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变异与动脉瘤发生风险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肖钦 杨信举 +2 位作者 童海鹏 龚水根 刘春华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1-256,共6页
目的:探讨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变异各类型与动脉瘤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变异患者的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资料及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并纳入同期120例MSCTA检查患者作为对照组,并... 目的:探讨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变异各类型与动脉瘤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变异患者的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资料及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并纳入同期120例MSCTA检查患者作为对照组,并筛选出两组中动脉瘤患者。通过皮尔逊卡方检验统计两组之间动脉瘤发生率差异性,以及各类型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变异患者中动脉瘤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变异患者93例,合并动脉瘤患者为20例,发生率为21.5%,具体类型及其例数为永存三叉动脉(17/79),永存舌下动脉(2/6),永存寰前节间动脉(1/8)。永存动脉出现动脉瘤6例,除永存动脉外头颈部其他动脉出现动脉瘤12例,另外2例为永存动脉与其他动脉同时出现动脉瘤。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动脉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中头颈部其他动脉的动脉瘤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各类型之间动脉瘤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变异增加动脉瘤发生风险,但并不会增加永存动脉以外头颈部其他动脉发生动脉瘤的风险,各类型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变异之间动脉瘤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永存颈内-基底动脉 永存三叉动脉 永存寰前节间动脉 永存舌下动脉
下载PDF
失眠症的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疗效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叶圆圆 刘娟 +6 位作者 李训军 刘雅贞 郎莹 林玲 杨信举 王延江 蒋晓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7-311,共5页
目的比较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ICBT)、传统面对面认知行为治疗(CBT)及药物治疗对失眠症患者睡眠参数及焦虑和抑郁水平的影响,了解ICBT对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DSM-5诊断标准的失眠症患者79例,随机分为ICBT组(n=27)、CBT组(n=26... 目的比较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ICBT)、传统面对面认知行为治疗(CBT)及药物治疗对失眠症患者睡眠参数及焦虑和抑郁水平的影响,了解ICBT对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DSM-5诊断标准的失眠症患者79例,随机分为ICBT组(n=27)、CBT组(n=26)、药物治疗组(n=26),各组均进行连续8周的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第4周、治疗结束时睡眠参数、焦虑及抑郁水平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第4周、治疗结束时3组睡眠参数明显改善,焦虑及抑郁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药物治疗组入睡潜伏期、总睡眠时间、入睡后觉醒时间等与ICBT、CB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ICBT组、CBT组的入睡潜伏期、焦虑及抑郁水平均低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CBT组与CBT组比较,除抑郁水平外,焦虑水平及睡眠参数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BT对失眠症的改善速度较药物治疗慢,但是治疗结束时,其疗效优于药物治疗且与传统的面对面CBT效果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认知行为疗法 网络化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远程认知行为治疗对高血压共病性失眠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信举 张远凤 +4 位作者 刘娟 刘雅贞 郎莹 王延江 蒋晓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1-335,共5页
目的观察远程认知行为治疗(CBT-I)对高血压共病性失眠的疗效。方法收集符合JNC-8高血压诊断标准和DSM-5失眠诊断标准的高血压共病性失眠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远程CBTI治疗组(n=53)和常规高血压治疗组(n=53),进行8周治疗,观察8周后两组收缩... 目的观察远程认知行为治疗(CBT-I)对高血压共病性失眠的疗效。方法收集符合JNC-8高血压诊断标准和DSM-5失眠诊断标准的高血压共病性失眠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远程CBTI治疗组(n=53)和常规高血压治疗组(n=53),进行8周治疗,观察8周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下降幅度、睡眠参数及焦虑抑郁状态水平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8周后两组SBP、DBP均下降(P<0.01),远程CBTI组SBP下降幅度较常规高血压治疗组明显(P<0.01)。在睡眠指标上,治疗8周后,远程CBTI组睡眠潜伏期(44.49±22.75min)、睡眠效率(72.31%±9.15%)、睡眠时间(302.65±43.76min)、焦虑水平评分(17.14±6.45)均较常规高血压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55.50±34.96min、57.70%±11.53%、262.70±50.64min、21.02±6.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CBTI能有效缩短睡眠潜伏期、改善睡眠效率、延长睡眠时间、改善焦虑情绪,同时通过CBT-I优化睡眠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共病性失眠患者的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高血压 认知疗法
下载PDF
OSAHS患者不同程度氧减指数与血脂、肾功能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叶圆圆 蒋晓江 +5 位作者 高东 李训军 刘雅贞 朗莹 林玲 杨信举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3938-3940,共3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不同程度的氧减指数(ODI)与患者血脂、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并诊断为OSAHS的患者208例,按照不同ODI区间(ODI≤7、7<ODI≤18、18<ODI≤38和ODI>38)分为...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不同程度的氧减指数(ODI)与患者血脂、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并诊断为OSAHS的患者208例,按照不同ODI区间(ODI≤7、7<ODI≤18、18<ODI≤38和ODI>38)分为4组,比较4组患者在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尿素、肌酐、尿酸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不同程度的ODI与血脂及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4组不同程度ODI的患者在TC、TG、HDL-C、LDL-C、ApoB、尿素、肌酐、尿酸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与TC、TG、LDL-C、ApoB、尿素、肌酐、尿酸水平呈正相关,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OSAHS患者ODI增加与血脂代谢异常及肾功能改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氧减指数 夜间间歇性低氧
