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前后中苏美关系的演变 被引量:4
1
作者 杨云若 《中共党史研究》 1988年第6期68-75,共8页
一 1936年11月,德、日签订《关于反共产国际协定》和秘密附属协定。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这个协定,“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矛头直指苏联和各国共产党。苏联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采取谨慎态度,竭力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 一 1936年11月,德、日签订《关于反共产国际协定》和秘密附属协定。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这个协定,“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矛头直指苏联和各国共产党。苏联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采取谨慎态度,竭力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苏联援华 太平洋战争 反共产国际协定 苏德战争 斯大林 中国共产党 统一战线 中国抗日战争 罗斯福
下载PDF
一部有研究价值的档案文献──读《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有感
2
作者 杨云若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88-93,共6页
关键词 共产国际 国民党左右派 维经斯基 俄共(布) 革命运动 研究价值 档案文献 孙中山 共产党人 中国国民
下载PDF
知己知彼,开阔视野──评《国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述评》一书
3
作者 杨云若 林茵 《世纪桥》 2001年第5期64-64,共1页
在目前的信息时代,国际学术交流十分迅捷、方便。因此,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或中共党史的教学或研究工作者,有必要关注国外这方面的学术著述。对这方面的动态有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关键词 《国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述评》 中国 近代史 现代史 研究方法 外国
下载PDF
共产国际和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4
作者 杨云若 《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 1982年第3期79-103,共25页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和共产国际有密切关系。在1922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参加共产国际的决议。
关键词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人 国民党左派 中国革命 鲍罗廷 蒋介石 斯大林 维经斯基 陈独秀 帝国主义
下载PDF
共产国际和毛泽东关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云若 李良志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1993年第3期75-95,共21页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最基本保证。本文试图通过共产国际和毛泽东关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策略、方针的比较研究,说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存在和发展,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最基本保证。本文试图通过共产国际和毛泽东关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策略、方针的比较研究,说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存在和发展,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吸收了共产国际指示中的正确因素,将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 中共中央 中国人民 马克思主义 周恩来 中国问题 中国国情 共产国际
原文传递
1928—1943年间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的若干研究课题 被引量:2
6
作者 杨云若 杨奎松 《教学与研究》 1986年第1期39-43,共5页
这一时期应当深入探讨的问题不少,这里只列举几个最重要的问题。一、中共“六大”和共产国际的关系中共“六大”是我党与共产国际关系最密切的一次代表大会。其正确内容和缺点,都同共产国际的指导思想密切相关。需要弄清这样一个问题;... 这一时期应当深入探讨的问题不少,这里只列举几个最重要的问题。一、中共“六大”和共产国际的关系中共“六大”是我党与共产国际关系最密切的一次代表大会。其正确内容和缺点,都同共产国际的指导思想密切相关。需要弄清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形势的估计还相当乐观,(国际代表罗明纳兹对我党1927年11月产生的“左”倾盲动倾向,曾有过重大影响),是什么原因促使它在中共“六大”上对中国革命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中国革命 李立三 中共中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指导思想 斯大林 革命形势 苏联
原文传递
1921—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的若干研究课题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云若 杨奎松 《教学与研究》 1985年第3期40-46,共7页
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非常密切。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有二十二年是作为一个支部从属于共产国际的。尽管随着党的成长、壮大和政治上的日趋成熟,它越来越多地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斗争所面... 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非常密切。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有二十二年是作为一个支部从属于共产国际的。尽管随着党的成长、壮大和政治上的日趋成熟,它越来越多地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斗争所面临的问题,但是,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始终存在着一个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因此,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问题不能不是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和国际共运史教学和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从事中共党史和国际共运史教学和研究的同志陆续发表了一些著作和文章,对各个时期的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我们在前一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几个需要继续探讨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代表 中国革命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民党 共产党员 中共党史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际共运 陈独秀 中国共产党人
原文传递
简析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与共产国际七大关系问题的争论 被引量:1
8
