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激迷走神经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文鑫 王胜宝 +3 位作者 束旭俊 香耀先 孙正辉 许百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317-322,共6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NS)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根据体质量,采用计算机法将其随机分成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16只)、VNS治疗组(16只),每组又随机平均分为刺激左、右侧迷走神经亚组。采用...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NS)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根据体质量,采用计算机法将其随机分成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16只)、VNS治疗组(16只),每组又随机平均分为刺激左、右侧迷走神经亚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 h)-再灌注模型。造模后30 min,给予VNS治疗组大鼠颈部迷走神经刺激,刺激强度0.5mA,间期0.5ms,频率20Hz,在1h内每隔5min刺激1次,每次持续30s。不给予模型组大鼠刺激,对假手术组大鼠既不栓塞血管也不刺激神经。操作过程中监测损伤侧脑体感诱发电位(SEP,包括N1波幅和P1潜伏期)的变化;造模前5min开始,造模后150min结束。造模后24h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处死大鼠,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 (1)在刺激左侧迷走神经的大鼠中,假手术组、模型组及VNS治疗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分别为(0.4±0.2)、(9.5±0.4)及(6.4±0.3)分;在刺激右侧迷走神经的大鼠中,3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分别为(0.6±0.2)、(9.3±0.4)和(6.9±0.4)分。模型组的评分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模型组相比,VNS治疗组的脑梗死体积减少[刺激左侧迷走神经分别为(120±7)、(56±7)mm3;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分别为(115±10)、(54±8)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假手术组和VNS组比较,模型组的SEP波形中的N1波幅下降、P1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VNS治疗组中刺激左、右侧迷走神经,在脑梗死体积、神经行为学评分、SEP波形中的N1波幅和P1潜伏期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刺激左侧还是右侧迷走神经,对缺血性脑损伤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且在作用效果上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迷走神经刺激术 神经保护 体感诱发电位 大鼠
下载PDF
磁共振结合3D-slicer软件评估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形态的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华伟 束旭俊 +3 位作者 武琛 薛哲 孔东生 孙正辉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758-760,765,共4页
目的评估3D-slicer软件对颅内动脉瘤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和高分辨率磁共振(high resolution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数据重建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本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 目的评估3D-slicer软件对颅内动脉瘤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和高分辨率磁共振(high resolution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数据重建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本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诊断为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且同时行MRA和HRMRI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DICOM格式原始数据),采用3D-slicer对其进行三维重建,将重建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进行对比,判断两种检查结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本组共有动脉瘤16例,男性9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8.7(25~72)岁。瘤顶高:DSA为(9.68±4.51)mm,重建MRA为(9.65±4.5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7,P=0.885);瘤体宽:DSA为(14.39±6.71)mm,重建MRA为(14.55±6.96)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2,P=0.665);瘤颈宽:DSA为(3.70±1.15)mm,MRA为(3.51±1.4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8,P=0.378)。结论 3D-slicer软件对MRA数据重建结果具有较好的准确性,有利于指导动脉瘤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65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疗效及技术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胜宝 孙正辉 +3 位作者 武琛 束旭俊 王文鑫 薛哲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90-295,共6页
