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2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移植术后肌酐升高出现AMR患者HLA抗体和非HLA抗体阳性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杨俊伟 杨青彦 +1 位作者 索敬钧 杜丽丽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2期2129-2132,共4页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肌酐升高出现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患者人白细胞抗原(HLA)抗体和非HLA抗体阳性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62例肾移植术后肌酐升高出现AM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人口学资料、病史和合...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肌酐升高出现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患者人白细胞抗原(HLA)抗体和非HLA抗体阳性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62例肾移植术后肌酐升高出现AM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人口学资料、病史和合并症并获取临床资料。同时均进行HLA抗体检测和非HLA抗体Panel检测,其中HLA抗体、非HLA抗体均阳性定为双阳组,非HLA抗体阳性定为单阳组。分析肾移植术后肌酐升高出现AMR患者HLA抗体和非HLA抗体阳性的危险因素。结果Panel检测发现:HLA抗体、非HLA抗体均阳性者28例,非HLA抗体阳性者34例。术后时间、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功能指标、T细胞亚群水平是肾移植术后肌酐升高出现AMR患者HLA抗体和非HLA抗体阳性的影响因素(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时间>1年、尿素氮(BUN)水平≥9 mmol/L、血肌酐(SCr)水平≥110μmol/L、胱抑素C(CysC)水平≥1.5 mg/L、CD3^(+)T细胞亚群水平<45%、CD4^(+)T细胞亚群水平<33%、CD8^(+)T细胞亚群水平≥34%为肾移植术后肌酐升高出现AMR患者HLA抗体和非HLA抗体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时间越长,病史为肾小球肾炎,合并症为高血压,肾功能越差,体液免疫功能越差与肾移植术后肌酐升高出现AMR患者HLA抗体和非HLA抗体阳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白细胞抗原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五育”融合视域下教研工作的思考
2
作者 杨俊伟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6,共3页
教研工作要适应“五育”融合的时代需要,求变求新。要克服站位不高、内容窄化、形式单一、力量分散等问题,从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出发,进一步丰富教研内容;从教育规律出发,进一步健全教研机制;从工作实际出发,进一步转变教研方式。
关键词 五育融合 教研内容 教研机制 教研方式
下载PDF
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基因多态性及启动子区域基因型与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关系
3
作者 何爱琴 石彩凤 +2 位作者 周阳 杨俊伟 吴小梅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46-49,共4页
目的观察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基因多态性,分析UCP2基因启动子区域基因型与糖尿病肾病(DKD)发病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T2DM)患者180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和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DKD患者92例[糖尿病肾病组,ACR≥30 m... 目的观察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基因多态性,分析UCP2基因启动子区域基因型与糖尿病肾病(DKD)发病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T2DM)患者180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和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DKD患者92例[糖尿病肾病组,ACR≥30 mg/g、eGFR<60 mL/(min·1.73 m^(2))]和单纯糖尿病患者88例[单纯组,ACR<30 mg/g、eGFR≥60 mL/(min·1.73 m^(2))],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进行UCP2基因测序,另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UCP2基因启动子区域位点-866G/A三种基因型(A/A、G/A、G/G)与DKD的关系。结果糖尿病肾病组-866G/A位点G/G基因型频率为33.0%、G/A基因型频率为40.9%、A/A基因型频率为26.1%,单纯糖尿病组分别为30.4%、56.5%、13.0%,两组A/A基因型频率比较,P均<0.05;糖尿病肾病组Ala55Val位点C/C基因型频率为31.8%、C/T基因型频率为42.0%、T/T基因型频率为26.1%,单纯糖尿病组分别为28.3%、57.6%、14.1%,两组比较,P均>0.05;糖尿病肾病组45bp INS/DEL位点DEL/DEL基因型频率为73.9%、DEL/INS基因型频率为23.9%、INS/INS基因型频率为2.3%,单纯糖尿病组分别为84.8%、13.0%、2.2%,两组比较,P均>0.05。在-866G/A隐性模型中,A/A基因型是DKD发生的风险因素,相比于G/A和G/G,A/A基因型发生DKD的风险增高2.359倍[2.359(1.091~5.099),P=0.029];当矫正性别、年龄后,A/A基因型发生DKD的风险增高2.491倍[2.491(1.142~5.437),P=0.022];当进一步矫正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尿酸、总胆固醇后,A/A基因型发生DKD的风险增高2.491倍[2.489(1.004~6.172),P=0.049]。在-866G/A显性模型中,相比于G/G基因型,G/A和A/A基因型发生DKD的风险无统计学差异。结论UCP2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3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包括-866G/A、Ala55Val以及45bp插入缺失突变,其中-866G/A与DKD的发生密切相关,A/A基因型患者发生DKD的风险高于G/A、G/G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基因 启动子区域位点 基因多态性 糖尿病肾病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肾移植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
