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向骨肉瘤PD-1/PD-L1信号通路探针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黄海峰 邹欢 +3 位作者 王炼 杨先腾 朱华 李姗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23-1827,共5页
目的探讨筛选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信号通路表达阳性的骨肉瘤患者的无创检测手段。方法通过瘤块成瘤方法建立人骨肉瘤细胞(OS-732)皮下荷瘤鼠动物模型,毒性试验验证PD-L1抗体对小鼠脏器的毒性,进一步合成... 目的探讨筛选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信号通路表达阳性的骨肉瘤患者的无创检测手段。方法通过瘤块成瘤方法建立人骨肉瘤细胞(OS-732)皮下荷瘤鼠动物模型,毒性试验验证PD-L1抗体对小鼠脏器的毒性,进一步合成124 I-anti-PD-L1单克隆抗体分子探针,在OS-732荷瘤鼠尾静脉注射18.5 MBq 124 I-anti-PD-L1探针开始进行OS-732骨肉瘤的微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Micro-PET/CT)显像。结果OS-732骨肉瘤模型成功构建,免疫组化显示OS-732骨肉瘤存在PD-L1蛋白的表达,Micro-PET/CT在不同的时间点(注射探针后2、24、48 h)成功显像OS-732骨肉瘤,实现对骨肉瘤PD-L1的无创实时观测。结论124 I-anti-PD-L1单克隆抗体分子探针可以成功靶向OS-732骨肉瘤的PD-L1受体,并呈现清晰的免疫成像,从而实现无创筛选PD-L1阳性表达的骨肉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PD-1 PD-L1 PET/CT 单克隆抗体 免疫检查点
下载PDF
空心螺钉结合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三踝骨折33例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0
2
作者 杨先腾 田晓滨 +3 位作者 胡如印 孙立 韩伟 李博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831-2833,共3页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33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其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15~72岁,平均40.3岁。三踝骨折采用Danis-Weber分型,A型9例,B型14例,C型10例。纳...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33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其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15~72岁,平均40.3岁。三踝骨折采用Danis-Weber分型,A型9例,B型14例,C型10例。纳入病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所有患者均于受伤后7~10d肿胀消退后手术治疗。内固定方式外踝均选用接骨板螺钉固定;内踝骨折选用空心拉力螺钉固定19例,选用双螺纹加压螺钉田定14倒;后踝27例选用螺钉固定,6例未行固定。三踝固定顺序:选用外踝-后踝-内踝19例,后踝-外踝-内踝8例。有2例患者下胫腓联合行固定处理。结果骨折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对术后恢复情况用美国足踝协会(AOFAS)系统评分。3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延迟愈合,经予高压氧治疗及加强换药处理后伤口愈合。所有患者无感染及骨不愈合发生,术后随访3~6个月均达到临床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AOFAS评分标准平均达到90分以上,疗效满意。26例患者术后1年顺利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结论三踝骨折应行手术治疗,准确的骨折复位和合适、坚强的内固定,尽早的功能锻炼是治疗关键;内、后踝螺钉结合外踝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可提供坚强固定,适合大多数三踝骨折,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空心螺钉 锁定接骨板 疗效评价
下载PDF
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探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先腾 田晓滨 +4 位作者 孙立 胡如印 韩伟 田家亮 李博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1例),研究组采用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不保留关节囊人工... 目的探讨分析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1例),研究组采用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不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脱位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皮肤切口、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弃拐时间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结束时两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早期功能,防止术后脱位,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股骨颈骨折 保留关节囊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疗效
下载PDF
骨水泥型与生物型人工半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临床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先腾 田晓滨 +4 位作者 胡如印 孙立 韩伟 田家亮 李博 《中外医疗》 2014年第30期94-95,共2页
