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帕霉素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及转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川 祝青国 +5 位作者 赵亚坤 金承洛 刘伟 陈照彦 杜言凯 仇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454-458,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RPM)对膀胱癌细胞生长及转移的影响,探究其在肾移植患者膀胱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与应用前景。方法:将雷帕霉素分别用5ng/ml,10 ng/ml,15ng/ml 3个浓度梯度处理T24膀胱癌细胞,分别在药物处理后12h,24h,36h...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RPM)对膀胱癌细胞生长及转移的影响,探究其在肾移植患者膀胱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与应用前景。方法:将雷帕霉素分别用5ng/ml,10 ng/ml,15ng/ml 3个浓度梯度处理T24膀胱癌细胞,分别在药物处理后12h,24h,36h应用MTT法检测上述不同药物浓度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RPM对人T24膀胱癌细胞株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RT-PCR检测经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处理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以及划痕法检测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对于T24膀胱癌细胞迁移率的影响。体内实验用14只4-6周龄Balb/c裸鼠种植转移性人膀胱癌细胞构建荷瘤模型,观察雷帕霉素对肿瘤生长及自发转移的影响。结果:体外实验显示3种浓度的雷帕霉素明显抑制T24细胞的增殖,随着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增加对于肿瘤的抑制性明显加强,其中24h时各浓度作用明显强于12h时各浓度,且各浓度之间差异明显(P<0.05)。雷帕霉素使细胞停留在G0/G1期,并促进细胞凋亡;同时下调VEGF的基因表达(P<0.05)。在划痕实验中雷帕霉素明显抑制膀胱癌细胞的迁移(P<0.01)。体内实验中,鼠成瘤率达85.7%(12/14)。治疗3周后,空白对照组较RPM组肿瘤大且裸鼠明显消瘦(P<0.05);探查肺部和肝脏转移灶空白组明显较RPM组多(P<0.05)。结论:雷帕霉素明显抑制膀胱癌细胞的生长及迁移,以雷帕霉素为基础的免疫抑制剂在肾移植患者膀胱肿瘤治疗中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膀胱癌 肿瘤转移
下载PDF
比较雷帕霉素和吡柔比星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生长活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仇宇 杜言凯 +4 位作者 张川 金承洛 刘伟 陈照彦 赵亚昆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对单独使用雷帕霉素(RPM)和吡柔比星(THP)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生长活性的作用进行比较,探究雷帕霉素在膀胱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建立空白对照组,将雷帕霉素和吡柔比星分别调整至10μg/mL、0.8μg/100μL,作用于膀胱癌T24细胞,处... 目的对单独使用雷帕霉素(RPM)和吡柔比星(THP)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生长活性的作用进行比较,探究雷帕霉素在膀胱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建立空白对照组,将雷帕霉素和吡柔比星分别调整至10μg/mL、0.8μg/100μL,作用于膀胱癌T24细胞,处理24h后分别使用MTT法、流式细胞仪、RT-PCR和划痕法探索比较在此浓度下两种药物对膀胱癌T24细胞的影响;在体内实验,BALB/c裸鼠种植转移性人膀胱癌构建荷瘤模型。随机分为RPM(2mg/kg)、THP(0.015mg/cm2)组和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观察RPM和TPH对肿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结果 RPM和THP分别在10μg/mL、0.8μg/100μL质量浓度下均对膀胱癌T24细胞生长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此浓度下RPM和THP抑制T24细胞增殖的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RPM组下调血管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明显强于THP组(P<0.05);体内实验中,RPM和THP均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及转移。结论雷帕霉素(RPM)和吡柔比星(THP)均具有良好的抑制T24细胞生长的作用,但在此浓度下THP的细胞毒性较雷帕霉素更强,并且雷帕霉素(RPM)明显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的生长活性的作用为治疗膀胱癌治疗提供了实验参考,表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吡柔比星 膀胱癌
下载PDF
速尿并多巴胺微量持续静滴对重症心衰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杜言凯 姜伟伟 +1 位作者 孙维强 吴裕侃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16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速尿并多巴胺微量持续静滴对重症心衰的疗效。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70医院收治的重症心衰患者7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用速尿微量持续静滴治疗... 目的:探讨速尿并多巴胺微量持续静滴对重症心衰的疗效。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70医院收治的重症心衰患者7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用速尿微量持续静滴治疗,观察组用速尿并多巴胺微量持续静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缩短率(LVF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①治疗后LVEF高于治疗前,LVFS与LVEDd低于治疗前,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FS与LVEDd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心衰采用速尿并多巴胺微量持续静滴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促使患者的临床病症显著减轻和消失,恢复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提高患者的心功能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心衰 速尿 多巴胺 微量持续静滴 心功能
下载PDF
早期无创通气在抢救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杜言凯 姜伟伟 +1 位作者 孙维强 吴裕侃 《大医生》 2020年第9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无创通气在抢救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70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无创通气在抢救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70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2 h后予以无创通气,观察组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予以无创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与pH以及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erd)及FEV1/用力肺活量(FVC),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PaO2和SaO2、pH、FEV1%perd和FVC均高于对照组,PaCO2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接受早期无创通气的作用明显,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体内的血气指标,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使患者的通气状态得到改善,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病情的控制和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竭 呼吸衰竭 早期无创通气 抢救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