4
作者 韦慧玲 杨俊伟 杜金红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2期4136-4139,共4页
目的分析肾移植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72例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54例)和非感染组(118例)。记录患者感染时间和感... 目的分析肾移植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72例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54例)和非感染组(118例)。记录患者感染时间和感染类型。通过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分离鉴定病原菌,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患者肾移植术后常见肺部感染(51.85%)和泌尿感染(31.48%),术后2~6个月为感染高峰。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8.33%),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19.44%)、肺炎克雷伯菌(16.67%)和表皮葡萄球菌(15.28%)。主要致病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度较高。主要致病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和舒普深等抗菌药物较为敏感,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等药物耐药性较高。结论临床可根据医院肾移植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情况,综合考虑患者实际情况对症用药,以提高治疗效率,尤其在术后2~6个月的关键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下载PDF
成骨细胞代谢重编程与早期肾性骨病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左钰 周阳 +2 位作者 熊明霞 赵沙沙 杨俊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904-1910,共7页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骼疾病(CKD-MBD)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住院率和骨折风险有直接影响。近年来成骨细胞及骨细胞成为CKD-MBD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中心,成骨细胞通过合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硬化素等,与其他器官相互作用,使骨骼...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骼疾病(CKD-MBD)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住院率和骨折风险有直接影响。近年来成骨细胞及骨细胞成为CKD-MBD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中心,成骨细胞通过合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硬化素等,与其他器官相互作用,使骨骼成为内分泌器官。因此,成骨细胞分化失调是慢性肾脏病发病过程中重要的早期事件。本文系统讨论了成骨细胞的代谢途径及早期CKD-MBD病理状态下成骨细胞代谢重编程改变的相关机制,表明Wnt家族分泌蛋白/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FGF-23、尿毒症毒素、代谢性酸中毒等信号通路及代谢物异常可改变成骨细胞代谢活性,引起成骨谱系成熟障碍,进而影响骨重塑,对于解释肾性骨病病理改变及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疾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 肾性骨病 细胞重新编程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下载PDF
肾小管脂滴包被蛋白2在预测糖尿病肾脏病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
6
作者 沈蕊 于心 +6 位作者 石彩凤 秦松言 方奕 何爱琴 吴小梅 杨俊伟 周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2-889,共8页
目的: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脂滴包被蛋白2(PLIN2)的表达变化能否预测糖尿病肾脏病(DKD)肾功能的减退,以及PLIN2促进DKD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12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和51例DK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 目的: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脂滴包被蛋白2(PLIN2)的表达变化能否预测糖尿病肾脏病(DKD)肾功能的减退,以及PLIN2促进DKD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12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和51例DK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采用简化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获得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斜率,Spearsman相关分析和广义线性模型预测PLIN2与DKD患者肾功能减退的关系。