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drant通道下微创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8
1
作者 杜现法 李启才 +3 位作者 柳翔云 刘小臻 袁万青 郑修军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56-259,262,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Quadrant可扩张器械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 69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均在Quadrant扩张器械下行微创TLIF,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 目的探讨应用Quadrant可扩张器械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 69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均在Quadrant扩张器械下行微创TLIF,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评分)及改良MacNab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单节段狭窄者手术时间80~150min,平均98min,术中出血量50~300mL,平均176mL;双节段狭窄者手术时间110~200min,平均154min,术中出血量100~500mL,平均240mL。住院时间7~12d,平均9d。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分别为7.9±2.8、3.4±2.5、1.7±2.5,ODI评分分别为30.8±5.5、21.7±3.4、9.4±6.3,两种评分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5.41~11.46,P<0.05)。末次随访临床疗效优41例,良11例,可6例。末次随访椎间融合率为91.4%(53/58)。结论 Quadrant扩张器械下行微创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无需引流、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确切等优点,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脊柱融合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与空心螺钉固定治疗65~75岁年龄段患者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成栋 王开 +5 位作者 李绪文 王天瑞 刘国明 杜现法 叶发刚 扈延龄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8-233,共6页
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与空心螺钉(CCS)固定治疗65~75岁年龄段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9月期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创伤外科收治的39例65~75岁年龄段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按内固定方式不同... 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与空心螺钉(CCS)固定治疗65~75岁年龄段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9月期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创伤外科收治的39例65~75岁年龄段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按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FNS组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71.1±2.8)岁;采用FNS固定治疗。CCS组21例,男7例,女14例;年龄(70.1±2.9)岁;采用CCS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败情况,以及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颈干角变化、股骨颈短缩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FNS组患者的术中透视次数[(15.1±2.3)次]显著少于CCS组患者[(19.5±3.5)次]、手术时间[(49.2±5.2) min]显著短于CCS组患者[(62.4±11.2)min],术中出血量[(74.2±15.6) mL]、住院费用[(39 928.7±1 438.3)元]显著多于CCS组患者[(53.1±17.3)mL、(23 527.9±2 126.3)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NS组患者术后1年颈干角减小角度(2.65°±1.66°)、股骨颈短缩程度[(3.9±1.3)mm]均显著小于CCS组患者[4.18°±2.13°、(6.3±2.5)mm],髋关节Harris评分[(82.2±7.2)分]显著高于CCS组患者[(76.4±5.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NS组和CCS组分别有1、4例患者发生内固定失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CS比较,FNS固定治疗65~75岁年龄段患者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更好,但也要考虑内固定失败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 老年人
原文传递
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髂骨植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厚熹 梁承志 +3 位作者 苏轶楣 刘国明 杜现法 扈延龄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8-244,共7页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髂骨植骨与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髂骨植骨与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65~75岁[(69.5±8.5)岁]。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26例,四部分骨折16例。18例行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植骨组),24例行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非植骨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后伸、内旋和外旋)和肱骨头高度丢失程度。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Neer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8.5±3.8)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植骨组骨折愈合时间为(3.1±0.7)个月,短于非植骨组的(4.2±0.9)个月(P<0.05)。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组肩关节各项活动度及肱骨头高度丢失程度明显增加(P均<0.01)。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植骨组肩关节前屈为(136.2±7.4)°、(139.3±6.9)°、(146.6±6.1)°、(148.4±4.7)°,大于非植骨组的(134.5±6.7)°、(136.5±7.0)°、(137.9±9.2)°、(138.3±7.9)°;植骨组后伸为(37.1±6.3)°、(40.5±4.4)°、(43.1±3.1)°、(46.6±4.2)°,大于非植骨组的(35.5±4.6)°、(37.9±5.1)°、(41.3±2.5)°、(43.9±3.1)°;植骨组内旋为(50.5±3.2)°、(54.1±5.6)°、(56.6±4.2)°、(58.9±3.6)°,大于非植骨组的(46.9±5.1)°、(50.3±4.2)°、(53.5±2.7)°、(55.4±5.1)°;植骨组外旋为(52.2±3.6)°、(55.6±4.3)°、(58.7±4.4)°、(60.2±5.6)°,大于非植骨组的(50.1±4.7)°、(52.6±5.7)°、(55.3±3.2)°、(57.3±4.1)°(P<0.05或0.01)。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植骨组肱骨头高度丢失为(0.8±0.1)mm、(1.1±0.2)mm、(1.4±0.3)mm、(1.6±0.3)mm,低于非植骨组的(1.1±0.2)mm、(1.4±0.3)mm、(1.7±0.6)mm、(2.0±0.5)mm(P<0.05或0.01)。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组肩关节Neer评分显著增加,VAS显著降低(P均<0.01)。术前两组肩关节Ne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植骨组肩关节Neer评分为(80.2±5.4)分、(82.1±5.0)分、(85.4±5.8)分、(90.3±4.6)分,高于非植骨组的(75.6±5.1)分、(80.4±5.5)分、(83.5±2.2)分、(87.4±4.8)分(P<0.05或0.01)。术前、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植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2/18),非植骨组为20.8%(5/24)(P<0.05)。结论对于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较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可加速骨折愈合,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促进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老年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