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脊神经根射频热凝治疗肺癌体壁转移性疼痛16例
1
作者 赵娴 张路芳 +2 位作者 张超梁 杜鑫丹 黄冰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6期549-552,共4页
癌性疼痛是晚期肿瘤患者疼痛的主要因素之一。尽管早在40年前WHO就提出了“消除疼痛是医生的义务和患者的权力”,并在全球推广了“三阶梯”口服药镇痛方案[1],但仍有部分癌痛患者经正规口服给药治疗不能有效镇痛,被称为“难治性癌痛”[2... 癌性疼痛是晚期肿瘤患者疼痛的主要因素之一。尽管早在40年前WHO就提出了“消除疼痛是医生的义务和患者的权力”,并在全球推广了“三阶梯”口服药镇痛方案[1],但仍有部分癌痛患者经正规口服给药治疗不能有效镇痛,被称为“难治性癌痛”[2]。因而,口服药以外的神经阻滞、神经毁损[3-4]或静脉给药、鞘内输注给药[5]等微创介入治疗手段应运而生。有研究证明,针对受累的内脏神经(腹腔神经丛)进行毁损性腹腔神经丛阻滞(neurolytic celiac plexus block,NCPB)可有效治疗癌性内脏痛[6],故推测针对受累的脊神经进行毁损也可治疗癌性体壁痛。本文通过收集16例癌性体壁痛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间孔受累脊神经根射频热凝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疼痛 脊神经 射频热凝 CT引导
下载PDF
连续硬膜外镇痛对带状疱疹疗效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2
作者 朱国能 杜鑫丹 +2 位作者 徐露露 姜铁军 赵文胜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12期1832-1835,共4页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镇痛及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就诊于疼痛科的带状疱疹患者61例,采用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两组,神经阻滞组(A组)31例,予行超声引导...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镇痛及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就诊于疼痛科的带状疱疹患者61例,采用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两组,神经阻滞组(A组)31例,予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镇痛治疗;连续硬膜外组(B组)30例,予行连续硬膜外镇痛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1 d,治疗后1 d、3 d、5 d、7 d、3个月两组患者的数字疼痛评定量表(NRS)评分,并于治疗前1 d、治疗后3 d采集患者静脉血,用于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3 d、7 d后,B组患者NRS评分低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3个月后,B组患者NRS评分低于A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 d外周血CD_(3)^(+)、CD_(4)^(+)T细胞的含量高于治疗前,CD_(8)^(+)T细胞的含量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镇痛及神经阻滞治疗对带状疱疹均有较好的疗效,但连续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更有效、平稳,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带状疱疹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硬膜外镇痛 带状疱疹 疗效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血管旁入路闭孔神经阻滞在膀胱镜下肿瘤电切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杜鑫丹 陶凡 黄焱明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0,共4页
目的 比较腹股沟血管旁入路闭孔神经阻滞和经典入路闭孔神经阻滞,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操作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选择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患者40个样本,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Ⅱ级,年龄35~91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 比较腹股沟血管旁入路闭孔神经阻滞和经典入路闭孔神经阻滞,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操作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选择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患者40个样本,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Ⅱ级,年龄35~91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血管旁入路组(V组,n=20)和经典入路组(T组,n=20)。闭孔神经阻滞前后分别测定阻滞侧大腿内收肌力量。记录每侧闭孔神经阻滞穿刺尝试次数、穿刺时间、穿刺过程中最高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穿刺后大腿内收肌群肌力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V组1次穿刺成功率明显大于T组(P〈0.01);V组闭孔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明显少于T组(P〈0.01);T组出现2例穿刺过程误入血管,调整后注药,V组未见误穿血管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闭孔神经阻滞前后大腿内收肌力下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T组穿刺过程中最高VAS评分明显高于V组(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局麻药中毒、术后闭孔神经支配区域感觉异常及闭孔神经损伤等情况。