体内实验采用BKS-db/db小鼠和链脲佐菌素构建的糖尿病小鼠模型。体外实验采用葡萄糖处理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转染PLIN2 siRNA或过表达质粒。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LIN2表达,油红染色检测脂滴蓄积,细胞实时能量代谢分析仪检测线粒体氧消耗率(OCR)。结果:DKD患者肾小管中的PLIN2表达水平较对照显著升高。随访24 (12,39)个月,DKD患者的eGFR斜率为-7.42(-19.77,-2.09) mL/(min·1.73 m^(2)·year)。基线时肾小管PLIN2阳性面积百分比的增大与随访期内eGFR斜率的变化显著相关[风险比(HR)=1.90,95%置信区间(CI):1.00~3.58],提示肾小管PLIN2预测DKD肾功能减退的价值。糖尿病小鼠模型肾小管中的脂滴和PLIN2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多,葡萄糖处理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脂滴蓄积和PLIN2表达增多。干扰PLIN2显著缓解葡萄糖引起的脂滴蓄积;反之,过表达PLIN2加重葡萄糖引起的脂滴蓄积。葡萄糖处理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OCR的下降在干扰PLIN2后得到缓解;然而,过表达PLIN2直接造成线粒体OCR降低。结论:肾小管PLIN2能预测DKD患者肾功能的减退。PLIN2抑制线粒体有氧呼吸,参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脂滴蓄积和DKD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病 脂滴包被蛋白2 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斜率 脂滴 氧消耗率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丰度变化对糖尿病受者肾移植术后早期预后的影响
7
作者 韩健乐 王晓勃 +6 位作者 杨帅平 杨俊伟 杨青彦 李涛 索敬钧 殷正伟 王长安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447-452,共6页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丰度变化对糖尿病受者肾移植术后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肾移植术的15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有排斥反应发生将患者分为有排斥反应组(n=42)和无排斥反应组(n=108)。比较两组肠道菌群、肾脏功...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丰度变化对糖尿病受者肾移植术后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肾移植术的15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有排斥反应发生将患者分为有排斥反应组(n=42)和无排斥反应组(n=108)。比较两组肠道菌群、肾脏功能、免疫反应,分析其变化与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关系。结果有排斥反应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数量均低于无排斥反应组,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均高于无排斥反应组(P<0.05)。有排斥反应组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淋巴细胞反应均高于无排斥反应组(P<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数量与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均呈负相关(r=-0.612、-0.635、-0.607,P<0.05),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及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淋巴细胞反应与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均呈正相关(r=0.627、0.656、0.639、0.688、0.624、0.67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及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淋巴细胞反应均为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OR=4.536、4.651、4.473、4.637、4.707、5.140、4.918、4.973、5.083,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及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淋巴细胞反应在预测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中具有较高的价值。结论肠道菌群、肾脏功能、免疫反应与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密切相关,该结论可指导临床制定合理诊疗方案,以减轻肾移植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肾移植术 肠道菌群 肾脏功能 免疫反应 排斥反应
下载PDF
乳鼠原代成骨细胞的培养优化
8
作者 王左钰 周阳 杨俊伟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2期159-166,共8页
