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根的文学与“精神之岛”的塑造——张炜文学版图中的儿童文学创作 被引量:3
1
作者 杜未未 白杨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5-151,共7页
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张炜忽然开始密集地创作儿童文学,先后出版了《少年与海》(2014)、《寻找鱼王》(2015)、《兔子作家》(2016)等作品,还将此前创作中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篇目修改结集,贡献出“我们小时候”系列中的《描花的日子》(2014... 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张炜忽然开始密集地创作儿童文学,先后出版了《少年与海》(2014)、《寻找鱼王》(2015)、《兔子作家》(2016)等作品,还将此前创作中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篇目修改结集,贡献出“我们小时候”系列中的《描花的日子》(2014)、“张炜少年书系”《林子深处》(2015),以及“张炜文学名篇少年读本”系列等作品。他内心中沉睡的那个顽童,在2011年创作《半岛哈里哈气》的时候被唤醒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同流俗保持一种紧张关系的张炜,在60岁之后表露出童趣而洒脱的一面,他说:“童心和诗心才是文学的核心。离开这两个方向,也就离开了纯文学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创作 张炜 20世纪80年代以来 版图 精神 茅盾文学奖 青少年 紧张关系
下载PDF
商业性·话语权·实验探索——微电影的网络生产与传播 被引量:2
2
作者 杜未未 白杨 《艺术广角》 2015年第5期15-20,共6页
从2010年凯迪拉克《一触即发》热播开始,网络微电影在业界的广泛实践和学界的毁誉参半中一路摸索,借助于3G网络、平板电脑、拍摄设备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发展契机,迅速在碎片化消费时代中占据一席之地,成长为由互联网催生的新型文化产... 从2010年凯迪拉克《一触即发》热播开始,网络微电影在业界的广泛实践和学界的毁誉参半中一路摸索,借助于3G网络、平板电脑、拍摄设备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发展契机,迅速在碎片化消费时代中占据一席之地,成长为由互联网催生的新型文化产业中的黑马,甚至可能成为交互传播下新的消费增长点。如今,微电影的传播平台愈加多样化和品牌化,诸多知名演员和导演成为行业推手,商业利润也带来大批资金的注入。不过,在井喷式的生产与发布中难免裹挟着诸多问题:拍摄质量鱼龙混杂,部分微电影创作理念有强造噱头之嫌,或附庸于商业,或局限于草根——关于微电影的话题总是引发人们极多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平台 网络生产 商业性 电影 实验探索 话语权 拍摄质量 2010年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疫病书写中的城市空间建构 被引量:1
3
作者 杜未未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2-132,共1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疫病书写,多与时代史实、公共事件产生交集,存在超越隐喻的现实关切,并从三个维度搭建起城市空间建构体系。一是历时性的疫病空间场域,逐渐从神秘主义与乡土道德为核心的“乡村”,转向以卫生现代性作为空间准则的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疫病书写,多与时代史实、公共事件产生交集,存在超越隐喻的现实关切,并从三个维度搭建起城市空间建构体系。一是历时性的疫病空间场域,逐渐从神秘主义与乡土道德为核心的“乡村”,转向以卫生现代性作为空间准则的理性“城市”;二是与城市共时存在的城乡接合部,作为于疫病中现形的异托邦,承载了确立城市文化主体性并呈现城市空间话语场域的建构意图;三是从城市本身出发,“可拆分的整体”与“人格化个体”两种认知向度揭示出城市空间中社会结构、人性、空间表征等层面的现代性失控。这种疫病主题下的城市空间建构从现实出发传递出为城市“正名”的潜在价值指向,但同时需要从“有限度的写实”与“待沉淀的诗性”这一互补维度对其加以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疫病书写 城市空间
下载PDF
重访历史裂隙中的文学时刻--《文海拾贝--中国现代作家集外文考与年表编撰》的史料研究与整合视域
4
作者 杜未未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3年第4期459-468,共10页
程桂婷与其三位研究生所著的《文海拾贝--中国现代作家集外文考与年表编撰》,在文献搜辑、校勘基础上,打通中国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资料隔阂,从“史料研究、年表编撰、集外文选校”三方面,重返历史现场,复原文化生态,聚焦赴台文人的生命历... 程桂婷与其三位研究生所著的《文海拾贝--中国现代作家集外文考与年表编撰》,在文献搜辑、校勘基础上,打通中国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资料隔阂,从“史料研究、年表编撰、集外文选校”三方面,重返历史现场,复原文化生态,聚焦赴台文人的生命历程与创作流变,用新材料、新视域、新方法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史形成深度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桂婷 史料研究 集外文考 年表编撰
下载PDF
用文学的激情搅动生活的波澜——论宇秀作品的构建维度
5
作者 白杨 杜未未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70,共6页
北美新移民作家宇秀的散文、诗歌创作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质,不仅体现于跨文化空间书写中的日常叙事变迁,也呈现为由女性生存姿态引发的性别意识,并在叙事基调上形成细腻感性的文风。宇秀善于在看似平凡的事物中发掘移民生活背后的自我追寻... 北美新移民作家宇秀的散文、诗歌创作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质,不仅体现于跨文化空间书写中的日常叙事变迁,也呈现为由女性生存姿态引发的性别意识,并在叙事基调上形成细腻感性的文风。宇秀善于在看似平凡的事物中发掘移民生活背后的自我追寻,进而赋予自我故事以跨越时空的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秀 跨文化 日常叙事 女性意识
下载PDF
置死地而生孤勇——张翎创作中的女性书写原点
6
作者 杜未未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6-172,共7页
