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定河流域基流变化特征及其对降水的响应
1
作者 杨倩楠 高海东 +2 位作者 韩勇 李占斌 鲁克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5-242,共8页
基流是干旱区河流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河川径流和维护流域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探究无定河流域基流变化特征及其对降水的响应,对优化黄土高原水资源配置意义重大。基于无定河流域1960—2019年逐日降水量、径流量数据,... 基流是干旱区河流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河川径流和维护流域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探究无定河流域基流变化特征及其对降水的响应,对优化黄土高原水资源配置意义重大。基于无定河流域1960—2019年逐日降水量、径流量数据,利用数字滤波法、小波变换、双累积曲线及弹性系数法等,分析了降水量与基流深年际和年内变化特征,探讨了降水量与基流深的时频域关系及基流对降水的时滞效应,并明确了降水—基流关系的变化方向。结果表明:无定河流域年基流深和年基流指数分别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01)和不显著增大趋势(p<0.1),多年平均值分别为23.83 mm和0.67。基流深和基流指数值在春秋两季较大,夏冬两季较小;夏秋季降水对基流的控制能力在高能量和低能量区均明显强于春冬季;基流对降水的年均时滞时长为3.2天,月均(5—10月)时滞时长均在7天内。在过去60年间,流域基流储量增加7倍以上;降水量与基流深的关系发生2次变化,变化点分别为1971年和2000年;2000年后基流对降水的敏感性减弱,二者关系变化的方向更加稳定。研究结果以期为黄河中游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流 降水 小波变换 时滞效应 无定河流域
下载PDF
茶儿茶素稳定血糖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
2
作者 汪凌辉 许娜 +3 位作者 杨倩楠 黄进宝 王一君 宛晓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0-341,共12页
随着现代社会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患病总人数已位居世界第一。现代科学证明茶叶是降血糖天然多酚的重要来源,作为健康饮品在糖尿病膳食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儿茶素是茶叶中关键功能物质,... 随着现代社会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患病总人数已位居世界第一。现代科学证明茶叶是降血糖天然多酚的重要来源,作为健康饮品在糖尿病膳食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儿茶素是茶叶中关键功能物质,能够通过抑制外源碳水化合物水解、调控葡萄糖转移、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抑制糖异生过程、调控糖原合成及分解过程、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氧化应激状态等不同途径有效调节血糖水平。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有关儿茶素对肥胖、糖尿病及代谢综合症作用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儿茶素稳定血糖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儿茶素的精准化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及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儿茶素 血糖 糖代谢 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微塑料对亚热带不同富铁程度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3
作者 张晓龙 刘科学 +4 位作者 王超 陈静 张池 赵理 杨倩楠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88,共7页
【目的】探究微塑料对不同富铁程度红壤结构和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指导红壤地区土壤质量提升和污染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亚热带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添加0、0.1%、1.0%质量的低密度聚乙烯(M_(0)、M_(1)、M_(... 【目的】探究微塑料对不同富铁程度红壤结构和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指导红壤地区土壤质量提升和污染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亚热带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添加0、0.1%、1.0%质量的低密度聚乙烯(M_(0)、M_(1)、M_(2))和0、10、20 g/kg质量的铁(Fe_(0)、Fe_(1)、Fe_(2))分别模拟微塑料的污染水平和红壤富铁程度,研究不同富铁条件下微塑料污染红壤的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特征和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结果】在Fe_(0)条件下,与M_(0)相比,M_(1)的粒径>0.25 mm团聚体含量(WSA)、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均降低,M_(2)的WSA、MWD、GMD均显著增高;在Fe_(1)条件下,M_(0)、M_(1)和M_(2)三者的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均显示彼此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在Fe_(2)条件下,M_(1)和M_(2)均可显著降低土壤团聚体的WSA、MWD和GMD。对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而言,Fe_(0)条件下M_(1)和M_(2)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SOC);Fe_(1)和Fe_(2)条件下微塑料处理对SOC没有显著影响。土壤全氮含量(TN)则为Fe_(0)和Fe_(1)条件下M_(1)和M_(2)均显著降低,但Fe_(2)条件下微塑料处理对TN无显著性影响;土壤全磷含量(TP)均表现为M_(0)>M_(1)>M_(2)。土壤养分变化最终导致所有微塑料处理的C/N、C/P、N/P均显著升高(Fe_(0) M_(1)、Fe_(2) M_(1)和Fe_(2) M_(2)除外)。【结论】不同处理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效果不尽相同。在当前原状红壤条件下,低微塑料污染可以降低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高微塑料污染则可以增加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在相对轻富铁红壤条件下,低、高微塑料污染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均无显著性影响。在相对高富铁的红壤条件下,低、高微塑料污染均可降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变化致使土壤的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也产生了较明显的差异,总体呈现为微塑料污染可显著提升红壤的C/N、C/P、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土壤团聚体 化学计量特征 红壤
