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表型影响新辅助化疗后MRI反应评估的准确性
1
作者 郭转转 张冰 +4 位作者 张莉 雷喆 梁文斌 杨全新 陈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2-559,共8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pCR)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NAC的89...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pCR)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NAC的89例乳腺癌患者,在NAC前及全程结束后分别行乳腺MRI检查。根据NAC全程结束后手术所获得的病理结果,以Miller-Payne分级为评估标准,分为pCR与非病理完全缓解(npCR)2个亚组。应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NAC前病变MRI特征。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评估NAC后pCR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分析MRI预测不同肿瘤亚型pCR的诊断效能。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影响放射学完全缓解(radiographic complete response, rCR)和pCR一致性的因素。结果 NAC后MRI分析显示rCR 20例(22.5%),pCR 28例(31.5%),将rCR视为MRI分析的“阳性”结果,MRI评估正确79例,其中真阳性19例,真阴性60例,评估错误10例,其中假阴性9例,假阳性1例,MRI评估pCR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86%、98.36%、88.76%、95.00%、86.96%;MRI评估ERBB2+型乳腺癌NAC后pCR的诊断效能最低。单因素分析显示,雌激素受体(ER)、临床分期、背景实质强化及肿瘤最大径均影响rCR和pCR一致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是影响rCR和pCR一致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MRI评估乳腺癌NAC后pCR整体准确性良好,治疗前MRI特征和肿瘤亚型可能与乳腺癌患者NAC治疗后MRI的诊断准确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NAC) 磁共振成像(MRI) 病理完全缓解(pCR)
下载PDF
MRI影像组学在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方小东 邓蕾 +1 位作者 张磊 杨全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01-130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T2WI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和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鉴别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72例... 目的:探讨基于T2WI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和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鉴别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72例PCa患者与64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原始MRI图像。使用ITK-SNAP软件手动勾画整个肿瘤(不包括囊变、出血、坏死及钙化)生成三维体积(VOI),采用FAE软件分别从T2WI与ADC图像提取高通量影像组学特征,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循环特征消除(RFE)方法进行特征选择,使用支持向量机(SVM)作为分类器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所有病例按7∶3分成训练集与验证集,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分析评估各个影像组学模型的鉴别诊断效能与校准能力,并使用Delong检验评价模型间的差异。结果:经过特征选择,分别使用12、15、11个图像特征构建基于T2WI/ADC/T2WI+ADC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训练集中T2WI/ADC/T2WI+ADC影像组学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0.92、0.96,验证集中T2WI/ADC/T2WI+ADC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分别为0.85、0.89、0.91。Delong检验显示T2WI+ADC联合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诊断效能显著高于单个序列模型,校准曲线显示联合影像组学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基于T2WI+ADC的联合影像组学模型有助于术前鉴别PCa和B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基于CCTA数据扩展重建对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肺静脉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丁墩 何拓 +4 位作者 郭西园 米惠枝 邓蕾 杨全新 李晓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4期36-38,共3页
