-1281,共7页
根据目前吉林省亚洲玉米螟新的发生为害情况,为提高防治效果,于2018—2020年在吉林省进行了松毛虫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田间放蜂方法优化试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的放蜂处理间防治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增加放蜂次数和放蜂量均能提高... 根据目前吉林省亚洲玉米螟新的发生为害情况,为提高防治效果,于2018—2020年在吉林省进行了松毛虫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田间放蜂方法优化试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的放蜂处理间防治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增加放蜂次数和放蜂量均能提高防治效果,且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连续防治一代和二代亚洲玉米螟防治效果最佳,防治效果可达到79.32%。建议防治一代亚洲玉米螟时,每667m^(2)释放15000头蜂,分3次释放,第1次3000头,第2次7000头,第3次5000头,每次放蜂每667m^(2)设2个放蜂点;防治二代亚洲玉米螟时,每667m^(2)释放10000头蜂,放1次,分2个点放蜂;同时,利用植保无人机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1334 hm2,防治效果达到76.36%~8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亚洲玉米螟 放蜂方法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双叉犀金龟成虫最佳食料筛选
2
作者 杜文梅 孙勇 +4 位作者 蔡茁 赵士臣 王乐奇 阮长春 张俊杰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7-512,共6页
在人工气候室条件下(26℃±1℃,RH 70%±5%,L∶D=14 h∶10 h),研究了6种水果对双叉犀金龟Allomyrina dichotoma成虫寿命以及子代数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处理雌虫寿命均显著长于雄虫,雌虫寿命46.67~55.08 d,雄虫寿命23.78~33.33... 在人工气候室条件下(26℃±1℃,RH 70%±5%,L∶D=14 h∶10 h),研究了6种水果对双叉犀金龟Allomyrina dichotoma成虫寿命以及子代数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处理雌虫寿命均显著长于雄虫,雌虫寿命46.67~55.08 d,雄虫寿命23.78~33.33 d,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饲喂西瓜Citrullus lanatus(Thunb.)Matsum.etNakai子代数量最多,达39.44头/雌,与香蕉Musa nanaLour.、苹果Malus pumilaMill.和商品果冻处理无显著差异,饲喂葡萄Vitis viniferaL.和香瓜Cucumis meloL.处理均显著低于这4个处理;选择子代数量最多的西瓜、苹果、香蕉分别制作人工饲料果冻,用商品果冻作为对照,在15 d和35 d分别2次调查每对成虫的子代数,结果显示混合果冻、商品果冻、苹果果冻和西瓜果冻显著高于香蕉果冻,且各果冻处理在0~15 d和16~35 d的子代数量差异不同;综合比较两年水果饲喂和人工饲料果冻饲喂结果,饲喂混合果冻、商品果冻、西瓜果冻和苹果果冻4个处理的子代数量最高,平均达33.73头/雌,显著高于3种水果和香蕉果冻饲喂处理,人工饲养双叉犀金龟时,建议制作人工饲料果冻饲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叉犀金龟 水果 人工饲料 寿命 子代数量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双叉犀金龟蛋白质提取率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
作者 贾金姗 王晶 +3 位作者 阮长春 张俊杰 黄海 杜文梅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6期972-978,共7页
双叉犀金龟(Allomyrina dichotoma)蛋白质含量丰富,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昆虫。采用碱提法、酸提法、盐提法和醇提法分别提取双叉犀金龟幼虫蛋白质,并以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和总还原力为指标,测定4种方法所提取的蛋白质... 双叉犀金龟(Allomyrina dichotoma)蛋白质含量丰富,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昆虫。采用碱提法、酸提法、盐提法和醇提法分别提取双叉犀金龟幼虫蛋白质,并以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和总还原力为指标,测定4种方法所提取的蛋白质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碱提法蛋白质提取率显著最高,蛋白质浓度与抗氧化活性之间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关系,但不同种类蛋白质的抗氧化能力有所不同;其中盐溶蛋白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及总还原力最强,IC_(50)和A_(700)为1时的浓度分别0.360 4和4.780 5 mg·mL^(-1);酸溶蛋白的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最强,IC_(50)为4.439 0 mg·mL^(-1)。