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滨海小流域地下水中PPCPs的分布、来源及影响因素——以珠海市唐家湾镇为例
1
作者 梁贝竹 陈建耀 +5 位作者 杨再智 张鹏程 任坤 梁作兵 杨晨晨 吴洁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9-260,共12页
药物和个人护理用品(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是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并对人类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造成威胁的两类化学消费品。珠江三角洲流域PPCPs的检出水平总体较高,沿海地区地下水中的PPCPs污染有待进一步... 药物和个人护理用品(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是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并对人类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造成威胁的两类化学消费品。珠江三角洲流域PPCPs的检出水平总体较高,沿海地区地下水中的PPCPs污染有待进一步探究。于2021年9月在珠海市唐家湾镇采集了16个地下水样本,使用LC-MS/MS分析技术对21种PPCPs进行检测,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和相关性分析对研究区地下水中PPCPs浓度特征和污染来源进行解析,并结合地下水化学特征及统计分析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旨在为滨海地区地下水的PPCPs特征分析提供案例依据。研究发现,1)研究区地下水呈弱酸至弱碱性,水化学类型多属于HCO_(3)-Ca型,沿地下水流方向受人为污染的影响越来越显著。2)研究区地下水中检测到6种PPCPs,平均质量浓度和检出率分别为:磺胺甲恶唑(5.51 ng·L^(-1),81%)、磺胺甲基嘧啶(1.18 ng·L^(-1),100%)、磺胺二甲基嘧啶(0.168 ng·L^(-1),25%)、卡马西平(35.7 ng·L^(-1),94%)、咖啡因(110 ng·L^(-1),100%)、西马特罗(0.100 ng·L^(-1),6%);磺胺类化合物和卡马西平从补给区到排泄区整体污染情况加重,存在一定累积效应,而咖啡因无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以将卡马西平视作研究区内PPCPs总体污染的潜在标志物。3)研究区地下水PPCPs属于农业和城镇活动的混合来源;磺胺二甲基嘧啶与水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代谢菌群的繁殖和吸附过程有关;磺胺甲基嘧啶和咖啡因均与溶解氧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化粪池污水输入有关。综上所述,研究区地下水受到人类活动污染的程度较高,农业和城镇活动将大量PPCPs引入到地下水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PPCPS 来源 空间分布 滨海小流域 华南地区
下载PDF
蕉门水道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定量源解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晨晨 王卓微 +7 位作者 李睿 田帝 伍祺瑞 杨再智 梁作兵 高磊 连健斌 陈建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819-4827,共9页
为探究珠江口感潮河段蕉门水道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污染风险和潜在来源,对沉积物柱状样的基本理化性质、重金属地球化学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重金属(Cd、Cr、Zn、Ni、Cu和Pb)浓度较珠江口背景值更高,其中Cd、Zn、Cu和P... 为探究珠江口感潮河段蕉门水道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污染风险和潜在来源,对沉积物柱状样的基本理化性质、重金属地球化学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重金属(Cd、Cr、Zn、Ni、Cu和Pb)浓度较珠江口背景值更高,其中Cd、Zn、Cu和Pb浓度随盐度的升高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电导率(EC)、pH值和沉积物有机碳(SOC)是影响重金属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此外,沉积物重金属的主要形态不一,且酸可溶态Zn、Ni、Cu和Pb随盐度升高大致呈下降趋势,而残渣态则相反.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在盐度梯度上大致呈现下降趋势,Cd是导致高生态风险的主要元素.人类活动是导致沉积物Cd、Cu、Pb、Zn、Fe和Mn富集的主要原因:其中农用化学品施用是沉积物Cd和Cu的主要污染成因,Pb来源于交通运输活动,Zn、Fe和Mn则与工业活动密切相关;其余金属元素(Ti、Ni、Cr和Co)主要源自母质矿物的自然风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空间分布 风险评价 源解析
下载PDF
河流水利工程对碳循环影响研究综述
3
作者 杨再智 陈建耀 《热带地理》 2024年第9期1575-1587,共13页
文章在概述河流水利工程的发展基础上,重点关注其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综述水利工程碳循环研究案例,认为水利工程碳循环主要受地理位置、工程规模和运行管理影响,碳收支评价结果受计算方法、评价体系和数据差异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差异较... 文章在概述河流水利工程的发展基础上,重点关注其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综述水利工程碳循环研究案例,认为水利工程碳循环主要受地理位置、工程规模和运行管理影响,碳收支评价结果受计算方法、评价体系和数据差异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差异较大。尝试利用沉积物碳含量与水库长期沉积量乘积,重新计算得出中国水库碳埋藏量约为21.03亿t,水电工程对能源结构碳减排估算结果表明水利工程具有显著的“功能性碳汇”效果,统计数据显示其碳足迹比火力发电低约937 g(CO_(2eq))/(kW∙h);参考2021年水力发电水平,水力发电每年可减少电力系统约3984 Tg(CO_(2eq))碳排放。与此同时,文章还探讨了水利工程发展过程中的政策导向性问题,进一步阐明河流水利工程发展中遇到的碳中和、生态友好与服务功能兼顾的难点。未来,建议加强多尺度联合系统性研究和数据共享,建立统一的碳收支评价体系,深入研究河流水利工程发展过程中的多要素变化机制,探索科研-应用-政策的良性协同发展,强化“功能性碳源/碳汇”研究,积极推动水利工程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路径中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水利工程 碳循环 碳减排 生态环境效应 多目标共建
下载PDF
当好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
4
作者 杨再智 《贵州教育》 2010年第19期36-36,共1页
5月的贵阳山清水秀,迎来了全国第三届“赢在课堂”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的召开。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全省小学数学教育盛会。在参会的日子里,感触颇多:怎样当好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
关键词 教师 课程 数学教育 课堂 小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