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向性技术进步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杨万平 张琪 《商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2-66,共15页
基于Antonelli的技术一致性理论,设定资本、劳动和土地的三要素标准化CES生产函数,利用泰勒展开法和近似技术推导偏向性技术进步框架下ATFP(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模型,系统考察偏向性技术进步、偏向性要素配置与要素投入结构和要素效... 基于Antonelli的技术一致性理论,设定资本、劳动和土地的三要素标准化CES生产函数,利用泰勒展开法和近似技术推导偏向性技术进步框架下ATFP(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模型,系统考察偏向性技术进步、偏向性要素配置与要素投入结构和要素效率结构的协调一致性对中国ATFP增长的驱动机制;检验ATFP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来源。研究发现:中国农业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要素投入结构和要素效率结构的协调一致性促进了ATFP增长率提升,且一致性程度逐渐加深,成为ATFP增长的主要源泉;土地效率增长率低下是ATFP增长损失及后期ATFP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若能破除土地效率扭曲,ATFP增长率将提高3.28%;要素效率增长效应差异是中国ATFP增长率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向性技术进步 要素效率结构 技术一致性 多要素标准化CES生产函数 方差分解
下载PDF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的南北差异及其成因识别
2
作者 杨万平 朱新宇 李冬 《殷都学刊》 2024年第1期68-87,共20页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为逻辑主线,从当前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出发,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指标体系,并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中国及南北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进行综合评价,从地理和经济双重视...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为逻辑主线,从当前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出发,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指标体系,并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中国及南北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进行综合评价,从地理和经济双重视角来揭示南北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差异的演进轨迹、多维表现与结构来源。研究发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的各维度指数均呈现不同程度增长趋势。其中,创新驱动、协调发展、市场治理、绿色转型、开放经济等维度指数均呈现南高北低,民生福祉则出现“北高南低”。南北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均稳定增长,而南北差异从“十一五”后开始不断扩大。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的总体差异不断缩小,且以区域内差异为主,而南北方均以板块间差异为绝对主导,且存在扩大趋势,“北高南低”特征明显。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的结构差异逐年下降,呈现“北高南低”。在维度动能上北方以绿色转型、开放经济和市场治理为主,而南方则以开放经济、市场治理和绿色转型为主。在目标动能上资源消耗、收入分配差异在北方更突出,社会福利差异在南方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北差异 结构来源
下载PDF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中国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杨万平 袁晓玲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04-710,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年均9.8%的经济持续增长举世瞩目,然而对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环境代价却存在着诸多争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是对环境一收入关系研究的经典表述,可以直观地展现环境与收入变化的关系。在前人研究EKC时运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年均9.8%的经济持续增长举世瞩目,然而对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环境代价却存在着诸多争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是对环境一收入关系研究的经典表述,可以直观地展现环境与收入变化的关系。在前人研究EKC时运用单一或多个单一指标测量污染程度存在缺陷的基础上,基于1982-2006年中国6类环境污染物,用改进的熵值法计算出代表我国整体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污染指数,利用协整检验来研究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及其“本土化”特征,发现与一般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同,中国综合环境污染模型呈“正U”型,以21世纪初为分界点,之前环境污染水平不断下降,之后环境污染又开始有所恶化;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来考察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发现经济增长在追溯期内对环境污染均为正向影响,而环境污染仅在短期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这一研究旨在为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经济政策,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熵值法 环境污染指数 脉冲响应函数
下载PDF
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杨万平 张志浩 卢晓璐 《管理学刊》 2015年第5期37-45,共9页
本文沿袭绿色GDP思想,以包含能源与环境要素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增长率作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代理变量,讨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文章利用非径向、非角度的超效率SBM模型核算了中国1981—2012年间的GTFP,并进一步利用... 本文沿袭绿色GDP思想,以包含能源与环境要素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增长率作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代理变量,讨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文章利用非径向、非角度的超效率SBM模型核算了中国1981—2012年间的GTFP,并进一步利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了影响GTFP的因素。研究结果发现:1981—2012年间GTFP以1996年为分界点呈现倒U型变化,年均增长率为1.69%,其中1981—1996年的平均增长率为3.67%,而1997—2012年的平均增长率为-0.16%,这表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正在恶化;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对外开放、污染治理、非公有制经济对GTFP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工业对GTFP有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污染排放指数 超效率SBM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下载PDF