目的 探讨适宜培养乳鼠原代成骨细胞的培养基配比及培养时间,为体外成骨细胞原代培养提供改良实验方案。方法 用间断酶消化法消化CD1乳鼠颅骨提取原代成骨细胞,差速离心获得纯化成骨细胞。制定诱导时间、胎牛血清、β-甘油磷酸钠盐、地... 目的 探讨适宜培养乳鼠原代成骨细胞的培养基配比及培养时间,为体外成骨细胞原代培养提供改良实验方案。方法 用间断酶消化法消化CD1乳鼠颅骨提取原代成骨细胞,差速离心获得纯化成骨细胞。制定诱导时间、胎牛血清、β-甘油磷酸钠盐、地塞米松浓度梯度实验,用Western blot与免疫荧光测定成骨细胞成熟标志物,通过碱性磷酸酶、茜素红染色、超微结构鉴定其成骨活性。结果 (1)间断酶消化法可从乳鼠颅骨中获得原代细胞进行增殖及传代扩增,细胞具有典型成骨细胞形态学和生物学活性。(2)成骨细胞成熟标志物表达与诱导培养时间、胎牛血清浓度成平行关系,使用10%血清培养14 d即可获得成熟成骨细胞。(3)分别在不同浓度含β-甘油磷酸钠盐及地塞米松培养液中诱导原代成骨细胞分化,于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盐及5 nmol/L地塞米松培养条件下成骨细胞成熟标志物表达较高(P<0.01),碱性磷酸酶及茜素红染色明显,成骨活性良好。结论 CD1乳鼠颅骨提取的原代成骨细胞在含10%胎牛血清、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盐溶液及5 nmol/L地塞米松的诱导培养基中培养,于14 d即有良好的成骨活性,适用于做体外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鼠 成骨细胞 原代培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通过细胞凋亡阻止人T细胞增殖 被引量:85
9
作者 杨俊伟 陈朝红 +3 位作者 刘栋 戴春笋 刘志红 黎磊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雷公藤内酯醇是否能导致人外周血T细胞发生细胞凋亡(apoptosis),探讨该化合物阻止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被PHAP,佛波脂(PMA),及白介素2(IL2)等有丝分裂原刺激的人T... 目的:通过观察雷公藤内酯醇是否能导致人外周血T细胞发生细胞凋亡(apoptosis),探讨该化合物阻止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被PHAP,佛波脂(PMA),及白介素2(IL2)等有丝分裂原刺激的人T细胞为研究对象,以吖啶橙染色细胞的形态,DNA片断的测定,和DNA凝胶电泳作为判断细胞出现细胞凋亡的标准。结果:①未发现雷公藤内酯醇能使处于静止状态的T细胞出现细胞凋亡;②雷公藤内酯醇与有丝分裂原同时作用于T细胞后,其3HTdR掺入率明显降低的同时,只有少量的T细胞呈细胞凋亡的表现,DNA片断检测也无显著变化;③对已活化的T细胞,雷公藤内酯醇可使大量T细胞呈细胞凋亡样变化,此时其DNA片断的测定和DNA凝胶电泳均证实活化的T细胞已发生了细胞凋亡;而且,作者还证实活化的T细胞细胞凋亡的发生与雷公藤内酯醇呈浓度依赖性。活化的T细胞3HTdR掺入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T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药理学
下载PDF
考虑活塞热变形的活塞裙部润滑计算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杨俊伟 于旭东 +1 位作者 王成焘 谢友柏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5-368,共4页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柴油机活塞的热分析 ,计算得到了活塞的热变形 ,建立了活塞裙部考虑热变形的流体动力润滑模型。利用这个模型进行了考虑活塞裙部热变形的润滑计算 ,通过和冷态的润滑计算结果对比 ,发现热变形对活塞的润滑性能...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柴油机活塞的热分析 ,计算得到了活塞的热变形 ,建立了活塞裙部考虑热变形的流体动力润滑模型。利用这个模型进行了考虑活塞裙部热变形的润滑计算 ,通过和冷态的润滑计算结果对比 ,发现热变形对活塞的润滑性能有很明显的影响 ,应在活塞裙部设计中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 热变形 活塞裙部 润滑 内燃机 有限元
下载PDF
护理专案模式对肾移植病人术后并发症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11
作者 周船船 李冰玉 +1 位作者 周萍 杨俊伟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9期3617-3619,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专案模式对肾移植病人术后并发症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肾移植病人7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信封法分成专案组、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行肾移植手术且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专案组基于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专案模式对肾移植病人术后并发症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肾移植病人7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信封法分成专案组、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行肾移植手术且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专案组基于观察组接受护理专案模式干预。统计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心理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疼痛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结果:专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0.00%(0/35)低于观察组17.14%(6/35)(P<0.05);干预后,专案组VAS、PSQI、HAMA、HAMD评分低于观察组,QLQ-C30评分高于观察组(P<0.05);专案组护理总满意率100.00%(35/35)高于观察组80.00%(28/35)(P<0.05)。结论:护理专案模式应用于肾移植病人中,可有效降低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病人心理状态,提升其睡眠质量、护理满意度,缓解其疼痛程度,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专案模式 肾移植 并发症 心理状态
下载PDF
不同红蓝光比例对番茄幼苗叶片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俊伟 鲍恩财 +4 位作者 张珂嘉 潘铜华 曹晏飞 张静 邹志荣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6-726,共11页