目的对照采用骨水泥型与生物型人工半髋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比研究该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采用人工半髋治疗的87例股骨颈骨折高龄患者。其中43例实施了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设为观察组),其余44例实施了生... 目的对照采用骨水泥型与生物型人工半髋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比研究该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采用人工半髋治疗的87例股骨颈骨折高龄患者。其中43例实施了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设为观察组),其余44例实施了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设为对照组),术后两组均给予12~36个月的追踪随访。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扶拐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后的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条件接受全髋置换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近期、远期疗效均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置换术 高龄股骨颈骨折 骨水泥型 生物型
下载PDF
大清生物纸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先腾 孙立 +3 位作者 田晓滨 胡如印 田家亮 李博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24期3779-3781,共3页
目的 评估大清生物纸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止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39例行THA患者采用传统止血加大清生物纸进行止血,将2012年3月至9月行THA手术的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止血.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 目的 评估大清生物纸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止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39例行THA患者采用传统止血加大清生物纸进行止血,将2012年3月至9月行THA手术的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止血.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引流量、输血量、术前与术后l天血红蛋白(Hb)下降值区别.结果 试验组术后输血量、24 h引流量、Hb下降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大清生物纸在THA术中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后良好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生物纸 全髋关节置换 止血 血红蛋白 引流量
下载PDF
不同方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103例疗效观察
6
作者 杨先腾 田晓滨 +1 位作者 胡如印 孙立 《贵州医药》 CAS 2010年第6期514-517,共4页
转子间骨折患者平均年龄比股骨颈骨折患者高出5~6岁,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逐渐增多。由于高龄患者骨质疏松,骨折多呈粉碎性不稳定,内科合并证多,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因此选择可靠的治疗方法尽早恢复患者日常... 转子间骨折患者平均年龄比股骨颈骨折患者高出5~6岁,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逐渐增多。由于高龄患者骨质疏松,骨折多呈粉碎性不稳定,内科合并证多,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因此选择可靠的治疗方法尽早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变得非常重要。我们自2004—2009年对103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治疗方法 疗效观察 骨折患者 日常生活能力 人口老龄化 2009年 平均年龄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畸形 被引量:16
7
作者 胡如印 田晓滨 +3 位作者 孙立 韩伟 杨先腾 李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4期8356-8360,共5页
背景:目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髋关节晚期病变的最佳方案,但置换假体松动一直是置换后棘手的问题,主要与假体的界面应力和假体界面结合强度两方面有关。目的:总结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畸形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 背景:目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髋关节晚期病变的最佳方案,但置换假体松动一直是置换后棘手的问题,主要与假体的界面应力和假体界面结合强度两方面有关。目的:总结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畸形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的机制。方法:电子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和Pub Med,Springer Link等英文数据库1980/2011-12收录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的临床病例研究和相关综述,关键词设定为:髋关节、强直畸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假体松动、并发症等,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的研究进展及髋关节植入后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根据患者自身状况进行置换前后评估,选择合适型号、准备不同规格的假体对髋关节强直畸形疗效有促进作用。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骨性强直年轻患者骨增生活跃,新骨可较多地长入假体表面微孔中,因此非骨水泥型假体显示了独特的优势。随着生物型假体设计的进步,尤其具有各种涂层和金属微孔表面人工全髋关节具有多部位负重和紧密匹配的特点,也使其初期的固定较以往的假体更加可靠。近年来该方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置换后假体的松动以及假体周围关节感染仍困扰着骨科医生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置换 强直畸形 人工全髋关节 骨水泥 生物型假体 假体松动 磨损 金属表面 涂层 聚乙烯臼 陶瓷 并发症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功能恢复对比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森磊 杨先腾 +1 位作者 田晓滨 孙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8-272,共5页