目的 探讨基于应用扩展显示视野重建(Display Field of View,DFOV)的CCTA数据对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肺静脉一体化成像的可行性研究。方法 前瞻性收集100例拟行CCTA及肺静脉成像的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目的 探讨基于应用扩展显示视野重建(Display Field of View,DFOV)的CCTA数据对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肺静脉一体化成像的可行性研究。方法 前瞻性收集100例拟行CCTA及肺静脉成像的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进行轴向冠状动脉CT血管(CCTA)以评估冠状动脉,然后应用DFOV生成三维图像以显示肺静脉解剖及开口;对照组采集CCTA数据,然后进行肺静脉成像扫描。以5级评分评价两组主观图像质量,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造影剂用量、图像主观评分以及左心房及肺静脉开口处的CT值、信噪比(SNR)及对比信噪比(CNR)。结果 两组被试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肺静脉图像主观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组的辐射剂量及造影剂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左心房及四个肺静脉开口处SNR、CNR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对于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扩展显示视野重建(DFOV)的CCTA数据可一站式进行冠状动脉及肺静脉成像,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造影剂用量及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冠心病 肺静脉成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双能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波 孙海乔 +5 位作者 李晓会 郭宝斌 靳囡 盛颖 杨全新 丁墩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3期50-52,共3页
目的 评估双能CT定量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共56例,患者在术前一周内行颈部双期双能量扫描,参照病理结,果及影像淋巴结分区标准,纳入共计95粒淋巴结其中转移淋巴68粒(转移组)非转移性... 目的 评估双能CT定量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共56例,患者在术前一周内行颈部双期双能量扫描,参照病理结,果及影像淋巴结分区标准,纳入共计95粒淋巴结其中转移淋巴68粒(转移组)非转移性淋巴结27粒(非转移组)。测量两组淋巴结动脉期、静脉期淋巴结的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λHU的值,绘制不同定量参数对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转移组淋巴结的IC、NIC、λHU值均高于非转移组淋巴结,动脉期λHU的诊断效能最高,AUC面积为0.948敏感度为93.62%,截断值为2.66mg/mL,特异度为91.67%。动脉期IC、NIC的AUC面积为0.854、0.756,截断值为0.69、0.37,敏感度为91.49%、80.85%,特异度为75%、64.58%。静脉期IC、静脉期λHU、静脉期NIC的面积为0.575、0.668、0.685,阈值为2.31、0.82、0.64,敏感度为70.21%、97.87%、91.49%,特异度为51.16%、34.88%、48.84%。结论 双能CT对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颈部淋巴结转移 双能量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可提高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健楠 杨全新 +2 位作者 张妍妍 张博 黄玮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3期464-469,共6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MRI动态增强(DCE)与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学特点及联合诊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23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恶性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检查和治疗的252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良性组,所有患... 目的分析乳腺癌MRI动态增强(DCE)与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学特点及联合诊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23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恶性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检查和治疗的252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良性组,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或病理穿刺活检确诊。统计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DCE-MRI、DWI的影像学特点,统计DCEMRI、DWI单独及联合对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诊断结果,采用ROC曲线分析DCE-MRI、DWI单独及联合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组病灶形状为分叶状、不规则形(43.04%、45.65%),边缘毛刺(48.70%),内部不均匀强化、簇集状强化、分支强化(20.87%、38.70%、36.09%),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Ⅲ型(43.04%)患者占比高于良性组(33.33%、15.48%、12.70%、8.33%、14.29%、19.05%、3.57%,P<0.05)。