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在骨髓增殖性肿瘤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杉 段依璠 +3 位作者 张宇卉 滕广帅 杜晨霄 白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9-1124,共6页
目的:探讨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对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232例MPN患者,通过靶向二代测序技术检测髓系肿瘤相关基因,并进行胚系验证,分析携带髓系肿瘤遗... 目的:探讨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对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232例MPN患者,通过靶向二代测序技术检测髓系肿瘤相关基因,并进行胚系验证,分析携带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胚系突变MPN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结果:MPN患者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胚系突变携带率为21.6%(50/232),携带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胚系突变的PV、ET、PMF患者分别为25/114(21.9%)例、8/69(11.6%)例、17/49(34.7%)例,其中PMF患者携带率最高(P=0.01),且年龄较大(P=0.02)。携带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组的MPN患者较未携带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高(26.5%vs 11.8%,P=0.05)。MPN患者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胚系突变主要集中在RAS通路,且携带RAS通路相关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胚系突变的患者无AML进展生存期较未携带组更短(P<0.001)。携带CBL、TP53胚系突变的MPN患者总生存期较未携带者更短(P=0.001;P=0.043)。结论:MPN中PMF患者更易携带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胚系突变;携带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胚系突变的MPN患者易发生染色体异常;集中于RAS途径的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胚系突变的MPN患者更易进展为AML;CBL、TP53胚系突变影响MPN患者的总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易感基因 骨髓增殖性肿瘤 疾病进展
下载PDF
ASXL1突变的髓系肿瘤患者共突变基因谱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滕广帅 王颖韶 +9 位作者 徐晶 杜晨霄 王艳 陈亚芳 盛梦瑶 白姣姣 张磊 周圆 杨逢春 白洁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95-1299,共5页
目的探讨具有ASXL1突变的髓系肿瘤患者的共突变基因谱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包含112个血液肿瘤相关基因的靶向测序技术对1 335例髓系肿瘤患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筛选出ASXL1突变患者,对这部分患者的共突变基因谱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发病... 目的探讨具有ASXL1突变的髓系肿瘤患者的共突变基因谱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包含112个血液肿瘤相关基因的靶向测序技术对1 335例髓系肿瘤患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筛选出ASXL1突变患者,对这部分患者的共突变基因谱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发病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 1 335例髓系肿瘤患者中筛选出138例ASXL1突变阳性患者,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52例(37.68%),骨髓增殖性肿瘤(MPN)29例(21.01%)、MDS/MPN10例(7.25%),急性髓系白血病(AML)47例(34.06%)。与ASXL1共突变基因谱分析结果显示,96.4%(133例)的患者伴有至少1个共突变基因;共突变基因谱中,表观遗传学基因占55.8%(77/138),信号传导通路相关基因占65.9%(91/138),转录因子基因占36.9%(51/138),细胞周期与凋亡相关基因占18.8%(26/138)。其中最常见的共突变基因组为RAS(25.4%)、SETBP1(21.7%)、FAT1(18.8%)、CREBBP(15.9%)及TET2(15.2%)。五大共突变基因组中,与ASXL1+RAS-患者相比,ASXL1+RAS+患者预后较差,表现为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染色体核型异常比例升高,生存时间缩短;而ASXL1合并SETBP1、FAT1、CREBBP及TET2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SXL1突变的髓系肿瘤患者常伴随多种基因共突变,其中伴随RAS通路基因共突变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ASXL1突变 髓系肿瘤 二代测序:共突变
下载PDF
JAK2基因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与CAL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杜晨霄 张学美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838-840,共3页
长久以来,国内外大量研究都证实了Janus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s,MPD)中的高发阳性率,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也重申了JAK2基因作为诊断MPD的重要性。虽然JAK2基因的... 长久以来,国内外大量研究都证实了Janus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s,MPD)中的高发阳性率,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也重申了JAK2基因作为诊断MPD的重要性。虽然JAK2基因的体细胞突变发生在许多MPD中,但是仍存在大量JAK2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且其分子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因此这类肿瘤的诊断标准亟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JAK2基因 CALR基因 突变
下载PDF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附1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杜晨霄 杨栋林 +4 位作者 孙佳丽 庞爱明 冯四洲 韩明哲 姜尔烈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7期51-54,共4页