目的:对比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前外侧入路(anterolateral approach,A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了解两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行人... 目的:对比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前外侧入路(anterolateral approach,A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了解两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的5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25例25髋行直接前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DAA-THA),其中男16例16髋,女9例9髋,平均年龄(62±2)岁(48~76岁),疾病组成为髋关节骨关节炎11例11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Ⅲ~Ⅳ期)10例10髋和髋臼发育不良(Crowe2型)4例4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3.26±4.95)kg/m2(19.6~29.5 kg/m2),术前Harris评分(33.4±15.5)分(17.9~48.9分);同期25例25髋行前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ALA-THA),其中男18例18髋,女7例7髋,平均年龄(59±3)岁(43~72岁),疾病组成为髋关节骨关节炎10例10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Ⅲ~Ⅳ期)12例12髋和髋臼发育不良(Crowe 2型)3例3髋,BMI为(25.35±5.8)kg/m2(18.2~29.8 kg/m2),术前Harris评分(38.6±16.7)分(23.1~56.5分)。分别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手术时间:DAA组(108.33±18.5)min(98~135 min),ALA组(103.26±15.5)min,(85~116 min),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DAA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10.3±1.75)cm(8.7~12.2 cm),ALA组平均切口长度(9.6±1.65)cm(7.9~11.2 cm),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DAA组(210±135)m L(130~400 m L),ALA组(230±145)m L(160~450 m L),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平均时间6个月(6~12个月),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DAA组(88.7±9.05)分(79.1~97.2)分,ALA组(86.5±7.75)分(77.9~93.4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DAA组(93.5±5.85)分(87.4~99.1分),ALA组(90.9±5.15)分(86.9~97.2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A组术后早期随访患者髋关节的外展肌力、步态较DAA组差。结论:直接前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与前外侧常规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均可取得较好的早期疗效,但直接前入路早期步态更优于前外侧常规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直接前入路 前外侧入路
下载PDF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柱固定治疗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29例 被引量:8
9
作者 胡如印 田晓滨 +1 位作者 孙立 杨先腾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3-594,共2页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柱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柱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并获得随访,所有病例均行后路经尺骨鹰嘴截骨,内侧柱内侧使用1/3管形钢板固定,外侧柱后侧用重建钢板固定。术...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柱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柱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并获得随访,所有病例均行后路经尺骨鹰嘴截骨,内侧柱内侧使用1/3管形钢板固定,外侧柱后侧用重建钢板固定。术后早期行肘关节的主动功能锻炼。结果29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19个月,骨折全部愈合。3例植骨患者术后伤口有渗出液,经换药愈合;1例因内侧柱远端固定螺钉刺激尺神经,于术后8周取出远端1枚螺钉后症状缓解。1例合并颅脑外伤患者术后4个月发生异位骨化。无切口皮肤坏死、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定量肘关节的功能活动范围,优9例,良16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6.20%。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柱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可较好地保留伸肘装置完整性,双柱固定可获得较为坚强的稳定;二者均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可较好地挽救肘关节功能。该法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间骨折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内固定术
下载PDF
数字化模拟技术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假体尺寸预测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进 孙立 +6 位作者 杨先腾 胡如印 田家亮 韩伟 田晓滨 王金武 戴尅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92-1296,共5页