综合来看,提取方法不同时,双叉犀金龟蛋白质具有一定的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较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总还原力,可为后续进一步向食品、医药等方向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叉犀金龟 蛋白质 DPPH自由基清除率 ABTS自由基清除率 总还原力
下载PDF
稻螟赤眼蜂与二种赤眼蜂对水稻二化螟卵寄生竞争作用 被引量:21
4
作者 杜文梅 林英 +3 位作者 臧连生 张晨 刘显娇 阮长春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8-493,共6页
稻螟赤眼蜂是我国水稻二化螟的优势卵寄生蜂,本文在室内条件下,初步研究了稻螟赤眼蜂分别与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在水稻二化螟卵上的种间竞争作用。结果表明,同时接入稻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时,寄生水稻二化螟卵(40.2粒)及子代雌... 稻螟赤眼蜂是我国水稻二化螟的优势卵寄生蜂,本文在室内条件下,初步研究了稻螟赤眼蜂分别与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在水稻二化螟卵上的种间竞争作用。结果表明,同时接入稻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时,寄生水稻二化螟卵(40.2粒)及子代雌蜂总数(32.0头)最多,且松毛虫赤眼蜂平均寄生二化螟卵的数量(26.5粒)明显高于单独接蜂的平均寄生的数量,后代雌蜂比率(76.3%)明显低于单独接蜂时的雌蜂比率,发育历期(10.7 d)明显长于接入同种时的发育历期。而稻螟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共存时,螟黄赤眼蜂平均寄生二化螟卵的数量(10.3粒)、后代雌蜂比率(75.3%)以及发育历期(8.0 d)与单独接蜂时相似;同样,当稻螟赤眼蜂与松毛虫赤眼蜂混合接蜂时,稻螟赤眼蜂平均寄生二化螟卵的数量(14.4粒)、后代雌蜂比率(79.0%)以及发育历期(8.6 d)与单独接蜂时相似,但是,当稻螟赤眼蜂与螟黄赤眼蜂混合接蜂时,其后代雌蜂比率(76.7%)明显低于单独接蜂处理,而发育历期(8.8 d)明显长于单独接蜂处理。总的来看,在二化螟卵上,同时接入二种赤眼蜂时,蜂种间存在一定的竞争作用,其中混合接入稻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时,对水稻二化螟的控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螟赤眼蜂 松毛虫赤眼蜂 螟黄赤眼蜂 水稻二化螟 种间竞争
下载PDF
冷藏温度及时间对稻螟赤眼蜂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杜文梅 曲淑贤 +3 位作者 胡晓暄 邵玺文 臧连生 阮长春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47-1251,共5页
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是水稻螟虫的重要卵寄生性天敌,对水稻螟虫的自然种群有着一定的控制作用。本文以稻螟赤眼蜂预蛹期作为冷藏时期,在0、3、6、10℃4个温度和0、5、10、15、20、25、30 d 7个冷藏时间条件下,以... 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是水稻螟虫的重要卵寄生性天敌,对水稻螟虫的自然种群有着一定的控制作用。本文以稻螟赤眼蜂预蛹期作为冷藏时期,在0、3、6、10℃4个温度和0、5、10、15、20、25、30 d 7个冷藏时间条件下,以羽化率、雌蜂百分率、寄生米蛾卵数量、雌蜂寿命、种群趋势指数作为指标,调查了冷藏对稻螟赤眼蜂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4个温度下,稻螟赤眼蜂各指标均随着冷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各冷藏温度中,以0℃最为敏感,冷藏至5 d时,羽化率(38.11%)和寄生米蛾卵数量(19.4粒)显著低于未冷藏处理;冷藏至15 d时,雌蜂寿命由3.1 d降至1.9 d,种群趋势指数由23.36下降至1.07。10℃下,稻螟赤眼蜂各指标下降最为缓慢,冷藏至10 d时,羽化率(85.35%)和寄生米蛾卵数量(24.3个)与冷藏0 d的差异不显著;冷藏至15 d时,雌蜂寿命(2.7 d)与冷藏0 d的差异也不显著,种群趋势指数为12.52。综合各指标,工厂化繁殖稻螟赤眼蜂时,其适宜冷藏温度为10℃,冷藏时间为1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螟赤眼蜂 冷藏 温度 工厂化生产 生物防治
下载PDF
长期冷藏对越冬代异色瓢虫繁殖及子代生长发育和捕食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杜文梅 孙光芝 +3 位作者 臧连生 王秀梅 阮长春 刘显娇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6-292,共7页