目的总结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PRES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目的总结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PRES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患者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时,干细胞回输早期发生严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伴血压升高,后很快出现难以控制的血压升高、视野改变、抽搐及意识障碍等症状,MRI显示:双侧枕叶、左侧额顶叶、左侧基底节区异常信号,考虑PRES。除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后诊断为PRES,经控制血压、镇静、抗癫痫,停止使用的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等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MRI异常均快速缓解。从患者血压升高至缓解逾期7 d,随访至移植后4个月患者未有神经系统疾病表现。结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高血压、视野改变、癫痫等神经系统异常,要考虑PRES的可能,尽早行颅脑MRI明确诊断;治疗上应减量或停用CNI,应用丙戊酸和氯硝西泮等药物抗癫痫、镇静药物减少颅脑损伤、降压药物控制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病综合征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并发症 后循环脑白质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白血病
下载PDF
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杜晨霄 张宇卉 +3 位作者 胡耐博 滕广帅 邵宗鸿 白洁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2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L)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HL合并ITP的临床过程,总结诊疗方法。结果患者以皮肤、脏器出血及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症状入院,经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诊断为ITP,... 目的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L)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HL合并ITP的临床过程,总结诊疗方法。结果患者以皮肤、脏器出血及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症状入院,经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诊断为ITP,应用皮质激素及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疗效不佳。经完善影像学检查发现淋巴结肿大,行淋巴结切检,确诊为HL。给予标准剂量ABVD(多柔比星脂质体、博来霉素、长春地辛、达卡巴嗪)方案规范治疗后,患者血小板恢复至正常水平,HL达到CR。随访到发病后6个月,未见ITP复发。结论以ITP为首发症状的HL治疗上应及时给予抗肿瘤的治本治疗,避免因重度血小板减少所致的严重出血、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瘤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副肿瘤综合征 化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髓系肿瘤伴大颗粒淋巴细胞增殖的临床特征研究
6
作者 杜晨霄 向光朋 +7 位作者 彭岚 肖湘遥 滕广帅 张宇卉 王艳 段依璠 邵宗鸿 白洁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6-400,共5页
髓系肿瘤(MN)为一组造血干祖细胞生物学功能异常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N患者异常的免疫、造血微环境与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相互作用,促进其疾病的发生、发展。髓系肿瘤伴大颗粒淋巴细胞增殖(Myeloid neoplasms-larg... 髓系肿瘤(MN)为一组造血干祖细胞生物学功能异常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N患者异常的免疫、造血微环境与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相互作用,促进其疾病的发生、发展。髓系肿瘤伴大颗粒淋巴细胞增殖(Myeloid neoplasms-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MN-LGLP)为此类疾病中的一种特殊罕见的临床现象,目前国内外对本病的队列研究较少,本研究分析该类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探讨影响LGLP对MN患者临床特征和生存的影响。提示MN-LGLP患者更易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脾大。LGLP的存在不是影响MN-LGLP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STAG、ASXL1、TET2是MN-LGLP最常见的伴随基因突变,伴有STAG2突变MN-LGLP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颗粒淋巴细胞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临床现象 中性粒细胞减少 髓系肿瘤 neoplasms 脾大 造血干细胞
原文传递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7
作者 马金玉 张宇卉 +8 位作者 滕广帅 杜晨霄 张会勤 王艳 李艳旗 段依璠 周圆 邵宗鸿 白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2336-2341,共6页
目的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静脉血栓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23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的PV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静脉血栓进行分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 目的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静脉血栓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23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的PV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静脉血栓进行分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年龄、性别因素后,最终静脉血栓组纳入102例[男46例,女56例,年龄M(Q_(1),Q_(3))为52(44,60)岁],无静脉血栓组纳入204例[男92例,女112例,年龄为52(44,59)岁]。比较两组PV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疾病进展、基因突变发生率等。随访截止日期为2023年11月20日,中位随访时间[M(Q_(1),Q_(3))]为11(1,53)年。采用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对PV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PV患者静脉血栓危险因素预测模型评分系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该模型进行预测效能评估。结果静脉血栓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55%比例、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5比例、高血压比例、脾肋下≥5 cm比例、继发骨髓纤维化比例均高于无静脉血栓组(均P<0.05)。