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活性面包干酵母复水活化温度对酵母活力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杜维力 王敏 +1 位作者 陈蓉 朱少华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8-40,共3页
高活性面包干酵母复水活化的好坏直接影响酵母活性。通过对不同复水活化温度对酵母活力的影响比较研究,得出43℃为干酵母的最佳复水温度。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或降低,活性干酵母的活性损失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关键词 酵母 复水活化 温度 活力
下载PDF
酵母产还原型谷胱甘肽制备过程中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邓张双 黄蓉 +6 位作者 刘秀继 李知洪 姚鹃 李啸 杜维力 邹坤 龚大春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7-102,共6页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还原型谷胱甘肽质量浓度测定技术,研究了温度、pH、溶氧和外源抗氧化试剂对酵母源富还原型谷胱甘肽溶液的稳定性影响;借助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了还原型谷胱甘肽的降解产物;同时,把外源抗氧化剂的添加引入酵...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还原型谷胱甘肽质量浓度测定技术,研究了温度、pH、溶氧和外源抗氧化试剂对酵母源富还原型谷胱甘肽溶液的稳定性影响;借助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了还原型谷胱甘肽的降解产物;同时,把外源抗氧化剂的添加引入酵母产还原型谷胱甘肽制备工艺中,进一步探索了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降解规律.结果表明:低pH值(pH 2.0)、低温(4℃)和无氧条件有利于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保藏;在酵母产还原型谷胱甘肽制备工艺中添加亚硫酸钠和二硫苏糖醇有利于阻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氧化进程,维持还原型谷胱甘肽的质量浓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稳定性 抗氧化剂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茶多酚的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晓洁 刘金鑫 +3 位作者 李建华 谈亚丽 杜维力 李啸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14-223,共10页
为优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对比14种不同类型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吸附-解吸特性,在筛选出适宜的树脂型号后,利用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提纯工艺要求,并进一步考察了树脂的重复使用和再生次数。同时,以V_(C)... 为优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对比14种不同类型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吸附-解吸特性,在筛选出适宜的树脂型号后,利用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提纯工艺要求,并进一步考察了树脂的重复使用和再生次数。同时,以V_(C)为对照采用体外实验考察纯化前、后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LX-8树脂对茶多酚的吸附-解吸效果最好,可重复使用5次、再生6次。其最佳纯化工艺条件:100 mL浓度为6.4 mg/mL,pH5.4的茶汤以1.0 mL/min流速上样至LX-8树脂后,经180 mL 76%乙醇溶液以1.0 mL/min流速解吸,在该条件下茶多酚的回收率为86.9%,纯度为74.6%。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纯化后茶多酚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和·OH的能力均有显著性增加,且随着浓度的增大,其抗氧化能力增强,其总抗氧化能力(1 mg/mL)为80.59 U/mL,对DPPH·和·OH清除能力的IC_(50)值分别为0.0326和0.4167 mg/mL。虽然低于V_(C)的抗氧化活性,但均高于纯化前的茶多酚,说明通过该工艺,能够显著提高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且当纯化后茶多酚浓度为1 mg/mL时,其DPPH·清除率已经接近V_(C)的DPPH·清除率,本研究为茶多酚的工业化生产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大孔吸附树脂 纯化 再生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酶促氧化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金鑫 李晓洁 +3 位作者 李建华 谈亚丽 杜维力 李啸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5-194,共10页