异色瓢虫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常被用来防治蚜虫、介壳虫、叶螨等害虫。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东北地区丰富的越冬代异色瓢虫自然资源,本研究调查了低温冷藏(3℃冷藏0,30,60,90,120,150 d)对吉林采集的越冬代异色瓢虫繁殖及其子... 异色瓢虫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常被用来防治蚜虫、介壳虫、叶螨等害虫。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东北地区丰富的越冬代异色瓢虫自然资源,本研究调查了低温冷藏(3℃冷藏0,30,60,90,120,150 d)对吉林采集的越冬代异色瓢虫繁殖及其子代生长发育和捕食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历90 d冷藏的瓢虫产卵量最大,明显高于冷藏60 d个体的产卵量,与冷藏120 d、150 d及未经冷藏个体的产卵量不存在明显差异;经历不同冷藏期的瓢虫与室内人工饲养种群子代具有相似发育历期(约16.0 d);而且长期冷藏也未对瓢虫子代幼期的捕食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冷藏150 d瓢虫的子代在整个幼虫阶段能捕食662.8头蚜虫,与未冷藏个体和人工饲养种群个体不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为开发利用东北地区越冬代异色瓢虫自然资源的生物防治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低温冷藏 耐寒性 捕食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温度对六斑异瓢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杜文梅 张俊杰 +1 位作者 齐颖慧 阮长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98,共5页
为探讨温度对六斑异瓢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分别在15、20、25和28℃条件下,对六斑异瓢虫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存活率及幼虫体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六斑异瓢虫在15~28℃的温度范围内,发育历期均随... 为探讨温度对六斑异瓢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分别在15、20、25和28℃条件下,对六斑异瓢虫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存活率及幼虫体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六斑异瓢虫在15~28℃的温度范围内,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显著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六斑异瓢虫各发育阶段的发育速率进行模拟分析,模型拟合度较高,P值均小于0.05,达到显著水平。温度对1~3龄幼虫体长无显著性差异;4龄时,15℃下的4龄幼虫体长只有11.48 mm,显著短于其他温度。温度对六斑异瓢虫存活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总存活率呈下降趋势,28℃时最低,只有54.53%。综合各指标,适宜六斑异瓢虫生长的环境温度为15~20℃,六斑异瓢虫卵、1龄、2龄、3龄、4龄、蛹和总历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84、10.42、11.67、10.21、9.91、10.51、10.37℃,有效积温分别为54.49、26.77、19.32、27.35、54.73、73.37、269.77℃·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斑异瓢虫 温度 发育历期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下载PDF
两种不同地理种群松毛虫赤眼蜂对米蛾卵的寄生功能及数值反应 被引量:4
8
作者 杜文梅 臧连生 +2 位作者 张俊杰 祁颖慧 阮长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4669-4676,共8页
【目的】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是目前生物防治中应用面积最大的一种寄生性天敌。不同地理种群松毛虫赤眼蜂其生物学特性存在一定差异,论文旨在明确两种不同地理种群松毛虫赤眼蜂对米蛾卵的寄生功能反应及数值反应参数... 【目的】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是目前生物防治中应用面积最大的一种寄生性天敌。不同地理种群松毛虫赤眼蜂其生物学特性存在一定差异,论文旨在明确两种不同地理种群松毛虫赤眼蜂对米蛾卵的寄生功能反应及数值反应参数,为不同地理种群赤眼蜂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松毛虫赤眼蜂黑龙江种群(TD-HLJ)和江苏种群(TD-JS),以米蛾卵为供试寄主,研究两个地理种群松毛虫赤眼蜂对米蛾卵的寄生功能反应与数值反应,并利用种群趋势指数(I)和干扰控制作用指数(IIPC)对两个不同地理种群松毛虫赤眼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功能反应结果表明,TD-HLJ和TD-JS种群的寄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TD-HLJ种群最大寄生量为186.78粒/d,比TD-JS的最大寄生量高75.68粒/d。