且静脉血栓组发生既往血栓栓塞史比例、JAK2^(V617F)基因突变负荷≥50%比例、糖尿病比例、携带ASXL1突变比例、继发网状纤维银染色≥3级比例均高于无静脉血栓组(均P<0.05)。静脉血栓组PV患者发生3个及以上基因突变比例为44.1%(45/102),高于无静脉血栓组的29.9%(61/204)(P=0.014)。静脉血栓组发生ASXL1基因突变比例为17.6%(18/102),高于无静脉血栓组的4.9%(10/204)(P<0.001)。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既往血栓栓塞史(HR=2.031,95%CI:1.297~3.179,P=0.002)、JAK2^(V617F)基因突变负荷≥50%(HR=2.141,95%CI:1.370~3.347,P=0.001)、ASXL1突变(HR=4.632,95%CI:1.497~14.336,P=0.008)、脾肋下≥5 cm(HR=1.771,95%CI:1.047~2.996,P=0.033)是PV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建立PV患者静脉血栓危险因素预测模型评分系统:既往血栓栓塞史、JAK2^(V617F)基因突变负荷≥50%、脾肋下≥5 cm分别赋值1分,ASXL1突变赋值2分。低危组:评分为0分,中危组:评分为1~2分,高危组:评分≥3分。该模型预测PV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807(95%CI:0.755~0.860),当约登指数为0.48时,灵敏度为88.2%,特异度为59.8%。结论既往血栓栓塞史、JAK2^(V617F)基因突变负荷≥50%、ASXL1突变、脾肋下≥5 cm是PV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 静脉血栓栓塞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8
作者 滕广帅 张宇卉 +6 位作者 王艳 杜晨霄 李艳旗 胡耐博 向光朋 邵宗鸿 白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5期3645-3651,共7页
目的评估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8月至2022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34例接受PEG-IFN-α2b治疗的MPN患者,其中男9例,女25例,年龄[M(Q_(1),Q_(3))]为57(19,... 目的评估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8月至2022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34例接受PEG-IFN-α2b治疗的MPN患者,其中男9例,女25例,年龄[M(Q_(1),Q_(3))]为57(19,78)岁。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随访。截至2023年1月30日,随访时间[M(Q_(1),Q_(3))]为24(16,33)个月。分析治疗后12、24个月的疗效、安全性及免疫细胞、细胞因子水平等变化情况。结果随访期间脱落4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为30例,治疗12、24个月血液学完全缓解率(CHR)分别为57.1%(16/28)、75.0%(18/24),分子学完全缓解率(CMR)+分子学部分缓解率(PMR)分别为27.3%(6/22)、55.0%(11/20),骨髓组织病理总反应率(ORR)分别为34.6%(9/26)、47.6%(10/21)。治疗12、24个月时CD8^(+)HLA-DR+T细胞、效应T细胞亚群、CD56^(bright)自然杀伤(NK)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比例均较治疗前增加,CD56^(dim)NK细胞比例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骨髓中C-X-C基序趋化因子10(CXC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IL)-4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血液学不良反应中白细胞减少发生率较高,为47%(16/34),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中乏力、转氨酶升高发生率较高,分别为44.1%(15/34)、32.3%(11/34)。结论PEG-IFN-α2b治疗MPN具有较高的血液学、分子学及骨髓组织病理反应率,具有降低恶性克隆负荷、调节免疫微环境等作用,总体安全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PD-L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
9
作者 杜晨霄 彭岚 +7 位作者 肖湘遥 马金玉 滕广帅 张宇卉 王艳 段依璠 邵宗鸿 白洁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9-77,共9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1(programmed death 1 ligand 1,PD-L1)表达水平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及转化过程、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利用GEO软件和GEO2R计算方法,以P<0.05、|logFC|>1为条件,分析公共数据库常见免疫检查...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1(programmed death 1 ligand 1,PD-L1)表达水平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及转化过程、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利用GEO软件和GEO2R计算方法,以P<0.05、|logFC|>1为条件,分析公共数据库常见免疫检查点的表达情况;使用TCGA-LAML队列数据,利用Survival R包进行高表达PD-L1患者生存分析。(2)选取2017年10月至2023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初治患者验证该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骨髓T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CD34+原始细胞中PD-L1的表达水平,分析PD-1及PD-L1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疗效及生存的相关性。结果:(1)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初诊患者中免疫检查点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 lctivation gene 3,LAG3)、PD-1、PD-L1和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 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3,TIM3)表达较正常人高(P<0.05),初诊时PD-L1低表达组生存率高。(2)复发难治AML、继发性AML初诊时PD-L1表达水平更高,初诊AML患者PD-L1的高表达有复杂染色体核型、预后更差及生存更短的趋势。结论:PD-1/PD-L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髓系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其表达水平高与疾病恶性程度、进展呈正相关,与疗效和生存期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1 髓系肿瘤 免疫逃逸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干扰素-α治疗对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细胞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向光朋 杜晨霄 +4 位作者 张宇卉 滕广帅 彭岚 段依璠 白洁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1-306,共6页