能源持续利用、污染治理下的经济可持续增长模型 被引量:6
5
作者 杨万平 袁晓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85,共6页
基于可持续发展概念是由对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担忧而催生的现实,构建了一个考虑能源持续利用与污染治理的五部门内生技术变化经济增长模型,将能源与环境同时引入生产函数及效用函数,运用最优控制方法求解了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条件,并进一步... 基于可持续发展概念是由对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担忧而催生的现实,构建了一个考虑能源持续利用与污染治理的五部门内生技术变化经济增长模型,将能源与环境同时引入生产函数及效用函数,运用最优控制方法求解了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条件,并进一步揭示了能源消耗速率、污染治理与经济可持续增长之间应该满足的动态关系,证明了基于能源和环境双重约束下经济持续增长的可能性,求解了能源和环境双重约束下经济持续增长的路径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持续利用 污染治理 经济可持续增长
下载PDF
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外资与内资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杨万平 袁晓玲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9-131,共3页
文章利用1993~2005年西安高新区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FDI与固定投资作为投资本身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均表现显著,但FDI比国内资本更有效的促进了经济增长;FDI与国内投资之间存在"挤入效应",FDI的... 文章利用1993~2005年西安高新区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FDI与固定投资作为投资本身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均表现显著,但FDI比国内资本更有效的促进了经济增长;FDI与国内投资之间存在"挤入效应",FDI的大量流入对国内投资起到了互补和促进的作用;在滞后1期条件下,西安高新区的年营业收入到FDI、西安高新区的年营业收入到固定资产投资、西安高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到FDI均具有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国内资本 经济增长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源泉:要素投入、效率提升还是生态损耗? 被引量:23
7
作者 杨万平 杜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31,共9页
如何在生态环境的极限内实现人类福利水平的不断提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诉求下,摆脱生态损耗难以衡量的矛盾,基于绿色增长核算框架,利用包含生态损耗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索洛增长理论入手,采用中国198... 如何在生态环境的极限内实现人类福利水平的不断提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诉求下,摆脱生态损耗难以衡量的矛盾,基于绿色增长核算框架,利用包含生态损耗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索洛增长理论入手,采用中国1981-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源泉进行分析,测度了全要素生产率、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生态损耗等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对增长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物质资本投入是现阶段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中国经济增长波动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呈现较为一致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生态损耗 物质资本 人力资本
下载PDF
中国八大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空间差异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万平 李冬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65,共15页
基于新发展理念,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为逻辑主线,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出发,构建涵盖创新驱动、协调发展、市场治理、绿色转型、开放经济和民生福祉等6个维度的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基于新发展理念,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为逻辑主线,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出发,构建涵盖创新驱动、协调发展、市场治理、绿色转型、开放经济和民生福祉等6个维度的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02—2018年中国八大区域经济发展质量进行动态评价,通过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法剖析其空间差异并进行结构分解,提出“维度导向—目标识别—机制探测”的空间差异研究框架,揭示其空间差异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八大区域维度导向指数空间差异明显,沿海地区在各维度长期领先于内陆地区,但增速落后于内陆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增速稳定,呈现“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北部沿海—东北—长江中游—黄河中游—西南—西北”依次减小的趋势;经济发展质量的空间差异以区域间差异为主,且呈现区域集聚的特征;经济发展质量的差异以开放经济和绿色转型为主,贡献率近60%;形成机制主要受制于协调发展、市场治理和绿色转型等维度,脱贫攻坚、创新投入、城乡协调和市场协调等目标层影响也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综合经济区 经济发展质量 空间差异 结构分解
下载PDF
陕西省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的形状、拐点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4
9
作者 杨万平 班斓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2年第3期72-76,共5页
