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东湾北部潜山走滑转换带特征及其对规模性储层的控制
1
作者 惠冠洲 牛成民 +4 位作者 杨传超 张江涛 关超 王明春 赵婧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共11页
潜山走滑转换带在渤海海域发育较为广泛,但其发育特征及控储作用研究薄弱。利用钻井、测井、三维地震等各类资料,对辽东湾北部地区构造转换带发育特征、成因机制及其对潜山规模型储层控制作用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燕山末期左旋走滑背景下... 潜山走滑转换带在渤海海域发育较为广泛,但其发育特征及控储作用研究薄弱。利用钻井、测井、三维地震等各类资料,对辽东湾北部地区构造转换带发育特征、成因机制及其对潜山规模型储层控制作用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燕山末期左旋走滑背景下,辽东湾北部潜山发育多种类型转换带;根据走滑断层的相互作用以及转换带的形态,可以将辽东湾北部潜山转换带分为单支弯曲型和双支叠覆型两种类型;根据局部应力状态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单支反“S”型、单支“S”型、双支左旋右阶以及双支左旋左阶转换带4个亚类,其中单支反“S”型和双支左旋右阶型转换带属增压型转换带,单支“S”型和双支左旋左阶型转换带属释压型走滑转换带。增压型走滑转换带提供的压扭性动力破碎作用使得潜山发育大规模裂缝型储集层,是潜山规模型储层发育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增压型走滑转换带 释压型走滑转换带 储层 渤海海域 辽东湾北部潜山
下载PDF
含苯并咪唑结构双马来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
2
作者 周赞民 李根臣 +4 位作者 孔国强 王义师 王昭硕 马海艇 杨传超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39,共8页
针对结构复合材料高耐温等级的应用需求,从改善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基体性能出发,采用分子设计的方法,将刚性苯并咪唑环结构引入单体主链中,以共沸甲苯法合成出含单苯并咪唑结构双马来酰亚胺单体(BZ-BMI)和含邻苯并咪唑结构双马来酰... 针对结构复合材料高耐温等级的应用需求,从改善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基体性能出发,采用分子设计的方法,将刚性苯并咪唑环结构引入单体主链中,以共沸甲苯法合成出含单苯并咪唑结构双马来酰亚胺单体(BZ-BMI)和含邻苯并咪唑结构双马来酰亚胺单体(OBZ-BMI)。采用核磁共振氢谱与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中间产物和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和热重(TG)分析法研究了单体的固化行为及固化物的热稳定性。DSC曲线结果表明,BZ-BMI与OBZ-BMI在210~370℃温度范围内进行交联固化,其固化行为受链段长度、分子结构规整性与相互作用力影响较大;同时,结合DSC曲线确定了单体的固化工艺为200℃/2 h+250℃/2 h+330℃/6 h;FTIR分析表明此工艺可以完全固化。TG分析表明,其热分解温度与二苯甲烷型双马来酰亚胺(BDM)相当,而P(BZ-BMI)与P(OBZ-BMI)在800℃下残炭率分别为74.7%与70.4%,远高于P(BDM)的测试值(48.3%),说明苯并咪唑结构的引入有效提高了BMI的耐热阻燃性能;OBZ-BMI共聚改性体系保持了优异的力学性能,较传统二烯丙基双酚A改性BMI体系的冲击强度提高了20%,拓宽了BMI在耐高温树脂基结构复材领域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咪唑 双马来酰亚胺 合成 聚合物 耐热性能
下载PDF
缅甸安达曼海弧后坳陷天然气成藏要素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5
3
作者 徐思煌 郑丹 +3 位作者 朱光辉 杨松岭 李超 杨传超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29-34,共6页
缅甸安达曼海已成为中国石油企业的重要海外探区之一。受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和西缅甸微地块多期斜向俯冲的影响,该区先后经历了被动陆缘、过渡型陆缘及主动陆缘的演化阶段,盆地属性与油气成藏特征极为复杂。通过系统梳理安达曼海弧后坳... 缅甸安达曼海已成为中国石油企业的重要海外探区之一。受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和西缅甸微地块多期斜向俯冲的影响,该区先后经历了被动陆缘、过渡型陆缘及主动陆缘的演化阶段,盆地属性与油气成藏特征极为复杂。通过系统梳理安达曼海弧后坳陷的烃源岩、储盖层、圈闭、输导体系与油气生-运-聚匹配史等成藏要素,总结出该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本区发育渐新统—下中新统、中中新统与上新统3套泥质烃源岩,前二者为成熟烃源岩,后者为生物气源岩;岛弧带上碳酸盐岩礁体与斜坡带上砂体的储集条件良好;斜坡带继承性古隆起之上的断背斜圈闭容积大;高角度张性断裂与连通性砂体分别构成以垂向、侧向为主的输导体系。结合油气成因、运移方式与圈闭类型的主要特征,建立了2种成藏模式:①中央凹陷带浅层生物气或混源气垂向运移断块圈闭成藏模式;②东部斜坡带、西部斜坡和岛弧带热解气侧向运移断背斜-岩性圈闭成藏模式。西部斜坡及岛弧带上的碳酸盐岩礁体和东部斜坡带继承性古隆起之上的大型断背斜是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主动陆缘 弧后坳陷 安达曼海 缅甸
