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比较 被引量:9
1
作者 James F Kellam 王长簕() 杨云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586-588,共3页
根据2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结论,尚不能明确对于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何者更有效。尽管研究结果提示,与非手术治疗相比,手术治疗能获得更好的影像学复位效果,但是2种治疗方法腕部的最终功能恢复和活动度并... 根据2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结论,尚不能明确对于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何者更有效。尽管研究结果提示,与非手术治疗相比,手术治疗能获得更好的影像学复位效果,但是2种治疗方法腕部的最终功能恢复和活动度并无差异。对于疼痛的残留情况和握力恢复各研究结论不一。研究认为,手术治疗的患者关节炎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手术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 老年人 队列研究 功能恢复 治疗方法 残留情况 影像学
原文传递
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是否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对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David L Helfet 王簕() 杨云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2期1173-1182,共10页
4项队列研究关注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时不治疗尺骨茎突骨折对疗效的影响。这4项研究的结论均认为:与不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的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相比,不治疗尺骨茎突骨折并不会对最终疗效产生影响。通过1~... 4项队列研究关注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时不治疗尺骨茎突骨折对疗效的影响。这4项研究的结论均认为:与不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的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相比,不治疗尺骨茎突骨折并不会对最终疗效产生影响。通过1~2年的随访发现,不论患者是否存在尺骨茎突骨折,疗效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茎突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 固定治疗 疗效 钢板 队列研究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 髓内钉治疗与钢板同定治疗的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David L Helfet 王筋() 杨云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476-482,共7页
比较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研究很少,且质量较低.两种方法发生骨折不愈合的几率无差异.与钢板内固定相比,髓内钉治疗的患者感染发生率较低,但是骨折畸形愈合和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采用髓内钉治疗的患者有内... 比较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研究很少,且质量较低.两种方法发生骨折不愈合的几率无差异.与钢板内固定相比,髓内钉治疗的患者感染发生率较低,但是骨折畸形愈合和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采用髓内钉治疗的患者有内固定失败的报道.通过目前的病例报道,暂时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所以应进一步做前瞻性或随机对照研究来说明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治疗 关节外骨折 胫骨近端 髓内钉 钢板 感染发生率 筋膜室综合征 骨折畸形愈合
原文传递
股骨转子间骨折:经皮加压钢板固定治疗与髋螺钉治疗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Andrea C Skelly 王簕() 杨云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78-184,共7页
概要 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经皮加压钢板固定(PCCP)与髋螺钉(HS)的疗效何者更优,目前报道不一。推荐使用PCCP的认为,PCCP不但可以减少输血量,而且术后疼痛发生率低。使用PCCP与HS出现内固定失败的几率都很低,但使用PCCP... 概要 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经皮加压钢板固定(PCCP)与髋螺钉(HS)的疗效何者更优,目前报道不一。推荐使用PCCP的认为,PCCP不但可以减少输血量,而且术后疼痛发生率低。使用PCCP与HS出现内固定失败的几率都很低,但使用PCCP出现内固定失败或非预期二次手术的情况更为常见。对于两种治疗方法死亡率的比较,各研究结论一致,PCCP与HS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需通过大样本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来证实上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加压钢板固定 治疗效果 固定治疗 螺钉 内固定失败 术后疼痛 二次手术
原文传递
骨折愈合后 拆除内固定是否有益? 被引量:3
5
作者 James F Kellam 王簕() 杨云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74-380,共7页
对5项病例系列研究和2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总结后发现,几乎50%的患者在没有明确指征的情况下将内固定去除,这些患者中约有半数疼痛有所缓解,但也有患者存在内固定去除后疼痛加剧。去除固定是否会减轻疼痛,目前并不清楚。在几项研究中... 对5项病例系列研究和2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总结后发现,几乎50%的患者在没有明确指征的情况下将内固定去除,这些患者中约有半数疼痛有所缓解,但也有患者存在内固定去除后疼痛加剧。去除固定是否会减轻疼痛,目前并不清楚。在几项研究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去除后 愈合后 骨折 减轻疼痛 队列研究 病例系列 患者
原文传递
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治疗钛弹性钉与不锈钢弹性钉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Ian Harris 王簕() 杨云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7期671-676,共6页
