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前后血凝状态的血栓弹力图观测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自然 崔言森 +3 位作者 雷红艳 郑梅 杨代群 孙全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6期115-118,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前后血凝状态的变化。方法选取静脉应用阿替普酶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测定溶栓前及溶栓后1、3、12 h的血栓弹力图。测定参数包括R值(凝血反应时间)、K值(凝血形成时间)、Angle...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前后血凝状态的变化。方法选取静脉应用阿替普酶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测定溶栓前及溶栓后1、3、12 h的血栓弹力图。测定参数包括R值(凝血反应时间)、K值(凝血形成时间)、Angle角(凝固角)、MA值(两侧曲线最宽距离或称最大振幅)。结果溶栓前所有患者R值较正常值缩短,K值、Angle角和MA值正常;溶栓后1 h,R、K值较溶栓前增加;MA值、Angel角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3、12 h数值基本接近于溶栓前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可以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前后血凝状态的变化,对下一步临床治疗指导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
下载PDF
茶叶蛋白的研究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胡晓倩 杨代群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0年第1期4-6,共3页
茶叶中含有15%—30%的蛋白质,对生物体具有多种重要功能,但其中绝大多数是非水溶性蛋白质,难以直接被人体吸收。目前对茶叶蛋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取工艺上,研究表明用复合法提取的效果最好。为了更好地利用茶叶资源,可通过对非水溶性... 茶叶中含有15%—30%的蛋白质,对生物体具有多种重要功能,但其中绝大多数是非水溶性蛋白质,难以直接被人体吸收。目前对茶叶蛋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取工艺上,研究表明用复合法提取的效果最好。为了更好地利用茶叶资源,可通过对非水溶性蛋白改性(溶解性、吸水性、吸油性、乳化性、胶凝性等)来提高人体对茶叶蛋白的利用率,发挥茶叶蛋白的生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蛋白 研究现状 提取工艺 发展对策
下载PDF
浅析高层建筑桩基础设计
3
作者 周宏 杨代群 《城市建筑》 2013年第10期119-119,124,共2页
本文阐述了建筑桩基础的作用,分析了建筑工程常用的桩基础类型,指出了高层建筑桩基础在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设计方法。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桩基础设计
下载PDF
小学数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困境及改进路径
4
作者 杨代群 《进展》 2021年第10期126-127,共2页
目前,小学数学的综合素质评价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评价内容与指标体系科学性不够、评价主体与方法单一化倾向、评价程序与过程简单化处理、评价结果的呈现与使用存在偏差。本文针对小学数学综合素质评价的这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努力探索... 目前,小学数学的综合素质评价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评价内容与指标体系科学性不够、评价主体与方法单一化倾向、评价程序与过程简单化处理、评价结果的呈现与使用存在偏差。本文针对小学数学综合素质评价的这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努力探索不流于形式,且简单易操作的小学数学综合素质评价的改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素质评价 实施困境 改进路径 小学数学
下载PDF
阿替普酶注射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1
5
作者 王自然 郑梅 +2 位作者 赵广建 杨代群 雷红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1-394,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和溶栓时间的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组90例、B组90例和C组40例。A组予以阿替普酶0.6 mg·kg^(-1),静脉滴注,溶栓时间<30 min;B组予以阿替...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和溶栓时间的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组90例、B组90例和C组40例。A组予以阿替普酶0.6 mg·kg^(-1),静脉滴注,溶栓时间<30 min;B组予以阿替普酶0.6 mg·kg^(-1),静脉滴注,溶栓时间约60 min;C组予以阿替普酶0.9 mg·kg^(-1),静脉滴注,溶栓时间约60 min。溶栓治疗1 d后,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1),qd,持续3个月。比较3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 h,A、B、C组NIHSS评分分别为(7.11±0.83),(8.24±0.96),(8.32±1.38)分;治疗后1 d,A、B、C组NIHSS评分分别为(7.92±0.93),(8.92±1.03),(9.09±1.17)分;治疗后7 d,A、B、C组NIHSS评分分别为(6.63±0.77),(7.31±0.83),(7.36±0.88)分;治疗后30 d,A、B、C组NIHSS评分分别为(4.89±0.62),(5.62±0.76),(5.78±0.87)分;治疗后90 d,A、B、C组NIHSS评分分别为(3.53±0.58),(4.77±0.55),(4.69±0.61)分,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A、B、C组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72.22%(65/90例),54.44%(49/90例),55.00%(22/40例),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以牙龈出血为主,A、B、C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率分别为8.89%,12.22%,17.50%,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替普酶0.6 mg·kg^(-1),溶栓时间<30 min的方案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不增加出血的风险,而且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注射剂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 阿司匹林