数值反应研究表明,不同米蛾卵密度对松毛虫赤眼蜂TD-HLJ和TD-JS种群的寄生、发育及繁殖有显著影响,米蛾卵密度为1粒时是TD-HLJ和TD-JS种群羽化的临界值,米蛾卵密度为5和10粒时分别是TD-HLJ和TD-JS种群繁殖的临界值。采用I和IIPC分析松毛虫赤眼蜂的控制作用,TD-HLJ和TD-JS种群的I值均随着米蛾卵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对照TD-HLJ和TD-JS种群的I值分别为68.70和49.20,即TD-HLJ种群的下一代数量比TD-JS种群的数量多19.5倍;TD-HLJ和TD-JS种群的IIPC值均随着米蛾卵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随着卵密度的增加,TD-HLJ和TD-JS种群对寄主卵的控制作用逐渐减小。【结论】综合功能反应和数值反应结果,松毛虫赤眼蜂TD-HLJ种群比TD-JS种群具有更好的生物防治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地理种群 米蛾卵 功能反应 数值反应
下载PDF
六斑异瓢虫捕食榆紫叶甲卵功能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杜文梅 张俊杰 +1 位作者 臧连生 阮长春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18,共4页
室内测定六斑异瓢虫Aiolocaria hexaspilota(Hope)幼虫及成虫对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Motschulsky卵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各龄幼虫及成虫的捕食量随榆紫叶甲卵密度增加而增加,当榆紫叶甲卵增加到一定数量时,捕食量趋... 室内测定六斑异瓢虫Aiolocaria hexaspilota(Hope)幼虫及成虫对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Motschulsky卵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各龄幼虫及成虫的捕食量随榆紫叶甲卵密度增加而增加,当榆紫叶甲卵增加到一定数量时,捕食量趋于稳定,其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11型圆盘方程;六斑异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对榆紫叶甲卵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92,16.86,68.26,198.61和292.40粒。经/检验,其理论值与观察值差异不显著。在相同猎物密度下,六斑异瓢虫成虫随着密度增大,平均捕食量和捕食作用率下降,而分摊竞争强度增加。捕食作用率E与六斑异瓢虫成虫密度P的关系为E=192.5965P-0。24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斑异瓢虫 榆紫叶甲 功能反应 捕食作用
下载PDF
长春市异色瓢虫色斑类型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杜文梅 陈丽玲 +1 位作者 阮长春 孙光芝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8-266,共9页
对2008年10月采自长春市的2559头异色瓢虫色斑类型进行了调查统计,其中2557头有横脊,2头没有横脊。共发现121种色斑类型,以前未被记录的有7种。黄底型占统计标本的86.48%,以十九斑变型最多,占黄底型标本31.00%;黑底型占统计标本的13.52%... 对2008年10月采自长春市的2559头异色瓢虫色斑类型进行了调查统计,其中2557头有横脊,2头没有横脊。共发现121种色斑类型,以前未被记录的有7种。黄底型占统计标本的86.48%,以十九斑变型最多,占黄底型标本31.00%;黑底型占统计标本的13.52%,以显现变型最多,占黑底型标本39.02%。对黄底型各斑点出现的概率进行了统计,显示斑点3出现的概率最高,以斑点1/2出现概率最低。不同色斑型的异色瓢虫间,尤其在黄底型中,雌雄比例差异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色斑类型 长春市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稻螟赤眼蜂在黏虫卵上的种群生命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文梅 郭若天 +2 位作者 潘宇 阮长春 张俊杰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9-35,共7页
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是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的优势卵寄生蜂。本文构建了以黏虫卵为中间寄主,稻螟赤眼蜂在20℃、25℃、30℃、33℃四个温度条件下的生命表。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黏虫卵繁育稻螟赤眼蜂... 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是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的优势卵寄生蜂。本文构建了以黏虫卵为中间寄主,稻螟赤眼蜂在20℃、25℃、30℃、33℃四个温度条件下的生命表。