下载PDF
基于植被恢复的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次洪水沙特征分析
4
作者 韩勇 杨倩楠 +1 位作者 高海东 许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8-283,293,共7页
研究大规模植被恢复条件下岔巴沟流域次洪水沙变化,对揭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演变规律和黄河水沙调控具有重要作用。基于101场洪水事件,结合NDVI和降雨数据,通过分析不同生态建设时期岔巴沟流域次洪水沙变化特征,选取2场典型洪水事件进行... 研究大规模植被恢复条件下岔巴沟流域次洪水沙变化,对揭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演变规律和黄河水沙调控具有重要作用。基于101场洪水事件,结合NDVI和降雨数据,通过分析不同生态建设时期岔巴沟流域次洪水沙变化特征,选取2场典型洪水事件进行对比,揭示次洪输沙与径流侵蚀能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时期Ⅱ的次洪平均径流量是时期I的1.86倍,但平均输沙量仅为0.52倍。在4个洪峰流量分级中,时期I的次洪平均输沙模数明显高于时期Ⅱ。与NO.2洪水事件相比,NO.100洪水事件的径流过程和输沙过程具有良好的同步性,洪水历时更长,洪峰流量、输沙峰值明显较低。时期I和Ⅱ的次洪输沙模数均随径流侵蚀功率的增加而增加,但时期Ⅱ的输沙模数整体低于时期I。研究结果表明大规模植被恢复对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次洪输沙的调控作用较径流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洪水 水沙变化 NDVI 径流侵蚀功率 岔巴沟流域
下载PDF
干旱区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基流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倩楠 高海东 +1 位作者 李占斌 王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7-322,331,共7页
基流是干旱区最重要的枯季水文特征之一,在维持河川径流和维护流域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宁夏清水河流域上游1980年、1995年、2000年、2013年四期土地利用数据及原州水文站1984—2014年日径流资料,采用枯季径流分割法进行了... 基流是干旱区最重要的枯季水文特征之一,在维持河川径流和维护流域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宁夏清水河流域上游1980年、1995年、2000年、2013年四期土地利用数据及原州水文站1984—2014年日径流资料,采用枯季径流分割法进行了基流分割,分析了流域基流、基流指数与景观格局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了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对基流的作用。结果表明:(1)30年中,草地是清水河上游的主导性景观类型。流域景观多样性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整体向好;(2)1984—2014年,清水河上游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p<0.01),基流量呈极显著减少趋势(p<0.001);(3)景观格局指数与基流量的关系较径流量密切,基流量与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SHAPEAM)、斑块结合度(COHESION)、最大斑块指数(LPI)、斑块丰富度密度(PRD)、周长—面积分维数(PAFRAC)这5个指标的相关性较高,其中与SHAPE_AM,COHESION,LPI呈显著正相关,与PRD,PAFRAC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清水河上游流域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流 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 清水河上游 干旱区
下载PDF
泥炭记录的晚全新世大气铅沉降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红艳 杨倩楠 +2 位作者 王爱霞 常帅 杨露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14-1020,共7页
选择长白山地区2种不同类型的泥炭沼泽,进行了典型剖面的大气铅沉降研究。植物残体和泥炭性质表明老白山泥炭地已经发育到贫营养阶段,而大桥泥炭地还处于富营养状态。两地泥炭记录的总铅含量和沉降速率与中国其他地区在同一个数量级上... 选择长白山地区2种不同类型的泥炭沼泽,进行了典型剖面的大气铅沉降研究。植物残体和泥炭性质表明老白山泥炭地已经发育到贫营养阶段,而大桥泥炭地还处于富营养状态。两地泥炭记录的总铅含量和沉降速率与中国其他地区在同一个数量级上。老白山泥炭记录的大气铅在总铅中占主导地位,大气铅与富集因子呈明显的正相关(r=0.874,n=16,p<0.01),且在16世纪中叶、18世纪初和20世纪出现峰值。大桥泥炭记录的铅可能存在再迁移和再沉降现象,但是相对较弱,因此,它也可以被用来重建当时的大气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沉降 铅污染 贫营养泥炭 富营养 小冰期
下载PDF
丹霞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磷组分特征及其有效性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超 杨倩楠 +4 位作者 张池 刘同旭 张晓龙 陈静 刘科学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9-897,共9页
