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域空间变化的定量判定 被引量:20
1
作者 杨兆平 常禹 +2 位作者 布仁仓 刘淼 张文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250-3256,共7页
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准确界定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范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面积变化及其边界分布海拔的最高上限在垂直方向上的抬升距离。结果表明,干旱河谷面积在不断扩大,由1974年的93140hm2扩大到2000的123... 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准确界定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范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面积变化及其边界分布海拔的最高上限在垂直方向上的抬升距离。结果表明,干旱河谷面积在不断扩大,由1974年的93140hm2扩大到2000的123078hm2,其中1995~2000年间年变化率较1974~1995年有所降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边界沿山体向上攀升非常迅速,1974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边界的最高上限海拔为3128m,1995年为3167m,较1974年抬升了39m;2000年为3181m,与1995年相比沿垂直方向向上抬升了14m。1974到2000年间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边界最高上限沿垂直方向抬升了53m,大约平均每年抬升2m。为了遏制干旱河谷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必须加大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 干旱河谷 景观动态 空间变化 定量方法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景观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杨兆平 常禹 +3 位作者 胡远满 刘淼 问青春 张文广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9-874,共6页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研究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1974—2000年的景观变化,并对其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面积在不断扩大,灌木林地面积占景观面积的60%以上,为景观基质。在景观类型面积...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研究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1974—2000年的景观变化,并对其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面积在不断扩大,灌木林地面积占景观面积的60%以上,为景观基质。在景观类型面积比例的变化中,耕地的变幅最大。干旱河谷的整体形状较简单,1974—1995年破碎化程度和异质性程度持续增加,1995—2000年表现为降低趋势,而斑块内部的连通性先降低后增加,具体表现为斑块密度、多样性指数先增大后减小,蔓延度指数先减小后增大,而边界密度和分维数持续减小。人口增长和国家政策是导致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干旱河谷 景观变化 驱动力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景观边界动态及其影响域 被引量:24
3
作者 杨兆平 常禹 +3 位作者 杨孟 胡远满 布仁仓 何兴元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972-1976,共5页
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界定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范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边界动态及其影响域.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范围不断扩大,干旱河谷边界长度增加,边界形状复杂性先增加后降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 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界定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范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边界动态及其影响域.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范围不断扩大,干旱河谷边界长度增加,边界形状复杂性先增加后降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边界沿山体迅速向上攀升,1974其最高上限为海拔3128m,1995年为3167m,较1974年抬升了39m;2000年为3181m,比1995年抬升了14m.1974—2000年间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边界最高上限沿垂直方向向上抬升了53m,平均每年约抬升2m.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边界的显著影响距离为800m,800~1200m为干旱河谷和周围其它景观影响的过渡区域.干旱河谷外缘800m范围内的区域,是干旱河谷抵抗周围景观影响和外来干扰的缓冲地带,在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应对其给与充分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干旱河谷 边界动态 影响域