下载PDF
TL-Boost光伏系统中两个关键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谢勇 成刚 +1 位作者 方宇 杨传超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7-90,共4页
采用三电平Boost(TL-Boost)作为非隔离光伏并网系统的前级变换器,建立了基于TL-Boost电路的共模漏电流等效电路,推导了系统的漏电流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在TL-Boost电路中采用同步调制策略可减轻系统共模漏电流的结论。针对启动过... 采用三电平Boost(TL-Boost)作为非隔离光伏并网系统的前级变换器,建立了基于TL-Boost电路的共模漏电流等效电路,推导了系统的漏电流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在TL-Boost电路中采用同步调制策略可减轻系统共模漏电流的结论。针对启动过程中直流母线建压时可能出现的中点电位不平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前级TL-Boost电路的模糊控制策略,实现了母线侧两电容电压的平衡。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换器 非隔离型 并网系统
下载PDF
大功率LED多芯片模块水冷散热设计 被引量:4
5
作者 杨传超 王春青 杭春进 《电子工艺技术》 2010年第5期253-257,274,共6页
针对车用大功率LED照明灯,提出了水冷热沉散热设计。比较了水冷热沉内部串联方式、伪串联方式、并联方式和伪并联方式四种水道的对应LED结温与水泵功率。研究了采用并联方式时LED结温与各条分水道流速的相对标注偏差值(简称RSD值)之间... 针对车用大功率LED照明灯,提出了水冷热沉散热设计。比较了水冷热沉内部串联方式、伪串联方式、并联方式和伪并联方式四种水道的对应LED结温与水泵功率。研究了采用并联方式时LED结温与各条分水道流速的相对标注偏差值(简称RSD值)之间的关系和降低RSD值的方法。计算了经优化设计后的水冷散热系统各个环节的热阻,并与热管自然对流散热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热设计 水冷 RSD 热阻
下载PDF
缅甸安达曼海域中部天然气成因与气源
6
作者 徐思煌 杨传超 +1 位作者 杨松岭 郑丹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7-134,共8页
位于主动大陆边缘的缅甸安达曼海域中部天然气资源丰富,成因多样。天然气成因类型直接影响勘探领域与方向的确定。通过气体组分、CH4和CO2碳同位素资料,对缅甸安达曼海域中部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岩进行了判识。结果表明:上新统部分天... 位于主动大陆边缘的缅甸安达曼海域中部天然气资源丰富,成因多样。天然气成因类型直接影响勘探领域与方向的确定。通过气体组分、CH4和CO2碳同位素资料,对缅甸安达曼海域中部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岩进行了判识。结果表明:上新统部分天然气具有较轻CH4碳同位素,为生物成因气,部分碳同位素较重的天然气属于热成因气;中新统及渐新统天然气CH4碳同位素均较重,属于热成因气;CO2碳同位素显示其存在无机、有机2种成因;此外,还存在少量生物气与热成因气或无机气的混源气。认为该区无机成因CO2与CH4共存体系通过基底断裂来源于地壳深部或上地幔;上新统生物气来自上新统未熟源岩;产于上新统、中新统热成因气,来源于上新统下部、中新统或渐新统上部等深层高-过成熟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天然气成因 气源岩 主动大陆边缘 安达曼海
下载PDF
微服务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杨传超 《科技视界》 2017年第33期142-142,159,共2页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网络支付等发展势不可挡。互联网金融在理念和技术方面的创新层出不穷,微服务的设计思想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特点及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典型架构模式,并着重分析...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网络支付等发展势不可挡。互联网金融在理念和技术方面的创新层出不穷,微服务的设计思想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特点及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典型架构模式,并着重分析了微服务应用在互联网金融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服务 互联网金融
