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薄层CT的三维重建技术在胸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常浩 冯敏 +5 位作者 杨依迪 马铭 王燕贝 魏呈祥 孙天浩 姜久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12期65-69,共5页
目的探索基于薄层CT的三维重建技术在胸外科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本科专业实习生60名,在征得学生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 目的探索基于薄层CT的三维重建技术在胸外科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本科专业实习生60名,在征得学生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带教方法,实验组增加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教学方法。采用教学效果问卷调查与教学内容测试考核对比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学生在对教学方式的认可度,提高学习兴趣的满意度,对疾病及相关解剖知识的理解程度,临床思维及操作技能理解程度,临床沟通能力评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001),同时,试验组的临床理论考核成绩,临床实践考核成绩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001)。结论对胸外科教学实施三维重建辅助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薄层CT 三维重建 胸外科 临床本科 教学 效果
下载PDF
眼眶静脉畸形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依迪 李甬芸 贾仁兵 《临床眼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眼眶静脉畸形(OVM)是成人最常见的眼部脉管畸形,可导致患者外观和视力损害。TIE2、PI3KCA等基因突变与信号传导通路异常激活,使血管内皮细胞和多种细胞外基质蛋白结构异常,与静脉畸形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基因突变、信号通路在静... 眼眶静脉畸形(OVM)是成人最常见的眼部脉管畸形,可导致患者外观和视力损害。TIE2、PI3KCA等基因突变与信号传导通路异常激活,使血管内皮细胞和多种细胞外基质蛋白结构异常,与静脉畸形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基因突变、信号通路在静脉畸形发生中的作用进行回顾,系统总结静脉畸形的发病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静脉畸形 发病机制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专创融合教育理念下的C++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
3
作者 李佳佳 崔满 +1 位作者 李思宇 杨依迪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2年第5期121-124,共4页
在强调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格局下,“专创融合”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深化和发展完善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当前国家创业型、创新型人才发展实际需要。从学生成长角度来说,课程改革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沈阳城市学院立足实际... 在强调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格局下,“专创融合”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深化和发展完善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当前国家创业型、创新型人才发展实际需要。从学生成长角度来说,课程改革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沈阳城市学院立足实际,建构“专创合一”课程体系,围绕C++课程,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并在实践中获得了一定成果,为学生提供了一条适合于“创造”和“技能”的职业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创融合 C++程序设计 课程改革
下载PDF
细菌性阴道病与阴道微生物群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依迪 张明海 +1 位作者 周诚斌 刘畅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719-724,730,共7页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之一,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受到年龄、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然而,其具体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多数研究认为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之一,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受到年龄、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然而,其具体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多数研究认为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是由于阴道微生物群失调,乳杆菌减少,其他病原菌增多的结果。正常女性阴道微生物群可被分为5种状态类型,这些状态类型中微生物的紊乱是发生细菌性阴道病最直接的原因。本文通过与正常状态下阴道微生物组成的对比,综述了细菌性阴道病状态下阴道微生物群的不同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并对以阴道微生物群作为靶标的细菌性阴道病治疗新方法和新进展进行了讨论与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阴道病(BV) 微生物群 乳杆菌 厌氧菌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与肠道微生物群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明海 杨依迪 +2 位作者 周诚斌 郭晓奎 刘畅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358-363,共6页
肠道微生物群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宿主共进化、共代谢、共发育,并与宿主之间相互调控,影响宿主健康。近年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群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了解肠道微生物群的特征性变化及其诱发结直肠癌的机制对于结直肠... 肠道微生物群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宿主共进化、共代谢、共发育,并与宿主之间相互调控,影响宿主健康。近年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群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了解肠道微生物群的特征性变化及其诱发结直肠癌的机制对于结直肠癌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以肠道微生物群为靶点的干预性基础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研究进展。本文主要对结直肠癌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其可能的致病机制及临床相关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群 结直肠癌 人体微生物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