对儿童股骨干骨折采用钛弹性钉与不锈钢弹性钉固定的疗效进行比较,2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结论截然相反。1项研究显示,钛弹性钉固定发生骨折畸形愈合的几率是不锈钢弹性钉的4倍,而另1项研究则认为,不锈钢弹性钉固定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更... 对儿童股骨干骨折采用钛弹性钉与不锈钢弹性钉固定的疗效进行比较,2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结论截然相反。1项研究显示,钛弹性钉固定发生骨折畸形愈合的几率是不锈钢弹性钉的4倍,而另1项研究则认为,不锈钢弹性钉固定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且股骨骨折愈合时间和负重的恢复时间均明显长于钛弹性钉固定组。因此,从目前2项研究中尚不能明确何种固定方式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弹性钉 不锈钢 儿童 治疗 骨折畸形愈合 骨折愈合时间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骨折——单极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Mohit Bhandari 王簕() 杨云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70-276,共7页
5项随机对照研究的证据显示:单极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相当,其中涉及功能恢复、短期或长期死亡率、再脱位风险及感染率等几个方面。其中仅1项研究随访比例大于85%,由于部分随访比例低,所以结论存在偏倚。... 5项随机对照研究的证据显示:单极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相当,其中涉及功能恢复、短期或长期死亡率、再脱位风险及感染率等几个方面。其中仅1项研究随访比例大于85%,由于部分随访比例低,所以结论存在偏倚。有必要采用严格方法学,提高随访比例,进一步开展随机对照研究以明确两种方法何者更优、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近端骨折 单极 随机对照研究 功能恢复 死亡率 感染率 再脱位
原文传递
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2
8
作者 Branko Kopjar 王簕() 杨云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0期965-973,共9页
根据四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结论,目前尚不能推断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是采用背侧钢板固定有利还是采用掌侧钢板固定有利。研究认为采用背侧钢板固定更有利于掌倾角的恢复,但是,总体上两种固定方法在其他影像学表现和功能活动度评价... 根据四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结论,目前尚不能推断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是采用背侧钢板固定有利还是采用掌侧钢板固定有利。研究认为采用背侧钢板固定更有利于掌倾角的恢复,但是,总体上两种固定方法在其他影像学表现和功能活动度评价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采用背侧钢板固定的患者屈伸活动似乎有少许丢失,但是并没有对两种固定方法在这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的研究。在所有的研究中,选择何种固定方法主要取决于外科医生的判断,因此关于预后的比较就难免会出现偏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钢板固定 固定方法 影像学表现 队列研究 屈伸活动 外科医生 背侧
原文传递
肱骨近端骨折 非手术治疗轻微移位或嵌插性骨折的早期功能锻炼与延期功能锻炼的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Hartmut R Siebert 王簕() 杨云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9期874-876,共3页
对于非手术治疗的轻微移位或嵌插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病例,比较早期功能锻炼与延期功能锻炼的效果后发现,在随访的前3~4个月内,早期功能锻炼的患者肩部总体功能恢复更好,疼痛更少,而且肩部活动范围更大。但是,在后期的随访中,两组... 对于非手术治疗的轻微移位或嵌插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病例,比较早期功能锻炼与延期功能锻炼的效果后发现,在随访的前3~4个月内,早期功能锻炼的患者肩部总体功能恢复更好,疼痛更少,而且肩部活动范围更大。但是,在后期的随访中,两组间的治疗效果并无统计学差异。一项长达2年的随访研究报道,根据Croft肩部伤残调查问卷评估发现,各治疗组中约1/3的患者遗留明显肩部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功能锻炼 肱骨近端骨折 非手术治疗 嵌插 移位 肩部功能障碍 随访研究 统计学差异
原文传递
影响锁骨骨折不愈合的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James F Kellam 王簕() 杨云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63-270,共8页
两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得到的证据显示,锁骨骨折时,女性患者和骨折移位的患者发生骨折不愈合的危险性更高。但是,对于高龄和骨折粉碎的患者是否也会增加锁骨骨折不愈合的危险性,目前结论尚不一致。至于其他一些类型骨折(成角、关节内... 两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得到的证据显示,锁骨骨折时,女性患者和骨折移位的患者发生骨折不愈合的危险性更高。但是,对于高龄和骨折粉碎的患者是否也会增加锁骨骨折不愈合的危险性,目前结论尚不一致。至于其他一些类型骨折(成角、关节内骨折、特定位置、短缩)和吸烟因素似乎并不会影响锁骨骨折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不愈合 前瞻性队列研究 关节内骨折 骨折移位 女性患者 特定位置
原文传递
髋臼骨折 病态肥胖对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11
作者 Andrea C Skelly 王簕() 杨云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78-183,共6页
3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试图阐明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合并病态肥胖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研究显示病态肥胖的患者术中失血量和伤口感染率更高。虽然与其他体质量的患者相比,病态肥胖的患者出现神经麻痹和肺栓塞的几率更高,但差异无统... 3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试图阐明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合并病态肥胖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研究显示病态肥胖的患者术中失血量和伤口感染率更高。虽然与其他体质量的患者相比,病态肥胖的患者出现神经麻痹和肺栓塞的几率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内固定术后 术后并发症 病态肥胖 髋臼骨折 伤口感染率 队列研究 神经麻痹 患者