结论 与经典入路比较,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腹股沟血管旁入路闭孔神经阻滞定位准确,调整次数少,操作时间短,且安全、舒适、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神经刺激仪 闭孔神经 阻滞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用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杜鑫丹 范皓 +2 位作者 曲丕盛 张铁山 李珍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2期126-130,共5页
右美托咪啶(DEX)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2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和交感神经抑制的作用,同时对呼吸无抑制作用[1-5]。老年人是临床麻醉中较为特殊的一类人群,其往往存在呼吸、循环等多器官的合并症,临床用药的选择较其他人群需... 右美托咪啶(DEX)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2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和交感神经抑制的作用,同时对呼吸无抑制作用[1-5]。老年人是临床麻醉中较为特殊的一类人群,其往往存在呼吸、循环等多器官的合并症,临床用药的选择较其他人群需更加慎重,其术后镇痛的选择也需充分评估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尽量减少由阿片类药物引发的呼吸、循环抑制。围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啶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剂量,降低阿片类药物相关并发症[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腹部手术 右美托咪啶 术后镇痛
下载PDF
经食管监测脉搏氧饱和度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杜鑫丹 曲丕盛 +2 位作者 万海方 黄丽霞 陶凡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5-68,共4页
目的观察胸科手术中经食管监测脉搏氧饱和度(SteO_2)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方法选择80例择期行全身麻醉下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患者,诱导插管后于食管中下段放置带气囊氧饱和度探头并监测SteO_2,将气囊充气,按不同压力作用于探测部位食管壁,分... 目的观察胸科手术中经食管监测脉搏氧饱和度(SteO_2)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方法选择80例择期行全身麻醉下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患者,诱导插管后于食管中下段放置带气囊氧饱和度探头并监测SteO_2,将气囊充气,按不同压力作用于探测部位食管壁,分为C组(0cmH_2O)、S_1组(20 cmH_2O)、S_2组(40 cmH_2O)、S_3组(60 cmH_2O),每组20例患者。所有患者采用降低分钟通气量(VT=6ml/kg、RR=10次/min)及吸入30%氧浓度方式,观察各组血氧饱和度(SpO_2)及SteO_2下降至95%、91%的时间,同时测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记录各组SteO_2信号干扰次数和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成功监测SteO_2信号。与C组(气囊未充气)比较,气囊充气后的S_1、S_2和S_3组信号干扰减少(P<0.05)。在发生低氧时,各组SteO_2提前发生SpO_2下降,C组SteO_2降至95%表现最灵敏,与S_2、S_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_1组SteO_2降至91%,与S_2、S_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aO_2作为标准值,当SpO_295%时,C组SteO_2偏差发生率较S_2、S_3组增加(P<0.05),SpO_291%时,C、S_1组SteO_2偏差发生率较S_2、S_3组增加(P<0.05)。结论 SteO_2可作为一种血氧饱和度监测途径,更早地对低氧的发生进行预警。因为不同食管壁表面压力对测得的结果有影响,为排除食管壁内静脉血流干扰,气囊压力在40cmH_2O时较合理,且测得的数值接近于Sa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管脉搏氧饱和度 全身麻醉 单肺通气
下载PDF
动物解剖实验-硬脊膜下腔的客观存在
6
作者 杜鑫丹 滕占喜 张严东 《浙江临床医学》 2010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通过对实验动物解剖,以及对2例患者资料分析,为临床工作特别是临床麻醉中所遇到的异常阻滞平面提供佐证,提醒麻醉医师在工作中注意硬脊膜下腔的存在,及时认识到某些临床症状根源于硬脊膜下腔阻滞,而尽早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目的通过对实验动物解剖,以及对2例患者资料分析,为临床工作特别是临床麻醉中所遇到的异常阻滞平面提供佐证,提醒麻醉医师在工作中注意硬脊膜下腔的存在,及时认识到某些临床症状根源于硬脊膜下腔阻滞,而尽早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尽可能避免出现由于硬脊膜下腔阻滞所引起的严重危险性。方法解剖离体牛脊柱和解剖活体狗脊柱,同时分析以往临床中出现广泛阻滞2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离体牛脊柱上硬脊膜下腔较易分离,暴露完全;活体狗的硬脊膜下腔基本暴露完全,亦可证实硬脊膜下腔的客观存在性;临床患者术后X线征象表明硬膜外导管位于硬脊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腔隙-硬脊膜下腔。结论从动物解剖学和临床角度分析2例患者资料,表明硬脊膜下腔的客观存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解剖 硬脊膜下腔 客观存在性