为了探讨番茄幼苗对不同比例红蓝光的响应机制,以‘金棚朝冠’为试验材料,采用LED光源,以白光为对照(W),研究不同红蓝光[(红光(R)、蓝光(B)]光质配比[红∶蓝=2(2R1B),红∶蓝=1(1R1B),红∶蓝=1/2(1R2B)]对番茄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叶片... 为了探讨番茄幼苗对不同比例红蓝光的响应机制,以‘金棚朝冠’为试验材料,采用LED光源,以白光为对照(W),研究不同红蓝光[(红光(R)、蓝光(B)]光质配比[红∶蓝=2(2R1B),红∶蓝=1(1R1B),红∶蓝=1/2(1R2B)]对番茄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叶片结构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R1B处理下叶片中叶绿素a/b最高,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不同比例红蓝光处理幼苗会导致叶片结构的改变,1R1B和1R2B处理下叶片的栅栏组织排列更整齐、紧密且与海绵组织有明显的界线;2R1B和1R1B处理下,叶绿体基质、基粒片层清晰,基粒类囊体垛叠较多且排列整齐致密;W处理下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最高,与2R1B处理无显著差异,1R1B次之;叶片气孔导度随蓝光比例的增加先升后降,其中1R2B处理下气孔导度最高,而1R1B与B无显著差异;1R1B处理番茄幼苗植株比其他处理株型更加紧凑,且2R1B和1R1B处理显著提高番茄幼苗地下部和地上部的干物质积累量。综合分析,红蓝组合光能有效优化番茄叶片结构和叶绿体超微结构,从而影响叶片捕获光的能力,提高番茄幼苗的光合速率,进而促进番茄幼苗的干物质积累,因此,番茄幼苗生长较适合的光质配比是2R1B和1R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LED 红蓝光比例 叶片结构 光合特性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对T细胞功能的影响与cAMP/PKA的关系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杨俊伟 戴春笋 +2 位作者 陈朝红 刘志红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06-113,共8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是否能够影响淋巴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及依赖cAMP蛋白激酶(PKA),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影响T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人外周血T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底物显色法测定...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是否能够影响淋巴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及依赖cAMP蛋白激酶(PKA),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影响T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人外周血T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底物显色法测定细胞内cAMP水平及PKA酶活性。结果:(1)雷公藤内酯醇能够明显增加T细胞内cAMP水平,同时细胞内PKA酶活性也明显增强,并且与雷公藤内酯醇的浓度密切相关;(2)应用腺苷酸环化酶抑制剂SQ22536,能够抑制雷公藤内酯醇所致的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和PKA活性增强;(3)cAMP和PKA拮抗剂能够拮抗雷公藤内酯醇升高细胞cAMP水平及增强PKA活性的作用。结论:雷公藤内酯醇能够通过影响腺苷酸环化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T细胞 环磷酸腺苷 药理
下载PDF
血液超滤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李昂 杨俊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97-101,共5页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ADHF)作为HF的急性加重阶段,是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现有治疗方法的限制,需要探索新的治疗策略。血液超滤作为...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ADHF)作为HF的急性加重阶段,是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现有治疗方法的限制,需要探索新的治疗策略。血液超滤作为一种可能的治疗方式,它的理论基础和机制在ADHF治疗中的应用具有特殊的潜力。尽管现有的研究提供了初步的证据支持血液超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在ADHF治疗中的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包括技术限制和治疗效果的不一致,还需要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和深入的机制研究来验证这些结果。本文旨在综述血液超滤在ADHF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血液超滤 液体超负荷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活塞裙部润滑油膜厚度的计算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俊伟 于旭东 +1 位作者 王成焘 谢友柏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85-488,共4页
对活塞裙部润滑油膜厚度进行了仿真计算和试验研究。建立了活塞裙部混合润滑模型 ,进行了润滑油膜厚度的计算 ,并介绍了试验方法和试验过程。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证明了模型的适用性 。
关键词 活塞裙部 润滑 油膜厚度 计算 试验 内燃机 缸套
下载PDF
大黄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及高滤过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8
16
作者 杨俊伟 黎磊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86-288,共3页