磷是亚热带地区土壤重要的限制性营养元素,在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丹霞地貌作为亚热带地区典型的生态退化区,阐明土地利用方式对丹霞地貌土壤磷组分的影响,对丹霞地貌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地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选择... 磷是亚热带地区土壤重要的限制性营养元素,在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丹霞地貌作为亚热带地区典型的生态退化区,阐明土地利用方式对丹霞地貌土壤磷组分的影响,对丹霞地貌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地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韶关仁化丹霞山典型地貌区4种土地利用方式(乔木林AF、灌木林SL、撂荒草地AG和农田CL)为对象,采用Tiessen磷素分级方法,研究其土壤磷组分特征及有效性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丹霞地貌土壤磷组分及其有效性受土地利用方式影响显著。与CL相比,林地土壤(AF和SL)有机磷和无机磷总量显著增加,增幅为71.0%-319.9%和70.5%-346.7%,土壤磷素总水平提高,而CL和AG之间无显著差异。与SL、AG和CL相比,AF土壤速效磷、易分解态磷和中等易分解态磷含量显著增加,土壤磷有效性显著提高。AF土壤难利用态磷也表现出最高的含量,但其占总磷比例显著降低,说明土地利用方式向AF转变有利于难利用磷的分解利用。此外,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磷和磷酸酶活性(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亦有显著影响,微生物量磷和碱性磷酸酶均表现为AF>SL>AG>CL,而AF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AG和CL,增幅为46.8%和54.8%。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磷和磷酸酶活性主要与pH、容重、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相关,而与土壤铁氧化物含量关系不显著。冗余分析表明,无定型铁和矿质氮是引起丹霞地貌土壤磷组分变化的重要因子,其中无定型铁解释度为86.3%。总之,农田向林地的转化,能有效提高土壤磷水平和生物有效性,其中铁循环系统在维持丹霞地貌土壤高磷活性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地貌 土地利用方式 磷组分 磷有效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城市商业空间的构建与重塑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倩楠 《艺术科技》 2016年第12期298-,共1页
本文以"互联网+"时代为研究切入点,分析其对城市传统实体商业的冲击与影响,探求"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城市商业空间的发展趋势与设计策略,希望为新形势下城市商业空间的构建和重塑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 “互联网+” 城市商业 空间
下载PDF
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金洁 杨倩楠 +4 位作者 王超 陈静 张晓龙 张池 刘科学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97-1205,共9页
【目的】通过研究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下0~40 cm土层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明确该模式下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的敏感性和碳库管理的特征,旨在为研究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下稻田固碳和养分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广州市增城区农业生态环境野... 【目的】通过研究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下0~40 cm土层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明确该模式下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的敏感性和碳库管理的特征,旨在为研究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下稻田固碳和养分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广州市增城区农业生态环境野外工作站3种水稻种植模式[生态综合种养模式(EIM)、水旱轮作模式(RVM)和常规水稻种植模式(CRM)]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总有机碳(TOC)、溶解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EOC)、颗粒态有机碳(POC)和微生物量碳(MBC),并探索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EIM模式土壤TOC为10.55 g/kg,DOC、EOC、POC和MBC 4种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分别为0.29、1.38、2.09和0.11 g/kg,明显高于RVM和CRM模式土壤;土壤微生物熵也以EIM模式最高,与RVP和CRP模式相比,分别提高51.11%~85.72%和46.04~223.99%;3种种植模式0~10 cm土壤有机碳组分以MBC最敏感,而10~20 cm土壤则以EOC最敏感;EIM模式显著提升了土壤各碳库管理指标,其中MBC是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变化的重要有机碳组分因子;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主要受土壤容重和pH的影响。【结论】MBC既是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的敏感性指标,也是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主要通过影响土壤容重和改变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提高土壤有机碳库。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库水平,是水稻土壤固碳的有效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综合种养 水稻土 活性有机碳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综合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晓龙 杨倩楠 +5 位作者 李祥东 陈静 王超 陈金洁 张池 刘科学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209,共8页