下载PDF
3D打印导航下颌角入路茎乳孔穿刺射频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珊珊 杜鑫丹 +4 位作者 赵文胜 姜铁军 徐露露 朱国能 黄冰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4期337-339,共3页
原发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第七对颅神经-面神经较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不自主抽搐,出现患侧睁眼困难、口角歪斜、颈肌颤动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1]。本研究探讨经茎乳孔穿刺射频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在前... 原发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第七对颅神经-面神经较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不自主抽搐,出现患侧睁眼困难、口角歪斜、颈肌颤动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1]。本研究探讨经茎乳孔穿刺射频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在前期研究中证实,经由下颌角入路穿刺路径更贴近面神经主干,治疗效能更佳[2],但穿刺路径设计相对繁琐,故引入术前3D打印导航模板,进行该入路的进一步优化,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下颌角入路 茎乳孔 原发性面肌痉挛 射频
下载PDF
无痛肠镜术中异丙酚诱发痫性抽搐一例
8
作者 王祥 杜鑫丹 余建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7期1368-1368,1385,共2页
异丙酚作为一种短效的静脉麻醉药,临床应用广泛。除具有镇静、催眠等麻醉作用外,还有一些少见的不良反应,如癫痫发作等。本文报道1例无痛肠镜术中异丙酚诱发痫性抽搐患者。
关键词 痫性抽搐 无痛肠镜 异丙酚 诱发 静脉麻醉药 临床应用 麻醉作用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臭氧消融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国能 杜鑫丹 +3 位作者 徐露露 张铁山 姜铁军 赵文胜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8期1162-1164,共3页
目的 探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臭氧消融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疼痛科的LDH患者65例,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B组(对照组,n=32)予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A组(观察组,n=33)在对照... 目的 探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臭氧消融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疼痛科的LDH患者65例,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B组(对照组,n=32)予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A组(观察组,n=33)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臭氧消融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节段数、椎间盘突出位置、术前NRS评分、术前JOA评分、术后第3天的NRS评分、住院时长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B组相比,A组NRS评分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均较低(P<0.05),A组JOA评分在术后任意时间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 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臭氧消融治疗LDH较单纯等离子髓核成形术中远期疗效更佳,且有助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髓核成形术 臭氧消融术 腰椎间盘突出 疗效
下载PDF
竖脊肌平面阻滞缓解胸腹部急性带状疱疹疼痛疗效观察
10
作者 陈栋樑 赵雨虹 +2 位作者 杜鑫丹 仲俊峰 叶钢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0期947-950,共4页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感染后引起的急性皮肤病,全身各处均少发生,其中胸腰段约占70%^([1])。疱疹急性期常伴有明显的疼痛,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易发展为顽固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感染后引起的急性皮肤病,全身各处均少发生,其中胸腰段约占70%^([1])。疱疹急性期常伴有明显的疼痛,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易发展为顽固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增加治疗难度。因此,尽早治疗急性期疱疹性疼痛,可降低PHN的发生^([2])。竖脊肌平面阻滞是一种新兴的镇痛方法,由Forero等^([3])首次报道用于治疗严重的胸背部神经病理性疼痛,获得较广泛的阻滞效果。本研究将此技术用于缓解急性带状疱疹的疼痛,探索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病理性神经痛 椎旁阻滞 竖间肌间隙阻滞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露露 赵文胜 +2 位作者 朱国能 姜铁军 杜鑫丹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1期1040-1042,共3页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颈椎间盘髓核组织突出甚至纤维环破裂,压迫脊神经或脊髓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目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有保守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及开放手术治疗三种手段,其中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作为微创介入治疗的一...