下载PDF
基于文献分析的中国生态服务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杨兆平 高吉喜 +2 位作者 沈渭寿 刘波 邹长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共7页
以1999—2010年间中国学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期刊上发表的727篇生态服务研究论文为统计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中国生态服务研究文献的数量、期刊类型、生态系统类型、研究区域和研究主题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定... 以1999—2010年间中国学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期刊上发表的727篇生态服务研究论文为统计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中国生态服务研究文献的数量、期刊类型、生态系统类型、研究区域和研究主题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生态服务研究发展迅速,发表生态服务文献10篇以上的期刊有15种,文献发表量占文献总量的47.73%。共有321篇文献针对具体的生态系统类型开展研究,其中关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文献数量最多,为116篇。研究区的分布统计显示,以流域为主要研究区的文献有67篇,以地理单元或区域为研究区的文献有168篇。探讨了中国生态服务内涵与分类、生态服务评估、人类活动和自然干扰对生态服务的影响及生态服务应用实践的研究现状,分析表明未来研究的重点将包括生态服务的尺度效应、多情景动态模拟、生态服务评价的规范化和生态服务对人类活动的响应4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 文献计量 研究趋势 中国
下载PDF
区域生态恢复规划及其关键问题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兆平 高吉喜 +1 位作者 杨孟 姚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5298-5306,共9页
生态恢复是一项长期的根本性生态建设措施,需要有区域性整体规划与长期维持的具体安排。目前,区域生态恢复规划却未受到足够的关注。重点讨论了区域生态恢复规划的内涵、理论基础、规划原则及关键问题,这些问题的探讨对于提升生态恢复效... 生态恢复是一项长期的根本性生态建设措施,需要有区域性整体规划与长期维持的具体安排。目前,区域生态恢复规划却未受到足够的关注。重点讨论了区域生态恢复规划的内涵、理论基础、规划原则及关键问题,这些问题的探讨对于提升生态恢复效率,增强生态恢复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区域生态恢复规划从宏观整体性的角度对区域内所实施的生态恢复工程进行统筹规划,对区域内实施的具体恢复规划具有指导意义。区域生态恢复以不同生态功能区的主导生态功能为恢复目标。在退化生态系统诊断的基础上,确定在哪里恢复。通过局地恢复治理与区域调控相结合的恢复策略,实现生态链与产业链的结合,其本质则是实现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恢复规划 理论基础 规划原则 恢复目标 恢复策略
下载PDF
薄互层砂岩油藏多因素综合约束的产量劈分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兆平 岳世俊 +2 位作者 郑长龙 刘雄志 陈更新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7-124,共8页
针对多层合采的薄互层砂岩油藏的产量劈分问题,采用常规产量劈分方法得到的数据结果准确性较差,为解决该难题,可采用以下措施:(1)利用产油井的各种动静态资料(包括层间非均质性、生产数据和产液剖面等)以及封层、补孔等生产作业资料来... 针对多层合采的薄互层砂岩油藏的产量劈分问题,采用常规产量劈分方法得到的数据结果准确性较差,为解决该难题,可采用以下措施:(1)利用产油井的各种动静态资料(包括层间非均质性、生产数据和产液剖面等)以及封层、补孔等生产作业资料来确定产量劈分计算节点;(2)根据采油井的射孔投产情况、弹性开采情况、封层补孔和产液剖面测试结果,遵循"节点之间进行线性内插,节点之外进行线性外推"的原则分别确定不同类型节点的计算方法;(3)编制产量劈分的计算程序。通过上述措施,对柴达木盆地尕斯地区200余口井进行了精确劈分,劈分结果与实际生产情况以及产液剖面测试结果较为吻合。该产量劈分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量数据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互层砂岩油藏 地层系数 产液剖面 计算节点 产量劈分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耕地和居民用地的空间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兆平 常禹 问青春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7-331,共5页
以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耕地和居民用地为对象,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3.3计算了4个景观格局指数,利用ARCMAP9.0分析了耕地和居民用地与其它景观类型间的空间邻接特征,基于数字高成模型(DEM)研究了耕地和居民用地与海拔及坡度... 以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耕地和居民用地为对象,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3.3计算了4个景观格局指数,利用ARCMAP9.0分析了耕地和居民用地与其它景观类型间的空间邻接特征,基于数字高成模型(DEM)研究了耕地和居民用地与海拔及坡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木林地是干旱河谷的景观基质;耕地和居民用地斑块的平均面积和密度较小,形状简单;耕地大多在1700~3000m的区域,陡坡耕种比较严重,与灌木林地具有较高的邻接长度和数目;居民用地间隔较远,在低海拔地区分布相对较密,高海拔地区分布比较分散;对居民用地在空间结构影响最大的是耕地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干旱河谷 耕地 居民用地 空间特征
