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学与其翻译间的对话
1
作者 高玉麒 杜鹃() 《第欧根尼》 2022年第2期135-142,152,共9页
本文以儒家经典的翻译为例,探讨了翻译作为两种文化间双向桥梁的可能性。尽管翻译通常被视为将源语言和文化中的观念导至受众的单向过程,翻译中的挑战以及译者提供的解决方案可能提供卓具价值的见地,甚至有利于源文化。本文着眼于儒家... 本文以儒家经典的翻译为例,探讨了翻译作为两种文化间双向桥梁的可能性。尽管翻译通常被视为将源语言和文化中的观念导至受众的单向过程,翻译中的挑战以及译者提供的解决方案可能提供卓具价值的见地,甚至有利于源文化。本文着眼于儒家“仁”的概念,并通过其在不同原文和语境中的相异翻译,表明通过翻译达成的理解可能会丰富对中国语境中预先存在的概念的直觉甚至分析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和文化 中国语境 儒家经典 分析理解 翻译 解决方案
原文传递
新冠时期的爱智--良医亦哲人
2
作者 米斯拉夫·库科齐 杜鹃() 《第欧根尼》 2023年第1期28-39,149,150,共14页
本文的灵感一方面来自盖伦题为《良医亦哲人》的论文,另一方面显然来自新冠肺炎大流行。本文借鉴盖伦对当时不道德的贪婪医生的辛辣讽刺批判,并在古代和中世纪社会的社会-哲学关系的更广泛背景下--其中哲学理论和医学实践分属亚里士多... 本文的灵感一方面来自盖伦题为《良医亦哲人》的论文,另一方面显然来自新冠肺炎大流行。本文借鉴盖伦对当时不道德的贪婪医生的辛辣讽刺批判,并在古代和中世纪社会的社会-哲学关系的更广泛背景下--其中哲学理论和医学实践分属亚里士多德划分的不同领域:闲暇和劳动,讨论了古代哲学与医学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哲学 医学实践 辛辣讽刺 盖伦 良医 哲学理论 不道德 哲人
原文传递
身体与艺术:对于身体美学的需求 被引量:3
3
作者 理查德·舒斯特曼 杜鹃() 《第欧根尼》 2013年第1期111-132,共22页
作者指出,身体是我们生活的基本媒介以及所有表现的基础手段,我们的一切知觉、行动甚至思想的一个必要条件。作者的身体美学项目旨在提升对身体的理解与培养,将其置于知觉、表现以及创造性的自我表达的中心位置,以便提供更好的关于身体... 作者指出,身体是我们生活的基本媒介以及所有表现的基础手段,我们的一切知觉、行动甚至思想的一个必要条件。作者的身体美学项目旨在提升对身体的理解与培养,将其置于知觉、表现以及创造性的自我表达的中心位置,以便提供更好的关于身体的知识来增进我们对艺术和人文科学的理解和表现。作者首先澄清了身体美学的观念,以及我们如何需要身体美学来平衡现代美学中的强大趋势,并批判性地考察黑格尔对艺术所做的分级,从而具体地考察身体美学与艺术领域相联系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艺术 身体美学 人文知识分子 精神生活 必要条件 人性 模糊性 工具
原文传递
民主的外在限制
4
作者 塞尔吉奥·保罗·鲁阿内 杜鹃() 《第欧根尼》 2009年第2期56-64,共9页
关键词 代议制民主 言论自由 权力交替 世界 选举 执政
原文传递
印度社会学中的全球化:不可见与超可见
5
作者 迈特拉伊·乔杜里 杜鹃() 《第欧根尼》 2022年第1期86-108,151,共24页
本文试图讨论全球化带给印度的新的经验现实,并探讨其中一些现实超可见而其他现实被忽视的原因。本文对印度社会学提出的两个相关问题是:为什么全球化推动的新城市空间的兴起、不断扩大的中产阶级以及消费文化会引起印度社会学如此多的... 本文试图讨论全球化带给印度的新的经验现实,并探讨其中一些现实超可见而其他现实被忽视的原因。本文对印度社会学提出的两个相关问题是:为什么全球化推动的新城市空间的兴起、不断扩大的中产阶级以及消费文化会引起印度社会学如此多的关注?为什么同时发生的农村社会危机、劳动力不稳定以及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狭隘偏见很少被虑及?我提出的上述问题的答案可以在印度社会学的主流知识传统及其日常地方实践中找见。这种双重方法源于这样一种理解,即印度社会学与全球化的会合不能仅仅通过对知识观念的有限关注来理解,而是像以前来自全球北方的其他概念一样,要通过全球化概念进入我们的教室、我们的教学大纲和我们的常识的错综复杂的方式来加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民族主义 新城市空间 知识观念 中产阶级 教学大纲 社会学 全球化 有限关注
原文传递
从女性哲学到临床哲学
6
作者 金井芳子 杜鹃() 《第欧根尼》 2020年第1期98-113,163,共17页
引言考虑到日本思想就其地缘政治位置(亚洲一隅)而言具有边缘性和小众性的特征,本文从将女性、哲学和女性主义联系起来的角度进行论述,并考察与全球化世界相对立的意识形态立场。我的立场是将女性主义与哲学联系起来,但是作为哲学领域... 引言考虑到日本思想就其地缘政治位置(亚洲一隅)而言具有边缘性和小众性的特征,本文从将女性、哲学和女性主义联系起来的角度进行论述,并考察与全球化世界相对立的意识形态立场。我的立场是将女性主义与哲学联系起来,但是作为哲学领域——以男性为中心并以男性为主导的学术领域——中的女性,而且,由于我与主流女性主义保有距离,我也会去从这一边缘立场出发探索进行哲学思考的意义,同时保持对这两个问题的批判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立场 地缘政治 小众性 女性主义 边缘性 意识形态立场 哲学思考 哲学领域