以中国首批低碳试点地区——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利用1978—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经验估计,发现曲线形状为N型,两个拐点分别在人均GDP为3 370.31元和4 070.06元处。对影响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因素... 以中国首批低碳试点地区——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利用1978—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经验估计,发现曲线形状为N型,两个拐点分别在人均GDP为3 370.31元和4 070.06元处。对影响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因素进行研究,利用迪式分解法进行短期分析,发现经济收入和能源消耗强度对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影响较大,而能源结构的影响很小;利用协整方程进行长期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耗强度、能源结构和第二产业结构对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作用都比较大,其中最大的是能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因素分析
下载PDF
能源消费与污染排放双重约束下的中国绿色经济增长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杨万平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1-98,127,共8页
在当前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践科学发展的紧迫形势下,在全球经济环境剧烈动荡的背景下,本文沿袭绿色GDP思想,讨论了以高能耗和高排放为特征的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可持续性问题以及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对经济增长约束的传导机制... 在当前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践科学发展的紧迫形势下,在全球经济环境剧烈动荡的背景下,本文沿袭绿色GDP思想,讨论了以高能耗和高排放为特征的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可持续性问题以及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对经济增长约束的传导机制。为此本文构建了中国1995-2006年28个省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库,基于非参数环境生产前沿模型将中国经济增长进行了绿色分解,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对经济增长约束的传导机制。分析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正在逐年恶化。表现为要素投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明显,并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能源、环境约束下,要避免走粗放型经济增长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污染排放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下载PDF
教育人力资本对中国绿色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万平 赵金凯 卞淑云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0-69,共10页
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下,我国需强化人力资本的关键作用,以助推中国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变,逐步摆脱以高污染、高能耗为特征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基于EBM距离函数DEA模型,不仅在考虑环境污染和能源约束的经济增长分解框架下,探讨教育人力资... 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下,我国需强化人力资本的关键作用,以助推中国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变,逐步摆脱以高污染、高能耗为特征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基于EBM距离函数DEA模型,不仅在考虑环境污染和能源约束的经济增长分解框架下,探讨教育人力资本对中国绿色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还将非径向投入导向型方向性距离函数与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相结合,揭示教育人力资本对绿色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研究发现:1.从直接贡献来看,作为新增长源泉的人力资本尚未构成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地区经济发展依旧是要素投入型的粗放式发展。2.从间接贡献来看,教育人力资本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呈现出中部高而东、西部低的格局;对技术效率的贡献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阶梯递减的格局;对技术进步的贡献呈现出中间高两端低的倒U型格局。中国应分层分类、形式多样地促进教育合理布局,继续强化教育人力资本积累,以持续稳定推动绿色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经济增长 教育人力资本 直接贡献 间接贡献
下载PDF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长期增长与短期波动的动态解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万平 赵金凯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3-118,共16页
以强可持续为视角,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将金融结构、产业结构、政府干预和对外开放程度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纳入经济增长核算框架,并结合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能源消耗和环境损耗,对中国1981—2014年间经济的长期增长与短期波动进... 以强可持续为视角,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将金融结构、产业结构、政府干预和对外开放程度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纳入经济增长核算框架,并结合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能源消耗和环境损耗,对中国1981—2014年间经济的长期增长与短期波动进行动态解析。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呈"U"型关系,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呈倒"U"型关系;物质资本和能源消耗依旧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而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贡献较小,环境损耗不利于经济增长;虽然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但却是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经济波动 可持续发展 新常态 金融结构 产业结构
下载PDF
中国人居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万平 赵金凯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67,共10页
