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洞庭湖地区网纹红土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6
1
作者 毛龙江 莫多闻 +1 位作者 杨兢红 史辰羲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2-225,共4页
对环洞庭湖地区网纹红土中稀土元素(REE)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剖面稀土元素的总量(ΣREE)表现为白色网纹明显高于红色基质,白色网纹ΣREE平均值为224.7μg·g-1,红色基质平均值为198.5μg·g-1,总平均值为211.6μg·g-1,... 对环洞庭湖地区网纹红土中稀土元素(REE)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剖面稀土元素的总量(ΣREE)表现为白色网纹明显高于红色基质,白色网纹ΣREE平均值为224.7μg·g-1,红色基质平均值为198.5μg·g-1,总平均值为211.6μg·g-1,明显高于镇江下蜀黄土(207.7μg·g-1)和黄土高原黄土(159.2μg·g-1),表明网纹红土经过了强风化成壤作用.而且,网纹红土与黄土高原黄土和镇江下蜀黄土的稀土配分模式具有相似性,表明网纹红土在成因上与黄土高原黄土和镇江下蜀黄土具有一致性,同为风成成因,网纹红土可能是黄土高原黄土在中国东南部或南部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配分模式 洞庭湖
下载PDF
湖南澧阳平原黑褐色土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毛龙江 莫多闻 +6 位作者 周昆叔 郭伟民 贾耀锋 杨兢红 邓辉 史辰羲 贾敬禹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61-1568,共8页
通过对澧阳平原大量的野外考察、典型剖面玉成(YC)黑褐色土壤剖面的系统取样和室内粒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以及OSL和AMS14C年代测定,探讨了黑褐色土的稀土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黑褐色土的形成年代、形成过程与形成环境.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对澧阳平原大量的野外考察、典型剖面玉成(YC)黑褐色土壤剖面的系统取样和室内粒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以及OSL和AMS14C年代测定,探讨了黑褐色土的稀土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黑褐色土的形成年代、形成过程与形成环境.研究结果表明,黑褐色土层ΣREE变化范围分布在184.63~264.26μg.g-1,其平均值为207.93μg.g-1;低于剖面的ΣREE总平均值219.87μg.g-1,与洞庭盆地的红土ΣREE平均值(211.6μg.g-1)大体相当,但明显高于镇江下蜀黄土(207.7μg.g-1)和黄土高原黄土(159.2μg.g-1),表明YC剖面黑褐色土上经过了相对较强的风化成壤作用.YC剖面黑褐色土的稀土分布模式与该剖面黄土层、黄土高原黄土、镇江下蜀黄土和洞庭盆地风成红土等典型风成沉积物的分布模式具有一致性,而与河流沉积物、湖泊沉积物和基岩风化红土在稀土的分布模式上具有明显差别.而且,YC剖面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呈明显的单峰分布,与典型河流相的双峰粒度频率分布存在显著差异;YC剖面位于澧阳平原中部台地上,比周边高5~10m,不可能是洪水作用沉积物;野外调查进一步表明,沉积物无水流作用痕迹;OSL和AMS14C年代测定表明,黑褐色土层形成的年代对应于23.8~10.6kaBP,此年代对应于末次冰期的晚期,其形成于相对冷湿的气候环境.因此,黑褐色土层及其上、下部的黄土层均为风成堆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澧阳平原 黑褐色土 稀土元素 风尘堆积 环境演变
原文传递
环洞庭湖区两种典型红土理化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毛龙江 莫多闻 +1 位作者 杨兢红 史辰羲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33-1236,共4页
通过环洞庭湖区两种典型成因红土的野外勘察与取样、室内磁化率、粒度、微量元素(Li、Rb、Sr、Ba)分析,进行两种不同成因的红土理化性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风成成因的红土粒度比基岩风化成因红土明显较细,风成成因红土以粉砂为主,基... 通过环洞庭湖区两种典型成因红土的野外勘察与取样、室内磁化率、粒度、微量元素(Li、Rb、Sr、Ba)分析,进行两种不同成因的红土理化性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风成成因的红土粒度比基岩风化成因红土明显较细,风成成因红土以粉砂为主,基岩风化型红土为砂和粉砂为主;两种成因红土受到长江中游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影响,磁化率均显示为低值,明显低于黄土高原黄土和长江下游下蜀黄土;微量元素Li/Ba、Rb/Sr比值显示为高值,显著高于黄土高原黄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下蜀黄土,表明两种红土均经历了强烈的风化淋溶过程,但基岩风化型红土的风化成壤强于风成成因红土,可能基岩风化型红土经历了更长的风化成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化特性 红土 环洞庭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