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建筑间歇性供暖策略研究
1
作者 王涛 杜高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8期0029-0033,共5页
工业建筑供暖能耗高,节能潜力较大,具有用热需求集中,规律性强等特点,采用间歇式分时段供暖策略可满足末端用热需求,避免能源浪费。本文基于广义二次互相关算法动态滑动计算并辨识初寒期、高寒期及末寒期系统综合延迟时间,进而确定不同... 工业建筑供暖能耗高,节能潜力较大,具有用热需求集中,规律性强等特点,采用间歇式分时段供暖策略可满足末端用热需求,避免能源浪费。本文基于广义二次互相关算法动态滑动计算并辨识初寒期、高寒期及末寒期系统综合延迟时间,进而确定不同时期控制周期,并结合建筑实际使用时间进一步确定热源机组的控制策略。采用该策略后,系统年耗气量减少了7.1%,节能量折合标煤约49.96tce,年节省费用约15.72万元,节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二次互相关 延迟时间 滑动周期 间歇性供暖
下载PDF
sST2表达、NLR、血清炎性因子对烧伤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2
作者 周纳禧 麦杞峰 杜高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31期103-105,共3页
目的分析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表达、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清炎性因子对烧伤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将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40例烧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组... 目的分析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表达、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清炎性因子对烧伤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将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40例烧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组,其中显效组30例,无效组1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sST2表达、NLR、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比较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显效组明显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sST2表达、NLR水平,显效组明显更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T2表达、NLR、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可用于辅助临床早期评估烧伤患者的预后,能够作为烧伤患者治疗中治疗有效的评估依据,医师可根据sST2表达、NLR、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等的变化评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采取进一步的诊疗方案,提高疾病烧伤治疗效果,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血清炎性因子 预后
下载PDF
褪黑素与增生性瘢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杜高伟 谢有富 张俊成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期16-19,共4页
褪黑素是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参与调节昼夜节律,有镇静、抗氧化应激、抗肿瘤、增强免疫等作用。皮肤是褪黑素作用的靶器官,皮肤组织可分泌代谢褪黑素和表达褪黑素受体,在维护皮肤结构和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褪黑素及... 褪黑素是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参与调节昼夜节律,有镇静、抗氧化应激、抗肿瘤、增强免疫等作用。皮肤是褪黑素作用的靶器官,皮肤组织可分泌代谢褪黑素和表达褪黑素受体,在维护皮肤结构和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褪黑素及受体参与皮肤创面愈合过程,影响创面的愈合速度和质量。增生性瘢痕是皮肤创面愈合的病理性产物。因此,皮肤褪黑素系统与增生性瘢痕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创面愈合 增生性瘢痕
下载PDF
整形外科技术在小面积深度烧伤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周纳禧 杜高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3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整形外科技术在小面积深度烧伤修复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0例小面积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技术修复组)和实验组(整形外科技术修复组),各40例,比较两组修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 目的探讨整形外科技术在小面积深度烧伤修复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0例小面积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技术修复组)和实验组(整形外科技术修复组),各40例,比较两组修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5%;实验组患者对修复方案疗效满意度为95%,高于对照组的65%;实验组ADL评分为(16.2±3.7)分,躯体功能评分为(59.6±7.5)分,心理功能评分为(65.8±9.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57.2±6.5)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面积深度烧伤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整形外科技术修复效果理想,能够有效的降低瘢痕发生率,患者愈合率也比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外科技术 小面积深度烧伤 修复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对慢性伤口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冯裕董 苏淑云 +3 位作者 林联铎 周纳禧 麦杞峰 杜高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0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对慢性伤口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慢性伤口患者作为治疗组,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0例慢性伤口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处理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处理联合... 目的探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对慢性伤口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慢性伤口患者作为治疗组,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0例慢性伤口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处理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处理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伤口愈合时间(19.34±1.68)d短于对照组的(24.46±2.43)d,换药次数(6.47±0.45)次少于对照组的(10.40±0.21)次,VAS评分(5.25±0.41)分低于对照组的(7.21±0.5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18.34±0.45)d短于对照组的(25.12±0.1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处理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慢性伤口效果更好,可加速创面愈合,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 慢性伤口 影响
