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番石榴叶黄酮与多糖提取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杜阳吉 王三永 李春荣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6-59,共4页
从番石榴叶中提取总黄酮以及多糖,测定其对α-葡萄糖苷酶以及猪胰液α-淀粉酶抑制活性以评估其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番石榴叶中提取的黄酮类以及多糖类化合物对这2种酶都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黄酮和多糖对蔗糖酶的抑制率分别为63.5%... 从番石榴叶中提取总黄酮以及多糖,测定其对α-葡萄糖苷酶以及猪胰液α-淀粉酶抑制活性以评估其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番石榴叶中提取的黄酮类以及多糖类化合物对这2种酶都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黄酮和多糖对蔗糖酶的抑制率分别为63.5%和29.3%,对麦芽糖酶的抑制率分别为47.7%和20.6%,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分别为54.4%和31.9%。此外,所提取的总黄酮以及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以及猪胰液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存在协同作用,两者混合的酶抑制活性更好,其中黄酮和多糖的混合物对蔗糖酶,麦芽糖酶以及α-淀粉酶的抑制率分别为75.8%,53.5%和6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叶 黄酮 多糖 降血糖活性 协同作用
下载PDF
番石榴叶中多糖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杜阳吉 王三永 李春荣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6-159,共4页
为了筛选出番石榴叶多糖的最佳分离纯化工艺,本文了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筛选番石榴叶多糖的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番石榴叶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按1:30的料水比进行加热,在80℃恒温下3h回流提取,重复3次。番石榴叶粗多糖的进一步的精制... 为了筛选出番石榴叶多糖的最佳分离纯化工艺,本文了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筛选番石榴叶多糖的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番石榴叶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按1:30的料水比进行加热,在80℃恒温下3h回流提取,重复3次。番石榴叶粗多糖的进一步的精制方法为醇沉法和Diaion HP-20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法,并且考察了Diaion HP-20大孔树脂对番石榴叶粗多糖的纯化能力。首先采用酒精-水系统作为Diaion HP-20大孔树脂洗脱液纯化粗多糖,然后将所得的多糖通过酒精-水溶液沉淀,干燥,最后通过苯酚-硫酸法对所得的多糖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醇沉法以及Diaion HP-20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法相结合的纯化过程对番石榴叶多糖分离纯化效果良好,Diaion HP-20大孔树脂对番石榴叶粗多糖的吸附效果良好,吸附量为50g/L,能够有效吸附番石榴叶多糖,此外该方法收率高,能够得到纯度为95.64%的多糖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叶 多糖 提取 纯化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粗烟膏中茄尼醇分离纯化工艺改进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杜阳吉 王三永 +1 位作者 李春荣 詹耀才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8-172,共5页
为了确定粗烟膏中茄尼醇的最佳提取纯化工艺,研究了以乙酰化处理后的粗烟膏为原料,然后将乙酰化烟膏除杂,最后通过皂化反应以及结晶纯化得到茄尼醇纯品。通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筛选乙酰化烟膏中酯化态茄尼醇皂化工艺的最佳条件。结果表... 为了确定粗烟膏中茄尼醇的最佳提取纯化工艺,研究了以乙酰化处理后的粗烟膏为原料,然后将乙酰化烟膏除杂,最后通过皂化反应以及结晶纯化得到茄尼醇纯品。通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筛选乙酰化烟膏中酯化态茄尼醇皂化工艺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粗烟膏中茄尼醇皂化的最佳工艺为:按1∶15(质量比)的料液(90%酒精)比进行加热,20∶1(质量比)的料碱(NaOH)比,在80℃恒温下3h回流反应。皂化产物中茄尼醇通过90%的酒精重结晶,活性炭脱色等步骤进一步的精制纯化得到高纯度的茄尼醇,最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所得的茄尼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乙酰化法以及皂化法相结合的纯化过程对粗烟膏中的茄尼醇分离纯化效果良好,该方法最终茄尼醇提取率为11.3%,能够得到纯度为91.23%的高纯度茄尼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烟膏 乙酰化 皂化 纯化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大豆粗磷脂中磷脂酰胆碱的分离纯化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杜阳吉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6-91,共6页
为了筛选出从醇溶性大豆磷脂中分离纯化大豆磷脂酰胆碱的最佳分离纯化工艺,本文了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筛选提取大豆磷脂酰胆碱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大豆磷脂酰胆碱最佳提取工艺为:按1∶10的料水比进行加热,在78℃恒温下4 h回流提取,重复2... 为了筛选出从醇溶性大豆磷脂中分离纯化大豆磷脂酰胆碱的最佳分离纯化工艺,本文了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筛选提取大豆磷脂酰胆碱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大豆磷脂酰胆碱最佳提取工艺为:按1∶10的料水比进行加热,在78℃恒温下4 h回流提取,重复2次。大豆磷脂酰胆碱的进一步的精制方法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法,并且考察了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对大豆磷脂酰胆碱的纯化能力。