原文传递
浮膝损伤 预后不良的风险
12
作者 David L Helfet 王簕() 杨云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1074-1078,共5页
4项前瞻性队列研究(CoE Ⅲ)对浮膝损伤后发生功能恢复不良的风险进行了报道,研究中膝关节的功能情况均采用Karlstr.m/Olerud评分法评价,本文以上述4项研究作为基础做一概述.其中1项研究报道当患者合并Müller AO Ⅰ型骨折时,发生... 4项前瞻性队列研究(CoE Ⅲ)对浮膝损伤后发生功能恢复不良的风险进行了报道,研究中膝关节的功能情况均采用Karlstr.m/Olerud评分法评价,本文以上述4项研究作为基础做一概述.其中1项研究报道当患者合并Müller AO Ⅰ型骨折时,发生功能恢复不良的平均风险为41%,另1项研究报道为17%.另有1项研究报道当患者合并Ⅱ型骨折时,发生功能恢复不良的平均风险为58%.统计学研究显示,功能恢复不良的发生风险与下列因素有关:Ⅱ型骨折(骨折累及关节)、伤后超过1周才行骨折内固定治疗者、胫骨软组织损伤严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风险 浮膝损伤 预后不良 前瞻性队列研究 Ⅱ型骨折 功能恢复 软组织损伤 固定治疗
原文传递
开放性创面的治疗负压创面治疗(NPWT)与常规敷料治疗的比较
13
作者 James F Kellam 王簕() 杨云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7期673-680,共8页
根据2项小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和1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总结后发现,对于高能量创伤所致的骨外伤伤口的治疗,负压创面治疗(NPWT)与常规敷料治疗相比,前者可降低创面的感染率、缩短引流时间、早期伤口闭合。虽然上述3项研究均认为NPWT的疗... 根据2项小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和1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总结后发现,对于高能量创伤所致的骨外伤伤口的治疗,负压创面治疗(NPWT)与常规敷料治疗相比,前者可降低创面的感染率、缩短引流时间、早期伤口闭合。虽然上述3项研究均认为NPWT的疗效更优,但是,各项研究针对创伤类型和疗效的评价指标并不相同。同时,鉴于上述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或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因此无法得出确切的循证医学结论。下一步研究应选择相似的创伤类型和治疗方法,采用严格的方法学,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分析,更有效地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方法 创面 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敷料 负压 队列研究 伤口闭合 创伤类型
原文传递
踝部骨折三层骨皮质螺钉固定法与四层骨皮质螺钉固定法的比较
14
作者 Branko Kopjar 王簕 杨云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8期765-772,共8页
两项随机对照试验得到的证据显示,踝部骨折时,与螺钉贯穿四层骨皮质固定法相比,只固定三层骨皮质已足够。但是,两种固定方法何者出现复位丢失的几率更高,目前仍不确定。一项小样本的研究显示采用三层骨皮质固定法治疗的患者术后3... 两项随机对照试验得到的证据显示,踝部骨折时,与螺钉贯穿四层骨皮质固定法相比,只固定三层骨皮质已足够。但是,两种固定方法何者出现复位丢失的几率更高,目前仍不确定。一项小样本的研究显示采用三层骨皮质固定法治疗的患者术后3个月时功能评分要略优于采用四层骨皮质固定法治疗的患者,但术后1年时两种固定方法问无差异。对于踝部背伸功能的恢复和并发症(二次手术、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种治疗方法问无显著差异。目前仍缺乏足够的临床试验来证实这些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部骨折 骨皮质 固定法 螺钉 随机对照试验 治疗方法 固定方法 功能评分
原文传递
踝部骨折--内固定术后踝部早期活动与延迟活动的比较
15
作者 Dan C Norvell 王簕() 杨云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473-479,共7页
四项小样本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显示:①与延迟至术后12周活动踝部相比,早期活动有利于踝部功能的恢复,但仅有一项研究提示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②术后早期活动踝部的患者可以更早地返回工作岗位。③在早期活动踝部的患者中,... 四项小样本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显示:①与延迟至术后12周活动踝部相比,早期活动有利于踝部功能的恢复,但仅有一项研究提示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②术后早期活动踝部的患者可以更早地返回工作岗位。③在早期活动踝部的患者中,感染更常见,但是与延迟活动的患者相比,前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几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活动 踝部骨折 内固定术后 半随机对照试验 统计学差异 工作岗位 静脉血栓 小样本
原文传递
髋部骨折体质量指数(BMI)作为预测因素
16
作者 Branko Kopjar 王簕() 杨云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7期675-682,共8页
根据一项Meta分析(包括12项研究)和5项队列研究的证据,观测超过150000个对象,发现体质量指数(BMI)是影响髋部骨折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BMI较低或体型较小会增加髋部骨折的发生风险,而较高的BMI可视为髋部骨折的保护因素。然而利... 根据一项Meta分析(包括12项研究)和5项队列研究的证据,观测超过150000个对象,发现体质量指数(BMI)是影响髋部骨折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BMI较低或体型较小会增加髋部骨折的发生风险,而较高的BMI可视为髋部骨折的保护因素。然而利用骨密度(BMD)进行校正后,Meta分析显示低BMI仍是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但高BMI则不再是髋部骨折的保护因素。另外,对于性别特异性BMI对髋部骨折发生的影响结论尚存争议。两项研究包括Meta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对髋部骨折发生风险的影响并无差异,即评价BMI对髋部骨折的影响时,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一项研究显示,对于女性,高BMI是骨折的保护因素,而在男性中未得出该结论。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性别与BMI在髋部骨折中的相互关系。本文涉及的研究均为大样本且经严格方法学检验的前瞻性研究,结论认为BMI是髋部骨折发生的重要预测因素之一,但是与BMD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体质量指数 预测因素 META分析 性别特异性 保护因素 BMI 发生风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