DCE-MRI、DWI单独及联合诊断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分别187例、215例、239例和166例、193例、218例,检出率分别为74.21%、85.32%、94.84%和72.17%、83.91%、94.78%,DWI单独及DCE-MRI、DWI联合诊断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检出率高于DCE-MRI单独诊断,DCE-MRI、DWI联合诊断高于DWI单独诊断(P<0.05)。DWI单独及DCEMRI、DWI联合诊断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敏感度(83.91%、94.78%)、特异性(85.32%、94.84%)、曲线下面积(0.846、0.948)均高于DCE-MRI单独诊断(72.17%、74.21%、0.732),DCE-MRI、DWI联合诊断高于DWI单独诊断(P<0.05)。结论DCE-MRI、DW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特异的影像学特点,两者联合可有效提高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 动态增强 扩散加权成像 影像学特点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前列腺癌EpCAM特异性分子探针的构建及其在体MR成像研究
6
作者 仲津漫 丁健科 +2 位作者 刘朵朵 陈欣 杨全新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8-193,共6页
目的:利用金磁纳米微粒偶联核酸适配体构建前列腺癌EpCAM特异性分子探针Ep1-GoldMag,探讨其对EpCAM阳性前列腺癌的亲和性及其在体MR成像能力。方法:将金磁纳米微粒偶联前列腺癌EpCAM核酸适配体制备分子探针Ep1-GoldMag。采用免疫荧光实... 目的:利用金磁纳米微粒偶联核酸适配体构建前列腺癌EpCAM特异性分子探针Ep1-GoldMag,探讨其对EpCAM阳性前列腺癌的亲和性及其在体MR成像能力。方法:将金磁纳米微粒偶联前列腺癌EpCAM核酸适配体制备分子探针Ep1-GoldMag。采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Ep1-GoldMag靶向EpCAM阳性前列腺癌组织细胞的能力;构建前列腺癌EpCAM荷瘤裸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裸鼠肿瘤及其重要脏器组织的EpCAM表达情况。将Ep1-GoldMag注入裸鼠体内,在注射后不同时间点行MRI扫描,比较注射前后各时间点的肿瘤T_(2)WI信号强度,探讨分子探针在体MR成像的可行性。结果:成功制备Ep1-GoldMag,并证实其能特异性识别EpCAM阳性前列腺癌组织细胞。对裸鼠注射Ep1-GoldMag前后行MRI扫描,结果显示注入1 h后,肿瘤T_(2)WI信号明显减低,6 h后T_(2)WI信号持续减低,12 h后T_(2)WI信号略升高,但与注射前相比仍呈低信号,而对照组注射前后T_(2)WI信号强度未见减低,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以及实验组内部注射前后各时间点的信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制备的分子探针Ep1-GoldMag具有良好的EpCAM前列腺癌组织细胞特异性,并能在MR上特异性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核酸适配体 磁共振成像 金磁纳米微粒 分子探针
下载PDF
迂曲的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纵轴分布特点
7
作者 卜玮艺 杨全新 张秋娟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3期479-482,共4页
目的采用高分辨MRI分析迂曲的基底动脉斑块的纵轴分布特征,为预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并接受高分辨MRI检查的患者60例,基底动脉检测到斑块共90个。依据斑块与迂曲弧顶的关系,将所有患者分... 目的采用高分辨MRI分析迂曲的基底动脉斑块的纵轴分布特征,为预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并接受高分辨MRI检查的患者60例,基底动脉检测到斑块共90个。依据斑块与迂曲弧顶的关系,将所有患者分为:分叉组(n=19)、近端组(n=43)和远端组(n=28),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管壁及斑块特点。将近端组及远端组患者依据迂曲方向分为右迂曲组(n=52)和左迂曲组(n=19),比较基底动脉斑块分布与迂曲方向的关系。结果60例患者的斑块最常位于近端组。近端组血管面积大于远端组(P=0.049),近端组管壁面积大于远端组(P=0.010)。3组患者斑块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弧顶近端及远端斑块多位于侧壁,分叉处斑块多位于前壁。对于近端组和远端组,左侧壁斑块更常分布在右侧迂曲的患者(10.5%vs 42.3%,P=0.012);右侧壁斑块更常分布在左侧迂曲的患者(25.0%vs 57.9%,P=0.009)。结论迂曲的基底动脉斑块最常位于弧顶近端,基底动脉迂曲弧顶周围的斑块多位于侧壁及迂曲弧内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脊髓纵裂畸形的CT诊断(附23例报告)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全新 仲继志 +2 位作者 齐乃新 赵仲蓉 孙泓泓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23-424,共2页