目的·比较数字化模拟技术与传统胶片模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假体尺寸预测方面的优劣性,为人工膝关节微创、良好置换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6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数字化模拟测量组及传统胶片测... 目的·比较数字化模拟技术与传统胶片模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假体尺寸预测方面的优劣性,为人工膝关节微创、良好置换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6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数字化模拟测量组及传统胶片测量组。数字化模拟测量组术前采用数字技术模拟手术截骨及假体置放而选定假体尺寸型号,传统胶片组术前使用传统胶片模板在膝关节X片上进行比对而选定假体尺寸型号。将预测型号与最终手术选择型号对比,相关数据行统计学处理,比较2组预测准确率。结果·数字化模拟测量组股骨假体相差1号者2例,相差2号者1例;传统胶片组相差1号者7例,相差2号者2例;型号测量准确率分别为90.0%和70.0%。数字化模拟测量组胫骨假体相差1号者2例;传统胶片组相差1号者8例,相差2号者2例;型号测量准确率分别为93.3%和66.7%。2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数字化模拟测量技术预测全膝关节置换术假体尺寸精确度较高,可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前规划、微创置换及术前假体型号准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全膝关节置换术 假体尺寸 预测
下载PDF
髋臼原位重建及高髋关节中心技术治疗Crowe 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进 杨先腾 +6 位作者 李森磊 胡如印 韩伟 李建扬 田家亮 田晓滨 孙立 《骨科》 CAS 2018年第5期359-364,共6页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行髋臼原位重建及高髋关节中心技术治疗Crowe 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于我科行THA治疗C...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行髋臼原位重建及高髋关节中心技术治疗Crowe 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于我科行THA治疗Crowe Ⅱ、Ⅲ型DDH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Tonnis Ⅲ期)的3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髋臼重建方式分组:其中髋臼原位重建组17例,高髋关节中心重建组20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Harris评分、影像学假体松动率。结果37例病人平均随访41个月(25~63个月)。髋臼原位重建组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分别为(119±16)min、(413±36)ml,高髋关节中心重建组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分别为(92±21)min、(389±44)m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561,P=0.021;t=0.682,P=0.231)。两组术后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但两组间术前及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髋臼原位重建组中有2例少量植骨吸收,两组随访未见影像学假体松动。结论高髋关节中心技术的手术时间较髋臼原位重建更短,两种技术治疗Crowe Ⅱ、Ⅲ型DDH的中期临床疗效较好,均可显著恢复病人的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原位重建 高髋关节中心 髋脱位 发育性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硫酸软骨素治疗骨折优良率评估观察和分析
12
作者 杨勤 田晓 +3 位作者 孙立 杨先腾 张一 李森磊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6期78-79,共2页
目的:分析硫酸软骨素治疗骨折的优良率。方法:将20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所有患者给予手术治疗,术后参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骨肽注射液治疗,试验组辅以硫酸软骨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VAS疼痛评分、... 目的:分析硫酸软骨素治疗骨折的优良率。方法:将20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所有患者给予手术治疗,术后参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骨肽注射液治疗,试验组辅以硫酸软骨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VAS疼痛评分、骨密度和并发症。结果:与参照组比较,试验组优良率明显较高,骨折愈合时间明显较短,VAS疼痛评分明显较低,骨密度明显较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骨折患者术后在常规抗感染、骨肽注射液治疗的同时辅以硫酸软骨素,能够提高患者骨密度,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感,减少术后肿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软骨素 骨折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中关节腔灌注联合关节囊周围注射氨甲环酸与术后失血量的关系 被引量:11
13
作者 包洪波 孙立 +5 位作者 田晓滨 陈龙 李森磊 杨先腾 王绍彬 蔡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6期5747-5752,共6页