下载PDF
叉头框蛋白C1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杨传超 张墨轩 +1 位作者 张健 衡雪源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前,恶性肿瘤的发生机制仍不明确。因此,研究其发病机制,寻找新的药物靶点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叉头框家族(FOXs)是一个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转录调控因子家族,可通过调控癌基因、抑癌基因、细胞周期调控分子、生长相关信号转导通路、血管... 目前,恶性肿瘤的发生机制仍不明确。因此,研究其发病机制,寻找新的药物靶点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叉头框家族(FOXs)是一个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转录调控因子家族,可通过调控癌基因、抑癌基因、细胞周期调控分子、生长相关信号转导通路、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和细胞的凋亡过程等,对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转移和侵袭产生重要影响。该家族基因分为19个亚群(FOXA-FOXS),现就其中的FOXC1基因的结构、生理功能、在不同恶性肿瘤中的作用以及在肿瘤耐药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C1 叉头框家族 肿瘤 NF-ΚB信号通路 转录调控
下载PDF
互联网技术在证券业务中的应用分析
9
作者 杨传超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7年第9期297-297,共1页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信息网络的发展,互联网日益成为世界金融市场运作的中枢,证券市场的信息化应运而生。本文从互联网技术特征角度,结合证券业务自身特点,探讨互联网技术在证券业务中的框架选用和具体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互联网技术 客户端 服务端 证券业务
下载PDF
辽东湾坳陷斜坡型太古界潜山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锦州25-A构造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茂桢 王冰洁 +3 位作者 杨传超 郝轶伟 张江涛 于雯汀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4-631,共8页
针对斜坡型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空间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认识不清等问题,以渤海海域锦州25-A构造太古界潜山为研究对象,基于岩心、井壁取心、测井、地震及实测物性资料,明确了太古界潜山储层类型及其成储模式。结果表明... 针对斜坡型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空间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认识不清等问题,以渤海海域锦州25-A构造太古界潜山为研究对象,基于岩心、井壁取心、测井、地震及实测物性资料,明确了太古界潜山储层类型及其成储模式。结果表明:1)变质岩潜山储层以构造裂缝为主,沿构造裂缝发育溶蚀孔,为典型的双孔介质型储层,孔隙度介于3.5%~13.3%,渗透率介于0.01×10^(-3)~15.32×10^(-3)μm^(2)。2)构造活动、风化作用以及矿物组成共同控制了潜山储层的空间分布,燕山末期走滑压隆带应力集中,储层发育厚度可超过100 m;风化作用导致潜山顶部100 m以内发生强溶蚀,孔隙度较内幕裂缝带提高3倍,渗透率可提高近100倍;储层的发育具有矿物选择性,脆性矿物质量分数超过80%的变质花岗岩脆性强且具有更多的可溶矿物,是最主要的成储岩性。3)斜坡型变质岩潜山具有“构造主导,风化-矿物联控”的优质储层发育模式,燕山期走滑压隆带是最优储层发育区,该模式对未来斜坡型太古界潜山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带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太古界潜山 渤海海域
下载PDF
F波评估兔不同程度永久性腰髓缺血损伤动物模型的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栾金利 杨传超 +3 位作者 宋启民 程彦昊 费昶 张健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1215-1219,共5页
