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7
1
作者 杜晶波 谷海玲 张宝刚 《高等建筑教育》 2001年第4期61-63,共3页
网络生活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在调查的基础上 ,对网络环境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如何抓住新机遇、利用新手段、应对新问题进行了思考 。
关键词 网络环境 网络意识 大学生 调查分析 德育工作 德育环境
下载PDF
增强高校思政博客德育载体效能的路径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杜晶波 王琦 赵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231-234,共4页
分析了增强高校思政博客德育载体效能的路径,提出要进一步增强思政博客的德育载体效能,必须从思政博客的内在建设机制入手,积极优化思政博客的德育载体要素,引导德育工作者正确认识思政博客的功能,提高思政博客的普及率;提升德育工作者... 分析了增强高校思政博客德育载体效能的路径,提出要进一步增强思政博客的德育载体效能,必须从思政博客的内在建设机制入手,积极优化思政博客的德育载体要素,引导德育工作者正确认识思政博客的功能,提高思政博客的普及率;提升德育工作者对思政博客的运用与控制能力;扩充思政博客教育内容的承载容量;扩大思政博客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博客 德育 载体 载体效能 路径
下载PDF
提升大学生网络信息辨别能力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杜晶波 宋敏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414-417,共4页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能否及时准确的获取信息将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结合当代大学生对网络信息辨别能力的现状,对虚假信息的特点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利益的驱使是产生这些虚...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能否及时准确的获取信息将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结合当代大学生对网络信息辨别能力的现状,对虚假信息的特点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利益的驱使是产生这些虚假信息的根源,网络的不合理运用是大学生在获取信息时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分析了提升大学生网络信息辨别能力的对策方法,指出要着重从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网络信息处理能力、以及逐步完善学校的网络资源等方面来提升大学生网络信息辨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信息 辨别能力 当代大学生 虚假信息 网络技能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教育对策 被引量:4
4
作者 杜晶波 孙作青 吴夺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97-202,共6页
以大学生网络素养为研究对象,针对大学生网络素养意识、大学生网络信息辨别素养、大学生网络应用素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进行了问卷调查。在了解、掌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的基础上,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开展大学生网络... 以大学生网络素养为研究对象,针对大学生网络素养意识、大学生网络信息辨别素养、大学生网络应用素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进行了问卷调查。在了解、掌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的基础上,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开展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素养意识 网络信息辨别素养 网络素养教育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杜晶波 韩娇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507-511,共5页
阐述了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意义。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失语、话语权影响力式微和话语游离生活世界三个维度,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 阐述了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意义。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失语、话语权影响力式微和话语游离生活世界三个维度,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要提高教育者应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能力、主动抢占网络阵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影响力、话语内容要贴近生活世界和培养大学生主动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等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阵地 话语权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培养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杜晶波 王倩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399-404,共6页
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内涵,以及其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要把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纳入到学生干部管理之中,应对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大力扶持、精心培养,并抓好选人、用人和激励人的各个环节。指出了大学生... 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内涵,以及其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要把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纳入到学生干部管理之中,应对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大力扶持、精心培养,并抓好选人、用人和激励人的各个环节。指出了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是大学生群体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主体,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意见领袖 能力 培养
下载PDF
高校思政博客效能评价原则体系探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杜晶波 都巍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200-203,共4页
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行规律;分析了思政博文与教育内容的内在联系,思政博客与教育者、受教育者的关系;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规律是确立高校思政博客效能评价原则的内在依据;论证了构建高校思政博客效能的方... 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行规律;分析了思政博文与教育内容的内在联系,思政博客与教育者、受教育者的关系;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规律是确立高校思政博客效能评价原则的内在依据;论证了构建高校思政博客效能的方向性、科学性、目标性、综合性和易操作性的评价原则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博客 效能 评价 原则体系 博文
下载PDF
高校思政博客载体效能评价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
8
作者 杜晶波 陈瑞三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80-184,共5页
在充分考虑思政博客载体特征和功能结构的基础上,将"博客的基础建设"、"博客的更新与维护"、"博客的点击与互动"和"博文的质量"作为高校思政博客载体效能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选取与4个一级评... 在充分考虑思政博客载体特征和功能结构的基础上,将"博客的基础建设"、"博客的更新与维护"、"博客的点击与互动"和"博文的质量"作为高校思政博客载体效能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选取与4个一级评价指标相对应的11个二级评价指标,并将二级评价指标分解成19个测评点。本着深度反映载体效能发挥状况的指标赋重值,同时兼顾权重赋值便于统计的原则,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赋值,从而构建起高校思政博客载体效能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博客 载体效能 指标 权重 测评点
下载PDF
评价思政博客德育载体效能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5
9
作者 杜晶波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3-44,共2页
思政博客作为一种新型的德育载体,既有德育载体的共性特质,又有其自身的特征。根据思政博客载体的特殊性,评价思政博客德育载体效能的三个维度可具体分为博文对德育内容的承载力、博主对博客的控制力和思政博客对教育客体的影响力。
关键词 思政博客 德育载体效能 承载力 控制力 影响力
下载PDF
论开展大学生学术道德教育的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晶波 王仁波 吴厚强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135-136,共2页