文章在强可持续视角下构建人居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运用投影寻踪方法测度中国30省份2002-2015年人居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并分析其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2-2015年中国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分区域而言,东部沿海和南部... 文章在强可持续视角下构建人居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运用投影寻踪方法测度中国30省份2002-2015年人居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并分析其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2-2015年中国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分区域而言,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人居生态环境质量较高,东北地区、北部沿海、长江中游、西北地区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而黄河中游和西南地区的年均质量指数低于全国水平;虽然中国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存在差异,但整体保持稳定,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均不容小觑;从空间角度,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存在溢出效应,改善以煤炭消耗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强度和加强环境管制不仅对本省人居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有显著促进作用,还会对相邻省份存在溢出效应,三者是今后实现人居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控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生态环境质量 八大地区 区域差异 空间效应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与长江经济带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对比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杨万平 张振亚 《管理学刊》 CSSCI 2020年第5期26-37,共12页
基于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黄河流域与长江经济带19个省份2001—2018年面板数据为样本,秉承"总体绩效—分项绩效—要素贡献度识别"的思路,文章对两大流域生态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分项指数进行对比分析并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识别不... 基于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黄河流域与长江经济带19个省份2001—2018年面板数据为样本,秉承"总体绩效—分项绩效—要素贡献度识别"的思路,文章对两大流域生态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分项指数进行对比分析并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识别不同外部因素对两大流域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2001—2018年黄河流域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速低于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投入要素呈现"生态—劳动—能源—资本"贡献度依次递减的格局,长江经济带投入要素呈现"劳动—生态—能源—资本"贡献度依次递减的格局。人均GDP、能源结构、外资利用对黄河流域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人口密度、城镇化、环境分权对其有抑制作用;科技创新、流域治理、城镇化、财政分权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人均GDP、人口密度则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后,提出两大流域差异化的生态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策以及加强流域协同治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可持续发展理论 SIL指数 分位数回归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源泉——基于人力资本与能源消费的双重约束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杨万平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1期30-35,共6页
文章以中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方法将考虑人力资本与能源消费的经济增长分解为人力资本、复合物质资本、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四部分,探寻其经济增长的源泉,并对西部大开发前后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以人力资本... 文章以中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方法将考虑人力资本与能源消费的经济增长分解为人力资本、复合物质资本、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四部分,探寻其经济增长的源泉,并对西部大开发前后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以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能源消费为代表的要素投入和以技术进步、效率提高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几乎相等;但在西部大开发以后,以技术进步、效率提高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趋势。采用绝对收敛方程考察了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四类因素的收敛效应,发现中国西部地区出现了显著地经济收敛,而这种结果是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物质资本积累的共同结果。采用Tobit模型深入分析了能源投入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约束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人力资本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下载PDF