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黏虫卵繁育稻螟赤眼蜂时,不同温度下其生长发育和繁殖均存在显著差异,雌蜂平均寿命随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在20℃条件下,雌蜂平均寿命为1.44 d,显著长于其它温度,当温度为30~33℃时,雌蜂寿命最短,平均为0.59 d。在温度为20℃和25℃时,稻螟赤眼蜂的羽化率显著高于温度较高的30℃和33℃,平均为94.73%。在25℃条件下,黏虫卵繁育的稻螟赤眼蜂的净生殖力(R 0)最大,达到31.9176,单雌寄生卵数最多,为32.88个,表现出最强的繁殖能力,而在30℃条件下,瞬时增长率r m和周限增长率λ达到最大值。综合生命表参数、单雌寄生黏虫卵数、寿命、羽化率等指标,利用黏虫卵工厂化繁殖稻螟赤眼蜂的最佳温度为25℃。本研究为利用黏虫卵大量繁殖稻螟赤眼蜂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稻螟赤眼蜂 黏虫卵 生命表
下载PDF
环境条件对双叉犀金龟成虫存活及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文梅 陈杨博 +4 位作者 蔡茁 王乐奇 刘行 阮长春 张俊杰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64-1270,共7页
双叉犀金龟Allomyrina dichotoma是一种重要的森林资源昆虫,本文研究了环境温度(20℃、23℃、26℃、29℃、32℃)及菌糠含水量(35%、45%、55%、65%)对双叉犀金龟成虫寿命及子代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叉犀金龟雌雄虫寿命均随温度的升高... 双叉犀金龟Allomyrina dichotoma是一种重要的森林资源昆虫,本文研究了环境温度(20℃、23℃、26℃、29℃、32℃)及菌糠含水量(35%、45%、55%、65%)对双叉犀金龟成虫寿命及子代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叉犀金龟雌雄虫寿命均随温度的升高呈显著缩短,20℃~26℃下雌虫寿命在55~62 d之间,显著长于29℃~32℃处理;20℃~23℃下的雄虫寿命在33~48 d之间,显著长于26℃~32℃处理;环境温度及菌糠含水量均对双叉犀金龟成虫子代数量有显著影响,26℃时,4个菌糠含水量处理的平均子代数量为31.42头/雌,显著高于其它温度处理,菌糠含水量55%~65%时,5个温度处理的平均子代数量为18.83~19.12头/雌,显著高于其它菌糠含水量处理,其中以温度26℃、菌糠含水量55%处理的双叉犀金龟子代数量最高,达45.42头/雌。各温度下双叉犀金龟繁殖子代数量均随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温度下产卵繁殖的高峰时间存在明显差异。在26℃时,双叉犀金龟各时间段子代数量均高于其它温度,在35~45 d时,达到产卵高峰期(12.33头/雌),综合各指标,建议利用菌糠饲养双叉犀金龟时,其成虫最佳环境条件为26℃,菌糠含水量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叉犀金龟 温度 菌糠含水量 寿命 子代数量
下载PDF
不同饲料配方对米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俊杰 杜文梅 +3 位作者 阮长春 臧连生 彭海娇 孙光芝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3-606,611,共5页
研究4种不同饲料配方(A.70%玉米面+20%麦麸+7%白砂糖+3%酵母;B.94%水稻米糠+3%白砂糖+3%酵母;C.94%水稻米糠+3%大豆粉+3%酵母;D.100%水稻米糠)对米蛾生长发育及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A繁育的米蛾发育历期(34 d)明显短于饲料C和D,且... 研究4种不同饲料配方(A.70%玉米面+20%麦麸+7%白砂糖+3%酵母;B.94%水稻米糠+3%白砂糖+3%酵母;C.94%水稻米糠+3%大豆粉+3%酵母;D.100%水稻米糠)对米蛾生长发育及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A繁育的米蛾发育历期(34 d)明显短于饲料C和D,且平均出蛾量(1 169只)显著高于饲料B和C;而且饲料A繁育的雌蛾平均体质量达41.9 mg,明显高于其他饲料。饲料A繁育米蛾的产卵量最高(561.9粒),羽化后5 d内的累积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92.1%。在筛选出饲料A适合米蛾繁育的基础上,测试了其在不同接种密度下的繁殖量。结果表明:米蛾在接种密度为5,10,15粒/cm2时,始见蛾期、出蛾数量和雌雄比差异均不显著,但在10粒/cm2时的平均单蛾产卵量显著高于接种密度15粒/cm2,与接种密度5粒/cm2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饲料 米蛾 发育历期 赤眼蜂
下载PDF