下载PDF
笑气—氧气吸入镇静镇痛技术在烧伤整形患者疼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林联铎 杜高伟 +2 位作者 冯裕董 凌少梅 卢妙英 《中国医疗美容》 2018年第8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笑气—氧气吸入镇静镇痛技术在烧伤整形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5月100例烧伤整形疼痛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单一的镇痛治疗,观察组给予笑气—氧气吸入镇静镇痛技术。比较1)镇痛镇痛效果;(2)评估患... 目的探讨笑气—氧气吸入镇静镇痛技术在烧伤整形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5月100例烧伤整形疼痛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单一的镇痛治疗,观察组给予笑气—氧气吸入镇静镇痛技术。比较1)镇痛镇痛效果;(2)评估患者处理前后的血压、心率的变化;(3)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疼痛分级标准评估疼痛程度,评价镇静程度。结果观察组镇痛镇痛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压、心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压、心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镇静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笑气—氧气吸入镇静镇痛技术在烧伤整形患者疼痛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更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笑气-氧气吸入镇静镇痛技术 烧伤整形疼痛
下载PDF
笑气氧气吸入镇静镇痛技术在烧伤清创换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林联铎 杜高伟 +2 位作者 冯裕董 凌少梅 卢妙英 《基层医学论坛》 2018年第34期4789-4790,共2页
目的探讨笑气氧气吸入镇静镇痛技术在烧伤清创换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5月90例烧伤清创换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单一的镇痛治疗,观察组实施笑气氧气吸入镇静镇痛技术。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术前10 min... 目的探讨笑气氧气吸入镇静镇痛技术在烧伤清创换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5月90例烧伤清创换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单一的镇痛治疗,观察组实施笑气氧气吸入镇静镇痛技术。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术前10 min、麻醉后、操作中及操作后10 min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评估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等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10 min 2组患者血压及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后、操作中10 min、操作后10 min血压及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笑气氧气吸入镇静镇痛技术在烧伤清创换药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清创换药 笑气氧气吸入 镇静镇痛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褪黑激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谢有富 刘思隽 +2 位作者 戴丽冰 杜高伟 谭艳艳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7-209,共3页
目的 研究褪黑激素对增生性瘢痕Fb分泌TGF-β1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人增生性瘢痕Fb,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褪黑激素组、褪黑激素+Luzindole(褪黑激素受体拮抗剂)组、Luzindole组和对照组(仅以细胞培养液培养... 目的 研究褪黑激素对增生性瘢痕Fb分泌TGF-β1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人增生性瘢痕Fb,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褪黑激素组、褪黑激素+Luzindole(褪黑激素受体拮抗剂)组、Luzindole组和对照组(仅以细胞培养液培养),前3组每孔细胞分别添加相应物质与细胞培养液培养,褪黑激素终浓度为1×10-3 mmol/L、Luzindole终浓度为1 mmol/L。 每组10个复孔。培养24 h,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TGF-β1、Smad 7和Rho激酶(ROCK)mRNA表达。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LSD-t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组间比较采用Nemneyi法。结果 褪黑激素组Fb上清液中TGF-β1含量为(2.8±2.4)pg/mL,低于褪黑激素+Luzindole组的(23.9±2.7)pg/mL、对照组的(28.9±2.0)pg/mL和Luzindole组的(24.9±2.8)pg/mL(F=94.58,P〈0.05)。褪黑激素组细胞TGF-β1 mRNA表达量为11.9±1.2,明显低于其他组(F=20.79,P〈0.05);褪黑激素+Luzindole组TGF-β1 mRNA表达量(14.9±1.8)与对照组(17.2±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6,P〉0.05)。褪黑激素组Fb Smad 7 mRNA表达量(0.076±0.080)明显高于对照组(0.023±0.024)、褪黑激素+Luzindole组(0.026±0.026)、Luzindole组(0.037±0.021),χ2=9.567,P〈0.05。褪黑激素组ROCK 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0.002 30±0.002 70)、褪黑激素+Luzindole组(0.001 30±0.001 20)和Luzindole组(0.001 10±0.001 20), χ2=9.420,P〈0.05。结论 褪黑激素可通过与受体结合,上调瘢痕Fb中Smad 7表达、下调ROCK表达,从而抑制增生性瘢痕Fb表达TGF-β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褪黑激素 受体 褪黑激素
原文传递
