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玉米秸秆生物碳/硅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锂电池负极的性能研究
1
作者
詹阳洋
吕鹏
+5 位作者
甄峰
杨佳勋
张中洋
李鸿儒
宋禹
曲斌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1,共7页
选用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通过高压釜水热法、退火热处理和机械球磨法等技术将其制备成生物碳/硅复合纳米材料,对制得材料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并探究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生物碳纳米材料显示出层状结构,经高...
选用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通过高压釜水热法、退火热处理和机械球磨法等技术将其制备成生物碳/硅复合纳米材料,对制得材料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并探究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生物碳纳米材料显示出层状结构,经高温退火后硅颗粒紧密、均匀地结合于生物碳表面及其结构边缘;这种碳源的生物碳材料中天然存在的氮原子产生的晶体缺陷可增强碳材料的导电性和反应活性,从而提高生物碳/硅复合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由于更高的比表面积以及循环过程中形成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SEI)膜消耗的可逆容量更少,因而CSi1(碳硅质量比为3:1)相对于CSi2(碳硅质量比为5:1)循环容量表现更佳,展现出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和良好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生物碳
碳/硅复合纳米材料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秸秆生物碳/硅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锂电池负极的性能研究
1
作者
詹阳洋
吕鹏
甄峰
杨佳勋
张中洋
李鸿儒
宋禹
曲斌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文理学院
黑河海关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东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产教融合研究生工作站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出处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1,共7页
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H2021B004)
东北农业大学2023大学生SIPT创新创业项目(X202410224001)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3B03J1229)。
文摘
选用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通过高压釜水热法、退火热处理和机械球磨法等技术将其制备成生物碳/硅复合纳米材料,对制得材料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并探究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生物碳纳米材料显示出层状结构,经高温退火后硅颗粒紧密、均匀地结合于生物碳表面及其结构边缘;这种碳源的生物碳材料中天然存在的氮原子产生的晶体缺陷可增强碳材料的导电性和反应活性,从而提高生物碳/硅复合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由于更高的比表面积以及循环过程中形成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SEI)膜消耗的可逆容量更少,因而CSi1(碳硅质量比为3:1)相对于CSi2(碳硅质量比为5:1)循环容量表现更佳,展现出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和良好的倍率性能。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生物碳
碳/硅复合纳米材料
锂离子电池
Keywords
corn straw
biochar
carbon/silicon composite nanomaterials
lithium-ion batteries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TQ424.1 [化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玉米秸秆生物碳/硅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锂电池负极的性能研究
詹阳洋
吕鹏
甄峰
杨佳勋
张中洋
李鸿儒
宋禹
曲斌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