目的探讨脊髓纵裂畸形的CT诊断价值。方法23例脊髓纵裂,年龄7个月至20岁,均摄有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及CT平扫,2例行CTM检查。结果骨性隔刺21例,纤维性2例。X线平片与CT扫描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7%和100%... 目的探讨脊髓纵裂畸形的CT诊断价值。方法23例脊髓纵裂,年龄7个月至20岁,均摄有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及CT平扫,2例行CTM检查。结果骨性隔刺21例,纤维性2例。X线平片与CT扫描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7%和100%。讨论CT扫描对显示脊髓纵裂及椎管形态改变的敏感性高于X线平片。CT平扫结合X线平片能对大多数的脊髓纵裂及其伴发的脊柱畸形作出全面的了解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纵裂 CT 诊断
下载PDF
CDFI和MR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全新 付建设 +4 位作者 孙泓泓 师莉芳 李晓会 李迎春 沈富坤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8年第2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CDFI和MR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用CDFI、MRA两种方法检查42例缺血性脑梗塞患者和40例对照组的颈动脉。结果:CDFI检查显示缺血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本组病例轻度、... 目的:探讨CDFI和MR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用CDFI、MRA两种方法检查42例缺血性脑梗塞患者和40例对照组的颈动脉。结果:CDFI检查显示缺血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本组病例轻度、重度狭窄的MRA与CDFI诊断完全符合,MRA和CDFI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结论:CDFI与MR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具有互补作用,两者结合使用能提高评估狭窄程度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梗塞 彩色多普勒超声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肾上腺结核的CT诊断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全新 赵京龙 +5 位作者 李晓会 陈晓玲 孙泓泓 李迎春 申富坤 吴红梅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1年第6期247-249,共3页
目的 :探讨肾上腺结核的CT表现特点及意义。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肾上腺结核的CT表现。结果 :肾上腺结核依病期而有不同的CT表现 :双侧肾上腺增大 ,并呈环状强化 ;双侧肾上腺部分或完全钙化。结论 :CT扫描可准确显示肾上腺结核的... 目的 :探讨肾上腺结核的CT表现特点及意义。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肾上腺结核的CT表现。结果 :肾上腺结核依病期而有不同的CT表现 :双侧肾上腺增大 ,并呈环状强化 ;双侧肾上腺部分或完全钙化。结论 :CT扫描可准确显示肾上腺结核的形态、大小、强化特点 ,多数病例结合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可获得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结核 CT诊断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下载PDF
CT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全新 杨军乐 +1 位作者 孙弘弘 齐乃新 《现代医用影像学》 1998年第2期64-66,共3页
目的:评价CT在甲状腺肿瘤诊断中的作用,重点探讨CT检查对肿瘤定性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35例甲状腺肿瘤的CT扫描资料。结果:甲状腺癌17例,CT诊断符合率88.9%;甲状腺腺癌18例,CT诊断符合率83.... 目的:评价CT在甲状腺肿瘤诊断中的作用,重点探讨CT检查对肿瘤定性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35例甲状腺肿瘤的CT扫描资料。结果:甲状腺癌17例,CT诊断符合率88.9%;甲状腺腺癌18例,CT诊断符合率83.3%。结论;CT对甲状腺肿瘤的定性诊断优于其它影像学方法,在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时,应重点观察病变与腺外结构的分界情况而非腺内结构的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CT 诊断
下载PDF
原发性胆囊癌CT诊断(附34例分析)
12
作者 杨全新 仲继志 +2 位作者 孙弘弘 杨军乐 申富坤 《现代医用影像学》 1997年第4期154-157,共4页
目的:分析胆囊癌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其CT诊断价值和限度。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胆囊癌的CT检查资料。结果:根据胆囊癌的CT表现,分为三型:厚壁型21例,腔内型4例,肿块型9例。结论:CT是诊断胆囊癌的有效方法... 目的:分析胆囊癌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其CT诊断价值和限度。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胆囊癌的CT检查资料。结果:根据胆囊癌的CT表现,分为三型:厚壁型21例,腔内型4例,肿块型9例。结论:CT是诊断胆囊癌的有效方法.增强扫描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CT X线诊断 原发性
下载PDF
