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制造时代培育“新工匠精神”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高盼 杨书房 《河北企业》 2023年第6期112-114,共3页
在智能制造业飞速发展,“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转型的背景下,“新工匠精神”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首先总结“新工匠精神”的内涵,指出“新工匠精神”既包含对传统工匠精神的坚守,又包含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创新... 在智能制造业飞速发展,“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转型的背景下,“新工匠精神”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首先总结“新工匠精神”的内涵,指出“新工匠精神”既包含对传统工匠精神的坚守,又包含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在对“新工匠精神”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了智能制造时代培育“新工匠精神”面临着新旧产业格局的转型、代际文化观念的冲突、新老技术特性的整合、智能创新业态的调整等冲突。针对诸多挑战,从“新工匠精神”内涵塑造、制度建设以及源头培育等几个方面进一步提出了智能制造时代加快培育“新工匠精神”的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中国制造 智能制造
下载PDF
论中原乡村振兴中乡贤群体的复兴 被引量:3
2
作者 杨书房 吴莉娅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2-79,共8页
中原乡村振兴的难点在于乡村精英流失、传统文化难延续,小富即安、集体经济发展遭遇瓶颈,田园不再、社会治理公众参与不足;振兴的重点在于绿色发展、文化兴盛、乡村善治。村民自治体制的突破、乡村中产阶层的崛起和乡村空间重构的机遇... 中原乡村振兴的难点在于乡村精英流失、传统文化难延续,小富即安、集体经济发展遭遇瓶颈,田园不再、社会治理公众参与不足;振兴的重点在于绿色发展、文化兴盛、乡村善治。村民自治体制的突破、乡村中产阶层的崛起和乡村空间重构的机遇和挑战为乡贤群体参与中原乡村振兴提供了条件,通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坚持以人为本、从"要人手不要人口"的区域剥夺型城乡发展转变为区域和谐发展,重塑乡贤群体复兴的文化基础;以终身学习、科学严谨的态度处事来提升公民素养,形成创新创业良好氛围,重构乡贤群体复兴的经济基础;以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为导向,推进人地和谐、"天人合一",重现乡贤群体复兴的生态基础,来实现体制内的村民自治与体制外的乡贤群体并进,提升乡村治理绩效,推进中原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贤群体 文化复兴 乡村振兴 中原
下载PDF
压力维稳的官博解构及其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杨书房 王军洋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36,共4页
压力政治的相对封闭性客观上要求建构新的渠道来推动政府内部尤其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信息沟通以消解体制内的政治压力,事实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建构这样一个沟通渠道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官博即是这方面的代表性事件之一。官博由于"... 压力政治的相对封闭性客观上要求建构新的渠道来推动政府内部尤其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信息沟通以消解体制内的政治压力,事实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建构这样一个沟通渠道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官博即是这方面的代表性事件之一。官博由于"博主"身份的政治性往往会成为沟通渠道的人格化代表,平等性和日常化成为了技术沟通异于以往的基本特征,官员通过微博发帖与回帖在同公民进行非正式沟通之余,从理念上、组织上和制度上起到了某种程度的科层解制作用,而公民的跟帖与转帖在非正式表达之余更是起到了对公权力的信任重建作用。但并不能因此而对官博给予过高的期望,因为官博现象的出现仅仅是有效政治改革来临之前的一种特殊时期的特殊政治现象而已,从长远来看,包括人大权威性建设、信访有效性建设和司法独立性建设在内的制度建设才是调谐顶层维稳与底层维权根本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层维稳 底层维权 官博 解构
下载PDF
压力维稳的官博解构及其发展
4
作者 杨书房 王军洋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2Z期8-11,共4页
压力政治的相对封闭性客观上要求建构新的渠道来推动政府内部尤其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信息沟通,以消解体制内的政治压力。事实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建构这样一个沟通渠道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官博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官博由于"博主&q... 压力政治的相对封闭性客观上要求建构新的渠道来推动政府内部尤其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信息沟通,以消解体制内的政治压力。事实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建构这样一个沟通渠道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官博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官博由于"博主"身份的政治性往往会成为沟通渠道的人格化代表,平等性和日常化成为技术沟通异于以往沟通方式的基本特征,官员通过微博发帖与回帖在同公民进行非正式沟通中,从理念上、组织上和制度上起到了某种程度的科层解制作用,而公民的跟帖与转帖在非正式表达上,更是起到了对公权力的信任重建作用。但并不能因此而对官博寄予过高的期望,因为官博现象的出现仅仅是有效政治改革来临之前的一种特殊时期的特殊政治现象而已。从长远来看,包括人大权威性建设、信访有效性建设和司法独立性建设在内的制度建设才是协调顶层维稳与底层维权的根本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层维稳 底层维权 官博 解构