目的探讨兔胫后神经F波对不同水平永久性腰髓缺血动物模型的评估作用。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完全随机方式分为6组,1组为对照组,其余5组为实验组。对照组(n=5)用于确定最佳刺激强度,并用于排除麻醉和手术对F波的影响,实验组(n=5)分... 目的探讨兔胫后神经F波对不同水平永久性腰髓缺血动物模型的评估作用。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完全随机方式分为6组,1组为对照组,其余5组为实验组。对照组(n=5)用于确定最佳刺激强度,并用于排除麻醉和手术对F波的影响,实验组(n=5)分别结扎左肾动脉和动脉分叉间不同水平的腰动脉,腰动脉结扎后2 h和2 d记录F波,分别在麻醉清醒后和手术后2 d进行运动功能评分,分析实验各组术后2 h F波波幅变化与下肢运动功能的相关性,2 d后取缺血中心区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缺血区病理变化。结果 F波的波幅在1根组和2根组结扎前后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结扎前后不同时间点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3根组、4根组和5根组血管后的F波的波幅下降,各组结扎前后不同时间点波幅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波的潜伏期在1根组和2根组结扎前后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在3根组、4根组和5根组随着缺血程度的增加逐渐延长,各组潜伏期结扎前后不同时间点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下肢胫后神经F波的潜伏期不能量化反映腰髓缺血损伤程度,但严重缺血后潜伏期也可延长;F波波幅能够反映腰髓缺血损伤程度并且能够预测脊髓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波 脊髓 缺血 腰动脉
下载PDF
新型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丽娟 谢勇 +1 位作者 杨传超 方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年第16期21-22,共2页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非隔离并网逆变器,详细分析此拓扑结构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寄生参数的共模漏电流模型。比较分析了H6桥和新型非隔离并网逆变器的漏电流大小、开关损耗、稳定性及效率。理论计算和仿真结果表明新型非隔...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非隔离并网逆变器,详细分析此拓扑结构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寄生参数的共模漏电流模型。比较分析了H6桥和新型非隔离并网逆变器的漏电流大小、开关损耗、稳定性及效率。理论计算和仿真结果表明新型非隔离并网逆变器的性能优于H6桥逆变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漏电流 共模电压 开关损耗
下载PDF
高强高模聚酰亚胺纤维的空间环境适应性研究及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传超 徐鸿杰 +6 位作者 田国峰 张静静 高鸿 卓航 张梦颖 战佳宇 武德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80-184,共5页
高强高模聚酰亚胺(PI)纤维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高性能有机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高低温性能、低介电、高绝缘、高阻燃、耐辐照等综合性能,在航天、航空、安全防护、核工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工作着重针对高强高模PI... 高强高模聚酰亚胺(PI)纤维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高性能有机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高低温性能、低介电、高绝缘、高阻燃、耐辐照等综合性能,在航天、航空、安全防护、核工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工作着重针对高强高模PI纤维在航天领域中的应用需求,特别是在空间环境中的应用特点,分析了其在极端温度、交变温度、粒子辐照、高真空以及长期负载等环境下的性能表现,初步考核了其空间环境适应性,以期为其相关应用提供设计依据。研究结果显示,高强高模PI纤维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耐高低温、耐粒子辐照、抗蠕变等综合性能,在350℃条件下其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仍分别可达到1.55 GPa和27.74 GPa,经1.0×10^(8)rad(Si)剂量粒子辐照后,拉伸性能保持率高于98%。此外,本工作还结合PI纤维的综合性能表现对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纤维 空间环境 适应性 航天应用