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颈椎间盘髓核组织突出甚至纤维环破裂,压迫脊神经或脊髓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目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有保守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及开放手术治疗三种手段,其中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作为微创介入治疗的一种方法,具有创伤小、有效率高及安全系数高等优势[1],故在疼痛科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臭氧具有消炎止痛作用[2],但目前臭氧在颈椎间盘中的应用研究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 臭氧消融术 颈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结核病患者肺部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露露 杜鑫丹 赵文胜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1177-1182,共6页
[目的]分析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在肺结核患者肺部手术中的镇痛作用及对单肺通气时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在全麻下行开胸脓胸清除术的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T组(TEAS组),F... [目的]分析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在肺结核患者肺部手术中的镇痛作用及对单肺通气时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在全麻下行开胸脓胸清除术的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T组(TEAS组),F组(假TEAS组)。两组取穴均为双侧后溪、支勾、内关、合谷,T组从麻醉诱导前30min开始用韩氏穴位神经电刺激仪刺激直至手术结束,F组仅将不干凝胶电极片贴于穴位并连接韩氏穴位神经电刺激仪,不给予电刺激。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分别于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应时间点记录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力学指标,并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术中、术后舒芬太尼使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ean blood pressure,MAP)、呼吸生理学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F组比较,T组单肺通气期间心率显著降低(P<0.05),各时段舒芬太尼使用量、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AS能有效减少肺结核患者围术期麻醉镇痛药物的使用,有较好镇痛作用,但对患者肺氧合功能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肺结核 单肺通气 镇痛 血气分析 血流动力学 氧合功能
下载PDF
CT引导下双侧责任颅神经部分射频消融治疗Meige综合征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薇 黄冰 +5 位作者 杜鑫丹 林慧丹 吴剑 赵娴 周清河 姚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2100-2105,共6页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皮穿刺双侧责任颅神经部分射频消融治疗Meige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1月嘉兴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56例Meige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37例,年龄42~76(58.6±8.3)岁。包括眼睑...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皮穿刺双侧责任颅神经部分射频消融治疗Meige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1月嘉兴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56例Meige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37例,年龄42~76(58.6±8.3)岁。包括眼睑痉挛型51例,口下颌痉挛型3例,眼睑合并口颌痉挛型2例。不同痉挛类型患者分别接受CT引导下双侧责任颅神经部分射频消融治疗。观察该技术对不同痉挛类型Meige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51例眼睑痉挛型Meige综合征患者经CT引导下双侧茎乳孔穿刺面神经射频治疗后,眼睑痉挛症状完全消失,遗留双侧轻、中度面瘫症状。3例口下颌痉挛型Meige综合征患者经CT引导下双侧卵圆孔穿刺三叉神经下颌支射频治疗后,咀嚼肌痉挛消失,患者无张口困难,遗留双侧下颌神经支配区皮肤麻木感。2例眼睑痉挛合并口下颌痉挛型Meige综合征患者经面神经和三叉神经下颌支射频治疗后,所有症状均消失。术后随访1~44个月,患者轻、中度面瘫症状于术后(3.2±0.8)个月消失,麻木感均未消失。有3例眼睑痉挛型患者分别于术后14、18和22个月复发,其余患者均未复发。结论根据Meige综合征的不同分型,采取CT引导下双侧责任颅神经部分射频消融可有效治疗相应类型的Meige综合征,并发症仅为可恢复的轻、中度面瘫和(或)下颌区皮肤麻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IGE综合征 射频消融 茎乳孔 卵圆孔 计算机断层扫描