[目的]定量评价不同生态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及综合肥力的影响,以期为华南地区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评价稻鸭(RD)、稻鱼(RF)、稻虾(RS)3种生态种养模式和常规种植(CK)稻田模式的土壤... [目的]定量评价不同生态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及综合肥力的影响,以期为华南地区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评价稻鸭(RD)、稻鱼(RF)、稻虾(RS)3种生态种养模式和常规种植(CK)稻田模式的土壤综合肥力的差异,明确影响稻田土壤综合肥力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不同生态种养模式均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缓解土壤酸化,对提高土壤养分和有机碳含量也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其中0–10 cm表层土壤的孔隙度、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为RD最高或并列最高。土壤综合肥力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0–10 cm表层土壤肥力得分排序为RD>RF> RS> CK,10–20 cm亚表层土壤为RD> RF> CK> RS,并且土壤容重、有机碳、孔隙度、胡敏素碳、全氮和碱解氮为稻田土壤肥力的主要贡献性指标,全钾、pH、速效钾、全磷、富里酸碳、胡敏酸碳和有效磷为次要贡献性指标。[结论]整体来看,RD为培肥稻田土壤的最佳模式,RF其次,RS的效果较差。因此,华南地区稻田土壤培肥可将RD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或者结合现实情况合理选择其他生态种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种养 理化性质 土壤肥力
下载PDF
蒙太奇手法作用下的空间审美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倩楠 《艺术评鉴》 2018年第14期174-175,共2页
本文从整体建构到局部作用,再到整体氛围塑造的思维模式,去分析探讨蒙太奇手法,当然本文的目的不在于建树电影蒙太奇理论,而是本着实用原则,通过对蒙太奇的认真和深入研究,为空间的设计创作提供一种新颖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蒙太奇 空间 设计 审美
下载PDF
蚯蚓改良水浇地土壤入渗性能及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陈静 张孟豪 +4 位作者 杨倩楠 张晓龙 王超 张池 刘科学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67-1375,共9页
【目的】探究蚯蚓不同生态类型和密度对水浇地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表栖型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和深栖型参状远盲蚓(Amynthas aspergillum)为研究对象,以无蚯蚓土壤处理为对照,采用一维定水头土柱模拟试验,探究... 【目的】探究蚯蚓不同生态类型和密度对水浇地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表栖型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和深栖型参状远盲蚓(Amynthas aspergillum)为研究对象,以无蚯蚓土壤处理为对照,采用一维定水头土柱模拟试验,探究蚯蚓不同生态类型和密度(低密度4 g·kg^(-1),高密度8 g·kg^(-1))对土壤湿润锋、累积入渗量、入渗速率、含水率的影响及其与土壤性状的关系,并利用Philip模型和Kostiakov模型拟合分析土壤水分入渗规律。【结果】(1)在相同时间内,蚯蚓明显降低湿润锋推进距离、推进速率、累积入渗量及入渗速率,尤其是低密度参状远盲蚓影响最为显著(P<0.01),且低密度蚯蚓的入渗性能较高密度蚯蚓处理差。(2)各处理入渗结束后,土壤含水率存在差异,参状远盲蚓极显著提高土壤含水率(P<0.01),且低密度处理最佳。(3)蚯蚓通过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来降低土壤水分的入渗性能,其中电导率(Electricity conductivity,EC)值、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值和砂粒为土壤水分入渗的主要驱动因素。(4)与Philip模型拟合结果相比,采用Kostiakov模型拟合效果更适用,对参状远盲蚓处理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精度(RMSE≤4.80 mm)更高,且参状远盲蚓极显著降低了累积入渗量衰减程度(P<0.01)。【结论】经赤子爱胜蚓和参状远盲蚓改良后的水浇地土壤(壤砂质地),水分入渗性能降低,但对水分的蓄持能力增加。在改良水浇地土壤时,添加低密度的参状远盲蚓有利于土壤持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爱胜蚓 参状远盲蚓 水浇地 入渗性能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赤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13
作者 张晓龙 杨倩楠 +4 位作者 李祥东 陈静 王超 张池 刘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47-254,共8页
为定量评价赤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以亚热带典型赤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旱地、园地、菜地)为试验对象,分析各地块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腐殖质组成的变化趋势,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定量评... 为定量评价赤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以亚热带典型赤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旱地、园地、菜地)为试验对象,分析各地块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腐殖质组成的变化趋势,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定量评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综合肥力的差异,以欧氏距离衡量不同地块肥力差异的大小,采用最短距离法对各地块土壤综合肥力进行系统聚类。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表层(0~10 cm)和亚表层(10~20 cm)土壤的物理性状、化学性状及腐殖质组成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土壤有机碳含量、胡敏素碳含量、胡敏酸碳含量、富里酸碳含量、容重、孔隙度、全氮含量、全钾含量和pH值等对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贡献度较大,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全磷含量贡献度较小。