原文传递
血糖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相关分析
6
作者 杨代群 魏绪芳 刘运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0018-0020,共3页
探讨血糖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中老年帕金森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86例(PD组),其中H-Y分期1-2-级42例,H-Y分期2.5-4级44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 探讨血糖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中老年帕金森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86例(PD组),其中H-Y分期1-2-级42例,H-Y分期2.5-4级44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收集入组者年龄、性别、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P感染等基线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PD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幽门螺杆菌感染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Y分期2.5-4级患者HP感染率高于1-2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升高、HP感染可能是PD的危险因素;HP感染可能与PD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血糖 幽门螺杆菌 线粒体
下载PDF
小剂量与标准剂量静脉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自然 赵广健 +3 位作者 任熙文 崔言森 雷红艳 杨代群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8期694-698,共5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与标准剂量静脉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6年1月期间接受静脉阿替普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用药剂量分为小剂量组(0.6~0.8 mg/kg)和标准剂量组(0.9 mg/kg)... 目的探讨小剂量与标准剂量静脉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6年1月期间接受静脉阿替普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用药剂量分为小剂量组(0.6~0.8 mg/kg)和标准剂量组(0.9 mg/kg)。在发病后90 d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价临床转归,0~1分定义为转归良好;安全性指标为发病后90 d内的病死率以及7 d内的有症状脑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ICH)发生率。结果共纳入790例患者,小剂量组612例,标准剂量组178例。两组各项基线临床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小剂量组90 d转归良好率(35.6%对37.6%;χ2=0.872,P=0.35)和病死率(5.1%对6.2%;χ2=2.173,P=0.14)与标准剂量组均无显著差异,但SICH发生率显著低于标准剂量组(1.8%对5.1%;χ2=5.875,P=0.015)。结论小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与标准剂量方案相当,而且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血栓溶解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中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9
8
作者 赵广健 王自然 +5 位作者 王立泉 程中荣 雷红艳 杨代群 崔言森 张士瑞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6年第5期557-561,F0003,共6页
目的:运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时间窗内溶栓治疗前后静脉低信号及微出血情况,观察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及安全性,以指导个性化溶栓治疗.方法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多模磁共振检查,根据 SWI 检... 目的:运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时间窗内溶栓治疗前后静脉低信号及微出血情况,观察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及安全性,以指导个性化溶栓治疗.方法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多模磁共振检查,根据 SWI 检测结果分为静脉对称组和静脉不对称组,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复查多模磁共振.观察对比两组间疗效、安全性及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60例患者,其中静脉对称组17例,静脉不对称组43例.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 h 及24 h 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11.9±3.8),(7.3±4.5),(7.1±5.2)分和(12.4±4.2),(8.2±4.3),(7.9±4.8)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90 d死亡率均为0.静脉对称组微出血灶数目、微出血级别及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低于静脉不对称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90 d 神经功能改善率为分别为70.2%和58.1%,静脉对称组预后优于静脉不对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WI 静脉低信号可以作为评价低灌注程度、溶栓预后效果及溶栓后出血的指标,指导个体化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静脉溶栓 静脉不对称性 微出血 磁敏感加权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