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磁场异常地史分析研究北冰洋欧亚海盆的形成演化
1
作者 V. Yu. Glebovsky V.D. Kaminsky +2 位作者 A.N. Minakov 韩冰(译) 杨丽娟(校对) 《海洋地质》 2011年第1期1-19,共19页
通过校正俄罗斯和美国以前及最近所有磁测数据,建立了欧亚海盆新的综合磁场数据库和磁异常剖面图。磁测数据地史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沿每条磁测线识别线性磁异常,计算北美板块和欧亚板块相对运动的欧拉旋转极位置,海底扩张速... 通过校正俄罗斯和美国以前及最近所有磁测数据,建立了欧亚海盆新的综合磁场数据库和磁异常剖面图。磁测数据地史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沿每条磁测线识别线性磁异常,计算北美板块和欧亚板块相对运动的欧拉旋转极位置,海底扩张速率的时空分析,以及板块重建等。本文建立了整个欧亚海盆新生代主要磁等时线样式(24、20、18、13、6、5、2a磁异常条带)。海盆西部的磁等时线样式与最近出版的磁等时线图一致(Brozena等,2003)。首次对海盆东部磁等时线进行了详细刻画,并扩展到拉普捷夫海大陆架区。建立了欧亚海盆海底扩张的主要阶段,每一阶段以特定扩张速率和扩张不对称程度为特征,沿着Gakkel海岭追踪得到的这些特征差别。每一特定阶段,建立了欧亚海盆海底扩张的系统模式。依据重力资料,勾画了板块间初始裂开时对应的洋陆过渡带的轮廓,并讨论了Gakkel海岭两侧磁场和海底地形差异特征。以最新及近期发表的数据为基础,详细讨论了欧亚海盆演化的阶段特征。研究成果与北大西洋和邻近的北极盆地的板块动力学机制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异常条带 形成演化 地史分析 海盆 磁场 北冰洋 利用 欧亚板块
下载PDF
西楚科奇陆架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油气资源潜力
2
作者 Yu. K. Burlin Yu. V. Shipel' kevich +1 位作者 李学杰(译) 杨丽娟(校对) 《海洋地质》 2011年第1期20-33,共14页
在参考楚科奇美国陆架以及邻近的北阿拉斯加资料的基础上,本文概述了主体位于楚科奇海西部陆架的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历史。识别了对应于本区构造演化阶段的主要地层单元。北楚科奇盆地的演化导致加拿大海盆的形成以及构造线方向的重组... 在参考楚科奇美国陆架以及邻近的北阿拉斯加资料的基础上,本文概述了主体位于楚科奇海西部陆架的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历史。识别了对应于本区构造演化阶段的主要地层单元。北楚科奇盆地的演化导致加拿大海盆的形成以及构造线方向的重组。该盆地强烈沉降,形成巨厚的沉积,导致弗兰格尔-Herald带隆起老沉积中心均衡反转。强烈的隆升和褶皱至阿尔布期停止。在地质纪录中,这些过程以不整合以及对下伏地层的超覆为特征。反转隆起持续至后期。对已有资料的分析,为本区的构造及其演化提供新的认识。沉积厚度巨大的盆地有利于油气的形成与富集。北楚科奇盆地两侧大型上升地块、广泛分布的楔形(尖灭)带以及地层不整合对油气储集十分有利。目标层位为纽康姆期一阿普特期层序,该层位在阿拉斯加为油气田的主要储层。上古生界与下中生界,在阿拉斯加为主要的含油气地层,而在弗兰格尔-Herald反转构造带,埋深可能较浅。本文认为需要对整个楚科奇陆架的油气资源进行重新的评价。现在楚科奇海俄罗斯区已圈定出一些含油气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构造 油气资源潜力 演化特征 陆架 地层不整合 阿拉斯加 楚科奇海 加拿大海盆
下载PDF
北极东部陆架沉积盆地与油气藏展望
3
作者 V. E. Khain I. D. Polyakova +1 位作者 李学杰(译) 杨丽娟(校对) 《海洋地质》 2008年第3期1-12,共12页
北极东部宽广的陆架展布着几个不同时期、不同走向的裂谷成因构造。利用构造纲要图,展示了上Brooksian地层单元(白垩纪-新生代)的主要构造元素,并勾画出Ellesmerian地层单元(晚泥盆世-侏罗纪)的构造轮廓,通常认为本区该期烃源岩... 北极东部宽广的陆架展布着几个不同时期、不同走向的裂谷成因构造。利用构造纲要图,展示了上Brooksian地层单元(白垩纪-新生代)的主要构造元素,并勾画出Ellesmerian地层单元(晚泥盆世-侏罗纪)的构造轮廓,通常认为本区该期烃源岩最丰富。上地层单元发现了3个主要沉积盆地:Vil’kitskii-北楚科奇盆地,南楚科奇盆地和东楚科奇盆地,它们被楚科奇中央隆起所分隔。该隆起在EUesmerian期最活跃。通过与研究详细的陆架和陆坡区对比,概括了这3个盆地烃类的形成和聚集模式,了解可能的油气储集远景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陆架 北极 油气藏 构造轮廓 展望 地层单元 晚泥盆世