目的评价手术切除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手术技巧。方法 65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7例、Ⅱ级20例、Ⅲ级23例、Ⅳ级10例、Ⅴ级5例;畸形团最长径2-7 cm,平均3.50 cm;位于大脑皮质表面31例、脑深... 目的评价手术切除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手术技巧。方法 65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7例、Ⅱ级20例、Ⅲ级23例、Ⅳ级10例、Ⅴ级5例;畸形团最长径2-7 cm,平均3.50 cm;位于大脑皮质表面31例、脑深部34例,分别为额叶19例、颞叶12例、顶叶16例、枕叶9例、小脑3例、基底节2例、侧裂4例;供血动脉分别为大脑前动脉及分支11例、大脑中动脉29例、大脑后动脉15例、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2例,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5例,椎动脉3例;浅静脉引流29例、深静脉引流15例、深浅静脉同时引流21例。均予以手术切除,单纯畸形团切除术45例、畸形团切除术+血肿清除术20例;单纯额叶入路6例、眶颧部入路3例、皮质入路2例、额顶叶入路8例、翼点入路10例、颞下入路3例、颞顶叶入路4例、单纯顶叶入路7例、纵裂入路7例、顶枕叶入路8例、枕下入路3例、皮质脑室入路4例。结果 65例患者中4例(6.15%)术前联合栓塞治疗,其中60例(92.31%)动.静脉畸形团全切除,5例(7.69%)于术后辅助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分21例(32.31%)、1分23例(35.38%)、2分9例(13.85%)、3分7例(10.77%)、4分3例(4.62%)、5分2例(3.08%)。平均随访12个月,6例恢复良好、3例肢体活动障碍、1例视野缺损、2例语言障碍、1例脑积水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例仍癫发作而服用抗癫药物;2例死亡,1例呼吸衰竭致死亡,1例死因不明。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可有效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尤其是复杂动.静脉畸形,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床突旁动脉瘤的手术策略及疗效 被引量:2
4
作者 束旭俊 孙正辉 +4 位作者 武琛 王芙昱 王胜宝 薛哲 王文鑫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36-539,544,共5页
目的探讨床突旁动脉瘤的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5月46例行手术治疗床突旁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38例,年龄22-72岁,平均50.15岁。17例动脉瘤破裂,9例罹患多发动脉瘤。眼动脉瘤22个、梭性动脉... 目的探讨床突旁动脉瘤的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5月46例行手术治疗床突旁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38例,年龄22-72岁,平均50.15岁。17例动脉瘤破裂,9例罹患多发动脉瘤。眼动脉瘤22个、梭性动脉瘤10个、垂体上动脉瘤8个、窝动脉瘤3个、蛇形动脉瘤1个、假性动脉瘤5个。20个动脉瘤≤5 mm,15个5~15mm,14个≥15 mm。手术策略包括直接夹闭、夹闭塑形、颅内外血管架桥、颈动脉结扎和动脉瘤包裹。根据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19个动脉瘤直接夹闭,21个夹闭塑形,颅内外架桥6个,颈动脉结扎2个,动脉瘤包裹1个。根据GOS评分,42例预后良好(GOS4~5分),3例预后差(GOS2~3分),1例死亡(GOS1分)。结论根据床突旁动脉瘤的不同特征,采用相应的策略处理动脉瘤,能提高床突旁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突旁 颅内动脉瘤 外科治疗
下载PDF
手机实时AR渲染技术在颅内幕上浅表肿瘤体表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邱俊 束旭俊 +5 位作者 张朝贵 易勇 罗鹏 曹鑫意 江竟成 张超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3期32-35,共4页
目的探究手机普视3D SLAMAR软件在颅内幕上浅表肿瘤术前定位的价值。方法分析10例颅内幕上浅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直径2.3~6.8 cm。术前利用MRI或CT扫描数据对肿瘤、头部轮廓、鼻部及双侧耳廓进行三维重建,载入普视3D SLAM软件,进... 目的探究手机普视3D SLAMAR软件在颅内幕上浅表肿瘤术前定位的价值。方法分析10例颅内幕上浅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直径2.3~6.8 cm。术前利用MRI或CT扫描数据对肿瘤、头部轮廓、鼻部及双侧耳廓进行三维重建,载入普视3D SLAM软件,进行肿瘤术前定位(实验组),同时利用传统定位方法进行徒手定位(对照组),最后利用神经导航定位病变中心点作为评价标准,普视3D SLAM软件与徒手定位的中心点与导航定位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定位误差,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普视3D SLAM软件的定位误差[(0.48±0.04)cm]小于徒手定位法[(2.08±0.23)cm](P<0.05)。结论普视3D手机AR软件Slam模块对颅内幕上浅表肿瘤定位较传统徒手定位法更准确,此外还能直观显示病变周围的皮层静脉、纤维束等结构,有助于合理地制定术前计划,最大程度地减小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肿瘤 手机软件 AR 神经导航 术前定位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对脑缺血大鼠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6
作者 王文鑫 薛哲 +3 位作者 束旭俊 香耀先 孙正辉 许百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424-430,共7页