功能性腹胀发病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张红英 王进海 +3 位作者 李永 杨全新 刘杰 王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9-792,802,共5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腹胀的发病机制。方法对符合罗马Ⅲ标准的64例功能性腹胀患者、33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伴中重度腹胀患者、33例功能性便秘伴中重度腹胀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研究。应用X线腹部立位平片对肠道气体量进行评估;采... 目的探讨功能性腹胀的发病机制。方法对符合罗马Ⅲ标准的64例功能性腹胀患者、33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伴中重度腹胀患者、33例功能性便秘伴中重度腹胀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研究。应用X线腹部立位平片对肠道气体量进行评估;采用乳果糖呼氢的方法对肠道菌群改变进行评估;采用不透X线的标志物测定4h胃及48h结肠排空率;采用ELISA法测定空腹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P物质的水平对患者内脏敏感性状况进行评估;采用SAS及SDS量表对心理因素进行评分。结果①乳果糖呼氢阳性率、胃肠排空率、血清CGRP、血清P物质含量及SDS、SAS评分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肠道气体量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功能性腹胀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乳果糖呼氢阳性率、胃肠排空率、血清P物质含量及SDS和S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肠道气体量与血清CGRP含量相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功能性腹胀的发病可能与患者肠道菌群异常、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精神心理异常、内脏高敏感性有关,而与肠道气体产生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腹胀 乳果糖呼氢试验 肠易激综合征 功能性便秘 肠道菌群 肠道气体
下载PDF
国人正常肝脏体积计算公式的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31
14
作者 黎一鸣 吕凡 +3 位作者 白芝兰 吉鸿 雷团结 杨全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34-636,共3页
采用螺旋 CT对 2 80例正常人进行了腹部扫描。通过计算机计算出每一层的体积 ,再用叠加法求出整个肝脏体积。使用直线相关和回归的方法研究正常人群肝脏体积与身高、体重、体表面积、年龄的关系 ,求出相应的相关系数、回归方程。结果 :... 采用螺旋 CT对 2 80例正常人进行了腹部扫描。通过计算机计算出每一层的体积 ,再用叠加法求出整个肝脏体积。使用直线相关和回归的方法研究正常人群肝脏体积与身高、体重、体表面积、年龄的关系 ,求出相应的相关系数、回归方程。结果 :正常成年人肝脏的平均积为 1 2 50 .2± 1 41 .0 cm3 ,其与体表面积、身高、体重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6、0 .90、0 .79。年龄、性别对成人肝脏体积大小的影响无显著性。由体表面积推导正常人群标准肝脏体积公式为 :L V( cm3 ) =61 3×BSA( m2 ) +1 62 .8。提示 :结合 CT测量和标准肝脏体积公式运算后所获得的资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体积计算公式 解剖学 组织学 中国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Kaiser评分在乳腺非肿块强化病变诊断中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冰 冯琳琳 +3 位作者 王琳 陈欣 李晓会 杨全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2-566,共5页
目的评价Kaiser评分对乳腺非肿块强化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6月术前行乳腺3.0 T MRI检查的非肿块强化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Kaiser评分及BI-RADS分类对乳腺... 目的评价Kaiser评分对乳腺非肿块强化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6月术前行乳腺3.0 T MRI检查的非肿块强化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Kaiser评分及BI-RADS分类对乳腺非肿块强化病变的诊断效能,比较2种方法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88例患者共90个非肿块病灶,良性病变28个(31.1%),恶性病变62个(68.9%)。Kaiser评分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100%、75%、89.9%、100%和92%;BI-RADS分类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3.5%、46.4%、79.5%、76.5%和78.9%。Kaiser评分诊断特异性(75%)明显高于BI-RADS分类诊断(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 Kaiser评分系统可以为乳腺非肿块强化病变的BI-RADS分类提供诊断策略,对乳腺非肿块强化病变的诊断效能优于单纯应用BI-RADS分类。对于经验尚浅的影像科医师使用Kaiser评分能够明显提高乳腺非肿块病变的诊断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非肿块强化 磁共振成像 Kaiser评分
下载PDF
