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多孔钛金属支架的数字化设计及分析
1
作者 杨伽捷 刘合飞 +4 位作者 施晓健 沈美华 秦超 沈灵杰 施凯兵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79-85,89,共8页
目的设计3D打印多孔钛金属支架并通过有限元分析找出满足大孔径和高抗压强度的结构设计方案。方法利用计算机Autodesk Inventor软件,设计15种不同孔隙结构的单元钛合金支架模型(5种类型单元体结构,分别为仿钻石-60°、仿钻石-90... 目的设计3D打印多孔钛金属支架并通过有限元分析找出满足大孔径和高抗压强度的结构设计方案。方法利用计算机Autodesk Inventor软件,设计15种不同孔隙结构的单元钛合金支架模型(5种类型单元体结构,分别为仿钻石-60°、仿钻石-90°、仿钻石-120°、正四面体和正六面体,每种类型单元体结构各有3种孔径,分别为400、600、800μm)及其15种圆柱体模型(直径20 mm、高度20 mm),通过Autodesk Inventor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简单模拟膝关节处受力类型及大小,转化成Mises等效应力、安全系数及形变位移的比较,分析数据,筛选出大孔径、高抗压强度的设计模型。结果5种不同孔隙结构的单元结构模型在安全状态下,正向受力时,除正四面体外随孔径增大而最大受力减小;侧向受力时,各单元结构随孔径增大而最大受力减小;扭转受力时,仿钻石-60°和正四面体结构体随孔径增大而最大受力减小,仿钻石-90°结构体随孔径增大而最大受力增大,而仿钻石-120°和正六面体单元结构随孔径增大基本上无变化。在3种受力条件下,所有单元结构随孔径增大而形变位移增大。5种不同单元结构圆柱体模型分别在3种受力时,孔径越大,形变位移越大,Mises等效应力越大,安全系数变化同Mises等效应力相反。综合抗压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正六面体>正四面体>仿钻石-120°>仿钻石-90°>仿钻石-60°,并且每种类型圆柱体模型中孔径越小,抗压强度越大。结论孔径大小和孔隙形态是影响支架抗压强度的重要因素。随着孔径(400、600、800μm)的增大,各结构的强度均有所降低。正六面体、正四面体和仿钻石-120°结构模型能够满足大孔径和高抗压强度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钛金属支架 抗压强度 Mises等效应力 形变位移
下载PDF
多孔金属骨组织支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杨伽捷 朱裕昌 杨春喜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48-152,共5页
临床上由于创伤、肿瘤、感染、手术等所造成的骨缺损很常见,常需要植骨修复。传统的骨移植方法包括自体骨移植和异体骨移植两种。自体骨移植多采用患者自身髂骨,虽然免疫反应低,但供体有限,且增加患者的痛苦。异体骨移植虽然不受大小形... 临床上由于创伤、肿瘤、感染、手术等所造成的骨缺损很常见,常需要植骨修复。传统的骨移植方法包括自体骨移植和异体骨移植两种。自体骨移植多采用患者自身髂骨,虽然免疫反应低,但供体有限,且增加患者的痛苦。异体骨移植虽然不受大小形状数量等限制,但存在较强免疫反应。近年来,骨组织工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替代措施,它的兴起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支架 孔隙率 金属支架 多孔支架 多孔金属 多孔钛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跗骨窦切口联合个性化手术导板在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沈美华 施凯兵 +3 位作者 施晓健 张红 沈灵杰 杨伽捷 《中国数字医学》 2018年第6期76-78,89,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联合个性化手术导板在跟骨骨折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术前分别对患者行跟骨CT扫描,跗骨窦切口组通过传统经验,复位关节,固定跟骨。数字骨科组在跗骨窦切口的基础上,预先设计并打印手...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联合个性化手术导板在跟骨骨折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术前分别对患者行跟骨CT扫描,跗骨窦切口组通过传统经验,复位关节,固定跟骨。数字骨科组在跗骨窦切口的基础上,预先设计并打印手术导板,术中根据导管的位置置入空心螺钉,再在跗骨窦切口内置入已选定的钢板。结果:数字骨科组的术中X线透视次数和手术时间均少于跗骨窦切口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Gissane角和Bohler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骨科组术后AOFAS评分优良率优于跗骨窦切口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跗骨窦切口联合个性化手术导板在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术前判断、临床诊治方式的选择等方面提供了更为精准的解剖学及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3D打印 三维重建 跟骨骨折
下载PDF
带蒂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术中的应变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沈美华 杨伽捷 +2 位作者 施凯兵 沈灵杰 施晓健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1年第1期34-36,39,共4页
目的探讨带蒂跗外侧动脉皮瓣转位失误原因及应变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例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在带蒂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过程中,出现血运不良时采取的三种应变策略。结果术后5例均获得6~24个月随访。5例皮瓣及... 目的探讨带蒂跗外侧动脉皮瓣转位失误原因及应变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例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在带蒂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过程中,出现血运不良时采取的三种应变策略。结果术后5例均获得6~24个月随访。5例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伤口无感染,所有患者均能正常行走,皮瓣质地、弹性良好,外观无明显臃肿,皮肤轻度色素沉着,无磨损及破溃。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缜密设计是皮瓣移植成功的前提。术中出现异常情况时,要沉着冷静,另辟蹊径,寻找可行性方案为皮瓣成活赢得一线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岛状皮瓣 治疗
下载PDF
3种固定方式治疗尺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比较
5
