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TPR通过促进自噬缓解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
1
作者 束传林 施晓蕊 +4 位作者 朱如梦 周青 汪渊 王怡 朱华庆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06,共7页
目的研究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ATPR)对脂多糖(LPS)诱导C57BL/6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6周龄的雄性C57BL/6品系小鼠15只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ATPR组。ATPR组小鼠腹腔注射ATPR[15 mg/(kg·d)],正常组... 目的研究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ATPR)对脂多糖(LPS)诱导C57BL/6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6周龄的雄性C57BL/6品系小鼠15只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ATPR组。ATPR组小鼠腹腔注射ATPR[15 mg/(kg·d)],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溶剂,持续给药1周后,模型组和ATPR组腹腔注射LPS(6 mg/kg),6 h后处死所有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qPCR检测肝脏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小鼠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损伤相关蛋白FUNDC1、OPA1和自噬相关蛋白LC3B、P62、Beclin1、ATG5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AST含量上升,肝脏组织IL-6、TNF-α的mRNA水平升高,ATPR组逆转这一变化。HE染色显示正常组小鼠肝小叶结构正常,肝索呈放射状排列,无充血和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边界清晰;模型组小鼠肝脏细胞间隙增大,肝索排列发生紊乱,出现炎性细胞浸润;ATPR组肝脏细胞间隙、肝索结构有所恢复,炎性细胞浸润较少。TEM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细胞中受损线粒体和脂滴堆积,ATPR组小鼠肝细胞中线粒体形态和数量、脂滴数量趋于正常。Western blot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中FUNDC1蛋白表达增多,OPA1蛋白表达减少,LC3BⅡ和LC3BⅠ的比值(LC3BⅡ/Ⅰ)下降,P62蛋白表达增多,Beclin1和ATG5蛋白表达减少,ATPR组逆转以上变化。结论ATPR通过促进自噬缓解脂多糖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 自噬 脂多糖
下载PDF
ATRA通过抑制铁死亡缓解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心肌损伤 被引量:2
2
作者 但章勇 束传林 +5 位作者 施晓蕊 周青 汪渊 任梦飞 王怡 朱华庆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3-378,共6页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脂多糖(LPS)诱导C57BL/6小鼠急性心肌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2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均分成正常组、模型组、ATRA组、ferrostatin-1组。ATRA组和ferrostatin-1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ATRA[15 mg/kg·d]、f...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脂多糖(LPS)诱导C57BL/6小鼠急性心肌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2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均分成正常组、模型组、ATRA组、ferrostatin-1组。ATRA组和ferrostatin-1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ATRA[15 mg/kg·d]、ferrostatin-1[2 mg/(kg·d)],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溶剂,持续给药一周后,模型组、ATRA组、ferrostatin-1组腹腔注射LPS(6 mg/kg),6 h后处死所有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qPCR检测心脏组织IL-6、TNF-α的mRNA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心脏组织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小鼠心肌线粒体的结构;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铁死亡标志物[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铁蛋白重链1(FTH1)、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以及相关调控蛋白[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AP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MDA含量上升、GSH含量下降、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氧化型谷胱甘肽的比值(GSH/GSSG)下降,ATRA组和ferrostatin-1组逆转以上变化;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心脏组织IL-6、TNF-α的mRNA水平增高,与模型组相比ATRA组和ferrostatin-1组mRNA水平降低;各组小鼠心肌组织HE染色无明显差异;TEM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线粒体出现嵴减少或消失的现象,与模型组相比,ATRA组和ferrostatin-1组心肌线粒体嵴数量增多;Western blot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心肌组织中GPX4、FTH1、SLC7A11、NRF2蛋白表达减少,ACSL4、KEAP1蛋白表达增加,ATRA组、ferrostatin-1组逆转以上变化。结论ATRA通过抑制铁死亡缓解脂多糖引起的小鼠急性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铁死亡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脂多糖