温度对稻螟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生长发育和寄生潜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阮长春 郭若天 +3 位作者 胡晓暄 杜文梅 臧连生 张俊杰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8-404,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温度下稻螟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寄生潜能。【方法】分别在15℃、20℃、25℃、30℃、33℃下,编制了吉林稻螟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生命表,根据不同温度下稻螟赤眼蜂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计算世代发...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温度下稻螟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寄生潜能。【方法】分别在15℃、20℃、25℃、30℃、33℃下,编制了吉林稻螟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生命表,根据不同温度下稻螟赤眼蜂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计算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世代有效积温,并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发育速率进行拟合。【结果】稻螟赤眼蜂平均单雌寄生米蛾卵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0℃时最高,达29.75粒,除与25℃下无显著差异外,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雌蜂平均寿命随温度升高而下降,15℃时寿命显著长于其他温度,当温度高于30℃时,其寿命均短于0.82d;25℃时,稻螟赤眼蜂羽化率最高,达98.14%;15℃时,羽化率最低,只有67.96%。稻螟赤眼蜂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线性关系,其发育起点温度为11.49℃,世代有效积温为131.39℃·d。【结论】利用米蛾卵繁殖稻螟赤眼蜂时,温度对其有显著影响,综合生命表参数、单雌寄生米蛾卵数、雌蜂寿命、羽化率等指标,提高利用米蛾卵工厂化繁殖稻螟赤眼蜂的最佳温度为25℃~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螟赤眼蜂 温度 生命表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下载PDF
赤眼蜂滞育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俊杰 孙光芝 +1 位作者 杜文梅 阮长春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9年第1期29-33,共5页
赤眼蜂滞育技术的研究对赤眼蜂工厂化生产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人工诱导赤眼蜂滞育的环境因子和内在因素对滞育的影响,低温是引起赤眼蜂滞育的最主要因素,光周期是诱导赤眼蜂滞育的另一重要因素。与此同时,母代效应、寄主... 赤眼蜂滞育技术的研究对赤眼蜂工厂化生产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人工诱导赤眼蜂滞育的环境因子和内在因素对滞育的影响,低温是引起赤眼蜂滞育的最主要因素,光周期是诱导赤眼蜂滞育的另一重要因素。与此同时,母代效应、寄主、诱导时期等也都影响着赤眼蜂滞育,因此针对不同的蜂种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设计出高效、稳定的滞育诱导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眼蜂 滞育 诱导 环境因子 内在因子
下载PDF
植物水提液卵表面处理对螟黄赤眼蜂寄生柞蚕卵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天昊 张波 +2 位作者 王秀梅 杜文梅 阮长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7-111,共5页
以6科14种植物材料的水提液对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进行卵表面处理,考察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对处理后寄主卵的自主选择,依据寄生率、羽化率、单卵蜂数及单卵遗留蜂率等繁育指标,经2轮筛选获得了1种十字花科增效植物... 以6科14种植物材料的水提液对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进行卵表面处理,考察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对处理后寄主卵的自主选择,依据寄生率、羽化率、单卵蜂数及单卵遗留蜂率等繁育指标,经2轮筛选获得了1种十字花科增效植物——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var.botrytis),并对其处理液浓度、接蜂比例进行了优化,研究了其植物材料与处理液的有效保存期。结果显示:使用花椰菜、甘蓝(Brassica oleracea)、青椒(Capsicum annuum)、桃(Amygdalus persica)等植物供试溶液进行卵表面处理有利于螟黄赤眼蜂寄生柞蚕卵,其中,花椰菜供试溶液处理效果最佳。在1∶20接蜂比例下,花椰菜鲜榨汁20倍稀释液卵表面处理后螟黄赤眼蜂对柞蚕卵的寄生率显著提高,羽化率、单卵蜂数、单卵遗留蜂率与CK间无显著性差异。花椰菜植物材料的保鲜对处理效果有较大影响,出现腐斑后处理组的寄生率会显著下降,花椰菜处理液可于4℃保存,在存放4 d内仍具有较好增效活性。在各接蜂比例下,经花椰菜鲜榨汁20倍稀释液进行卵表面处理均可将螟黄赤眼蜂对柞蚕卵的寄生率等繁育指标稳定于较高水平,该方法将有助于解决螟黄赤眼蜂生产中繁育效果不稳定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环境 植物水提液 卵寄生蜂 螟黄赤眼蜂