新世纪以降,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稳中求新,新移民作家一方面在家国书写、女性叙事、身份认同等经典母题上加以深耕,另一方面也在选材与行文中不断开发新思路,追求作品新质与自我风格的独特性。张翎作为北美新移民文坛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 新世纪以降,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稳中求新,新移民作家一方面在家国书写、女性叙事、身份认同等经典母题上加以深耕,另一方面也在选材与行文中不断开发新思路,追求作品新质与自我风格的独特性。张翎作为北美新移民文坛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也逐渐显现出这两种路径的共同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书写 文学创作 张翎 新移民作家 原点 女性叙事 身份认同 自我风格
原文传递
放电等离子烧结温度对Ti-35Nb-7Zr-5Ta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杜未未 张玉勤 +1 位作者 蒋业华 周荣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55-959,共5页
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制备了Ti-35Nb-7Zr-5Ta合金,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合金致密度、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50-1150℃烧结温度范围内合金主要由β-Ti相和Ti-Nb-Ta-zr固溶体组成的混合基体及少量未熔化的Nb、Ta... 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制备了Ti-35Nb-7Zr-5Ta合金,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合金致密度、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50-1150℃烧结温度范围内合金主要由β-Ti相和Ti-Nb-Ta-zr固溶体组成的混合基体及少量未熔化的Nb、Ta金属颗粒组成,并且合金具有较高的致密度和抗压强度;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合金中混合基体组织尺寸越来越大且不断融合联结,Nb、Ta金属颗粒数量越来越少且尺寸越来越小,同时合金致密度和抗压强度呈增大趋势:所制备的合金压缩弹性模量值在50~57GPa之间,具有良好的力学相容性,烧结温度变化对其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5Nb-7Zr-5Ta合金 放电等离子烧结 烧结温度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镜”的隐喻:陈谦《无穷镜》中北美新移民的生存群像
8
作者 杜未未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6年第4期5-9,共5页
陈谦长篇小说《无穷镜》成功刻画了硅谷华裔高科技群体的生存群像,以弱化文化冲突来为多重认同留下充分的介入空间,冲破了已有的北美新移民文学话语体系,通过对同性、婚姻、血缘间的镜像审视展现人类内在局限性,对新兴技术革命所引发的... 陈谦长篇小说《无穷镜》成功刻画了硅谷华裔高科技群体的生存群像,以弱化文化冲突来为多重认同留下充分的介入空间,冲破了已有的北美新移民文学话语体系,通过对同性、婚姻、血缘间的镜像审视展现人类内在局限性,对新兴技术革命所引发的社会关系变化与人文伦理冲突予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谦 《无穷镜》 北美新移民文学 多重认同 镜像审视
原文传递
原型的嬗变与新生:“故事新编”中的“青蛇”形象 被引量:2
9
作者 白杨 杜未未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5-110,共6页
作为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蛇传”故事曾在不同历史时期被改编为戏曲、小说、话剧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学界现有研究多集中在“白蛇传”传说的整体发展与“白蛇”形象的嬗变方面,青蛇形象研究则相对薄弱。然而青蛇形象在“白蛇传”神... 作为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蛇传”故事曾在不同历史时期被改编为戏曲、小说、话剧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学界现有研究多集中在“白蛇传”传说的整体发展与“白蛇”形象的嬗变方面,青蛇形象研究则相对薄弱。然而青蛇形象在“白蛇传”神话产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变化,从最开始的人物缺失、到部分主情节缺席,在“白蛇传”故事定型期形成了天真单纯的小丫鬟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研究 故事新编 白蛇传 嬗变 新生 原型 民间传说 定型期
原文传递
阿尔巴尼亚情结·异托邦·时间的空间化——陈河小说中世界视野的空间建构路径
10
作者 杜未未 《文艺争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0-176,共7页
2020年陈河发表《天空之镜》,让创作视野随着自身行旅的轨迹,投向海外华人作家久未涉足的南美洲,空间层面的跨域虽然已让人耳目一新,但空间位移背后,作家世界性视野建构方式的更新,以及建构维度的扩容,更值得受到关注。同时,陈河创作中... 2020年陈河发表《天空之镜》,让创作视野随着自身行旅的轨迹,投向海外华人作家久未涉足的南美洲,空间层面的跨域虽然已让人耳目一新,但空间位移背后,作家世界性视野建构方式的更新,以及建构维度的扩容,更值得受到关注。同时,陈河创作中传递出的越加鲜明的世界视野,也需要在当代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的整体观中重新加以定位。在“身份”“认同”“离散”等书写主题走向经典化的当下,不仅海外华文文坛经历着创作主体的代际转型、创作题材的推陈出新,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领域也面临着拓展研究视域、更新研究范式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创作视野 异托邦 世界视野 当代文学 空间位移 建构方式 陈河
原文传递
美华左翼作家蒋希曾的史料挖掘与自传性书写
11
作者 杜未未 《华夏文化论坛》 2023年第2期264-271,共8页
20世纪20、30年代,美华左翼作家蒋希曾发表多部带有革命热情与阶级思考的作品,受到美国《工人日报》《新群众》等左翼报刊关注。《中国红》《金拜》《出番记》等以“自我”为原型,塑造了身在异域的失意革命者形象,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作家... 20世纪20、30年代,美华左翼作家蒋希曾发表多部带有革命热情与阶级思考的作品,受到美国《工人日报》《新群众》等左翼报刊关注。《中国红》《金拜》《出番记》等以“自我”为原型,塑造了身在异域的失意革命者形象,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作家阶级认同的生成与精神指向的变奏。目前《蒋希曾档案》《蒋希曾文选》虽已面世,但仍存在资料空缺,文学作品自传性的佐证限度,也需加以考证。20世纪美国报刊对蒋希曾作品的刊载、对其活动的报道,正是考察蒋希曾精神转向、身份转型等问题的重要史料,亟待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华文学 蒋希曾 史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