原文传递
慈悲的超然:佛陀治愈悲痛的方式
7
作者 参那龙·汶暖 杜鹃() 《第欧根尼》 2018年第2期65-82,161,共19页
本文探究佛教如何看待情感在人类道德生活中的作用,通过佛教故事尤其是三藏及其注疏中佛陀的行为考察了对诸如爱与悲痛这样特定情感的把握。本文使用了三个叙事,包括帕扎佳拉、娃塞提的故事以及佛陀入灭前三个月中佛陀与阿难的关系作为... 本文探究佛教如何看待情感在人类道德生活中的作用,通过佛教故事尤其是三藏及其注疏中佛陀的行为考察了对诸如爱与悲痛这样特定情感的把握。本文使用了三个叙事,包括帕扎佳拉、娃塞提的故事以及佛陀入灭前三个月中佛陀与阿难的关系作为例子以考察情感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佛陀把握这些情感的方式。研究表明,在帕扎佳拉、娃塞提那里,悲痛与爱(欲)在佛教文学中最为突出。悲痛反映了众生之苦,并显示了佛陀使众生脱离苦海的慈悲。另一方面,爱(或欲)则是悲痛、愤怒、仇恨以及恐惧的主要原因。在佛陀与阿难关系的叙事中,显而易见的是两种情感类型,即阿难的悲痛以及阿难与佛陀之间的慈悲。毕竟,与佛陀最为相关的情感就是慈悲与喜舍。慈悲指引着佛陀处理世上之事,而佛陀主要用喜舍来管控直接影响他的生活的愤怒和仇恨。在对这三个故事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佛陀处理人类情感时在既"慈悲"而又能培养对逾越苦难的"超然"时所采用的微妙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陀 悲痛 治愈 超然 慈悲 传说故事 情感状态 宗教道德
原文传递
全球情感伦理——中国古代哲学能传授我们什么
8
作者 艾皓德 杜鹃() 《第欧根尼》 2022年第2期129-134,152,共7页
本文探讨了中国古代哲学在理解情感以及与之相联结的方面能传授我们什么。它假设情感是基础,并与宇宙万物相联结,其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情感的真诚。情感需要通过教化来避免过度和不平衡,就像其他万物一样,它们被一种既超越又内在的宇... 本文探讨了中国古代哲学在理解情感以及与之相联结的方面能传授我们什么。它假设情感是基础,并与宇宙万物相联结,其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情感的真诚。情感需要通过教化来避免过度和不平衡,就像其他万物一样,它们被一种既超越又内在的宇宙力量所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哲学 情感需要 宇宙万物 情感伦理 理解情感 传授 联结
原文传递
在创制与实践之间:女性与艺术
9
作者 弗朗索瓦丝·柯兰 杜鹃() 《第欧根尼》 2021年第1期56-69,159,M0002,M0003,共17页
谨以此文纪念玛尔特·韦里,她将她的涂红木板靠墙摆在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然后与世长辞。富于创造力的女性在艺术史中的缺席或最起码乏善可陈的存在,一直未经检视。它反映出这群女性在由政治制度支撑、决定生活世界形态的过程... 谨以此文纪念玛尔特·韦里,她将她的涂红木板靠墙摆在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然后与世长辞。富于创造力的女性在艺术史中的缺席或最起码乏善可陈的存在,一直未经检视。它反映出这群女性在由政治制度支撑、决定生活世界形态的过程中的缺席。这一缺席要么是通过忽视这群女性的所谓普选权,要么是通过仍有待实现的代表权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蓬皮杜 代表权 乏善可陈 缺席 创造力 制度支撑 艺术
原文传递
作为人而在世生存
10
作者 塔内拉·博尼 杜鹃() 《第欧根尼》 2020年第2期66-76,152,共12页
没什么比怎样才算个“人”更显而易见了。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坚定地断言,人类既非人工创造物,也不是转基因生物,而是与植物和动物共享生命的身体,并自身独有某些诸如语言和思考能力等特质,这些特质提供了获取知识、计划并实现目标以及作... 没什么比怎样才算个“人”更显而易见了。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坚定地断言,人类既非人工创造物,也不是转基因生物,而是与植物和动物共享生命的身体,并自身独有某些诸如语言和思考能力等特质,这些特质提供了获取知识、计划并实现目标以及作用于世界的自由。除此之外,男性和女性正是通过如何在世界中栖居而展现出自己是人,或相反,不算个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考能力 转基因生物 创造物 实现目标 获取知识 特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