下载PDF
远程交互式认知行为治疗慢性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5
作者 林玲 蒋晓江 +5 位作者 刘娟 李训军 刘雅贞 郎莹 叶圆圆 杨信举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评价远程交互式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失眠症的短期疗效。方法将62例慢性失眠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远程交互式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组(联合组)、远程交互式认知行为治疗组(CBTI组)和药物治疗组(药物组),治疗6—8周。利用... 目的评价远程交互式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失眠症的短期疗效。方法将62例慢性失眠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远程交互式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组(联合组)、远程交互式认知行为治疗组(CBTI组)和药物治疗组(药物组),治疗6—8周。利用睡眠日志及量表评价治疗效果及各组间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结束后,药物组睡眠潜伏期(39.9±23.7)min、入睡后觉醒时间(79.1±39.4)min高于联合组[(25.5±11.2)min、(54.4±38.5)min]及CBTI组[(27.8±11.6)min、(51.8±29.0)min],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P=0.046);药物组睡眠效率[(76.5±11.9)%]低于联合组[(83.8±8.7)%]及CBTI组[(82.8±7.0)%,P=0.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总睡眠时间芹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简化量表评分[(97.6±16.4)分]高于联合组[(67.5±20.1)分]及CBTI组[(75.0±2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量表评分各组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联合组服药频率[(3.35±3.05)晚/周]低于药物组[(5.56±2.33)晚/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联合组6例(29%)患者撤药,药物组1例(5%)患者撒药,OR=7.286。结论远程交互式认知行为治疗能显著提高睡眠效率、增加总睡眠时间、缩短觉醒时间,早期联合药物治疗能迅速缓解失眠症状,撤药后疗效持续稳定,远程交互的方式可有效降低治疗的脱失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症 远程认知行为治疗 交互式治疗 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基于电话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失眠症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叶圆圆 蒋晓江 +5 位作者 刘娟 李训军 刘雅贞 朗莹 林玲 杨信举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3期334-340,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基于电话的认知行为疗法(CBT)对失眠症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PsycINFO、The Cochrane Library(2015年7期)、CBM和CNKI数据库,搜集基于电话的CBT治疗失眠症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 目的系统评价基于电话的认知行为疗法(CBT)对失眠症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PsycINFO、The Cochrane Library(2015年7期)、CBM和CNKI数据库,搜集基于电话的CBT治疗失眠症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7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研究,共32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结束时,与等待组相比,基于电话的CBT组患者的入睡潜伏期更短[MD=–30.31,95%CI(–40.41,–20.22),P<0.000 01]、入睡后觉醒时间更短[MD=–15.59,95%CI(–24.09,–7.09),P=0.000 3]、睡眠效率更高[MD=11.02,95%CI(7.87,14.18),P<0.000 0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总睡眠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3.45,95%CI(–37.01,63.92),P=0.60]。结论基于电话的CBT对失眠症具有较好疗效,是失眠症治疗的有效手段。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RCT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认知行为治疗 电话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基于远程信息交互平台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远凤 蒋晓江 +5 位作者 周红杰 叶圆圆 林玲 杨信举 刘娟 胡银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08-312,共5页
目的通过现有通讯信息交互平台,对门诊高血压患者实施定期反馈追踪管理,探讨远程信息交互平台对提升高血压患者达标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的423例大坪医院门诊高血压患者为受试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 目的通过现有通讯信息交互平台,对门诊高血压患者实施定期反馈追踪管理,探讨远程信息交互平台对提升高血压患者达标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的423例大坪医院门诊高血压患者为受试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212例)和干预组(21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随访,干预组除采用常规诊疗措施外,通过现代通讯方式、网络信息平台建立高血压患者远程管理交互群,定期反馈追踪患者家测血压的动态变化,同时开展针对高血压的认知治疗;采用x^2对比患者服药依从性自觉性及达标率等,采用t检验对比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压情况。结果干预结束时,干预组在高盐饮食(减少到16.59%)、经常饮酒(减少到13.74%)、高糖饮食(减少到10.43%)、血脂异常(减少到19.91%)、吸烟(减少到27.96%)、平时情绪稳定人数(达到91.47%)、体质指数(减少到29.38%)和平时运动量(减少到36.02%)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依从性提高,其中从医行为达到84.83%,与对照组的13.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4,P〈O.05);且干预组知晓率(94.79%)、治疗率(84.36%)、血压达标率(82.94%)与对照组知晓率(50.94%)、治疗率(40.09%)、血压达标率(27.8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远程交互式血压管理可提高高血压达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干预性研究 达标率
原文传递