背景:氨甲环酸是一种人工合成氨基酸,可阻断纤维蛋白溶酶原的赖氨酸结合位点,以减少纤维蛋白溶解从而减少失血,被广泛应用于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出血。目的:对比关节腔灌注联合关节囊周围注射与单纯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 背景:氨甲环酸是一种人工合成氨基酸,可阻断纤维蛋白溶酶原的赖氨酸结合位点,以减少纤维蛋白溶解从而减少失血,被广泛应用于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出血。目的:对比关节腔灌注联合关节囊周围注射与单纯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75例被诊断为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需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术前30min均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50mL+氨甲环酸1g。单纯关节腔灌注组关节囊缝合完毕松止血带前经关节囊周围软组织注射100mL“鸡尾酒”,通过引流管向关节腔注入氨甲环酸3.0g+50mL生理盐水;关节腔灌注联合关节囊周围注射组(联合组)于关节囊缝合完毕松止血带前向关节囊周围软组织注射100mL“鸡尾酒”+1.5g氨甲环酸,并通过引流管向关节腔注入50mL生理盐水+3.0g氨甲环酸。2组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术后记录患者24h引流量、术后第3天失血量及术后凝血功能、目测类比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输血率、切口感染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与结论:①联合组术后24h引流量、第3天失血量均较单纯关节腔灌注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2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目测类比评分及凝血功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单纯关节腔灌注组1例患者需要输血,2组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④结果证实,关节腔灌注联合关节囊周围注射氨甲环酸可显著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失血量,且不会增加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关节腔灌注联合关节囊周围注射 关节腔灌注 全膝关节置换 术后失血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骨折模型小鼠周围组织E、P选择素含量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伟 李翔翮 +4 位作者 杨先腾 李森磊 张进 田晓滨 孙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4-408,共5页
背景:E、P选择素是重要的黏附分子,参与机体内的炎症反应,而炎症反应对早期骨折的愈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目的:探究小鼠骨折周围组织内E、P选择素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取BALB/c小鼠36只,制作小鼠稳定胫骨骨折模型,建模后随机将小鼠分... 背景:E、P选择素是重要的黏附分子,参与机体内的炎症反应,而炎症反应对早期骨折的愈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目的:探究小鼠骨折周围组织内E、P选择素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取BALB/c小鼠36只,制作小鼠稳定胫骨骨折模型,建模后随机将小鼠分为1 h、6 h、12 h、24 h、48h及3d组,分别在对应时间点取骨折周围血肿肌肉组织,健侧同部位胫骨周围肌肉组织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所取组织标本进行E、P选择素含量检测。结果与结论:①骨折周围组织的E、P选择素含量均较健侧胫骨周围肌肉组织明显升高(P<0.01),其中E选择素含量在6 h左右达到高峰,P选择素含量在24 h左右达到峰值;②小鼠胫骨骨折后,骨折周围组织内E、P选择素含量明显上调,提示两者在小鼠骨折早期内可能介导了炎症细胞迁移、黏附,并参与了骨折后机体修复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骨折周围组织 炎症反应 黏附分子 选择素 酶联免疫吸附法 组织构建 骨折 E选择素 P选择素 组织工程
下载PDF
白杨素抑制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诱导的小鼠破骨细胞生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翔翮 罗伟 +9 位作者 胡峻贤 杨静 韩欣赟 董世武 杨先腾 李森磊 鄢志辉 聂瑛洁 田晓宾 孙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5期3978-3986,共9页
背景:白杨素存在于多种天然植物提取物的黄酮醇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并且参与机体内的炎症反应,而炎症反应可增强破骨细胞生成从而导致骨侵蚀。目的:探究白杨素在炎症环境和非炎症环境下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以及对骨侵蚀的保护... 背景:白杨素存在于多种天然植物提取物的黄酮醇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并且参与机体内的炎症反应,而炎症反应可增强破骨细胞生成从而导致骨侵蚀。目的:探究白杨素在炎症环境和非炎症环境下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以及对骨侵蚀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RAW264.7细胞为种子细胞,首先,通过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50μg/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5μg/L)将细胞诱导分化为破骨细胞后,以0,20,40,60μg/L白杨素干预。其次,通过脂多糖模拟炎症环境,并将RAW264.7细胞在脂多糖诱导的炎症环境下诱导分化为破骨细胞,观察0,20,40,60μg/L白杨素在炎症环境下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白杨素有效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在60μg/L时抑制效果达到最大;(2)白杨素显著抑制了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提示白杨素对破骨细胞造成的骨侵蚀具有保护作用;(3)白杨素通过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抑制多种破骨细胞分化关键蛋白和基因表达;(4)白杨素对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炎症环境导致的破骨细胞分化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杨素 破骨细胞生成 炎症性骨破坏 炎症反应 脂多糖 骨侵蚀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下载PDF
