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蕉花多糖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研究
1
作者 唐雅园 王雪峰 +5 位作者 韦珍 吴梦柯 杨兆杏 向昱 何雪梅 孙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107,共8页
目的:以香蕉花多糖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方法:采用热水提醇沉法从香蕉花中制备活性多糖,首先分析香蕉花多糖的化学组成成分,并以总抗氧化能力和DPPH、羟基、超氧阴离子等自由基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探索香蕉花多糖的抗... 目的:以香蕉花多糖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方法:采用热水提醇沉法从香蕉花中制备活性多糖,首先分析香蕉花多糖的化学组成成分,并以总抗氧化能力和DPPH、羟基、超氧阴离子等自由基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探索香蕉花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通过模拟光照、pH、温度、金属离子、食品配料以及灭菌方式等常见食品加工条件,系统地研究香蕉花多糖的抗氧化稳定性。结果:香蕉花多糖的得率为14.56%,多糖中总糖、糖醛酸、蛋白、多酚和黄酮含量依次为515.61、287.88、53.46、2.23和7.94 mg/g。香蕉花多糖具有较强的还原铁离子能力和自由基清除活性。光照条件会快速降低香蕉花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而强酸性和碱性条件对香蕉花多糖的抗氧化稳定性影响较小。香蕉花多糖耐热性较好,尤其是温度在60~80℃、加热时间2~3.5 h的条件下,其抗氧化稳定性较强。金属钠离子的添加几乎不影响香蕉花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但随着金属钾离子、铁离子、铜离子浓度的增大,香蕉花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会明显下降。此外,添加柠檬酸、苯甲酸钠有利于提高香蕉花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但蔗糖、葡萄糖的添加对香蕉花多糖的抗氧化稳定性影响较大。灭菌方式对香蕉花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香蕉花加工产品进行灭菌时可优先选择高压杀菌。结论:香蕉花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长期光照、金属铁离子和铜离子、食品配料蔗糖和葡萄糖会影响其抗氧化稳定性,在香蕉花的加工贮藏中应避免与此类条件或物质直接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花多糖 组成成分 抗氧化活性 稳定性
下载PDF
炭疽病胁迫下采后香蕉的膜脂代谢 被引量:4
2
作者 吴小建 陈茜 +7 位作者 梁朋光 赵承刚 栾会燕 谢祖强 冯小青 向昱 杨兆杏 何雪梅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25-1333,共9页
【目的】从细胞膜降解角度研究芭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采后侵染香蕉果实的机制,为进一步研究香蕉炭疽病及其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桂蕉6号香蕉为试验材料,采用喷雾接种芭蕉炭疽菌侵染香蕉果实,以果实喷雾蒸馏水作... 【目的】从细胞膜降解角度研究芭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采后侵染香蕉果实的机制,为进一步研究香蕉炭疽病及其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桂蕉6号香蕉为试验材料,采用喷雾接种芭蕉炭疽菌侵染香蕉果实,以果实喷雾蒸馏水作对照,每3 d取样1次,通过测定采后贮藏过程中香蕉果实的病情指数、果实硬度及果皮电导率、细胞膜降解关键酶活性、细胞膜磷脂和脂肪酸组分与含量的变化规律,明确炭疽菌侵染对香蕉果皮膜脂代谢的影响。【结果】接种芭蕉炭疽菌可促进香蕉果实炭疽病的发生,病情指数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同时果实硬度下降、果皮电导率升高,贮藏至第15 d,炭疽菌侵染组与对照组相比,果实的病情指数显著增加61.31%(P<0.05,下同)、果实硬度显著下降35.79%、果皮电导率显著升高27.94%。炭疽菌侵染促进香蕉果皮膜脂代谢相关酶[磷脂酶C(PLC)、磷脂酶D(PLD)和脂氧合酶(LOX)]活性增强,贮藏至第15 d,炭疽菌侵染组的果皮PLC、PLD和LOX活性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31.21%、63.72%和26.24%;同时炭疽菌侵染加速果皮细胞膜磷脂[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肌醇(PI)和磷脂酰乙醇胺(PE)]降解为磷脂酸(PA)、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氧化为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等),贮藏至第15 d,与对照组相比,炭疽菌侵染组的果皮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降低12.97%,饱和脂肪酸总量则提高17.77%。炭疽菌侵染促进香蕉果皮氧化,贮藏至第15 d,炭疽菌侵染组的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7.23%和13.58%。【结论】炭疽病菌侵染与贮藏期间香蕉果皮细胞膜脂代谢有关,炭疽菌侵染加剧细胞膜水解,导致细胞膜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从而促使炭疽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炭疽病 果皮 膜脂降解酶 膜脂组分 脂肪酸
下载PDF
不同酶解方式对台农芒果浆萜类物质的影响
3
作者 刘国明 卫萍 +5 位作者 零东宁 邓中霖 杨兆杏 李杰民 赵承刚 谢祖强 《轻工科技》 2023年第4期1-4,共4页
为了比较不同酶解方式对台农芒果果浆萜类香气成分的影响,明确最佳的酶解条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SPME-GCMS),检测果胶酶、α-葡萄糖苷酶、混合酶酶解前后萜类物质的种类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酶解前具有14种萜类物质,酶解后都... 为了比较不同酶解方式对台农芒果果浆萜类香气成分的影响,明确最佳的酶解条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SPME-GCMS),检测果胶酶、α-葡萄糖苷酶、混合酶酶解前后萜类物质的种类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酶解前具有14种萜类物质,酶解后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采用α-葡萄糖苷酶酶解4 h的方式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农芒果 果浆 酶解方法 萜类物质 香气含量
下载PDF
香蕉磷脂酶D的纯化与生化特性分析