原文传递
舌咽神经阻滞疗法中国疼痛学专家共识(2023版)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冰 林慧丹 +11 位作者 姚明 过建国 杜鑫丹 费勇 夏令杰 马柯 赵娴 吴大胜 武百山 张广建 张达颖 樊碧发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3年第3期385-395,共11页
舌咽神经阻滞可用于舌咽神经痛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本共识基于舌咽神经的解剖和生理功能,总结舌咽神经阻滞的适应证、禁忌证、阻滞技术操作方法、并发症防治和注意事项,为临床医生开展舌咽神经阻滞治疗提供指导。
关键词 舌咽神经 神经传导阻滞 解剖学 影像引导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CT引导下三叉神经出颅孔道穿刺射频消融在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
15
作者 褚丹涛 杜鑫丹 +1 位作者 邢伟 黄冰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年第10期686-690,共5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颅外非半月神经节射频消融治疗三叉神经痛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3年1月—2022年12月嘉兴市第一医院、海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疼痛科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213例,其中男722例、女...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颅外非半月神经节射频消融治疗三叉神经痛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3年1月—2022年12月嘉兴市第一医院、海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疼痛科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213例,其中男722例、女491例,年龄31~103(64.3±7.6)岁。疼痛位于三叉神经第Ⅰ支、第Ⅱ支、第Ⅲ支、第Ⅰ+Ⅱ支、第Ⅱ+Ⅲ支、第Ⅰ+Ⅱ+Ⅲ支者分别为188、312、447、63、176、27例,均接受颅外非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分别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至患侧眶上孔、圆孔、卵圆孔、眶上孔+圆孔、圆孔+卵圆孔和眶上孔+圆孔+卵圆孔,电生理测试确认后对责任神经分支给予95℃、180s射频消融治疗。疗效评估:以术后发作性疼痛消失且至少持续1个月不发作为治愈,以术后仍有疼痛发作但发作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术前降低25%以上为有效,且治疗有效患者术后第3天再次行射频消融治疗后疼痛发作消失者仍记为治愈;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观察三叉神经痛复发率,以治愈1个月以上再次出现发作性三叉神经痛为复发。结果本组1213例均治愈,患者原疼痛区均遗留明显的皮肤感觉麻木:其中1153例经一次射频消融治疗后痊愈,术后第2天未再出现发作性疼痛;另60例一次射频消融治疗后第2天仍有疼痛发作,但发作时VAS评分由术前的5~9(6.43±2.31)分下降至4~6(3.72±0.46)分,下降幅度均>25%,显示治疗均有效,于术后第3天予以再次射频消融治疗后均治愈。全组患者围术期均无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无穿刺部位或颅内感染,无非疼痛区域感觉减退;其中94例术后面部肿胀,经序贯冷、热敷3 d肿胀渐消退。原疼痛累及第Ⅲ支的650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困难和咀嚼无力,患侧颊、舌黏膜感觉减退,上下牙列对位稍不齐。本组1213例患者术后随访0.5~10年,1年、3年、5年、10年复发率分别为7.3%(79/1082)、19.2%(132/687)、31.8%(125/393)、51.4%(38/74)。结论将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消融治疗靶点由颅内半月神经节转移至各分支出颅孔道是安全、可行的,且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射频消融术 CT引导 出颅孔道穿刺 眶上孔 圆孔 卵圆孔
原文传递
需重视射频消融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冰 杜鑫丹 +3 位作者 费勇 林慧丹 邓红 姚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65-468,共4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神经系统原发性损害和功能障碍所激发或引起的疼痛。其发病机制复杂,牵涉到离子通道功能改变、异常动作电位的产生与扩布以及中枢和外周敏化,因而一直是临床疼痛诊疗中最棘手的问题,治疗方法也种类繁复。除各种口服药物...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神经系统原发性损害和功能障碍所激发或引起的疼痛。其发病机制复杂,牵涉到离子通道功能改变、异常动作电位的产生与扩布以及中枢和外周敏化,因而一直是临床疼痛诊疗中最棘手的问题,治疗方法也种类繁复。除各种口服药物外,神经阻滞、脉冲射频、射频消融、中枢神经电刺激、外周神经电刺激、鞘内输注系统、开颅手术神经减压或梳理、脊神经根入髓区毁损术等不一而足,各种方法的疗效也褒贬不一。针对周围神经的射频消融仍然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最简捷有效的手段。本文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定义、临床表现、病理机制以及射频消融的治疗方法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相关临床医师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射频消融 疼痛治疗
原文传递