下载PDF
“运动式”生态治理的效力与限度分析
5
作者 杨书房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Z期11-13,共3页
"运动式"治理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并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早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由于思维惯性的延续与执行效果的鼓舞,党和政府在推动政策执行或在常态制度执行受阻时,依然倾向于通过"运动式"... "运动式"治理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并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早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由于思维惯性的延续与执行效果的鼓舞,党和政府在推动政策执行或在常态制度执行受阻时,依然倾向于通过"运动式"治理模式来应对。这种情况在生态治理中同样屡见不鲜。"运动式"生态治理模式在带来便捷高效的同时,也会遭遇执行偏差、忽略整体的现实困境,对其纠偏须着眼于中央与地方共容利益的构建,以及进行生态治理的统筹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式”生态治理 常态化制度 利益分歧 制度建设
下载PDF
论区域公共资源管理的政府多元治理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劲松 杨书房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6,共5页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对政府公共资源管理合作的呼声日益高涨,而当前的区域公共管理研究过多地将政府看做与社会、市场平行的独立整体,较少探讨政府的内部科层结构和利益矛盾所带来的影响。政府多元治理模式试图从现有的管理...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对政府公共资源管理合作的呼声日益高涨,而当前的区域公共管理研究过多地将政府看做与社会、市场平行的独立整体,较少探讨政府的内部科层结构和利益矛盾所带来的影响。政府多元治理模式试图从现有的管理体制中汲取营养,将区域地方政府看做多个利益主体的结合,由中央政府为其横向合作搭建平台,在保证中央政府权威对地方政府的有效规制而不伤害地方政府自主合作积极性的情况下,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能勾勒框架,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公共资源管理 多元治理 政府
下载PDF
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与维持稳定——基于政治系统论的视角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劲松 杨书房 《晋阳学刊》 CSSCI 2012年第2期25-32,共8页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新型政治参与方式在我国的兴起,主要是由于目前政治生态条件下公民自发表达的无效,以及渊源于匿名性和平等性的网络参与在规避可能遭遇的实然表达所带来的政治风险方面的优势。但是网络政治参与在推动新型政治...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新型政治参与方式在我国的兴起,主要是由于目前政治生态条件下公民自发表达的无效,以及渊源于匿名性和平等性的网络参与在规避可能遭遇的实然表达所带来的政治风险方面的优势。但是网络政治参与在推动新型政治输入的情况下,也带来了一些诸如极端自由、网络话语强权等可能冲击社会稳定的新问题。目前,网络方面的技术困境和网民分散化,以及政府自身的网络规范缺失、决策封闭性等,都成为政府应对这些新问题的障碍。所以,政府维稳应着重于完善网络参与规范、推动网民理性化和实现政务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政府维持稳定 政治输入 政治系统论
下载PDF
农村基层党组织虚化成因剖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军洋 杨书房 《阅江学刊》 2011年第1期48-51,90,共5页
农村基层党组织虚化现象的成因共有四个方面,分别是:基层党组织的边缘化、地方化、家族化和派性化。边缘化和地方化主要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制度变迁(村民自治和村支书的民主推选)所引起,而家族化和派性化则由于农村"权力的文... 农村基层党组织虚化现象的成因共有四个方面,分别是:基层党组织的边缘化、地方化、家族化和派性化。边缘化和地方化主要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制度变迁(村民自治和村支书的民主推选)所引起,而家族化和派性化则由于农村"权力的文化网络"因素所造成。所以,对虚化现象的治理应该从加强党的领导同实现农村各项制度及"权力的文化网络"的对接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层党组织 权力的文化网络 虚化 制度 利益
下载PDF
论农村基层党组织虚化的成因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军洋 杨书房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9-51,共3页