中国八大区域经济绿色发展转型:动力差异与结构分解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万平 李冬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0-105,共16页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加快经济绿色发展转型已成为实现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和鲜明特色。在生态文明约束下基于强可持续理念中环境福利非减性的发展诉求,构建MEBM-Luenberger经济绿色发展转型的研究框架,引入偏向性技术进步...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加快经济绿色发展转型已成为实现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和鲜明特色。在生态文明约束下基于强可持续理念中环境福利非减性的发展诉求,构建MEBM-Luenberger经济绿色发展转型的研究框架,引入偏向性技术进步视角,从总体增长、要素投入和生态全要素生产率(ETFP)增长等三个维度对中国八大区域经济绿色发展转型的动力差异进行识别,进而运用方差分解揭示其动力差异的结构来源,助推中国八大区域经济绿色发展转型。研究发现:2001—2018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1.26%,要素投入是其主要动因,呈现以“环境建设—物质资本—清洁能源—非清洁能源—人力资本”贡献度依次递减,但以中性技术进步驱动的ETFP增长的贡献率在不断提高。八大区域经济增速呈现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梯度递减趋势,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非清洁能源等要素投入是其主要动力,而ETFP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高,且在黄河中游和西南地区较大,在西北和南部沿海地区较小。中国经济绿色发展转型动力差异的结构分解中,以环境建设为主的要素投入差异和以效率变动为主的ETFP增长差异是主要成因。沿海地区以环境建设要素投入差异为主,而内陆地区对ETFP增长差异相对敏感。同时,偏向性技术进步差异存在扩大趋势是导致ETFP增长动力差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可持续 经济绿色发展转型 偏向性技术进步 环境建设 方差分解
下载PDF
中日经济波动的相关性及其传导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万平 卢晓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29,共11页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地缘因素决定了两国经济会更快地彼此影响,甚至会对亚洲乃至全球的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研究日本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尤为重要。为此,在考虑中日政治...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地缘因素决定了两国经济会更快地彼此影响,甚至会对亚洲乃至全球的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研究日本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尤为重要。为此,在考虑中日政治关系的基础上,以双边贸易和投资为纽带,在暗含汇率变化的基础上,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中日经济短期的相互影响与长期传导机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受自身影响最大,日本经济受对华直接投资影响最大;日本受中国经济的影响小于中国受日本经济的影响程度;中国经济受日本经济波动影响的主要传导机制是从日本进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 日本经济 外国直接投资 国际贸易 经济波动
下载PDF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国家经贸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万平 赵金凯 李想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1-111,共11页
探寻"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主要国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对其本国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测度其与中国的贸易密集度、HM指数和贸易互补性,分析中国与沿线主要国家经贸发展的现状与潜力。研究发现:在沿线国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中,其进... 探寻"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主要国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对其本国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测度其与中国的贸易密集度、HM指数和贸易互补性,分析中国与沿线主要国家经贸发展的现状与潜力。研究发现:在沿线国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中,其进口贸易、出口贸易、总贸易均可诱发该国经济增长,相比而言,对中国出口的诱发效应大于从中国进口的诱发效应;中国与沿线国的人均GDP差距、人口规模、WTO组织变量及经济自由度与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正相关,经贸成本与沿线国经济增长负相关;中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主要国家的贸易具有较高依赖度和互补性,沿线主要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中国市场对沿线主要国家出口产品的依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进出口贸易 经济增长 一带一路 国际贸易 地区贸易合作 贸易关系
下载PDF
加快农民职业素养提升 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评《新型农民职业胜任素质及提升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万平 方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0期F0003-F0003,共1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要“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然而,由于长期的工农城乡差距,高素质农民不断离开农村农业,留守农民素质持续下滑,并随人口老龄化而加速,诱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要“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然而,由于长期的工农城乡差距,高素质农民不断离开农村农业,留守农民素质持续下滑,并随人口老龄化而加速,诱发“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等社会问题,人才短缺成为乡村振兴瓶颈。切实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已经成为落实乡村人才振兴,加快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建设 城乡差距 人才瓶颈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新型农民 留守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下载PDF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在区域经济中的应用 被引量:127
20
作者 袁晓玲 张宝山 杨万平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58,共4页
作者在传统静态的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础上,引入动态化思想,把研究期的时间纬度进行了拓展,不仅揭示了各分量因素对增长总量的贡献,而且还展现了各分量因素在不同时间发展变化程度的差异。对西部12省市的应用分析表明动态偏离-份额分析... 作者在传统静态的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础上,引入动态化思想,把研究期的时间纬度进行了拓展,不仅揭示了各分量因素对增长总量的贡献,而且还展现了各分量因素在不同时间发展变化程度的差异。对西部12省市的应用分析表明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既能揭示不同工业行业部门的变化特征,又能量化分析不同年份各工业行业的竞争力和贡献率,因此有助于更客观地分析工业行业结构的优劣,正确评价各工业行业的竞争力强弱,从而为区域工业结构调整提出科学的依据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 静态偏离-份额分析 区域经济 竞争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