下载PDF
云南松天然林区植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动态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蔡年辉 李根前 +2 位作者 束传林 赵文东 李俊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119-2124,共6页
于2005年4月采用中点四分法对云南省禄丰县一平浪林场云南松天然林区植物群落结构及空间动态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从山坡上部到下部,物种的组成越来越丰富,其中的优势种群云南松属于衰退型、滇油杉属于增长型、黄毛青冈属于稳定... 于2005年4月采用中点四分法对云南省禄丰县一平浪林场云南松天然林区植物群落结构及空间动态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从山坡上部到下部,物种的组成越来越丰富,其中的优势种群云南松属于衰退型、滇油杉属于增长型、黄毛青冈属于稳定型.根据更新层的重要值来判断,山坡上部将演替成为以滇油杉为主的单优群落;山坡中部将演替成为滇油杉和黄毛青冈为主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山坡下部将演替成为以黄毛青冈为主的常绿阔叶林.研究还表明,在林冠层中,除了滇油杉在山坡上部为聚集分布外,其他树种的分布格局均呈随机分布;在更新层中,优势种类均为聚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物种丰富度 群落类型 分布格局 空间动态
下载PDF
云南松林近自然化采伐的改造效果 被引量:12
4
作者 束传林 黄永祥 +2 位作者 蔡年辉 朱存福 李根前 《陕西林业科技》 2007年第2期14-17,共4页
以云南松林近自然化采伐样地的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改造措施对云南松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近自然化采伐降低了云南松在林冠层的地位和作用而提高了阔叶树在林冠层的地位和作用,并使云南松种群的树干通直度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以云南松林近自然化采伐样地的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改造措施对云南松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近自然化采伐降低了云南松在林冠层的地位和作用而提高了阔叶树在林冠层的地位和作用,并使云南松种群的树干通直度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更新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也显著提高。而且,近自然化采伐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近自然化采伐 重要值 树干通直度 物种多样性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一平浪林场云南松单株木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束传林 廖声熙 +1 位作者 李昆 姜磊 《陕西林业科技》 2008年第3期1-3,共3页
通过对一平浪林区云南松的林分调查以及树干解析,分析了林分的树高、直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云南松生长发育过程可划分为苗木生长初期。树高速生期、直径速生期、速生后期和成熟期5个生长阶段。前5年为苗木生长初期,5~10a是林分开... 通过对一平浪林区云南松的林分调查以及树干解析,分析了林分的树高、直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云南松生长发育过程可划分为苗木生长初期。树高速生期、直径速生期、速生后期和成熟期5个生长阶段。前5年为苗木生长初期,5~10a是林分开始郁闭,高生长明显加快,10~25a期间,云南松直径生长量也开始达高峰期,需要加强抚育管理措施;25~45a期间.直径旺盛生长,树高保持一定生长量,而材积生长量保持最大。其后云南松进入速生后期,生长渐趋于缓慢.但仍保持较高的生长量。表明云南松速生期较长,可作长轮伐期经营,是培育大径材的理想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单株木 生长过程 生长模型 高生长
下载PDF
云南红豆杉小孢子叶球和种子的时空分布规律
6
作者 王兵益 苏建荣 +2 位作者 张志钧 束传林 尹德平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6-420,427,共6页
通过研究云南红豆杉种子和小孢子叶球的空间分布及年际变化规律,得出如下结果:小孢子叶球和种子的空间分布规律相似,在树体的各个水平方向间没有显著差异,在垂直分布上差异显著,从上到下,小孢子叶球的相对密度依次递减;种子的相对密度... 通过研究云南红豆杉种子和小孢子叶球的空间分布及年际变化规律,得出如下结果:小孢子叶球和种子的空间分布规律相似,在树体的各个水平方向间没有显著差异,在垂直分布上差异显著,从上到下,小孢子叶球的相对密度依次递减;种子的相对密度最高的是树体中部,最低的是下部.种子和小孢子叶球相对密度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种子和小孢子叶球的相对密度在年际间变化明显,都达到了显著水平.种子的相对密度在2006年和2007年间呈低度负相关,R=-0.46;小孢子叶球的相对密度在2006年和2007年间呈高度正相关,R=0.86.种子相对密度同新枝相对密度及最长新枝长度分别呈低度负相关和微弱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47和R=-0.29.基于以上结果,作者认为光是影响种子和小孢子叶球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气候会影响种子和小孢子叶球的产量;就某一植株而言,当年种子产量会影响下一年种子产量;小孢子叶球的产量可能同植株的遗传特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杉 小孢子叶球 种子 空间分布 年际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