肾脏肥大和高滤过是糖尿病肾病出现最早的病理生理特征。本研究利用中药大黄抑制糖尿病的肾脏肥大,试图达到控制其高滤过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大黄能明显地抑制糖尿病肾脏肥大及其组织中蛋白质、DNA含量的增加;大黄治疗组的菊粉清除率明... 肾脏肥大和高滤过是糖尿病肾病出现最早的病理生理特征。本研究利用中药大黄抑制糖尿病的肾脏肥大,试图达到控制其高滤过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大黄能明显地抑制糖尿病肾脏肥大及其组织中蛋白质、DNA含量的增加;大黄治疗组的菊粉清除率明显低于非治疗组;此外,大黄还能使糖尿病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降低。结论:大黄可以通过影响糖尿病肾病肾脏肥大,降低高滤过和纠正血脂代谢紊乱,治疗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肾脏肥大 大黄 大鼠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抑制同种异体皮肤移植物排异反应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俊伟 陈朝红 +1 位作者 刘志红 黎磊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二萜类化合物主要成分之一的雷公藤内酯醇(又称雷公藤甲素)对同种异体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以环孢霉素A(CsA)为阳性对照。结果:雷公藤内酯醇可以明显地延长同种异体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其药理... 目的:观察雷公藤二萜类化合物主要成分之一的雷公藤内酯醇(又称雷公藤甲素)对同种异体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以环孢霉素A(CsA)为阳性对照。结果:雷公藤内酯醇可以明显地延长同种异体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其药理作用与该药的剂量和给药时间密切相关。作者还首次观察到小剂量雷公藤内酯醇和CsA联合使用能非常明显地延长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在移植的抗排异反应治疗中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内酯醇 皮肤移植 排异反应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抗同种异体移植物急性排异反应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杨俊伟 樊忠民 +3 位作者 戴春笋 王建平 刘志红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14-220,共7页
目的: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验证雷公藤内酯醇是否具有预防同种异体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作用。方法:以环孢霉素A(CsA)为阳性对照,采用同种异体的皮肤移植和肾移植。结果:雷公藤内酯醇能够①明显延长同种异体移植的皮肤和肾... 目的: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验证雷公藤内酯醇是否具有预防同种异体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作用。方法:以环孢霉素A(CsA)为阳性对照,采用同种异体的皮肤移植和肾移植。结果:雷公藤内酯醇能够①明显延长同种异体移植的皮肤和肾的存活时间,雷公藤内酯醇剂量为200μg/(kg·d)时,二者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72和291d(对照组分别为98和92,P<001);②联合使用亚有效剂量的雷公藤内酯醇与CsA时,能够明显地延长同种异体移植的皮肤和肾脏的存活时间;③移植肾病理检查发现,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后,移植肾组织中病理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未治疗组。结论:本研究表明,雷公藤内酯醇具有明显地抗同种异体急性排异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器官移植 急性排异反应
下载PDF
大和切叶蜂对其蜜源植物披针叶黄华的盗蜜行为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俊伟 徐环李 +2 位作者 孙洁茹 胡红岩 李燕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15-1021,共7页
【目的】调查和观测内蒙古毛乌素沙地大和切叶蜂Megachile(Xanthosaurus)japonicaAlfken对其蜜源植物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upinoides(L.)的盗蜜行为。【方法】在披针叶黄华花期内,设置样方观测披针叶黄华的主要访花昆虫。采用目测,拍... 【目的】调查和观测内蒙古毛乌素沙地大和切叶蜂Megachile(Xanthosaurus)japonicaAlfken对其蜜源植物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upinoides(L.)的盗蜜行为。【方法】在披针叶黄华花期内,设置样方观测披针叶黄华的主要访花昆虫。采用目测,拍照等方法对大和切叶蜂盗蜜行为进行观测,记录和统计花被盗蜜后留下的盗蜜孔的数量和在花上的位置。【结果】大和切叶蜂在披针叶黄华传粉蜂中数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作为初级盗蜜者时,用上颚在花基部切割出一个纵向裂口,将口器伸入孔内吸取花蜜。作为次级盗蜜者时,利用已有的孔洞来吸蜜。在盗蜜时没有表现出寻找已经存在的盗蜜孔来吸蜜的现象,同时其个体在盗蜜时表现出"偏好"花基部一侧的行为。在13个样地,已开放花朵被盗蜜率最低为95.4%,最高达到100%,而未开放花朵的被盗蜜率最高则达到64.7%。【结论】在毛乌素沙地大和切叶蜂既是披针叶黄华的主要传粉者,也是其初级盗蜜者和次级盗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和切叶蜂 披针叶黄华 蜜源植物 盗蜜 传粉者 访花行为
下载PDF
基于润滑分析的活塞参数设计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俊伟 于旭东 +1 位作者 王成焘 谢友柏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70,共3页
本文建立了结合活塞动力学方程的和缸套 -活塞裙部间的流体动压润滑方程的活塞润滑数学模型 ,采用改进的数值分析方法来研究活塞裙部的摩擦功率及二阶运动和活塞设计参数之间的关系 ,分析了活塞的一些参数对活塞润滑性能的影响 。
关键词 润滑分析 活塞裙部 摩擦功率 内燃机 参数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