下载PDF
光照度对柞蚕卵繁殖赤眼蜂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天昊 张波 +1 位作者 杜文梅 阮长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99-201,共3页
以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繁育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与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分别研究了2种赤眼蜂在无光照(0 lx)、弱光强(55~100 lx)、基础光强(750~1 000 lx)和室内强光强(2 800~3 000 lx)4种光照度... 以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繁育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与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分别研究了2种赤眼蜂在无光照(0 lx)、弱光强(55~100 lx)、基础光强(750~1 000 lx)和室内强光强(2 800~3 000 lx)4种光照度下寄生与发育的情况。结果显示,光照度的变化对2种赤眼蜂种群的寄生与发育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松毛虫赤眼蜂种群在寄生与发育环节均表现出对于55~100 lx弱光照条件的偏好性,弱光强处理下,其寄生率显著高于无光处理组及基础光强处理组(P<0.05),羽化率显著高于室内强光照处理组(P<0.05)。螟黄赤眼蜂种群在寄生环节表现出对于750~1 000 lx基础光强处理的偏好性,寄生率显著高于弱光处理组(P<0.05);在发育环节,基础光强处理组的羽化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但单卵蜂数则显著低于弱光强处理组(P<0.05)。在现行柞蚕卵繁育赤眼蜂工厂化生产基础上,适度降低发育环节的光照度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松毛虫赤眼蜂的产品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螟黄赤眼蜂 照度 寄生 发育
下载PDF
不同波长LED光源对稻螟赤眼蜂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俊杰 张雪 +2 位作者 杜文梅 臧连生 阮长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4-208,共5页
为探究不同波长LED光源对稻螟赤眼蜂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6种不同波长LED光源,400 nm(紫光)、450 nm(蓝光)、530 nm(绿光)、580 nm(黄光)、630 nm(红光)和6000 k(白光),在稻螟赤眼蜂生长发育及繁殖过程中进... 为探究不同波长LED光源对稻螟赤眼蜂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6种不同波长LED光源,400 nm(紫光)、450 nm(蓝光)、530 nm(绿光)、580 nm(黄光)、630 nm(红光)和6000 k(白光),在稻螟赤眼蜂生长发育及繁殖过程中进行光照处理,观察统计其母代的单雌寄生数、子代的单雌寄生数、寿命、发育历期及雌蜂占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波长LED光照处理下稻螟赤眼蜂的寄生数、寿命、发育历期及雌蜂占比等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在黄光处理下,母代及子代的寄生数量均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但是黄光在延长稻螟赤眼蜂寿命上起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红光处理下稻螟赤眼蜂子代的发育历期为235 h,红光明显延长了稻螟赤眼蜂子代的发育历期,对稻螟赤眼蜂的高效繁育起到了抑制作用。蓝光则可以增加种群中的雄蜂数量,使种群雌雄性比向雄性一方偏移,不利于稻螟赤眼蜂种群的繁育及应用。综上所述,不同波长的LED光源对稻螟赤眼蜂的生长发育及繁殖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在繁育的过程中,应该避免使用黄光、蓝光等有抑制效果的光源,对稻螟赤眼蜂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稻螟赤眼蜂对环境的适应性及提升其在生物防治中大规模饲养的扩繁效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螟赤眼蜂 LED光源 生长发育 寄生
下载PDF