下载PDF
源外斜坡区油气运移主控因素及优势路径刻画——以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斜坡区为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传超 张新涛 +3 位作者 郭涛 姚城 郭瑞 张震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9-703,共5页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渤海海域凸起高部位构造圈闭已勘探殆尽,凸起斜坡区成为下步勘探重点。对油气运移路径认识不清,制约了斜坡区的进一步油气勘探。通过综合分析石臼坨凸起斜坡区的石油地质特征,提出了"源-断-脊"三元耦合控...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渤海海域凸起高部位构造圈闭已勘探殆尽,凸起斜坡区成为下步勘探重点。对油气运移路径认识不清,制约了斜坡区的进一步油气勘探。通过综合分析石臼坨凸起斜坡区的石油地质特征,提出了"源-断-脊"三元耦合控制凸起斜坡区油气聚集成藏模式。结合盆地流线模拟技术,对凸起斜坡区的油气优势运移路径进行精细刻画,共刻画13条油气优势运移路径。勘探实践证实,位于油气优势运移路径上的构造、构造-岩性圈闭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运移路径 主控因素 “源-断-脊” 源外斜坡区
下载PDF
渤海秦南凹陷沙三段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定量预测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传超 郭瑞 +2 位作者 王富民 张震 裴小刚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9-557,共9页
研究渤海海域秦南凹陷古近系沙三段烃源岩品质特征。以岩心地球化学分析、测井曲线及地震资料为基础,定量预测秦南凹陷沙三段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在三维空间内的分布规律。首先,基于实测有机碳含量与测井参数的响应关系,应用Δlg R法建立... 研究渤海海域秦南凹陷古近系沙三段烃源岩品质特征。以岩心地球化学分析、测井曲线及地震资料为基础,定量预测秦南凹陷沙三段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在三维空间内的分布规律。首先,基于实测有机碳含量与测井参数的响应关系,应用Δlg R法建立有机碳含量测井预测模型;其次,基于三维地震数据,通过工作站软件获得测井预测有机碳含量曲线与井旁道地震属性的计算关系模型,进而通过地震属性计算获得有机碳含量三维数据体。结果表明,秦南凹陷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整体较高,其有机碳质量分数普遍高于2%,其中秦南凹陷东南洼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最高,其次为东洼和西洼。经与实钻结果对比,沙三段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预测误差在20%左右,厚度预测误差在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有机碳含量 测井预测 地震预测 秦南凹陷 边缘凹陷
下载PDF
渤海海域石东斜坡带“双断-接力”油气运移模式及勘探实践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传超 张新涛 +2 位作者 郭涛 张震 姚城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5期49-56,共8页
为厘清斜坡带油气运移、聚集、成藏等科学难题,高效指导斜坡带油气勘探,通过综合分析石臼坨凸起东部斜坡区的石油地质特征,提出了"双断-接力"油气运移模式。边界断裂活动性、断面形态及启闭性控制油气由凹陷向凸起垂向运移,... 为厘清斜坡带油气运移、聚集、成藏等科学难题,高效指导斜坡带油气勘探,通过综合分析石臼坨凸起东部斜坡区的石油地质特征,提出了"双断-接力"油气运移模式。边界断裂活动性、断面形态及启闭性控制油气由凹陷向凸起垂向运移,并在凸起斜坡区沿新近系馆陶组横向运移,馆陶组顶面形态控制油气横向运移方向;切脊次级断裂控制油气最终聚集成藏。基于QHD33-1S油田区的264个已钻砂体统计,控制砂体成藏的切脊次级断裂(A类断裂),均位于油气优势运移路径上,且断层活动性>50 m、切入馆陶组构造脊的规模在4 km以上。勘探实践证实,位于油气优势运移路径上、A类断裂控制下的构造和构造-岩性圈闭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断裂 切脊次级断层 油气运移 双断接力 石东斜坡带 渤海海域
下载PDF
振动时效技术在矿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17
作者 高昕 杨传超 戴胜奎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2-35,共4页
将振动时效方法引入煤矿机械产品中 ,充分利用现有测试系统的能力 ,在不增加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新工艺、新方法 ,提高煤矿机械中小产品的质量。该技术具有理论简单、易于实现的优点 。