高血压共病性失眠患者血浆皮质醇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郎莹 蒋晓江 +3 位作者 许志强 杨信举 刘雅贞 钟代曲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8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检测高血压共病性失眠症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评估其临床意义及对失眠症过度觉醒的预测价值,探讨两者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纳入高血压共病性失眠症患者25例(高血压共病性失眠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25例(原发性失眠组)和对照组25... 目的检测高血压共病性失眠症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评估其临床意义及对失眠症过度觉醒的预测价值,探讨两者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纳入高血压共病性失眠症患者25例(高血压共病性失眠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25例(原发性失眠组)和对照组25例(正常睡眠),分别检测清晨血浆皮质醇水平,比较3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过度觉醒量表(HAS)评分,分析各量表评分与皮质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共病性失眠组患者的PSQI、HAS评分、血浆皮质醇水平均较原发性失眠组和对照组增高,且血浆皮质醇水平与两个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正相关。结论过度觉醒机制可能是失眠症发生的重要机制,血浆皮质醇水平可视为代表觉醒水平的重要指标,高血压病和失眠可能通过共同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病理生理机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高血压病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皮质醇 过度觉醒
原文传递
高血压病患者主观睡眠质量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雅贞 杨信举 +3 位作者 张远凤 刘娟 郎莹 蒋晓江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7年第5期512-518,共7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对其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住院及门诊高血压病患者为高血压病组,选取体检中心无高血压病健康成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诊室血压及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高血压...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对其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住院及门诊高血压病患者为高血压病组,选取体检中心无高血压病健康成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诊室血压及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高血压病组与对照组的主观睡眠质量,并研究高血压病患者主观睡眠质量与其血压水平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病组主观睡眠质量明显差于对照组,高血压病组的主观睡眠质量越差,其收缩压水平越高,高血压病组主观睡眠质量与其收缩压水平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与其收缩压水平呈负相关,是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增高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睡眠质量 高血压病 失眠
原文传递
失眠症的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 被引量:12
10
作者 叶圆圆 杨信举 蒋晓江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5年第5期580-584,共5页
失眠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CBT),临床上前者不良反应较多。CBT的短期治疗(4~8周)效果不亚于药物治疗,其长期治疗(﹥8周)无药物成瘾等不良反应,且疗效更为持久,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失眠症的首选疗法。但... 失眠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CBT),临床上前者不良反应较多。CBT的短期治疗(4~8周)效果不亚于药物治疗,其长期治疗(﹥8周)无药物成瘾等不良反应,且疗效更为持久,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失眠症的首选疗法。但是,临床上传统CBT因受到时间、地域和治疗师缺乏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难以有效、完整实施,影响疗效。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ICBT)正成为失眠症治疗的重要方式。文中就ICBT的原理和要素、研究现状及其优缺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认知行为治疗 网络化
原文传递
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序贯治疗对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信举 赵涌琪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1年第10期2130-2133,共4页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序贯治疗对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4月1日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1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序贯治疗对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4月1日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1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37)。两组患者均予以改善循环、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观察组予以阿加曲班注射液60 mg/次,1次/d,24 h持续静脉泵入,第3~7天改为10 mg/次,2次/d,静脉滴注,7 d后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及出院后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NIHSS)量表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观察出血、神经功能恶化、过敏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41%(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NIHSS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mR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1%和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序贯治疗能减轻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并能有效改善3个月后的日常独立生活能力,且不增加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阿司匹林肠溶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进展性脑卒中
原文传递
远程家测血压交互管理对一过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12
作者 张远凤 蒋晓江 +3 位作者 周红杰 刘雅贞 郎莹 杨信举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4期4805-4806,4809,共3页
目的筛查常规高血压管理人群中一过性高血压的发生率并进行相关病因、构成比分析。方法对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诊室血压及24h动态血压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者,进行远程连续家测血压跟踪的医患交互式管理,连续观察2个月家测血压数据,血... 目的筛查常规高血压管理人群中一过性高血压的发生率并进行相关病因、构成比分析。方法对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诊室血压及24h动态血压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者,进行远程连续家测血压跟踪的医患交互式管理,连续观察2个月家测血压数据,血压正常者纳入一过性高血压的入选标准并排除症状性高血压,分析病因并随访观察。结果 300例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中,符合一过性高血压标准的病例为46例,占15.3%。观察病例中导致一过性高血压的病因及构成比依次为:焦虑抑郁状态25例(54.3%),急性脑血管病8例(17.4%),睡眠障碍7例(15.2%),各种头面痛4例(8.7%),癫痫强直阵挛1例(2.2%),眩晕发作1例(2.2%)。结论实施远程家测血压医患交互式管理有利于发现一过性高血压的人群,避免过度降压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过性高血压 远程家测血压管理 病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