土壤肥力质量综合得分排序为旱地表层>旱地亚表层>菜地亚表层>菜地表层>园地表层>园地亚表层。不同地块的土壤肥力质量聚为5类,分别为一等肥力(旱地表层)、二等肥力(旱地亚表层、菜地表层)、三等肥力(菜地亚表层)、四等肥力(园地表层)、五等肥力(园地亚表层)。总体来看,土壤肥力优劣的评价顺序均为旱地>菜地>园地,其中园地土壤存在容重较大、酸化严重、养分失衡和有机碳含量过低的现象。因此,依据赤红壤肥力敏感性指标和土壤本身存在的问题,该区域应增大土壤外源碳的输入,丰富有机碳库储量,同时加强科学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平衡和优化速效养分含量,进而达到改良土壤物理结构,增强土壤缓冲性能,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的目标,以期实现赤红壤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红壤 土地利用 理化性质 土壤肥力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类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物质废弃物生态产业化利用途径探讨
14
作者 张晓龙 杨倩楠 +3 位作者 陈静 王超 张池 刘科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3期59-64,共6页
乡村振兴指出“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要始终秉持“生态+”和“+生态”的理念谋划发展,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新时代新思想的要求下,生物质废弃物的处理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不但要求实现“零排放、无污染”的生态目标,更... 乡村振兴指出“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要始终秉持“生态+”和“+生态”的理念谋划发展,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新时代新思想的要求下,生物质废弃物的处理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不但要求实现“零排放、无污染”的生态目标,更要追求“再利用、高产值”的经济潜力,以达到生态振兴和产业振兴的双重效果。然而,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以秸秆和畜禽粪便为主的生物质废弃物产量十分巨大,但是其生态产业化途径尚不成熟,资源潜力和经济价值远未被开发出来。因此,如何围绕“生态产业”打造生物质废弃物处理的高效产业体系对于实现乡村地区“产业兴,生态美”的美好愿景十分关键。综述了生物质废弃物的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目前生物质废弃物生态产业化的主要路径及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总结了构建产业体系的步骤和组分,以期为生物质废弃物的高效利用及生态高水平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物质废弃物 生态产业
下载PDF
近20年中国供用水结构变化与政策调控 被引量:7
15
作者 韩勇 杨倩楠 +1 位作者 李占斌 蒙小俊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2年第3期5-10,共6页
供用水结构研究是制定水资源发展利用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供用水效率和效益,乃至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意义重大。以2000—2019年全国降水量、水资源量、供用水量数据为基础,结合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趋势分析... 供用水结构研究是制定水资源发展利用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供用水效率和效益,乃至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意义重大。以2000—2019年全国降水量、水资源量、供用水量数据为基础,结合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趋势分析,对全国供用水结构变化特征及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000—2019年间,随降水量缓慢增加,全国水资源量呈缓慢增加趋势;供用水总量均呈先增加,于2013年达到峰值后逐年减小的变化趋势;农业仍为最大用水行业(占比为63.5%),其次为工业(占比为22.2%),但二者占比均呈不显著的逐年下降趋势;虽然生活用水与生态用水占比均较小,分别为12.4%、1.9%,但均呈较为显著的逐年上升趋势。各主要行业用水量变化受国家政策调控的影响明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会致使生活用水量增加,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会推动生态环境用水量的增加。研究有助于提高对我国近20年供用水结构变化的总体把握和国家层面进行政策调控重要性的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供水结构 用水结构 政策调控
下载PDF
敦化大桥泥炭记录的积累人为大气铅沉降
16
作者 张思鹏 卫江伟 +1 位作者 杨倩楠 赵红艳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2-126,共5页
分析了敦化大桥泥炭地裕家剖面自2 120a(B.P.)以来泥炭中的铅、锆元素含量,计算了该剖面铅的富集因子、沉降速率,以及岩石铅和人为铅的含量.结果表明,大桥泥炭地该时期总铅含量变化在1.81~7.35μg/g,平均值为4.24μg/g.富集因子揭示剖... 分析了敦化大桥泥炭地裕家剖面自2 120a(B.P.)以来泥炭中的铅、锆元素含量,计算了该剖面铅的富集因子、沉降速率,以及岩石铅和人为铅的含量.结果表明,大桥泥炭地该时期总铅含量变化在1.81~7.35μg/g,平均值为4.24μg/g.富集因子揭示剖面上部60cm,相当于1 300a(B.P.)以来有外来的铅富集,其下几乎无富集.裕家剖面铅沉降速率为0.54~4.97mg/(m^2·a),呈现随深度加深而增加的变化趋势.铅沉降速率与大气灰尘沉降速率呈明显的正相关(r=0.948,n=14,P<0.01),表明铅主要来自于大气灰尘.铅沉降速率与岩石铅含量也呈明显的正相关(r=0.784,n=14,P<0.01),意味着大气沉降的铅主要来自于岩石风化后的自然产物,而人类活动造成的人为铅污染较少.大桥泥炭地积累的人为铅总量为0.729 3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泥炭 大气铅沉降 环境变化 铅污染
下载PDF