目的 探讨干扰素(IFN)-α对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25例JAK2^(V617F)突变MPN患者骨髓与外周血样本,检测IFN-α治疗前后34个细胞因子差异与外周血淋巴细... 目的 探讨干扰素(IFN)-α对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25例JAK2^(V617F)突变MPN患者骨髓与外周血样本,检测IFN-α治疗前后34个细胞因子差异与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分析IFN-α治疗对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细胞的影响。结果IFN-α治疗后MPN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1、IL-12、CCL3、CXCL10、CXCL12、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水平升高,IL-4、IL-10、Notch-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水平降低。IFN-α治疗后JAK2^(V617F)突变负荷(V617F%)降低的水平与血浆VEGF降低有相关性。IFN-α治疗后,MPN患者外周血中总体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其中,CD8+HLA-DR+T细胞和效应T细胞(T-eff)亚群增高;CD56^(bright)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显著扩增,CD56^(dim)NK细胞比例降低;树突状细胞(DC)中浆细胞样DC(pDC)比例增加。结论 IFN-α治疗后,促炎细胞因子IL-1、TNF-α等升高。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等下降。IFN-α治疗后V617F%与VEFG降低的正相关性可能是IFN-α治疗减少纤维化进展的机制。IFN-α治疗后,T-eff细胞、NK细胞和DC细胞比例的变化与各细胞因子改变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干扰素-Α 炎症因子 免疫细胞
原文传递
免疫细胞在骨髓增殖性肿瘤疾病进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杜晨霄 向光朋 白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5期3701-3704,共4页
经典型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为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JAK2^(V617F)、CALR exon 9等突变导致的JAK-STAT信号通路激活在MPN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 经典型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为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JAK2^(V617F)、CALR exon 9等突变导致的JAK-STAT信号通路激活在MPN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骨髓纤维化和白血病转化是MPN主要的疾病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除了MPN疾病的异常炎症微环境外,MPN患者的免疫稳态失衡是近年来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固有免疫细胞、适应性免疫细胞在MPN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综述,MPN患者的各类免疫细胞存在明显的数量及功能异常,免疫系统失调严重,提示MPN的发生和进展是由于对异常细胞识别减弱、特异杀伤减低及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共同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伴PIGA突变阴性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会勤 张宇卉 +6 位作者 滕广帅 胡耐博 杜晨霄 王艳 李艳旗 邵宗鸿 白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5期3694-3696,共3页
患者女,42岁,于2020年8月因“确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10年,贫血加重半年”入住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先后予以输注悬浮红细胞纠正贫血、达那唑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促造血、口服磷酸芦可替尼靶向治疗,半年后贫血进行性加重,且出现茶色... 患者女,42岁,于2020年8月因“确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10年,贫血加重半年”入住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先后予以输注悬浮红细胞纠正贫血、达那唑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促造血、口服磷酸芦可替尼靶向治疗,半年后贫血进行性加重,且出现茶色尿。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克隆及FLaer结果均为阳性,PIGA突变阴性,诊断为PMF合并PNH克隆。加用糖皮质醇激素后1个月,患者脱离输血。治疗24个月时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5(AML-M5),除JAK2^(V617F)、ASXL1、SRSF2基因突变外,新获得RUNX1、PTPN11、KRAS、NRAS基因突变。患者疾病进展过程中,JAK2^(V617F)基因突变负荷和PNH克隆在粒系表达均逐渐增高。给予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方案治疗后,患者达到部分缓解,为提高患者深度缓解率,拟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本病例提示,高风险突变基因ASXL1、RUNX1、PTPN11、KRAS、NRAS有可能使PMF细胞、PNH克隆细胞获得了“二次基因突变打击”,助长了恶性克隆增殖优势,可能促进PMF向AML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伴SF3B1基因突变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临床与实验室特征分析
13
作者 彭岚 张宇卉 +6 位作者 滕广帅 杜晨霄 王艳 胡耐博 李艳旗 邵宗鸿 白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3期3472-3477,共6页