作者 杨云若 《教学与研究》 1986年第4期74-75,共2页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是中国共产党独立确定的,还是由共产国际帮助制定的?这一问题近年来引起党史学界的关注。一种意见认为,共产国际七大及随后召开的中共驻国际代表团会议完整地提出了这一策略方针。正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是中国共产党独立确定的,还是由共产国际帮助制定的?这一问题近年来引起党史学界的关注。一种意见认为,共产国际七大及随后召开的中共驻国际代表团会议完整地提出了这一策略方针。正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下,中国共产党才通过瓦窑堡会议制订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另一种意见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主要是毛泽东根据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独立制定的。我以为,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共产国际七大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方针和《八一宣言》的内容,对中共中央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确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共产国际 中国共产党 策略方针 毛泽东 瓦窑堡会议 七大 中共中央决定 影响作用 反法西斯
原文传递
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新动态
9
作者 杨云若 姚金果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8-51,共4页
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新动态杨云若,姚金果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研究队伍的加强和有关的档案资料的开放与发掘,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国革命关系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现将近几年来研究中的若干新动态述评如下。一、土地革... 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新动态杨云若,姚金果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研究队伍的加强和有关的档案资料的开放与发掘,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国革命关系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现将近几年来研究中的若干新动态述评如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国际对毛泽东也曾给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共产国际 斯大林 苏联与中国 关系研究 中国革命 蒋介石 司徒雷登 民族利己主义 苏联政府
原文传递
一个复杂的课题──介绍《动荡中的同盟──抗战时期中苏关系》
10
作者 杨云若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98-307,共10页
一个复杂的课题──介绍《动荡中的同盟──抗战时期中苏关系》杨云若王真撰写的《动荡中的同盟—抗战时期的中苏关系》(19931年5月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一书,是目前我国第一部论述抗战时期中苏关系的专著。该书计30万字,资... 一个复杂的课题──介绍《动荡中的同盟──抗战时期中苏关系》杨云若王真撰写的《动荡中的同盟—抗战时期的中苏关系》(19931年5月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一书,是目前我国第一部论述抗战时期中苏关系的专著。该书计30万字,资料翔实,立论严谨,观点富有新意。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苏关系 意识形态 苏联援华 苏日中立条约 国民政府 民族利己主义 抗战初期 国家利益 斯大林
原文传递
大革命失败前后共产国际内部围绕中国问题的争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云若 邱路 《近代史研究》 1987年第1期178-198,共21页
在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和发动了“四一二”事变后,围绕着如何看待革命形势,如何处理国共关系,以及如何应付突然事变等问题。
关键词 共产国际 国共关系 蒋介石 共产党 中山舰 革命形势 大革命失败 事变 国民党 政治路线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12
作者 杨云若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2-35,共4页
一、抗战初期的国际关系(1937—1939年) 1936年8月7日,日本在广田弘毅首相主持的五相会议上通过了日本的基本国策,提出南北齐头并进对外扩张的总体战略计划,规定“外交、国防相辅相成,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 一、抗战初期的国际关系(1937—1939年) 1936年8月7日,日本在广田弘毅首相主持的五相会议上通过了日本的基本国策,提出南北齐头并进对外扩张的总体战略计划,规定“外交、国防相辅相成,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的总方针;在北方,“陆军军备以能对抗远东苏军为目标”,在南方,“海军军备以能对抗美国海军、确保西太平洋制海权为目标”。为加强同美英法及苏联的对抗地位,日本加紧扩军备战,部署全面侵华,以扩大和巩固其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东亚新秩序” 蒋介石 日本侵华 苏联 国际关系 代表团团长 抗战初期 中国政府 “门户开放”政策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续二)
13
作者 杨云若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1-65,共5页
抗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续二)杨云若四、同盟国战略反攻与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美军自1943年11D在太平洋战场转入反攻,变逐岛战术为越岛战术,至1914年夏秋之间,就攻占了所罗门群岛、俾斯麦群岛和马绍尔群岛等,肃清了新几内... 抗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续二)杨云若四、同盟国战略反攻与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美军自1943年11D在太平洋战场转入反攻,变逐岛战术为越岛战术,至1914年夏秋之间,就攻占了所罗门群岛、俾斯麦群岛和马绍尔群岛等,肃清了新几内亚的日军,严重威胁着日军在海上的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抗战时期 国际关系 赫尔利 国共关系 中苏关系 苏联 杜鲁门 中国东北 史迪威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续一)
14
作者 杨云若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8-64,共7页
抗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续一)杨云若二、欧战爆发后中国面临的国际关系(1939——1941年)1939年,欧亚两洲形势紧张而复杂。德国在侵占奥地利、捷克之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了波兰。英、法深知,如果波兰被德国征服,欧洲均... 抗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续一)杨云若二、欧战爆发后中国面临的国际关系(1939——1941年)1939年,欧亚两洲形势紧张而复杂。德国在侵占奥地利、捷克之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了波兰。英、法深知,如果波兰被德国征服,欧洲均势就会发生有利于德国的变化,德国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抗战时期 国际关系 苏联 共产国际 共产党 日本 国民党 全球战略 援华制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