关键词 振动时效技术 矿用机械设备 振动台法 工艺分析 参数 激振设备 残余应力 塑性变形
下载PDF
渤中凹陷西斜坡新近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勘探方向 被引量:17
18
作者 徐春强 王德英 +2 位作者 张新涛 杨海风 杨传超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217-225,共9页
近年来,渤中凹陷西斜坡新近系油气勘探相继取得重大突破,成为深入挖潜的重要区带。在对渤中凹陷西斜坡新近系油气分布和油源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斜坡新近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源岩发育特征、断裂展布特征以及圈闭类型主控... 近年来,渤中凹陷西斜坡新近系油气勘探相继取得重大突破,成为深入挖潜的重要区带。在对渤中凹陷西斜坡新近系油气分布和油源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斜坡新近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源岩发育特征、断裂展布特征以及圈闭类型主控了油气分布;研究区西部多洼共生,沙河街组烃源岩发育,并且被长期活动性油源断裂深切洼陷,为新近系浅层油气成藏提供了优越条件;研究区南部由于缺乏深切沙河街组烃源岩的大断裂,难以将油气运移至浅层,不利于油气聚集成藏。因此,渤中凹陷西斜坡应该遵循"环洼选区、主断控带"的勘探理念,重视次洼周边的勘探,以寻找生烃次洼周边有效的运移断层为工作重点,研究区西北部为新近系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新近系 浅层勘探 油源 成藏期次 断层 渤中凹陷
下载PDF
渤海海域浅层油气运移成藏理论技术创新与勘探突破 被引量:21
19
作者 薛永安 杨海风 +3 位作者 黄江波 杨传超 柳永军 王利良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23,共10页
浅层新近系是渤海油田的主力储量、产量层系,但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渤海海域浅层规模性储量发现的难度越来越大。近年来,通过地质认识和勘探技术的创新,重新认识了渤海海域浅层油气运移条件,建立了浅层油气富集与深层油气初次、二... 浅层新近系是渤海油田的主力储量、产量层系,但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渤海海域浅层规模性储量发现的难度越来越大。近年来,通过地质认识和勘探技术的创新,重新认识了渤海海域浅层油气运移条件,建立了浅层油气富集与深层油气初次、二次运移的关系,明确了浅层油气富集贫化机理,深化了“汇聚脊”控制浅层油气富集模式;在新认识的指导下,开展了基于地球物理方法的高勘探程度区浅层规模型构造 岩性目标探索,成功获得渤中29-6油田、垦利6-1油田等多个浅层大中型油气田的持续发现,保障了渤海油田储量、产量的稳步增长。渤海海域浅层油气运移成藏理论技术创新与勘探突破,不仅对该地区后续勘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对其他地区类似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浅层新近系 油气运移 汇聚脊 勘探突破 渤中29-6油田 垦利6-1油田
下载PDF
渤海秦南凹陷新生代断裂体系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震 徐春强 +2 位作者 郭瑞 李龙 杨传超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8-161,167,共5页
运用丰富的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刻画秦南凹陷新生代断裂体系平面和剖面发育特征,并结合区域构造运动背景,探讨了该区构造演化阶段与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古新世—始新世,一系列NNE向或NE向伸展断层组成了秦南凹陷的断裂体系;渐新世,该区断... 运用丰富的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刻画秦南凹陷新生代断裂体系平面和剖面发育特征,并结合区域构造运动背景,探讨了该区构造演化阶段与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古新世—始新世,一系列NNE向或NE向伸展断层组成了秦南凹陷的断裂体系;渐新世,该区断裂体系表现为伸展-走滑性质,主断裂处发育大量多级"y"形、似花状构造样式,同时在弯曲段部位产生走滑增压区、释压区,次级断裂多表现为NEE向雁列状;新近纪时期断裂体系以马尾状和雁列状断裂为主,并发育"背形负花"状构造。结合新生代区域构造运动背景,将研究区构造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强伸展-弱走滑期(古新世—始新世)、强走滑-弱伸展期(渐新世)、弱走滑-弱挤压期(新近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体系 演化阶段 形成机制 新生代 秦南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