农村基层党组织虚化现象的成因共有四个方面,分别是基层党组织的边缘化、地方化、家族化和派性化。边缘化和地方化主要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制度变迁(村民自治和村支书的民主推选)所引起,而家族化和派性化主要由于农村“权力的文... 农村基层党组织虚化现象的成因共有四个方面,分别是基层党组织的边缘化、地方化、家族化和派性化。边缘化和地方化主要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制度变迁(村民自治和村支书的民主推选)所引起,而家族化和派性化主要由于农村“权力的文化网络”因素所造成,所以对虚化现象的治理应该从实现加强党的领导同农村各项制度及“权力的文化网络”的对接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层党组织 权力的文化网络 虚化 制度 利益
下载PDF
警惕农村基层党组织虚化现象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军洋 杨书房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6,共3页
一、虚化现象概述 所谓虚化现象,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指由于农村中其他组织和势力的影响致使基层党组织弱化甚至不能正常运转及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的现象。因为此种情况有违于《党章》中“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 一、虚化现象概述 所谓虚化现象,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指由于农村中其他组织和势力的影响致使基层党组织弱化甚至不能正常运转及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的现象。因为此种情况有违于《党章》中“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层党组织 虚化现象 少数服从多数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中央委员会 正常运转 党的组织 《党章》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11
作者 杨书房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第3期73-74,共2页
在互联网大规模发展的背景下,各院校迫切需要通过教学改革不断完善自身。基于互联网背景的课堂教学改革可以真正体现“探究式学习”“开放式学习”的理念。在此背景下分析“互联网+”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明确了其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激发学... 在互联网大规模发展的背景下,各院校迫切需要通过教学改革不断完善自身。基于互联网背景的课堂教学改革可以真正体现“探究式学习”“开放式学习”的理念。在此背景下分析“互联网+”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明确了其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改进教师教学方式的重要意义,并且为了有效发挥它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提出积极开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慕课”教学模式,以此来促进“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翻转课堂 “慕课” 智慧课堂
下载PDF
论基层政府“关系式迫迁”的纠偏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书房 张劲松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8-52,共5页
公民权利意识的上涨催生着基层政府征地拆迁策略的转变。面对政府维稳与公民维权这对现实矛盾,同时鉴于基层拆迁情况复杂难控以及现有制度难以全部涵纳,契合基层民众心理文化结构而生的"关系式迫迁"取代了"强制性拆迁&qu... 公民权利意识的上涨催生着基层政府征地拆迁策略的转变。面对政府维稳与公民维权这对现实矛盾,同时鉴于基层拆迁情况复杂难控以及现有制度难以全部涵纳,契合基层民众心理文化结构而生的"关系式迫迁"取代了"强制性拆迁",在当前基层拆迁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其在带来成本节约与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因行政权力对社会领域的嵌入而实质上将风险转移至基层社会内部,并为腐败滋生培植了温床,如不纠偏则会损害基层政府公信力并危害基层政府执政合法性基础,因此,当前基层政府拆迁策略需摆脱对单纯"有效性"的依赖,谋求意识形态、制度与有效性的有机结合,构建民众主动认同的合法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政府 征地拆迁 关系式迫迁 强制性拆迁
原文传递
公民网络公共参与的行为逻辑探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金太军 杨书房 王军洋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6-164,共9页
在现实政治表达渠道不畅与虚拟参与成本较低的联合作用下,网络成为公民实现公共参与的现实选择,而网络公共参与在改进参与条件的同时,其"事件性"参与特征所形成的"爆炸性"增量对网络社会运行形成了相当的压力。因此... 在现实政治表达渠道不畅与虚拟参与成本较低的联合作用下,网络成为公民实现公共参与的现实选择,而网络公共参与在改进参与条件的同时,其"事件性"参与特征所形成的"爆炸性"增量对网络社会运行形成了相当的压力。因此,网络社会的稳定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对"爆炸性"参与的有效调节,而调节的有效性则以对网络公共参与群体的行为模式的了解为基础。与现实社会不同的是,网络社会参与最明显的两个特征在于参与的匿名性和广泛性,前者导致网民因缺少现实社会中的规则约束而倾向于忽视责任,在此基础上参与者的道德理性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后者的价值在于保证事件的影响范围及其关涉群体与现实社会有较强的同构性和代表性。基于此二者特征,网络公共参与群体的行为模式可大致划分为高理性低关联、高理性高关联、低理性低关联、低理性高关联四类。作为参与行为的目标,理性化将是网络公共参与的最终发展方向,只不过是在事件高相关还是事件非相关的不同情况下,在文化应对与制度应对问题上有所侧重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公共参与 网络群体 事件关联 行为理性 体制化