作者 沈美华 施凯兵 +3 位作者 陈晔 沈灵杰 杨伽捷 施晓健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6期522-525,共4页
目的:探讨3种固定方式治疗尺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海门医院2015年12月—2019年8月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8例,根据尺骨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双钢板组(A组)采用桡骨掌侧钢板+尺骨远端背侧微型钢板固定;钢板+克... 目的:探讨3种固定方式治疗尺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海门医院2015年12月—2019年8月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8例,根据尺骨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双钢板组(A组)采用桡骨掌侧钢板+尺骨远端背侧微型钢板固定;钢板+克氏针组(B组)采用桡骨掌侧锁定钢板固定,尺骨头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的方法予固定;钢板+石膏托组(C组)采用桡骨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桡骨,背侧石膏托固定尺桡骨远端骨折。结果:48例患者随访6~48个月,平均23个月。3组患者腕关节运动度、桡骨高度、掌倾角、关节台阶、Gartland-Werley及Mayo腕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例残留轻微疼痛及腕关节握力减弱;3组患者尺骨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术后并发症:A组腕尺侧疼痛1例,去除钢板后症状缓解;B组针眼感染2例,尺骨畸形愈合1例;C组尺骨尺偏畸形1例,残留下尺桡关节不稳1例。结论:3种固定方式治疗尺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相当,尺骨头骨折建议采用石膏托固定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桡骨远端骨折 锁定钢板 克氏针
下载PDF
神经外膜小间隙缝合联合脱细胞基质周围神经修复膜包裹修复正中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沈美华 杨伽捷 +5 位作者 施晓健 秦超 施凯兵 沈灵杰 刘合飞 江起庭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262-268,共7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膜小间隙缝合联合脱细胞基质周围神经修复膜包裹修复正中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4月—2022年10月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腕掌侧开放性正中神经损伤患者62例,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18~65(... 目的探讨神经外膜小间隙缝合联合脱细胞基质周围神经修复膜包裹修复正中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4月—2022年10月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腕掌侧开放性正中神经损伤患者62例,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18~65(47.6±10.9)岁,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在神经外膜小间隙缝合后,吻合部位以脱细胞基质周围神经修复膜包裹固定,对照组在神经外膜小间隙缝合后,吻合部位旷置。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基线资料,(2)比较2组伤口愈合情况,以及有无感染、排异反应等围手术期并发症,(3)术后3、6个月通过塞姆斯塞温斯坦单丝(SWM)测验、两点辨别觉(2PD)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正中神经感觉功能恢复情况,(4)术后3、6个月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正中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并比较2组患者正中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情况,(5)术后3、6个月比较2组患者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1)2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2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2周伤口愈合良好,均未出现炎症、感染等并发症情况。(3)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SWM、2PD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6个月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64、-2.43,P值均<0.05)。组内比较,2组术后6个月均优于术后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_(SWM)=-4.36、-3.46,Z_(2PD)=-3.60、-2.65,P值均<0.05)。术后6个月正中神经感觉功能比较,实验组优良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68.75%(22/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P=0.014)。(4)术后3个月2组患者正中神经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P=0.01)。组内比较,2组术后6个月均优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5、13.85,P值均<0.001)。术后6个月,正中神经运动功能实验组优良率90.00%(27/30),对照组65.63%(21/3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P=0.022)。(5)术后3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MNCV、SN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6个月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5.13,P值均<0.001)。组内比较,2组术后6个月均优于术后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MNCV=15.01、11.67,tSNCV=17.41、15.57,P值均<0.001)。结论对于腕侧开放性正中神经损伤的患者,在神经外膜小间隙缝合的基础上,吻合口包裹脱细胞基质周围神经修复膜,术后正中神经感觉、运动及协调功能恢复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正中神经 神经修复膜 脱细胞基质 神经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