2000—2019年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灾情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勇 武欣怡 杨倩楠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12期133-137,共5页
气象灾害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气象灾害的灾情特征进行分析可以为我国农业技术发展和防灾减灾决策部署提供依据。基于2000—2019年农业气象灾害数据,本文对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受灾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20... 气象灾害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气象灾害的灾情特征进行分析可以为我国农业技术发展和防灾减灾决策部署提供依据。基于2000—2019年农业气象灾害数据,本文对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受灾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间,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引起的农业受灾面积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虽然干旱引起的农业受灾面积下降趋势最为明显,但其目前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次之,其农业受灾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存在起伏波动变化。风雹和冷冻引起的受灾面积仅占农业受灾总面积的10%左右,且均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未来农业发展和防灾减灾工作中,应加强政策导向,不断提升农业技术创新推广、完善气象灾害预测预警系统、制定全面有效的灾害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受灾面积 受灾率 2000—2019年
下载PDF
“三旧”改造政策实施的问题与反思——以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一中 杨倩楠 肖映泽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8年第2期127-136,共10页
城市更新改造是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多目标复杂系统工程,以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为例,回顾了"三旧"改造政策近十年来的发展过程,研究发现"三旧"改造政策的实施虽然缓解了土地供给短缺的压力,但仍存在政策目标设置单一... 城市更新改造是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多目标复杂系统工程,以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为例,回顾了"三旧"改造政策近十年来的发展过程,研究发现"三旧"改造政策的实施虽然缓解了土地供给短缺的压力,但仍存在政策目标设置单一、缺乏规划统筹协调、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等问题。结论认为"三旧"改造应转变以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为核心目标的单一政策导向,坚持社会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以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发展推进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改造;地方政府应转变角色定位,针对旧村庄、旧城镇和旧工厂改造加强分类政策指导,制定规划对商业、居住、工业等不用的土地再开发类型进行协调管控,在"三旧"改造中着重发挥统筹规划、调节土地收益分配的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旧”改造 政策目标 规划统筹 利益分配
下载PDF
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一中 杨倩楠 《财会月刊(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9-114,共6页
运用案例分析法,着重从政府、市场和公众伙伴合作关系,政府与社会资本收益分享和风险分担机制,市场准入和监管机制等方面对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PPP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转变政府角色定位,完善监管... 运用案例分析法,着重从政府、市场和公众伙伴合作关系,政府与社会资本收益分享和风险分担机制,市场准入和监管机制等方面对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PPP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转变政府角色定位,完善监管责任制度;从投融资体制与回报机制方面完善激励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第三方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 基础设施建设 激励机制 风险分担 制度建设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妊娠期子宫破裂的常见原因与处理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倩楠 孙静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0-192,共3页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近年来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女性生育的需要,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LM)已成为目前治疗子宫肌瘤的主流手术方式。子宫破裂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现就LM后妊娠期子...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近年来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女性生育的需要,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LM)已成为目前治疗子宫肌瘤的主流手术方式。子宫破裂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现就LM后妊娠期子宫破裂的常见原因与处理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肌瘤 妊娠期子宫破裂 切除术后 女性生殖系统 子宫肌瘤切除术 年轻化趋势 良性肿瘤 发病年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