当前,大学生群体的学术道德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提高大学生学术道德素质入手。开展大学生学术道德教育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的新举措。开展大学生学术道... 当前,大学生群体的学术道德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提高大学生学术道德素质入手。开展大学生学术道德教育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的新举措。开展大学生学术道德教育不仅有利于高校学风建设不断走向深入,而且有利于促进其它教育工作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学术 学术道德教育 新举措 实践意义
下载PDF
人文关怀视野下的高校德育新思路刍议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杜晶波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94-196,共3页
人文关怀视野下的高校德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定位为德育终极目标,按学生的成长需要实施德育内容,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德育首要原则,把尊重学生主体性作为德育实施的有效方法,让高校德育充满人文关怀。
关键词 人文关怀 高校德育 以人为本
下载PDF
构建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体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杜晶波 都巍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3年第6期106-109,共4页
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是一种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与学生德育素质测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它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德育素质测评结果作为学生的现实表现依据,在综合考核学生... 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是一种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与学生德育素质测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它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德育素质测评结果作为学生的现实表现依据,在综合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程度、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能力、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态度以及现实表现等要素的基础上,形成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终极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素质测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 现实表现 终极评价
下载PDF
高校德育要主动迎接信息技术现代化的挑战 被引量:4
13
作者 杜晶波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37-39,共3页
当计算机网络成为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信息技术现代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的德育实施模式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因此,高校德育要主动采取相应对策,通过深化邓小平理论的“三进”工作、改革德育教... 当计算机网络成为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信息技术现代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的德育实施模式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因此,高校德育要主动采取相应对策,通过深化邓小平理论的“三进”工作、改革德育教育模式等手段,迎接信息技术现代化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德育 大学生 信息技术现代化 挑战
下载PDF
积极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晶波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343-345,共3页
高校积极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机制,要做到大力推进“八荣八耻”“三进”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体现在学校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中,积极优化育人环境;始终坚持... 高校积极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机制,要做到大力推进“八荣八耻”“三进”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体现在学校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中,积极优化育人环境;始终坚持“三贴近”的指导思想,选好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切入点和载体;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荣辱观教育 长效机制 “八荣八耻”
下载PDF
大学生学术诚信现状调查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晶波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24-125,共2页
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对学术诚信作用的认识能力较弱,对学习中的不诚实行为缺乏明确的辨别能力,各种违反学术诚信的现象十分严重。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建设:高校要尽快形成完善的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内容体系,积极营造... 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对学术诚信作用的认识能力较弱,对学习中的不诚实行为缺乏明确的辨别能力,各种违反学术诚信的现象十分严重。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建设:高校要尽快形成完善的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内容体系,积极营造学术诚信的良好环境,建立健全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严格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学术诚信现状 学术诚信建设
下载PDF
网络引发的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晶波 王丽雅 《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45-46,共2页
随着大学生与网络接触程度的增强 ,网络引发的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过度使用网络和不良的网络行为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针对网络引发的学生心理问题及危害 。
关键词 网络 心理问题 心理辅导 第二课堂 网络道德建设 学生
下载PDF
高校德育供需关系实证分析
17
作者 杜晶波 王琦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475-478,共4页
从高校德育供给与学生德育需求两个角度对当前高校德育供需机制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当前高校德育供需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德育理念、德育教育内容供给和德育载体供给三个方面提出构建高校和谐德育供需关系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德育 供需关系 以人为本 有机整合
下载PDF
要加强高校德育小环境的建设
18
作者 杜晶波 王秋波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高校 德育环境 学风建设 校园文化
下载PDF
当前“基础”课考试改革误区分析
19
作者 杜晶波 郭书瑜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31期36-37,共2页
自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师对"基础"课考试改革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引导学生学好"基础"课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但是,实事... 自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师对"基础"课考试改革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引导学生学好"基础"课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但是,实事求是地说,由于部分教师在"基础"课考试的考核内容、考核主体、考核手段和考核时限等方面的理解上有偏差,致使部分"基础"课考试改革的探索走入了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核内容 考核主体 考核方式 考核时限
下载PDF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载体建设
20
作者 杜晶波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68-170,共3页
阐述了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载体建设的科学性、契合性、文化性、多样性和系统性原则,提出优化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载体的途径与方法:精心选择教育载体;用“三贴近”指导载体建设;突出教育载体的文化品位;实现教育载体的有机... 阐述了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载体建设的科学性、契合性、文化性、多样性和系统性原则,提出优化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载体的途径与方法:精心选择教育载体;用“三贴近”指导载体建设;突出教育载体的文化品位;实现教育载体的有机结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育载体 载体建设 建设原则 载体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