松毛虫赤眼蜂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在不同滞育阶段的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姜雪冰 张雪 +2 位作者 杜文梅 邹振 张俊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9-687,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克隆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一氧化氮合酶(NOS)基因,表达其编码蛋白,并探究其在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松毛虫赤眼蜂滞育研究提供新依据。【方法】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获得松毛虫赤眼蜂一... 【目的】本研究旨在克隆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一氧化氮合酶(NOS)基因,表达其编码蛋白,并探究其在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松毛虫赤眼蜂滞育研究提供新依据。【方法】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获得松毛虫赤眼蜂一氧化氮合酶基因TdNOS cDNA序列,使用qPCR方法检测其在松毛虫赤眼蜂不同滞育阶段预蛹和蛹中的表达量。使用RT-PCR方法扩增TdNOS cDNA序列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构建TdNOS的原核表达载体,利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达系统表达重组TdNOS蛋白,通过Ni-NTA琼脂糖亲和层析纯化,并用于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TdNOS在松毛虫赤眼蜂不同滞育阶段的表达量。通过质谱鉴定纯化的目标蛋白。【结果】qPCR分析表明,TdNOS在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解除后蛹期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阶段的。克隆获得松毛虫赤眼蜂TdNOS 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MN650600),开放阅读框(ORF)序列长1014 bp,编码337个氨基酸,无信号肽序列,不含跨膜结构,预测有33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7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和10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松毛虫赤眼蜂NOS与短管赤眼蜂T.pretiosum NOS亲缘关系最近,形成与其他膜翅目昆虫NOS蛋白分离的独立分支。成功表达纯化了重组蛋白TdNOS并制备了抗体;Western blot结果表明,TdNOS在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解除后蛹期的蛋白表达量高于其他阶段的。质谱检测结果表明纯化的目的蛋白即为TdNOS。【结论】松毛虫赤眼蜂TdNOS在解除滞育后蛹期具有较高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松毛虫赤眼蜂一氧化氮合酶在滞育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滞育 一氧化氮合酶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qPCR
下载PDF
不同酵化时间和饲养密度对双叉犀金龟幼虫转化菌糠的影响
20
作者 袁悦 陈杨博 +3 位作者 张俊杰 刘佳 黄海 杜文梅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6-321,共6页
【目的】利用双叉犀金龟Allomyrina dichotoma生物治理菌糠,既可实现菌糠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应用,又可有效降低昆虫的饲养成本。本研究旨在明确菌糠发酵程度和种群饲养密度对双叉犀金龟幼虫转化菌糠的影响,为利用双叉犀金龟生物治理... 【目的】利用双叉犀金龟Allomyrina dichotoma生物治理菌糠,既可实现菌糠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应用,又可有效降低昆虫的饲养成本。本研究旨在明确菌糠发酵程度和种群饲养密度对双叉犀金龟幼虫转化菌糠的影响,为利用双叉犀金龟生物治理菌糠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29℃条件下,调查3龄幼虫连续40 d对不同酵化时间(10、20、30和40 d)和不同饲养密度(20、30、40、50和60头/箱)条件下的取食菌糠量、排粪量和虫体增重等指标。【结果】随着菌糠酵化时间的延长,双叉犀金龟转化菌糠能力呈显著上升趋势,发酵40d时,双叉犀金龟连续40d的取食量为(42.11±0.14)g/头、排粪量(30.12±0.40)g/头、虫体增重量(8.21±0.26)g/头,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密度增加,虫体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平均虫体增重量、取食量、排粪量均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其中密度30头/箱处理平均虫体增重量为(5.20±0.06)g/头,平均取食量为(56.32±1.14)g/头,排粪量为(35.74±0.47)g/头,与最小密度20头/箱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密度处理(P<0.05)。【结论】双叉犀金龟3龄幼虫对酵化时间为40 d的木耳菌糠转化能力最强,种群密度应不高于30头/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叉犀金龟 木耳菌糠 酵化周期 饲养密度 转化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