结核性腕屈肌腱鞘炎伴米粒体MRI表现及病理分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光友 马海彦 +4 位作者 鄢志辉 杨先腾 寿娟 刘昌杰 王荣品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1-314,共4页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2年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15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结核性腕屈肌腱鞘炎伴米粒体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15例X线片示腕掌部肿胀, CT示腕掌部"葫芦"形低密度肿块, MRI示腱鞘滑膜炎, 大量米粒体形成, 与滑液...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2年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15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结核性腕屈肌腱鞘炎伴米粒体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15例X线片示腕掌部肿胀, CT示腕掌部"葫芦"形低密度肿块, MRI示腱鞘滑膜炎, 大量米粒体形成, 与滑液信号比较, 米粒体在各序列均呈低信号, 呈"铺路石"或"蜂窝"样, 3例伴结核性腕关节炎。7例Ⅰ型米粒体为结核性肉芽肿, 8例Ⅱ型米粒体为嗜酸性蛋白。"铺路石"或"蜂窝"征是滑膜炎伴米粒体形成的重要影像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磁共振成像 结核性腱鞘炎 米粒体
原文传递
改良Bikini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50岁以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早期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钱据霖 孙立 +5 位作者 黄海峰 陆开航 罗殿中 程徽 金亮 杨先腾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68-975,共8页
目的:探讨改良Bikini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50岁以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行髋臼周围截骨术的39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改良Bikin... 目的:探讨改良Bikini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50岁以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行髋臼周围截骨术的39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改良Bikini入路(研究组)20例(21髋),改良Smith-Petersen入路(对照组)19例(20髋)。研究组男性3例,女性17例,年龄[M(IQR)]27.5(14.3)岁(范围:11~44岁);对照组男性2例,女性17例,年龄27.5(19.3)岁(范围:17~47岁)。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名医师采用同种方式缝合。记录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通过测量X线片,记录手术前后前中心边缘角(ACE)、外侧中心边缘角(LCE)、臼顶倾斜角,测量并计算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率(AHI),观察截骨愈合时间;记录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国际髋关节评分(IHOT)-1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后12个月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和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评分。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研究组切口长度为10.5(5.0)cm,小于对照组的15.0(3.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309.000,P=0.007)。患者随访时间(19.1±11.1)个月(范围:12~60个月)。研究组出现股神经牵拉损伤2例次,坐骨支骨折1例次,均于术后3个月随访时恢复正常,对照组未出现相应损伤。研究组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3例次,对照组2例次。两组各出现切口延迟愈合1例次,均经再次手术清创缝合后愈合;研究组出现耻骨支延迟愈合4例次,对照组5例次。两组患者均无坐骨神经、股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4%(11/21)比40.0%(8/20),χ^(2)=0.631,P=0.427]。患者临床截骨愈合时间为术后(4.5±1.3)个月(范围:3.0~8.0个月)。两组术后矫形效果均良好,组间ACE、LCE、臼顶倾斜角、AH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Harris评分、IHOT-12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研究组的切口瘢痕小于对照组,VSS和POS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改良Bikini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50岁以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与改良Smith-Petersen入路相比,早期临床疗效相当,具有术后切口瘢痕更小、切口更隐蔽美观的优势,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截骨术 髋臼周围截骨术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改良Bikini入路 手术入路 回顾性分析
原文传递
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失败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先腾 田晓滨 +3 位作者 孙立 胡如印 韩伟 张进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31-936,共6页