下载PDF
强化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思考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兆平 黄付宁 吴敏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5年第10期156-161,共6页
无形资产的管理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高校无形资产的内涵及存在的类型的认识,分析了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无形资产 管理力度
下载PDF
我国西南主要干旱河谷生态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9
作者 杨兆平 常禹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0-93,99,共5页
在广泛查阅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到目前为止,对干旱河谷生态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土特征和土壤养分水分分布特征、植被状况及生态恢复上。认为干旱河谷生态研究的进一步工作应该注重人为因素的研究,对干旱河谷区人口与生态环境间不... 在广泛查阅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到目前为止,对干旱河谷生态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土特征和土壤养分水分分布特征、植被状况及生态恢复上。认为干旱河谷生态研究的进一步工作应该注重人为因素的研究,对干旱河谷区人口与生态环境间不协调的方面进行干预,以实现该区域人口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加强景观生态学研究和多尺度集成,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方法来探讨干旱河谷景观结构和功能的相应变化,寻求维持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生态环境 生态恢复
下载PDF
环氧基低聚物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流变性能和发泡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兆平 信春玲 何亚东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55,共6页
为了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流变性能和发泡性能,采用环氧基扩链剂(ADR)对PET进行反应挤出改性,并利用动态旋转流变仪和单轴拉伸黏度仪对PET的流变性能进行系统表征,同时通过快速降压法研究了改性PET的发泡性能。流变测试结果... 为了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流变性能和发泡性能,采用环氧基扩链剂(ADR)对PET进行反应挤出改性,并利用动态旋转流变仪和单轴拉伸黏度仪对PET的流变性能进行系统表征,同时通过快速降压法研究了改性PET的发泡性能。流变测试结果表明:与未改性PET相比,ADR改性PET具有更高的复数黏度和低频区储能模量、更低的损耗角正切,呈现出明显的应变硬化现象;当ADR质量分数超过0.5%时,改性PET表现出凝胶结构的流变特性。采用间歇发泡工艺得到了发泡倍率为30倍、泡孔均匀细密的PET发泡材料,说明改性PET具有优异的可发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环氧基扩链剂 流变 发泡
下载PDF
双螺杆反应挤出工艺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黏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兆平 信春玲 +3 位作者 王泽鸣 李小刚 白雪 何亚东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5-59,共5页
通过优化双螺杆反应挤出工艺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熔体黏弹性,参与反应的是一种环氧基扩链剂,优化工艺考察了机筒温度,螺杆转速和喂料量三个主要影响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优化双螺杆反应挤出工艺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熔体黏弹性,参与反应的是一种环氧基扩链剂,优化工艺考察了机筒温度,螺杆转速和喂料量三个主要影响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变量都显著影响挤出产物的黏弹性,根据影响程度的大小排名为:螺杆转速>喂料量>机筒温度。间歇发泡实验证明了工艺优化能够提高PET的发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环氧基扩链剂 双螺杆挤出机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强化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兆平 黄付宁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05年第1期71-75,共5页
无形资产的管理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高校无形资产的内涵及存在的类型,分析了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 无形资产管理 内涵 强化 类型 主要问题 组成部分 国有资产管理 对策
下载PDF
硝酸铋催化“一锅法”合成3,4-二氢嘧啶-2(1H)-酮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兆平 盛寿日 +2 位作者 林淑英 邹文 刘晓玲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2-267,共6页
在硝酸铋[Bi(NO3)3]催化作用下,由醛、乙酰乙酸乙酯(或乙酰丙酮)、脲(或硫脲)三组分“一锅法”合成了一系列3,4-二氢嘧啶-2(1H)-酮衍生物.此合成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产率高,并且硝酸铋具有可重复使用的优点.