目的通过刺激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迷走神经,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NS)对脑缺血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6只,根据体质量大小编号,计算机随机分成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10只)、VNS治疗组(10只)。采... 目的通过刺激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迷走神经,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NS)对脑缺血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6只,根据体质量大小编号,计算机随机分成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10只)、VNS治疗组(10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VNS治疗组于模型建立30 min后开始刺激颈部右侧迷走神经,刺激强度0.5mA,间期0.5ms,频率20Hz,在1h内每隔5min刺激1次,每次持续30s。模型组重复VNS治疗组步骤,但不予刺激。假手术组重复实验步骤,但既不栓塞血管也不刺激神经。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脑血流变化。24 h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及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IL-6、caspase-3阳性细胞数、神经细胞凋亡计数明显增加[(20.7±5.0)个/高倍镜(HP)比(2.3±1.0)个/HP,(44.5±9.5)个/HP比0,(30.9±9.0)个/HP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模型组相比,VNS治疗组的IL-6阳性细胞数[(10.9±3.7)个/HP]、caspase-3的阳性细胞数[(18.9±6.7)个/HP]及神经细胞凋亡计数[(14.0±5.2)个/HP]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模型组与VNS治疗组在造模前及造模后各个时期的脑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NS对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与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及减少炎性反应有关,可能与皮质脑血流改变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迷走神经 电刺激 大鼠
下载PDF
65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疗效分析
7
作者 王胜宝 孙正辉 +2 位作者 武琛 束旭俊 薛哲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并Ⅰ期缝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共6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左侧狭窄35例(53.85%)、右侧30例(46.15%);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标准,中度狭窄17例(26.15%)、重度狭窄48例...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并Ⅰ期缝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共6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左侧狭窄35例(53.85%)、右侧30例(46.15%);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标准,中度狭窄17例(26.15%)、重度狭窄48例(73.85%),均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观察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成功率达100%,平均手术时间90 min,均未使用转流管,颈动脉平均阻断时间30 min,均未使用补片,达Ⅰ期缝合。术后临床症状均改善,其中1例术后出现对侧肢体肌力下降、感觉麻木,对症治疗1周后恢复出院;1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舌咽神经损伤,均于术后6个月恢复;1例术后12个月颈动脉再狭窄率>50%,但无症状临床,予保守治疗;1例术后4个月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入院后经对症治疗恢复;1例术后9个月死亡,原因不明。无一例发生缺血性卒中。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监测、精细的手术操作,以及术后严密观察可以保证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手机AR软件对颅内病变可视化定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邱俊 束旭俊 +4 位作者 易勇 张超 江竟成 邓青山 冯铭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15-118,共4页
目的评价智能手机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软件在颅内幕上占位性病变定位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颅内幕上占位性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病变直径2.0~8.8 cm。术前在病变附近黏贴体表标志物后行MRI或CT扫描,利用扫描数据对... 目的评价智能手机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软件在颅内幕上占位性病变定位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颅内幕上占位性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病变直径2.0~8.8 cm。术前在病变附近黏贴体表标志物后行MRI或CT扫描,利用扫描数据对病变和标志物进行三维重建,并将其传入手机AR软件进行病变体表定位。以导航定位病变中心点为参考,手机AR软件定位的中心点与导航定位结果的距离为定位误差,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机AR定位误差为(5±3)mm,与导航定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71,P=0.018)。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手机AR定位误差与病变大小密切相关(r=0.927,P<0.05)。本组以导航设计的切口均能覆盖AR定位病变的体表投影。结论手机AR软件对颅内幕上直径2 cm以上的病灶定位可靠、使用方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位性病变 颅内 幕上 智能手机软件 神经导航 术前定位
下载PDF
增强现实技术辅助神经内镜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 被引量:32