CT引导下茎乳孔面神经射频治疗面肌痉挛技术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0
17
作者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头面痛学组 黄冰 +5 位作者 夏令杰 董钊 杜冬萍 孙涛 俞文华 杜鑫丹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267-1271,共5页
CT引导下茎乳孔面神经射频治疗面肌痉挛较传统肉毒素注射疗效更持久,较开颅微血管减压手术更安全、更便捷经济。为实现CT引导下茎乳孔面神经射频治疗面肌痉挛技术的同质化发展,本文从面肌痉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发病机制与射频治疗原理... CT引导下茎乳孔面神经射频治疗面肌痉挛较传统肉毒素注射疗效更持久,较开颅微血管减压手术更安全、更便捷经济。为实现CT引导下茎乳孔面神经射频治疗面肌痉挛技术的同质化发展,本文从面肌痉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发病机制与射频治疗原理、射频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术前准备及具体操作方法、疗效判断与射频结束标准、并发症处理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制定了本技术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射频 茎乳孔 面神经 CT引导
原文传递
上胸段交感神经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18
作者 上胸段交感神经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编写专家组 过建国 +13 位作者 杜鑫丹 任飞 宋涛 薛朝霞 杨立强 金晓红 林慧丹 陆丽娟 吴大胜 刘慧 姚明 唐靖 黄冰 冯智英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3年第6期885-896,共12页
经皮穿刺上胸段交感神经阻滞被广泛用于治疗多汗症、上肢和胸部缺血性疼痛、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等。目前国内临床应用日趋增加和普及,为进一步规范该技术,推动临床合理应用,《中华疼痛学杂志》编委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组成上胸段交感... 经皮穿刺上胸段交感神经阻滞被广泛用于治疗多汗症、上肢和胸部缺血性疼痛、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等。目前国内临床应用日趋增加和普及,为进一步规范该技术,推动临床合理应用,《中华疼痛学杂志》编委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组成上胸段交感神经阻滞疼痛科专家共识编写专家组,参考国内外临床研究,深入探讨该技术临床应用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流程和并发症防治等问题,并形成本专家共识,予以发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系统 胸部 神经传导阻滞 射频疗法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面神经阻滞技术在面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中国疼痛专家共识(2022版)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冰 严敏 +11 位作者 林慧丹 杜鑫丹 马柯 夏令杰 赵森明 赵娴 黄浩 姚明 姚鹏 段宝霖 樊碧发 张达颖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52-159,共8页
面神经阻滞技术可用于治疗多种面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本指南基于面神经的解剖和功能,列举面神经阻滞的适应证、禁忌证、阻滞技术操作方法、并发症防治和注意事项,为临床医生开展面神经阻滞治疗操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 面神经 解剖学 神经传导阻滞 面瘫分级标准 面肌痉挛分级标准 影像引导
原文传递
三叉神经半月节的解剖及其CT与MRI图像融合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冰 王晓明 +4 位作者 祝则峰 杜鑫丹 林慧丹 曹刚 姚明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1年第1期75-82,共8页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的解剖及多模态影像融合,以期为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微创介入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解剖三叉神经大体结构及其与毗邻结构的位置关系,并分别用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和核磁共振成像术对三叉神经进行成像,然后进行CT/MRI图像融...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的解剖及多模态影像融合,以期为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微创介入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解剖三叉神经大体结构及其与毗邻结构的位置关系,并分别用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和核磁共振成像术对三叉神经进行成像,然后进行CT/MRI图像融合。结果三叉神经半月节位于颅中窝硬脑膜外的Meckel腔内,节内三大分支神经纤维交织。CT只能清晰显示半月节毗邻的骨性结构而不能显示在体半月神经节,MRI正好相反,骨性结构显影模糊,但对三叉神经半月节所在Meckel囊和神经根均能清晰分辨,将CT/MRI图像融合即可使二者优势互补。结论基于三叉神经的解剖结构和位置,在半月节射频较难实现对三叉神经痛进行高选择性分支治疗;对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治疗时,球囊导管应位于Meckel腔内,但不必置入Meckel囊,且球囊导管放置深度以远端平齐颞骨岩锥顶端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图像融合 三叉神经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