目的探讨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失败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4年1月治疗的17例转子间骨折固定失败患者,其中男6例,女11例;年龄41~80岁,平均67.2岁。转子间骨折15例,转子间、转子下骨折2例。... 目的探讨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失败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4年1月治疗的17例转子间骨折固定失败患者,其中男6例,女11例;年龄41~80岁,平均67.2岁。转子间骨折15例,转子间、转子下骨折2例。初次手术内固定方式:动力髋螺钉(DHS)固定2例,股骨近端锁定板固定12例,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3例。内固定术后3~48个月行关节置换,其中人工全髋置换1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例。髋关节置换术前后采用Harris评分评估手术效果。术前Harris评分(32.6±6.8)分。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48个月随访,1例术中并发股骨骨折,加以异体骨板和钛缆固定,术后股骨柄早期下沉并脱位,再次行翻修术治愈;1例股骨柄二次下沉无疼痛,不影响活动;1例置换术后原感染复发,经多次清创、持续负压引流无效,行假体取出、扩创、临时占位器置入术,感染仍未治愈。16例术后疼痛缓解,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生活自理,无假体松动发生。随访终末时Harris评分(79.2±15.9)分(P〈0.01)。结论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失败的有效方法。术后功能恢复满意,可早期负重活动,及早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同时避免了骨水泥应用可能产生的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骨折 治疗失败
原文传递
负载万古霉素硫酸钙Ⅰ期治疗慢性骨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先腾 田晓滨 +7 位作者 孙立 邓朝勇 黄海峰 张一 张进 李森磊 杨勤 秦余焕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9-354,共6页
目的探讨负载万古霉素硫酸钙Ⅰ期治疗慢性骨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26例慢性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3例;年龄16-90岁,平均35.8岁。均为创伤性骨感染。手术彻底清除骨感染... 目的探讨负载万古霉素硫酸钙Ⅰ期治疗慢性骨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26例慢性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3例;年龄16-90岁,平均35.8岁。均为创伤性骨感染。手术彻底清除骨感染病灶后填人负载万古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致病菌不明确者同时加入庆大霉素,配合全身应用抗生素。其中3例术中因皮肤张力较大,同时行皮瓣转移修复术。术后早期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定期复查局部有无红肿、窦道复发,拍摄X线片观察骨感染、骨缺掼恢复情况。结果26例均获随访6~30个月,平均19.5个月。23例伤口Ⅰ期愈合;1例伤口渗液换药愈合;1例局部软组织覆盖不良,再次手术行皮瓣转移修复后伤口愈合;1例经历2次手术不愈,采用感染骨段切除Masqueqlet膜诱导技术治愈。随访期间局部骨缺损修复,无骨感染复发。结论对于慢性骨感染患者,负载万古霉素硫酸钙I期治疗可在控制感染的同时修复骨缺损,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钙 万古霉素 慢性骨感染
原文传递
股骨头缩小成形术治疗大头髋或扁平髋畸形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先腾 张洪 +3 位作者 罗殿中 程徽 肖凯 张振东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942-951,共10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缩小成形术治疗青少年大头髋或扁平髋畸形的有效性与安令性。方法2012年6月至2015年9月应用股骨头缩小成形术治疗青少年发育性大头髋畸形(coxa magna)或扁平髋畸形(coxa plana)患者12例13髋,男6例7髋,女6例6髋;年... 目的探讨股骨头缩小成形术治疗青少年大头髋或扁平髋畸形的有效性与安令性。方法2012年6月至2015年9月应用股骨头缩小成形术治疗青少年发育性大头髋畸形(coxa magna)或扁平髋畸形(coxa plana)患者12例13髋,男6例7髋,女6例6髋;年龄10-25岁,平均18.1岁。6髋为多发骨骺发育不良,7髋为Legg-Calve-Perthes病后遗扁平髋畸形。采用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及支持带软组织瓣延长技术,9髋行髋臼周周旋转截骨术+股骨颈相对延长+股骨头缩小成形术、4髋行髋臼周围旋转截骨术+股骨颈相对延长+股骨头缩小成形+股骨近端去旋转截骨术。均行标准的术后康复锻炼计划。观察术后并发症、髋关节活动度、步态情况,测量股骨头圆形指数、髋关节外侧CE角、股骨头覆盖率等X线指标,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iHOT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以疼痛VAS评分评估手术前后的疼痛状态。结果术后随访12-45个月,平均28.8个月。所有患者股骨头截骨处及其他截骨部位均愈合,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3.7个月。9例跛行患者的步态均有明显改善。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81.08±12.36)分提高至未次随访的(88.38±8.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P=0.033)。iHOT评分由术前(51.90±15.07)分提高至未次随访的(67.69±8.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P=0.003)。疼痛VAS评分由术前(4.46±2.37)分降低至末次随访的(1.23±0.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P=0.001).髋关节活动度术前264.62°±32.05°,末次随访时255.00°±40.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P=0.391)。骨盆正位X线片上股骨头圆形指数由术前71.08%±10.32%升高至术后81.22%±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7,P=0.000);股骨头覆盖率由术前48.79%±11.85%增加至术后87.46%±1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P=0.000);髋关节外侧CE角由术前-1.82°±16.57°增加至术后36.02°±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2,P=0.000)。髋65°假斜位X线片上股骨头圆形指数术前78.96%±10.39%,术后80.36%±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1,P=1.688)。1例出现股骨头外上部分局部坏死,随访3年坏死无进展。无一例患者因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髋部疼痛、骨不愈合而接受关节置换或再次翻修手术。结论应用股骨头缩小成形术矫正股骨头大头或扁平畸形,能修复股骨头圆度、有效改善步态、缓解疼痛症状、提高髋关节功能,方法安全有效,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发育不良 累-卡-佩三氏病 修复外科手术 髋脱位 先天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