目的探讨伴SF3B1基因突变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3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73例MPN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3例,女140例,年龄M(Q_(1),Q_(3))为56(46,67)岁。采用二代测序技术、R+G... 目的探讨伴SF3B1基因突变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3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73例MPN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3例,女140例,年龄M(Q_(1),Q_(3))为56(46,67)岁。采用二代测序技术、R+G显带技术检测MPN患者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特征,分析SF3B1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特征。结果共13例(4.8%,13/273)患者检测出SF3B1基因突变。SF3B1突变类型包括错义突变12例(92.3%,12/13)、无义突变1例(7.7%,1/13)。与非突变组比较,SF3B1突变组年龄较大[68(51,76)比56(45,66)岁,P=0.025],脾大比例[46.2%(6/13)比15.8%(41/259),P=0.014]、出现第二肿瘤比例[23.1%(3/13)比3.8%(10/260),P=0.018]、骨髓形态学原始细胞比例[0.5%(0,1.5%)比0(0,0.5%),P=0.002]均较高,而血红蛋白[(104±36)比(137±40)g/L,P=0.004]及红细胞压积[31%(22%,40%)比41%(35%,52%),P=0.003]均较低。SF3B1突变组可评估环形铁粒幼细胞(RS)的10例患者均无RS生成。SF3B1突变组MPN患者总生存期、无血栓生存期、无白血病生存期分别为4.0(2.0,6.0)、2.0(0.5,4.5)、4.0(2.0,6.0)年,非突变组患者分别为6.0(3.0,10.0)、5.0(1.0,8.0)、6.0(3.0,10.0)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3.69、1.66、2.05,均P>0.05)。SF3B1突变组患者无第二肿瘤生存期为4.0(2.0,6.0)年,低于非突变组患者的5.5(3.0,10.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18,P<0.001)。结论SF3B1基因突变MPN患者年龄较大,易发生脾大和第二肿瘤,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较高,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较低,无RS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疾病 基因 突变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血栓栓塞的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张宇卉 滕广帅 +7 位作者 马金玉 胡新 杜晨霄 王艳 胡耐博 李艳旗 邵宗鸿 白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5期3652-3657,共6页
目的分析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23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23例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MPN患者,其中男111例,女112例,年龄[M(Q_(1),Q_(3))]为57(21... 目的分析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23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23例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MPN患者,其中男111例,女112例,年龄[M(Q_(1),Q_(3))]为57(21,66)岁。根据随访时有无血栓栓塞分为血栓组(n=102)和无血栓组(n=121)。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实验室特征、细胞遗传学等疾病进展及生存情况。截至2023年3月31日,随访时间[M(Q_(1),Q_(3))]为6(3,10)年。应用Cox风险模型对JAK2^(V617F)阳性MPN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23例JAK2^(V617F)阳性MPN患者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44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51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28例。血栓组患者ASXL1、BCORL1基因突变率分别为19.6%(20/102)、6.9%(7/102),均高于无血栓组的9.1%(11/121)、0.8%(1/121)(均P<0.05)。血栓组患者单核细胞、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β、IL-8、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升高比例均高于无血栓组(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60岁(HR=2.132,95%CI:1.376~3.303,P=0.001)、血栓栓塞史(HR=3.636,95%CI:2.121~6.202,P<0.001)、ASXL1突变阳性(HR=2.245,95%CI:1.093~3.231,P=0.022)、TNF-β升高(HR=2.009,95%CI:1.113~3.624,P=0.021)是JAK2^(V617F)阳性MPN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影响因素。结论除年龄、血栓栓塞史、ASXL1突变阳性外,TNF-β升高也是JAK2^(V617F)阳性MPN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影响因素,干预炎症可能对防治血栓栓塞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血栓栓塞 炎症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EPOR移码突变导致先天性红细胞增多症家系报告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韩迎弟 张宇卉 +10 位作者 高超 胡耐博 滕广帅 王艳 杜晨霄 陈亚芳 李艳旗 张会勤 彭岚 柳义 白洁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68-572,共5页
目的报道1例携带EPOR移码突变的先天性红细胞增多症(CE)的家系病例,丰富此类疾病的基因突变位点,总结CE患者基本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2019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分析CE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特征、内源性红细胞集落(EEC)、... 目的报道1例携带EPOR移码突变的先天性红细胞增多症(CE)的家系病例,丰富此类疾病的基因突变位点,总结CE患者基本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2019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分析CE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特征、内源性红细胞集落(EEC)、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及基因测序结果,总结CE患者的诊疗过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儿,女性,8岁6个月,“发现红细胞增多5年”,RBC 6.31×10^(12)/L,HGB 186 g/L,HCT 56.4%,EPO水平降低,骨髓EEC培养结果阳性,JAK2^(V617F)、JAK2^(EXON12)基因突变均阴性。EPOR存在1个移码突变,为c.1299_1305del:p.S433fs,口腔黏膜脱落细胞验证为胚系突变,先证者验证发现,突变遗传自其父亲。共检测家系成员21人,发现该家系共12例成员存在EPOR基因同一位点突变。几乎所有存在EPOR基因突变的家系成员的RBC、HGB、HCT高于正常参考范围,但临床症状较轻。结论此类疾病国内报道很少,该家族为国内首次报道EPOR c.1299_1305del:p.S433fs突变的CE患者;该类患者临床症状轻,血常规检查提示RBC增多,HCT增高,血清EPO水平低于正常参考值、EEC阳性,骨髓活检示粒红巨三系增生,诊断时应注意与PV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红细胞增多症 EPOR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