原文传递
碳强度考核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行为偏差与角色规范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劲松 杨书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93,共7页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既带来了经济迅猛增长,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污染。中国需要经济持续发展,更要经济转型以适应环境承载力的要求。在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力共同作用下,中央政府开始积极进行生态政治化进程中的主动调试,出台了...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既带来了经济迅猛增长,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污染。中国需要经济持续发展,更要经济转型以适应环境承载力的要求。在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力共同作用下,中央政府开始积极进行生态政治化进程中的主动调试,出台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责任考核评估办法》,以激励地方政府低碳建设的积极性。然而,基于成本与收益的考量,地方政府往往仅从形式上保持与中央政府一致等方式象征性执行,或通过数据造假等形式规避可能带来的风险。这一执行偏差在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利益上的分歧。分税制的实施为地方政府提供了自由裁量的空间以及讨价还价的能力,监管有限与问责失灵则为地方政府的消极应对降低了风险。其化解需着眼于地方政府工具理性的价值回归、央地共容利益的建构以及环保问责制度的可行化与清晰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强度考核 地方政府 利益博弈 行为规塑
下载PDF
群众认同:当代基层政府动员合法性路径建构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劲松 杨书房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63,共7页
任何政权的确立与巩固都离不开合法性资源的支持,从而通过争取或强化民众的认同与接受以之实现长治久安。而在政治实践中,基层政府动员的合法性基础往往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演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法理型统治权威的逐渐淡... 任何政权的确立与巩固都离不开合法性资源的支持,从而通过争取或强化民众的认同与接受以之实现长治久安。而在政治实践中,基层政府动员的合法性基础往往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演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法理型统治权威的逐渐淡化和基层民众人民主权观念的深入人心,民众对认同客体提出了政治现代化的要求。而与之伴随的是在现代化过程中基层民众自身相对剥夺感的增强与基层动员规则基础的受损,这些都对基层政府合法性基础提出质疑。需从意识形态、规则基础与有效性基础三个方面获得民众的自发认同与拥护,因此需着眼于动员主体利益共同体观念的塑造,动员客体权力规制与社会保障的构建,以及发展成果为全体成员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认同 合法性 有效性
原文传递
碳中和目标下的生态审视与政府绿色转型——兼评张劲松《生态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书房 许开轶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3-147,共5页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积极推进绿色转型,宣告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带动各国减排目标提前实现,展现了中国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决心以及积极推进全球应对气候危机的责任担...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积极推进绿色转型,宣告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带动各国减排目标提前实现,展现了中国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决心以及积极推进全球应对气候危机的责任担当。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全面而系统的政府绿色转型推动国内的能源转型、发展方式转变,进而重塑中国核心竞争力。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重新审视与梳理政府的生态治理路径,谋求在气候治理上的国际话语权及国内可行化路径。张劲松的《生态治理现代化》(商务印书馆2021年版)一书,对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生态危机进行了深刻反思,概括了政府生态治理现代化的行动策略,为碳中和目标下政府绿色转型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生态治理 治理协同 绿色转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