慢性腰背痛患者的大脑灰质异常: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毛翠平 杨全新 +4 位作者 唐鉴 杨花娟 白芝兰 张秋娟 Zahid Nadeem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41-1047,共7页
目的探讨慢性腰背痛患者大脑灰质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选择30例慢性腰背痛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行3.0T磁共振扫描,获得高分辨T1结构像数据并用FMRIB软件库中的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获得疼痛组和健康组之间... 目的探讨慢性腰背痛患者大脑灰质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选择30例慢性腰背痛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行3.0T磁共振扫描,获得高分辨T1结构像数据并用FMRIB软件库中的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获得疼痛组和健康组之间大脑灰质的形态学差异信息。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较,慢性腰背痛患者大脑皮层多个脑区灰质体积减少,包括双侧额上回、右侧额极、左侧岛叶、左侧颞下回及左侧颞中回(P<0.05,TFCE校正后);皮层下多个灰质核团体积增加,包括左侧丘脑、双侧壳核、双侧伏隔核、右侧尾状核(P<0.05,TFCE校正后)。结论慢性腰背痛患者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灰质存在不同的改变模式,这种变化可能与大脑对慢性疼痛的适应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背痛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 灰质 萎缩 皮层
下载PDF
盆腔包虫病1例报告
17
作者 杨全新 《现代医用影像学》 1994年第4期189-189,共1页
关键词 盆腔包虫病 肝包虫手术 小肠钡餐造影 诊断符合率 反跳痛及肌紧张 增强扫描 前上方 肝脓肿 轻度压痛 组织界限
下载PDF
脑转移瘤的磁共振诊断 被引量:4
18
作者 齐乃新 赵京龙 +3 位作者 白芝兰 杨全新 付建设 孙泓泓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80-482,共3页
目的 评价核磁共振成像在脑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临床证实的脑转移瘤3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MRI平扫1例正常,33例共发现病灶178个,呈略长T1长T2信号,约半数有囊变,少数合并出血;GdDTPA增强扫描... 目的 评价核磁共振成像在脑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临床证实的脑转移瘤3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MRI平扫1例正常,33例共发现病灶178个,呈略长T1长T2信号,约半数有囊变,少数合并出血;GdDTPA增强扫描,34例共发现病灶245个,呈结节状或环形明显强化。结论 磁共振增强扫描是诊断脑转移瘤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GD-DTPA 脑转移瘤 诊断
下载PDF
骨骼系统螺旋CT三维重建的技术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泓泓 赵京龙 +2 位作者 杨全新 白芝兰 齐乃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5-407,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 CT三维重建在骨骼系统疾病中的实用方法。方法 :对 88例骨骼系统疾病的病人行螺旋 CT扫描 ,X线准直宽度为 1 .0~ 4.0 mm,重建间隔为 0 .5~ 2 .0 mm,螺距比为 1 .2 5~ 1 .5 0。将原始数据传入工作站 ,分别用表面遮盖... 目的 :探讨螺旋 CT三维重建在骨骼系统疾病中的实用方法。方法 :对 88例骨骼系统疾病的病人行螺旋 CT扫描 ,X线准直宽度为 1 .0~ 4.0 mm,重建间隔为 0 .5~ 2 .0 mm,螺距比为 1 .2 5~ 1 .5 0。将原始数据传入工作站 ,分别用表面遮盖显示法 ( Surfaceshaded display ,SSD)和容积成像 ( Volumetric redering ,VR)及多平面重建成像( Multiplane reconstructions,MPR)进行处理。结果 :所有病例的三维重建图像显示良好 ,病变显示立体、直观、全面。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系统疾病 螺旋CT 三维重建 诊断
下载PDF
疫情背景下医学影像学远程在线教学的实践 被引量:10
20
作者 晋瑞 丁墩 +3 位作者 陈欣 杨全新 张秋娟 孙泓泓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4期718-721,共4页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学影像学远程在线教学模式是在保障学生生命健康的前提下完成的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总结学科课程在线教学实践,寻求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体制机制,运用网络智慧教学平台,落实教学要...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学影像学远程在线教学模式是在保障学生生命健康的前提下完成的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总结学科课程在线教学实践,寻求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体制机制,运用网络智慧教学平台,落实教学要求,全面有序开展教学活动,以期实现医学影像学远程在线教学的全流程管控和良好教学效果的切实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疫情 教学实践 医学影像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