首先采用无水乙醇作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洗脱液纯化大豆磷脂酰胆碱,然后将所得的大豆磷脂酰胆碱干燥,最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所得的大豆磷脂酰胆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乙醇提取法以及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法相结合的纯化过程对大豆磷脂酰胆碱分离纯化效果良好,此外该方法收率高,能够得到纯度为90.12%的大豆磷脂酰胆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醇溶性磷脂 磷脂酰胆碱 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 分离纯化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磷脂酶D单一水相法催化合成磷脂酰丝氨酸工艺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杜阳吉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3-118,共6页
研究了磷脂酶D单一水相法催化合成磷脂酰丝氨酸(PS)的工艺,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用水量以及粗大豆磷脂(磷脂酰胆碱:25%)的比例、L-丝氨酸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都对磷脂酰丝氨酸的制备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利用单一水相... 研究了磷脂酶D单一水相法催化合成磷脂酰丝氨酸(PS)的工艺,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用水量以及粗大豆磷脂(磷脂酰胆碱:25%)的比例、L-丝氨酸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都对磷脂酰丝氨酸的制备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利用单一水相法通过磷脂酶D催化合成磷脂酰丝氨酸的最佳工艺参数如下:用水量-粗大豆磷脂的比例为2:1、丝氨酸浓度为0.6g/m L、反应温度为50℃以及反应时间为30h。在此工艺条件下在该工艺条件下主要通过减少水的用量以及增加丝氨酸的用量能够有效克服单一水相法的缺点,抑制磷脂酶D的水解活性,最终使反应体系中磷脂酰丝氨酸的含量为15.78%,PS的转化率约为63.12%。该工艺相比有机溶剂-水双相反应更具优势,在此基础上,该工艺有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以提高反应过程中PS的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D 磷脂酰丝氨酸 单一水相 制备 含量测定
下载PDF
荧光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郑伟华 王辉 +2 位作者 杜阳吉 许素华 臧国雄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76-1180,共5页
The four fluorescence coumarine derivatives were synthesized by reaction of bromo alkene and 7-hydroxyl coumarin.Their 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1HNMR,13CNMR and MS.UV-visible spectra and fluorescence spectr... The four fluorescence coumarine derivatives were synthesized by reaction of bromo alkene and 7-hydroxyl coumarin.Their 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1HNMR,13CNMR and MS.UV-visible spectra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showed that they have strong fluorescence.It was also showed that these derivatives exhibit excellent stability through the cyclic voltammogr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衍生物 苯并咪唑 联烯 荧光 循环伏安
下载PDF
链霉菌产磷脂酶D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梁丽敏 刘春凤 杜阳吉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4-120,共7页
为得到产磷脂酶D的最优培养基组成,以一株分离至土壤的链霉菌为研究对象,以菌体浓度和酶活为测量指标,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各种碳源、氮源为考察因素,分析各因素对产磷脂酶D的影响,确定最佳碳源和最佳氮源分别为玉米淀粉、大豆蛋... 为得到产磷脂酶D的最优培养基组成,以一株分离至土壤的链霉菌为研究对象,以菌体浓度和酶活为测量指标,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各种碳源、氮源为考察因素,分析各因素对产磷脂酶D的影响,确定最佳碳源和最佳氮源分别为玉米淀粉、大豆蛋白胨和酵母粉。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碳源和氮源的配比。在正交试验结果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无机盐K2HPO4和MgSO4的添加量。最终确定其最佳配方为:玉米淀粉10 g/L,大豆蛋白胨10 g/L,酵母粉5 g/L,K2HPO42 g/L,MgSO40.3g/L。用该配方培养菌株24 h后,酶活达到最高为3.53 U/mL,是优化前的1.63倍,为产磷脂酶D链霉菌大规模发酵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磷脂酶D 培养基 优化
下载PDF
以炔烃衍生物为底物的联烯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许素华 王辉 +3 位作者 臧国雄 郑伟华 杜阳吉 王三永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74-1483,共10页
联烯是一类含有累积双键的不饱和化合物,因其具有重要的生理、药理活性及多种反应活性,在有机合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对联烯性质的深入研究,联烯的合成方法也日益丰富且各具特色,其中炔烃衍生物已成为联烯合成的重要前体.综述了以... 联烯是一类含有累积双键的不饱和化合物,因其具有重要的生理、药理活性及多种反应活性,在有机合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对联烯性质的深入研究,联烯的合成方法也日益丰富且各具特色,其中炔烃衍生物已成为联烯合成的重要前体.综述了以炔烃衍生物为底物,经SN2取代、SN2-还原、1,4-加成、迁移、过渡金属催化、开环以及光环化等方式合成联烯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各种反应历程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烯 炔烃 合成 进展
下载PDF