关键词 BIGINELLI反应 3 4-二氢嘧啶-2(1H)-酮 硝酸铋 催化剂
下载PDF
岷江上游地区近30年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与价值变化 被引量:39
14
作者 张文广 胡远满 +4 位作者 张晶 刘淼 杨兆平 常禹 李秀珍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63-1067,共5页
根据岷江上游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的差别,将该区森林植被划分为暗针叶林、其它针叶林、阔叶林和灌木林等4个类型,利用年降雨量、林冠截流量数据、径流系数以及“影子价格”等方法,计算和评述了该区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效益;并利用遥感... 根据岷江上游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的差别,将该区森林植被划分为暗针叶林、其它针叶林、阔叶林和灌木林等4个类型,利用年降雨量、林冠截流量数据、径流系数以及“影子价格”等方法,计算和评述了该区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效益;并利用遥感4期影像分析了岷江上游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的变化原因。结果表明:2000年岷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年水源涵养量最高,为1·3892×1010m3,经济价值为93·07亿元。去除降雨量的影响后,在各时期年降雨量为705mm的情况下,岷江上游地区1986年的水源涵养量最高,为1·3348×1010m3,经济价值为89·43亿元;1995年水源涵养量下降,为1·2320×1010m3,经济价值为82·54亿元;2000年水源涵养量及经济价值与1995年基本持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岷江上游森林景观受到人为的严重破坏,而随后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与“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加强了人工植被恢复建设,改善了森林生态系统,使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有所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水源涵养 经济价值 岷江上游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服务价值损益估算——以岷江上游地区为例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文广 胡远满 +5 位作者 刘淼 杨兆平 常禹 李秀珍 杨孟 问青春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1-825,共5页
为了定量分析和比较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变化,运用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和岷江上游流域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提供的食物生产服务的经济价值,以及分析1986、1995和2000年三期TM遥感影像所得到的土地利用情况,对岷江上... 为了定量分析和比较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变化,运用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和岷江上游流域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提供的食物生产服务的经济价值,以及分析1986、1995和2000年三期TM遥感影像所得到的土地利用情况,对岷江上游地区不同年代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进行了估算和比较。并初步分析了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原因。1986~1995年,农田面积增加了60801hm^2,比1986年增长了477%。林地面积减少了89012.17hm^2,占原来面积的4.97%。总的生态服务价值从1986年到2000年减少了119.9×10^8元。主要是由于人口的增加和森林的砍伐,导致森林面积减少,转变为草地、农田等土地利用类型。通过1995年和2000年对比得出:自从1998年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政策以来,到2000年森林生态系统面积与1995年相差约4165.28hm^2,生态服务价值相差约7.9亿元,可见国家政策在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上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与1986年相比还相差甚远,天然林保护工程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价值 岷江上游
下载PDF
岷江上游小流域景观格局对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杨孟 李秀珍 +2 位作者 杨兆平 胡远满 问青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512-2519,共8页
以GIS为平台,利用泥沙输移分布模型模拟了岷江上游黑水流域和镇江关流域的流域侵蚀量、产沙量的空间分布,将模拟结果与土地利用图相结合,分析了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方式对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并利用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分析了土地利... 以GIS为平台,利用泥沙输移分布模型模拟了岷江上游黑水流域和镇江关流域的流域侵蚀量、产沙量的空间分布,将模拟结果与土地利用图相结合,分析了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方式对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并利用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分析了土地利用/覆被类型随空间要素的配置、贡献权重和组成比例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侵蚀模数不同,依次为裸岩>居民点>草地>农田>灌木林>林地;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产沙模数没有明显差异.2个流域土地利用/覆被类型随坡度的空间配置较优,随相对高度、相对距离和运移距离的空间配置较差;2个流域土地利用/覆被类型随着空间元素的配置各有优势,考虑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贡献权重后,镇江关流域的格局优势增加,当进一步考虑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组成比例时,镇江关流域的格局则优于黑水流域;只有综合考虑空间配置、贡献权重和组成比例,才能全面度量流域景观格局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坡度的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的构造不能准确地表现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贡献权重、组成比例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景观格局 土壤侵蚀 泥沙输移分布模型 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
下载PDF
关于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杨兆平 姚树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9期0004-0005,共2页
