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晚清淮安“山阳诗群”的生成与质实诗风的建构 |
丛海霞
杜运威
|
《中国韵文学刊》
|
2023 |
0 |
|
2
|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诗词分布及其特点 |
杜运威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4 |
0 |
|
3
|
论卢前《中兴鼓吹》的词史价值 |
杜运威
马大勇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6 |
4
|
|
4
|
论抗战时期南社词人及其词风 |
杜运威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3
|
|
5
|
杨芳灿词辑佚及其价值 |
杜运威
丛海霞
|
《嘉兴学院学报》
|
2014 |
2
|
|
6
|
论《山阳诗征续编》与淮安文学 |
杜运威
张敏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AS
|
2016 |
0 |
|
7
|
论余一鳌词 |
杜运威
周成龙
|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8
|
论《山阳诗征续编》与淮安文学 |
杜运威
张敏
|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
2016 |
0 |
|
9
|
博采众家 创新体例——论清代方志学家杨芳灿 |
杜运威
|
《史志学刊》
|
2016 |
0 |
|
10
|
古代“秘书”参谋职能探析 |
杜运威
|
《办公室业务》
|
2016 |
0 |
|
11
|
杨基词简论 |
杜运威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2
|
抗战时期北京“雅言”词人群的创作观念及写作策略 |
丛海霞
杜运威
|
《大理大学学报》
|
2023 |
0 |
|
13
|
抗战时期天津玉澜词社考论 |
杜运威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14
|
抗战时期“以诗为词”的接受与创新——以章士钊、林思进、苏鹏为例 |
杜运威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20 |
1
|
|
15
|
论抗日根据地“三大诗社”的创作理念、成就及其意义 |
杜运威
丛海霞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6
|
论卢前词及其词学观念 |
杜运威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7
|
抗战时期旧体诗词复兴因素论析 |
杜运威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 |
2
|
|
18
|
论江苏南闸民歌之文化价值、传承现状及发展策略 |
杜运威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1
|
|
19
|
雍园词人的群体特征 |
杜运威
|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1
|
|
20
|
“课程思政”视域下国学教育的实施路径——以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为例 |
杜运威
|
《文教资料》
|
2020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