褪黑激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谢有富 张俊成 +2 位作者 刘思隽 戴丽冰 杜高伟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2-426,共5页
目的探讨褪黑激素对人增生性瘢痕Fb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与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人增生性瘢痕Fb。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低、中、高浓度组和对照组。前3组细胞分别采用含1×10^-5、1×10^-3、1mmol/L褪黑激素的培养... 目的探讨褪黑激素对人增生性瘢痕Fb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与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人增生性瘢痕Fb。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低、中、高浓度组和对照组。前3组细胞分别采用含1×10^-5、1×10^-3、1mmol/L褪黑激素的培养液培养,对照组不加褪黑激素常规培养。处理后24h进行如下检测:对各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用四氮唑复合物(XTT)-硫酸酚嗪甲酯(PMS)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对细胞行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和碘化丙啶(PI)双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E)、p53和FasmRNA表达量。对数据行方差分析和LSD检验。结果形态学观察显示,对照组Fh为长梭形,呈集落分布;3个浓度组Fb随着褪黑激素浓度升高,细胞逐渐分散,胞体变形缩小,胞膜皱缩,核质比例减小。对照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Fb增殖活性(吸光度值)依次下降,分别为1.79.±0.10、1.49±0.15、1.24±0.20、0.92±0.09(F=67.61,P〈0.05);S期细胞百分比依次下降,分别为(16.9±1.3)%、(10.6±1.1)%、(6.1±1.2)%、(3.2±0.8)%(F=286.10,P〈0.05);G2/M期细胞百分比依次下降,分别为(16.7±1.6)%、(13.5±1.1)%、(9.8±1.0)%、(6.0±0.7)%(F:162.69,P〈0.05);早、晚期凋亡细胞百分比依次升高(F值分别为424.05、236.44,P值均小于0.05)。对照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细胞cyclinE的mRNA表达量依次下降,分别为2.90±0.30、1.58±0.21、0.90±0.20、0.24±0.12(F=266.79,P〈0.05);p53和FasmRNA表达量依次升高(F值分别为10.11、12.03,P值均小于0.05)。结论褪黑激素可通过影响细胞cyclinE、p53和Fas基因的表达,抑制增生性瘢痕Fb增殖并诱导该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激素 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增生性瘢痕
原文传递
人增生性瘢痕组织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成分的表达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思隽 谢有富 +1 位作者 戴丽冰 杜高伟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32-435,共4页
目的探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成分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增生性瘢痕(12例)和正常皮肤(7例)组织中HPA轴的活性物质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 目的探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成分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增生性瘢痕(12例)和正常皮肤(7例)组织中HPA轴的活性物质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受体(CRH—RI)、阿片-促黑素细胞皮质素原(POMC)、黑素皮质受体(MC-2R)以及糖皮质激素受体α(GR-α)的mRNA表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RH、CRH—R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MC-2R以及GR—α的分布差异。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PCR结果显示,增生性瘢痕组织标本中CRH、CRH—R1、POMC及GR-α的mRNA表达分别为3.1±0.8、0.05±0.03、0.020±0.007、0.0030±0.0010,均低于正常皮肤组织的20.6±4.7、0.30±0.12、0,060±0.020、0.0200±0.0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10~4.75,P值均小于0.05);但2种组织中MC-2R mRNA表达水平接近(t=1.48,P=0.1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CRH、CRH-R1、ACTH、MC-2R以及GR—α分布于瘢痕组织的表皮基底层、真皮层的Fb和汗腺管理中.在正常皮肤组织中阳性除分布于上述部位外,琮可见于毛囊和皮脂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 糖皮质激素类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原文传递
褪黑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调控
11
作者 谢有富 戴丽冰 +2 位作者 刘思隽 杜高伟 谭艳艳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3年第3期200-202,206,共4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调控。方法分离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采用四氮唑复合物/硫酸酚嗪甲酯(XTT/PM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β1转化生长因子(TGF-...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调控。方法分离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采用四氮唑复合物/硫酸酚嗪甲酯(XTT/PM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β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含量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胶原Ⅰ和胶原Ⅲ mRNA表达,评价褪黑素和褪黑素受体拮抗剂(luzindole)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结果褪黑素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呈浓度依赖性(P〈0.05);高浓度褪黑素(10^-3mmol/L)可降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产生TGF-β1(P〈0.05)和α-SMAmRNA、胶原ⅠmRNA的表达(P〈0.05);褪黑素受体拮抗剂能阻断褪黑素对细胞产生TGF-β1和α-SMA、胶原Ⅰ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P〈0.05);但褪黑素对该细胞胶原Ⅲ mRNA表达无影响(P〉0.05)。结论褪黑素可通过与受体结合调控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褪黑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