产磷脂酶D链霉菌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梁丽敏 刘春凤 杜阳吉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5-58,共4页
以链霉菌为发酵菌株,研究了10 L发酵罐中不同培养条件对链霉菌发酵产生磷脂酶D和链霉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 L发酵罐中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2%,种龄17 h,温度28℃,通气量0.8 L/h,转速600 r/min。在最佳发酵条件下,酶活可达到3.48 ... 以链霉菌为发酵菌株,研究了10 L发酵罐中不同培养条件对链霉菌发酵产生磷脂酶D和链霉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 L发酵罐中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2%,种龄17 h,温度28℃,通气量0.8 L/h,转速600 r/min。在最佳发酵条件下,酶活可达到3.48 U/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磷脂酶D 发酵 优化
下载PDF
罗望子果实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纯化工艺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晔 杜阳吉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11年第7期807-809,746,共4页
为了筛选出罗望子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分离纯化工艺,本文了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筛选罗望子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罗望子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最佳提取工艺为:使用75%乙醇溶液按1:30的料水比进行加热,在80℃恒温... 为了筛选出罗望子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分离纯化工艺,本文了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筛选罗望子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罗望子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最佳提取工艺为:使用75%乙醇溶液按1:30的料水比进行加热,在80℃恒温下2 h回流提取,重复2次。罗望子果实中粗黄酮的进一步的精制方法为醇沉法和Diaion HP-20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法。结果表明通过醇沉法以及Diaion HP-20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法相结合的纯化过程对罗望子果实中粗黄酮纯化效果良好,使用该方法罗望子果实中黄酮的最大收率为1.3%,且能够得到纯度为90.43%的总黄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望子果实 总黄酮 提取 纯化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桑叶黄酮类和多糖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降血糖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寇秀颖 杜阳吉 徐勇 《食品工程》 2010年第4期39-41,48,共4页
从桑叶中提取总黄酮和多糖,并测定其对α-葡萄糖苷酶和猪胰液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以评估其降血糖功能。结果表明,桑叶中提取的黄酮类和多糖类化合物对这两种酶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且总黄酮和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及猪胰液α-淀粉酶的... 从桑叶中提取总黄酮和多糖,并测定其对α-葡萄糖苷酶和猪胰液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以评估其降血糖功能。结果表明,桑叶中提取的黄酮类和多糖类化合物对这两种酶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且总黄酮和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及猪胰液α-淀粉酶的抑制存在协同作用,两者混合对两种酶的抑制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黄酮 多糖 降血糖作用 协同作用
下载PDF
磷脂酸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阳吉 梁丽敏 刘春凤 《农产品加工(下)》 2016年第10期58-60,共3页
磷脂酸(PA)是一种常见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也是最简单的二酰基甘油磷脂。综述磷脂酸的制备方法,包括溶剂提取法、化学合成法和酶法修饰法,同时介绍了磷脂酸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磷脂酸 制备 应用
下载PDF
酶催化合成L-茶氨酸的纯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锦雄 杜阳吉 王钰佳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期79-83,共5页
L-茶氨酸是茶叶中独有的游离氨基酸,有浓厚的鲜甜味和诱人的焦香味,具有松弛神经紧张、安神等多种功效。对L-茶氨酸的酶法合成进行了概括,并重点对酶催化合成L-茶氨酸的纯化进行综述。
关键词 茶氨酸 酶催化合成 分离纯化
下载PDF
磷脂酶D催化高温降解后大豆磷脂合成磷脂酰丝氨酸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阳吉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23,共5页
研究以粗大豆卵磷脂为原料,经过高温降解后采用含磷脂酶D发酵液催化合成磷脂酰丝氨酸的工艺。为了确定高温降解粗大豆卵磷脂的最佳工艺,设计了相应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以1倍体积水饱和的乙酸丁酯为溶剂,127℃降解40 ... 研究以粗大豆卵磷脂为原料,经过高温降解后采用含磷脂酶D发酵液催化合成磷脂酰丝氨酸的工艺。为了确定高温降解粗大豆卵磷脂的最佳工艺,设计了相应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以1倍体积水饱和的乙酸丁酯为溶剂,127℃降解40 h能够有效改变粗大豆卵磷脂中其他磷脂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有利于磷脂酰胆碱的进一步纯化。通过甲醇提纯后进一步通过磷脂酶D发酵液催化合成磷脂酰丝氨酸,最后采用无水乙醇作为产品的提纯溶剂进行分离纯化,最终得到磷脂酰丝氨酸含量为48.45%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大豆卵磷脂 高温降解 磷脂酶D 磷脂酰丝氨酸 纯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