为实现夏秋绿茶的高值化利用,本研究以夏秋绿茶为原料,开发一款高茶黄素速溶红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酶促氧化工艺条件,最后对产品的感官评价、理化指标及香气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酶添加量1/1000(... 为实现夏秋绿茶的高值化利用,本研究以夏秋绿茶为原料,开发一款高茶黄素速溶红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酶促氧化工艺条件,最后对产品的感官评价、理化指标及香气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酶添加量1/1000(mL/mL),pH4.90,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4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产品清香可口,汤色橙红透亮,茶黄素含量高达2.11%±0.04%,理化指标均达到相关标准要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共检测出70种香气组分,包括醇类16种,酮类15种,醛类6种,酯类9种,酸类5种,酚类4种,碳氢类5种,其他10种。其中醇类相对含量占比最高,高达32.34%±0.14%,整体香气轮廓主要呈现青草香与花香。该研究结果为我国茶叶深加工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红茶 茶黄素 响应面法 酶促氧化 香气组分
下载PDF
红豆杉内生真菌Fusarium solani B2-1萘酮类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施亚群 罗丹 +5 位作者 李佳 涂璇 郭志勇 杜维力 罗晓刚 邓张双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3-176,共4页
从红豆杉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Fusarium solani B2-1,经大米固体发酵以后,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萘酮类次级代谢产物1~4,鉴定为Dihydronaphthalenone(1)、5-Hydroxydihydrofusarubin C(2)、镰红菌素(3)和Chrysanthones B(4).... 从红豆杉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Fusarium solani B2-1,经大米固体发酵以后,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萘酮类次级代谢产物1~4,鉴定为Dihydronaphthalenone(1)、5-Hydroxydihydrofusarubin C(2)、镰红菌素(3)和Chrysanthones B(4).其中,化合物4为首次从镰刀霉属(Fusarium)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具有微弱的抑制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 ATCCBAA-535增殖活性,浓度为10μg/mL下的抑制率分别为27.6%、25.0%、28.4%和2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内生真菌 萘酮 海分枝杆菌 结核病
下载PDF
改良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酵母细胞中谷胱甘肽含量 被引量:3
6
作者 陈良立 邓艾平 +4 位作者 杜维力 姚鹃 李啸 刘秀继 邓张双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9-102,共4页
针对以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谷胱甘肽保留时间过短、易干扰的问题,探索了缓冲盐pH值对还原型和氧化型谷胱甘肽保留时间的影响,建立了一种改良的酵母细胞中谷胱甘肽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HPLC对酵母粗提物分析,色谱柱为Venusil XBP C... 针对以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谷胱甘肽保留时间过短、易干扰的问题,探索了缓冲盐pH值对还原型和氧化型谷胱甘肽保留时间的影响,建立了一种改良的酵母细胞中谷胱甘肽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HPLC对酵母粗提物分析,色谱柱为Venusil XBP C18(5μm×10×250mm),甲醇/水为洗脱体系(其中水相中添加庚烷磺酸钠、磷酸-二氢钾,并用磷酸调节pH值),流速1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为203nm.结果表明,还原型谷胱甘肽在0.25~4.00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100.49%,RSD为0.52%;氧化型谷胱甘肽在0.25~4.00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97.49%,RSD为1.2%.本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别是还原型谷胱甘肽保留时间延长、实现与杂峰有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高效液相色谱法 酵母
下载PDF
宜都周边养殖水体及鱼肉中阿维菌素含量测定 被引量:1
7
作者 胡飞飞 陈良立 +7 位作者 刘珊 黄悦 余胜男 陈龙 乔曦 邓张双 杜维力 付彩霞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5期109-112,共4页
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养殖水体及鱼类中阿维菌素(Avermectins)残留量的方法,了解AVMs在宜都水产养殖中的使用情况.采用固相萃取法(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对水体和鱼类中AVMs进行富集,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 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养殖水体及鱼类中阿维菌素(Avermectins)残留量的方法,了解AVMs在宜都水产养殖中的使用情况.采用固相萃取法(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对水体和鱼类中AVMs进行富集,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进行含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发现,AVMs在2.0~128.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9.测定结果显示:在宜都周边养殖区所采集的6份水样和7份鱼样中均检测到AVMs的残留,残留量分别为0.004 4~0.127 7mg/kg和0.031 7~1.069 9mg/kg,高于日本《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中规定鱼肉中最大残留限量0.005mg/kg.固相萃取与HPLC法联合运用能精确测定水体及鱼类中AVMs的含量,样品处理方法简单、快速,实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抗生素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水产养殖