9
作者 崔冬强 冯铭 +1 位作者 束旭俊 霍贵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54-660,共7页
目的 比较增强现实技术辅助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41例)或增强现实技术辅助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41例)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82例,记... 目的 比较增强现实技术辅助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41例)或增强现实技术辅助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41例)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8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和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 与小骨窗开颅组相比,神经内镜组患者手术时间[(72.66±5.21)min对(137.51±6.25)min;t=-51.065,P=0.000]和住院时间[(12.21±1.81)d对(13.12±1.41)d;t=-4.035,P=0.035]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91.88±8.89)ml对(400.24±36.57)ml;t=-52.464,P=0.000],血肿清除率增加[(98.29±1.37)%对(72.83±9.37)%;t=-17.224,P=0.002];术后6个月时预后更佳(Z=-3.303,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0%(5/41)对26.83%(11/41);χ~2=2.795,P=0.095]。结论 增强现实技术辅助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优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内窥镜检查 颅骨切开术
下载PDF
应用3D-Slicer软件指导脑膜瘤术前计划及钛网塑形1例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霍贵通 谢国强 +1 位作者 曹玉福 束旭俊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64-565,共2页
脑膜瘤是颅内比较常见的一种肿瘤,多好发于大脑凸面、矢状窦旁、颅底、大脑镰旁等部位。而位于大脑凸面者多因肿瘤侵蚀,伴有局限性骨质增生性改变,为防术后肿瘤复发,术中往往需要切除部分颅骨㈧,导致局部颅骨缺损,待病情稳定后二... 脑膜瘤是颅内比较常见的一种肿瘤,多好发于大脑凸面、矢状窦旁、颅底、大脑镰旁等部位。而位于大脑凸面者多因肿瘤侵蚀,伴有局限性骨质增生性改变,为防术后肿瘤复发,术中往往需要切除部分颅骨㈧,导致局部颅骨缺损,待病情稳定后二期行钛网修补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手术 颅骨修补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束旭俊 孙正辉 +3 位作者 武琛 王芙昱 宋志军 余新光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手术策略并分析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49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9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49±11)岁;35例动脉瘤破裂,14例未破裂;治疗策略有...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手术策略并分析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49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9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49±11)岁;35例动脉瘤破裂,14例未破裂;治疗策略有一期手术(一侧入路夹闭所有动脉瘤),二期治疗(分期处理所有动脉瘤)和部分治疗(只处理责任动脉瘤).随访中复查脑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预后.结果 一期手术32例(65.3%),二期治疗9例(18.4%),部分治疗8例(16.3%).47例随访4 ~ 49个月,平均(22 ±7)个月.术后CTA或DSA均未见动脉瘤复发.根据GOS评分,患者预后良好(4~5分)41例(83.7%),残疾(2~3分)6例(12.2%),死亡(1分)2例(4.1%).结论 在具有娴熟手术技术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患者,根据动脉瘤和患者的特征制定个性化的手术策略,能提高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前床突切除处理床突旁动脉瘤 被引量:7
12
作者 束旭俊 孙正辉 +3 位作者 武琛 王芙昱 薛哲 许百男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0-443,共4页
目的 探讨前床突切除处理床突旁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25例采用前床突切除术治疗床突旁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5例中,男6例,女19例,平均年龄51.4岁.6例为多发动脉瘤.8例动脉瘤破裂,17例动脉瘤... 目的 探讨前床突切除处理床突旁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25例采用前床突切除术治疗床突旁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5例中,男6例,女19例,平均年龄51.4岁.6例为多发动脉瘤.8例动脉瘤破裂,17例动脉瘤未破裂.床突旁动脉瘤大小:6个小于5 mm,13个位于5~15 mm,6个大于15 mm.所有患者均行翼点入路硬膜下磨除前床突,9例动脉瘤直接夹闭,16例行动脉瘤夹闭塑形.随访中复查脑血管造影(DSA)并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估疗效.结果 术后DSA提示2例留有残颈,2例载瘤动脉狭窄.所有患者随访1 ~51个月(平均22.5个月),10例预后好(GOS 5分),13例轻度残疾(GOS 4分),2例重度残疾(GOS 3分).结论 磨除前床突,开放视神经管上壁,分离出床突段颈内动脉,能为显露和夹闭动脉瘤提供更好的术野,提高手术治疗床突旁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眼动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