4
作者 何雪梅 唐雅园 +6 位作者 孙健 李丽 向昱 杨兆杏 赵承刚 韦珍 唐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13-1418,共6页
【目的】分离纯化香蕉磷脂酶D(PLD)并分析其生化特性,为深入研究香蕉PLD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硫酸铵沉淀结合柱层析法对香蕉PLD粗酶液进行纯化,考察反应体系中香蕉PLD蛋白含量、Ca^(2+)浓度、pH和反应时间对PLD活性的影响,明确PLD的... 【目的】分离纯化香蕉磷脂酶D(PLD)并分析其生化特性,为深入研究香蕉PLD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硫酸铵沉淀结合柱层析法对香蕉PLD粗酶液进行纯化,考察反应体系中香蕉PLD蛋白含量、Ca^(2+)浓度、pH和反应时间对PLD活性的影响,明确PLD的生化特性。【结果】80%硫酸铵沉淀结合DEAE-sepharose CL-6B阴离子交换柱、Hitrap SP HP阳离子交换柱和Sephadex G-200凝胶层析柱,可将香蕉PLD粗酶液纯化58.74倍,达到电泳纯,香蕉PLD的相对分子量约为43 kD;香蕉PLD活性最佳测定条件为:PLD蛋白含量30.00μg、Ca^(2+)浓度1.20 mmol/L、反应15.00 min、pH 6.5,确定香蕉PLD具有较强亲和力和较高催化活性。【结论】硫酸铵沉淀结合柱层析分离技术适用于香蕉PLD纯化,在PLD蛋白含量30.00μg、Ca^(2+)浓度1.20 mmol/L、反应15.00 min及pH 6.5条件下,香蕉PLD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磷脂酶D 分离纯化 生化特性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滇黄精多糖提取及其结构与活性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梁朋光 孙健 +7 位作者 岳健 苏娟 唐雅园 栾会燕 邱福荣 杨兆杏 向昱 何雪梅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434-3445,共12页
【目的】通过优化动态超高压微射流法对滇黄精多糖提取的相关工艺条件,分析其结构与活性,为滇黄精多糖的多元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滇黄精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响应面法分析试验,确定动态超高压微射流... 【目的】通过优化动态超高压微射流法对滇黄精多糖提取的相关工艺条件,分析其结构与活性,为滇黄精多糖的多元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滇黄精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响应面法分析试验,确定动态超高压微射流法提取滇黄精多糖的最佳条件;并对滇黄精多糖的功能活性(酪氨酸酶抑制活性、α-糖苷酶抑制活性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等)与结构特性(红外光谱、相对分子量及单糖组成等)进行研究。【结果】经响应面分析构建滇黄精多糖得率的二次回归方程:Y=19.55+0.7A+0.78B+0.89C+0.28AB+1.26AC+0.84BC-1.84A^(2)-4.72B^(2)-2.3C^(2)(R^(2)=0.9860)(Y表示滇黄精多糖得率,A、B、C分别表示微射流压力、料液比和提取时间),提取时间、料液比及微射流压力与提取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滇黄精多糖得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微射流压力及提取时间与料液比的交互作用对滇黄精多糖得率有显著影响(P<0.05),3个因素对多糖得率影响的排序为:提取时间>料液比>微射流压力;滇黄精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射流压力146 MPa、料液比1∶41、于100℃下提取70 min,在此条件下,滇黄精多糖得率为19.57%,达理论预测值的98.69%。滇黄精多糖是一种由11种单糖组成的吡喃型酸性多糖,相对分子量为35.95 kD,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0.43、4.07和2.87 mg/mL。【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动态超高压微射流法提取滇黄精多糖的得率高,预测性良好,滇黄精多糖具有良好的功能活性,有广泛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黄精多糖 响应面分析 动态超高压微射流 提取工艺 结构 活性
下载PDF
响应面试验优化碱提酸沉法提取微胚乳玉米蛋白工艺及其组成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卫萍 张雅媛 +3 位作者 游向荣 邓静友 周葵 杨兆杏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0-45,61,共7页
对碱提酸沉法提取微胚乳玉米蛋白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分析其分子质量分布和氨基酸组成。以微胚乳玉米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其中的蛋白质,以玉米蛋白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料液比、提取pH、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的影响,... 对碱提酸沉法提取微胚乳玉米蛋白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分析其分子质量分布和氨基酸组成。以微胚乳玉米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其中的蛋白质,以玉米蛋白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料液比、提取pH、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的影响,采用响应面试验进一步对微胚乳玉米蛋白提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SDS-PAGE和氨基酸组成分析比较了最优条件下提取的微胚乳玉米蛋白与普通玉米蛋白的差异。结果表明:微胚乳玉米蛋白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提取pH 11.5、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微胚乳玉米蛋白得率为20.40%;微胚乳玉米蛋白与普通玉米蛋白的分子质量均小于60 kDa,但在15~20 kDa之间二者出现的条带略有不同,两种蛋白中氨基酸种类齐全,谷氨酸、亮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含量较高,微胚乳玉米蛋白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6.15%,略高于普通玉米蛋白的35.44%。该研究可为微胚乳玉米蛋白精深加工及其应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胚乳玉米 玉米蛋白 碱提酸沉法 分子质量 氨基酸组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