下载PDF
科费里盆地白垩系海进-海退层序中烃源岩的生烃潜力
4
作者 Kuldeep Chandra P. C. Philip +2 位作者 P. Sridharan 杨楚鹏(译) 杨丽娟(校对) 《海洋地质》 2011年第3期67-72,共6页
该工作是针对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中与中生界缺氧事件有关的海相泥岩和页岩的生烃潜力进行的一次探索性研究。此次所分析和讨论的数据分别来自科费里盆地的三个主要生烃坳陷(阿里雅卢尔-本地治里坳陷、坦加布尔坳陷和纳加帕提南坳陷)... 该工作是针对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中与中生界缺氧事件有关的海相泥岩和页岩的生烃潜力进行的一次探索性研究。此次所分析和讨论的数据分别来自科费里盆地的三个主要生烃坳陷(阿里雅卢尔-本地治里坳陷、坦加布尔坳陷和纳加帕提南坳陷)的钻井岩心样品的测试结果。 前阿尔布阶-赛诺曼阶泥页岩以及康尼亚克阶,三冬阶泥页岩的TOE平均值分别为1.44%和1.16%。主要为海进-海退地层层序的坎潘-马斯特里赫特阶泥岩的TOC平均值在0.62%~1.19%之间。所有经研究的烃源岩层样品的Rock—Eval测试结果表明,氢指数(HI)为30~275mgHC/g TOC,以Ⅲ型干酪根为主。这主要是由于该盆地以陆缘物质碎屑沉积物输入为主所致。 发育于海侵高峰期的深海相沉积环境中的前阿尔布阶-赛诺曼阶地层中,Ⅱ型干酪根类型的比例占有明显优势,其主要来源于海洋浮游有机质的贡献。 像全球其它许多地区一样,与阿尔布阶-赛诺曼期海侵相关的全球缺氧事件同样波及整个科费里盆地,从而导致了以Ⅲ型干酪根为主的优质烃源岩的广泛发育。然而,康尼亚克-坎潘-马斯特里赫特期的海进,海退过程则被认为对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烃源岩 生烃潜力 地层层序 盆地 海退 白垩系 干酪根类型 被动大陆边缘
下载PDF
浊流天然堤纵向粒度变化是自旋回还是异旋回?——地中海西部狮子湾罗纳新扇体浊积岩实例
5
作者 Bernard Dennielou +7 位作者 Agnes Huchon Celia Beaudouin 王亚辉(翻译) 赵朋肖(翻译) 韩斌(校对 杨丽娟(校对) 《海洋地质》 2012年第1期59-80,共22页
浊流天然堤向上变细的趋势通常解释为两种因素:沉积物供给的变化(外部动力=异旋回);或者天然堤的增加与溢岸水动力的变化(内部动力=自旋回)。然而,真正的原因仍然是推测,很难得到证实。在理论上,浊流流速(粒度)纵向上的变化... 浊流天然堤向上变细的趋势通常解释为两种因素:沉积物供给的变化(外部动力=异旋回);或者天然堤的增加与溢岸水动力的变化(内部动力=自旋回)。然而,真正的原因仍然是推测,很难得到证实。在理论上,浊流流速(粒度)纵向上的变化、浊流的高度以及天然堤的增加速率能很好地反映天然堤沉积序列的粒度演变。在小罗纳河新扇体浊积岩天然堤右侧取岩心MD99—2344,长8.5m的浊积岩沉积层序中包含100多套浊积岩层理并表现出明显的向上变细的趋势。通过对两个剖面浊流纵向的速度(Stacey,M.和Bowen,A.J,1988B)、纵向粒度以及简单绘图方法的分别描述,在设置不同的浊流高度、浊流底部粒度大小值的条件下,试着重新模拟向上变细的沉积过程。研究结果显示,浊积岩相向上变细的趋势可以通过浊积岩相天然堤的加积作用和浊流水道中能量的逐渐减弱的趋势来解释,这也就是自旋回的影响;然而,向上变细的粒度变化相当频繁时,就很难用内部动力来解释,通常是由于沉积物供给的变化控制,称为异旋回。纵向上粒度大小剖面更多取决于实际的流动条件,同时也表明纵向上的速度剖面不能用来证明浊流对沉积物的搬运能力。通过剖面的简单绘制能更好地理解和量化浊积沉积的动力,改进对浊流沉积物粒度特征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流 水道-天然堤 粒度 自旋回 异旋回
下载PDF
盆地水道-天然堤体系相关的沉积单元——来自墨西哥湾的研究实例
6
作者 Henry W. Posamentier 王亚辉(翻译) +1 位作者 赵朋肖(翻译) 杨丽娟(校对) 《海洋地质》 2012年第1期46-58,共13页
本文描述了深海水道一天然堤系统地震地貌和地震地层特征,通过常规三维地震反射特征,很好的反映了墨西哥湾盆地东北部中到高弯度的东南向水道和相关的沉积单元。沉积单元包括水道、天然堤、水道带、分支水道、决口扇、前缘扇、沉积波... 本文描述了深海水道一天然堤系统地震地貌和地震地层特征,通过常规三维地震反射特征,很好的反映了墨西哥湾盆地东北部中到高弯度的东南向水道和相关的沉积单元。沉积单元包括水道、天然堤、水道带、分支水道、决口扇、前缘扇、沉积波以及块状搬运复合体。讨论了每一种沉积单元地貌和地层的识别特征,认为这些沉积体与多次深海浊流和其它块体流搬运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流 地震数据 深水沉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