下载PDF
半伏小薄孔菌Antrodiella Semisupina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8
作者 邓张双 施亚群 +5 位作者 刘秀继 杜维力 郭志勇 李啸 余贤军 陈晖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多孔菌半伏小薄孔经土豆液体发酵培养后,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次级代谢产物1-5,分别鉴定为erythro-1-(3′-氯-4′-甲氧基苯基)-1,2-丙二醇(1)、3-氯-4-甲氧基苯甲酸(2)、3,5-二氯-4-甲氧基苯甲酸(3)、3,4-二甲氧基苯甲酸(4)和... 多孔菌半伏小薄孔经土豆液体发酵培养后,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次级代谢产物1-5,分别鉴定为erythro-1-(3′-氯-4′-甲氧基苯基)-1,2-丙二醇(1)、3-氯-4-甲氧基苯甲酸(2)、3,5-二氯-4-甲氧基苯甲酸(3)、3,4-二甲氧基苯甲酸(4)和对羟基苯甲酸(5).本文是首次报道半伏小薄孔菌次级代谢产物,其中化合物1-3为含氯代谢物,1,2和4为首次从陆生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伏小薄孔 次级代谢产物 氯代化合物
下载PDF
基于CFD技术优化50 L发酵罐空气分布器实现马克斯克鲁维酵母高密度发酵 被引量:2
9
作者 谈亚丽 李啸 +2 位作者 张小龙 杜维力 熊蓉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第27期117-120,共4页
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对50 L反应器内空气分布器进行模拟计算,获取流场特性后,提出两种优化的空气分布器设计,以配置原有空气分布器的50 L发酵罐作为对照组,进行3组平行发酵验证,培养马克斯克鲁维酵母NAQ... 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对50 L反应器内空气分布器进行模拟计算,获取流场特性后,提出两种优化的空气分布器设计,以配置原有空气分布器的50 L发酵罐作为对照组,进行3组平行发酵验证,培养马克斯克鲁维酵母NAQU Plateau KM-Ⅵ10 h,采用优化后空气分布器的实验组菌体生物量最大值可达63.9 g/L,相比于对照组,菌体量提高9.89%。因此,将50 L反应器内原有的单管式空气分布器优化成双层圆环形构造,能明显改善反应器供氧性能和发酵液中的氧传质效率,从而解决了典型好氧型微生物在实现高密度发酵过程的中的溶氧限制问题,同时为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的高密度培养及产业化放大提供指导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斯克鲁维酵母 高密度发酵 CFD模拟 混合传质 空气分布器
下载PDF
酵母发酵生产辅酶Q10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施亚群 杜维力 +4 位作者 姚鹃 李啸 李知洪 邹坤 邓张双 《生物资源》 CAS 2017年第3期168-174,共7页
辅酶Q10是存在于哺乳动物中,能与酶蛋白形成复合物以发挥酶学活性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目前广泛应用于医药、日化、保健、食品等不同领域。辅酶Q10来源丰富,其中酵母是其工业生产的主要来源之一。广受关注的酵母发酵生产辅酶Q10的提取分... 辅酶Q10是存在于哺乳动物中,能与酶蛋白形成复合物以发挥酶学活性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目前广泛应用于医药、日化、保健、食品等不同领域。辅酶Q10来源丰富,其中酵母是其工业生产的主要来源之一。广受关注的酵母发酵生产辅酶Q10的提取分离手段不断革新,产量不断增加,处理方式更加环保,应用日渐拓宽。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酵母发酵生产辅酶Q10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酵母菌种的类型与优化、辅酶Q10提取检测方法、工业生产放大工艺以及与产品质量相关的各个影响因素,并对酵母发酵生产辅酶Q10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Q10 提取 分离纯化 工业生产
原文传递
蜈蚣肠道共生菌来源的吩嗪类化合物分离与鉴定
11
作者 胡飞飞 刘发贵 +5 位作者 薛艳红 杜维力 郭志勇 陈慧平 邹坤 邓张双 《生物资源》 CAS 2017年第4期279-282,共4页
动植物共生菌是药物发现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获取结构新颖且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本文利用划线分离方法从蜈蚣肠道中分离获得一株共生菌WG4(未鉴定),经土豆液体发酵培养,发酵液经乙酸乙酯萃取、浓缩,获得次级代谢产... 动植物共生菌是药物发现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获取结构新颖且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本文利用划线分离方法从蜈蚣肠道中分离获得一株共生菌WG4(未鉴定),经土豆液体发酵培养,发酵液经乙酸乙酯萃取、浓缩,获得次级代谢产物浸膏。浸膏经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反复纯化,获得3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和低分辨质谱测试,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羟基吩嗪(1)、吩嗪-1-甲酰胺(2)和吩嗪-1-羧酸(3)。据文献报道,吩嗪化合物具有抗菌、抗虫、抗病毒、抗肿瘤等生物活性,本实验证实了动植物来源的共生菌具有生产药源化合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 共生真菌 吩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