旨在通过试验数据成果来分析比较带锁髓内钉治疗与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评价,以获得更实用的治疗骨折的方法。方法:从本地医院骨科科室选择在2016年4月到2020年4月收入治疗的40例四肢创... 旨在通过试验数据成果来分析比较带锁髓内钉治疗与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评价,以获得更实用的治疗骨折的方法。方法:从本地医院骨科科室选择在2016年4月到2020年4月收入治疗的4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患者,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一组给予加压钢板固定治疗,作为对照组,一组给予带锁髓内钉治疗,作为试验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中切口长度、治疗后疼痛程度、骨折恢复效果、骨头恢复时间以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中患者术中出血量(392.35±21.53)ml明显少于对照组(495.43±23.95)ml;术中切口长度试验组(12.63±0.85)cm明显短于对照组(19.26±1.93)cm;治疗后疼痛程度试验组明显弱于对照组;骨折后骨头的恢复效果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骨折后骨头恢复时间试验组(13.36±0.25)周明显短于对照组(19.36±2.02)周;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所有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可以减短手术时间,减短术中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治疗后疼痛程度小,恢复效果好,恢复时间短,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在以后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锁髓内钉治疗 加压钢板固定治疗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 临床研究效果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源区高寒草地退化光谱响应变化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波 沈渭寿 +2 位作者 李儒 杨兆平 林乃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98-1602,共5页
雅鲁藏布江源区的草地退化监测研究对于揭示全球变化影响下的区域生态系统响应特征、探讨其驱动因子及评价西藏高寒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荒漠等不同类型和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的地面实测数据,对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源区的草地退化监测研究对于揭示全球变化影响下的区域生态系统响应特征、探讨其驱动因子及评价西藏高寒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荒漠等不同类型和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的地面实测数据,对雅鲁藏布江源区高寒草地的典型植物光谱特征和草地退化过程中的光谱响应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作为高寒沼泽草甸、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灌丛等类型的典型优势种藏北嵩草、小嵩草、紫花针茅和金露梅具有明显的光谱特征差异,主要体现在红边位置、红边形状、红谷和纤维素吸收波段处,与植物的生长形态和枯叶鞘固有特性密切相关。在草地退化过程中,光谱反射率整体上持续降低,叶绿素吸收造成的"红谷"特征弱化,近红外水分吸收谷变弱,土壤背景光谱特征渐渐凸显。通过对比常见的植被指数,发现那些能够充分描述植物红边或者叶绿素吸收特征的指数具有更高的可分性,表明可能对草地退化具有更好的表征能力,为西藏高寒草地退化遥感监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析 高寒草地 雅鲁藏布江 光谱响应
下载PDF
广东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燕 高吉喜 +3 位作者 王金生 高芳 杨兆平 仇洁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57-1163,共7页
运用GIS和RS技术,分析了2000年、2010年广东省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采用修正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结合土地利用面积,对不同时期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2000─2010年,广东省自然保护区草... 运用GIS和RS技术,分析了2000年、2010年广东省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采用修正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结合土地利用面积,对不同时期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2000─2010年,广东省自然保护区草地、农田、湿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均有所增加,分别为18.58、81.24、1.91、86.47、70.79 hm2,而林地、未利用地面积则分别减少了166.25、92.75 hm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均发生变化,除未利用地外,其余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有所增加.其中,水域和林地2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增加了728.07×107和463.90×107元,增加最显著.自然保护区内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有所增加,其中,维护生物多样性价值、水文调节价值和废物处理价值增加最为显著,食物生产价值增加最少.2000─2010年广东省11个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1 199.70×107元,增长率为28.02%,表明自然保护区保护和管理成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自然保护区 广东省
下载PDF
岷江上游林农边界效应对植被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问青春 李秀珍 +4 位作者 贺红士 李丽光 常禹 何兴元 杨兆平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7-91,共5页
边界效应是当前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对于生物量的边界效应关注很少。生态系统尺度上的边界效应研究,多采用野外样线法获取数据。以岷江上游林农边界为例,对生物量的边界效应进行了分析。通过在野外布设样线获取边界上的生物... 边界效应是当前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对于生物量的边界效应关注很少。生态系统尺度上的边界效应研究,多采用野外样线法获取数据。以岷江上游林农边界为例,对生物量的边界效应进行了分析。通过在野外布设样线获取边界上的生物量数据,同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从遥感影像中提取边界上的植被NDVI,运用地面调查数据对NDVI值进行验证的结果表明,用NDVI来反映植被生物量具有可信性。对两种数据进行初步统计分析,并应用移动窗口法对生物量的边界效应进行了定量判定,研究结果表明:1)在林农边界上,林地边缘的生物量低于林地内部的生物量,边界效应范围为60/m到65/m,农田边缘的生物量高于农田内部,边界效应范围为60/m到90/m;2)基于野外数据和基于NDVI的边界效应判定结果基本一致,用NDVI作为生物量的指标进行边界效应分析是可行的;3)在分析生物量的边界效应时,研究范围取200~300m较为合适,研究粒度取30m较10m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农边界 生物量 NDVI边界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