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检测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对老年人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杨冬文 林少胜 蔡伟俊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6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检测对老年人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下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将之分为观察组,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分为对...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检测对老年人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下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将之分为观察组,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FIB和D-D水平,同时根据彩超结果将观察组患者分为DVT组8例和非DVT组52例,同样比较两组FIB和D-D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FIB和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VT组与非DVT组术前FIB和D-D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DVT组各指标水平显著高于非DVT组(P<0.05)。结论 FIB和D-D是检测老年人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敏感指标,对预防及治疗老年人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下肢骨折 手术 深静脉血栓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检测
下载PDF
东莨菪碱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诊Ⅱ型呼吸衰竭合并急性心衰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姚泽标 杨冬文 陈岳峰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12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东莨菪碱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急诊Ⅱ型呼吸衰竭合并急性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Ⅱ型呼吸衰竭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 目的探讨东莨菪碱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急诊Ⅱ型呼吸衰竭合并急性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Ⅱ型呼吸衰竭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东莨菪碱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间血气指标、心功能指标、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 h、2 h时,观察组患者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值更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 h、2 h时,观察组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更低,左室射血分数(EF)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24 h、48 h时,观察组患者血清NT-proBNP、CRP水平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莨菪碱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能更快更好地改善急诊Ⅱ型呼吸衰竭并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降低患者外周血中NT-proBNP、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莨菪碱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心力衰竭 Ⅱ型呼吸衰竭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下载PDF
负压吸引术在四肢骨折伴严重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马焕林 吴杰 杨冬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年第4期411-412,共2页
目的分析负压吸引术在四肢骨折伴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8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1)。观察组采用负压吸引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比较2组植皮所需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植皮存活率及... 目的分析负压吸引术在四肢骨折伴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8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1)。观察组采用负压吸引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比较2组植皮所需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植皮存活率及创面细菌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植皮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植皮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创面细菌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负压吸引术对于四肢骨折伴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换药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吸引术 传统换药 四肢骨折 严重软组织损伤
下载PDF
血清HMGB1、AT和炎性因子在急性创伤患者中表达水平及其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杨冬文 辛汉城 +2 位作者 陈岳峰 林少胜 黄铿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5期904-909,共6页
目的:分析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抗凝血酶(AT)和炎性因子在急性创伤患者中表达水平及其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创伤患者纳入观察组,记录其血栓形成率,另将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50... 目的:分析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抗凝血酶(AT)和炎性因子在急性创伤患者中表达水平及其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创伤患者纳入观察组,记录其血栓形成率,另将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分别检测观察组、对照组及有无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清HMGB1、AT和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β(IL-1β)]水平;采用双变量Spearman相关性法检验血清HMGB1、AT和炎性因子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建立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急性创伤患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血清HMGB1、AT和炎性因子在急性创伤患者血栓形成中的预测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HMGB1、IL-6、IL-10、IL-1β水平较高,血清AT水平较低(P<0.05)。与无血栓组比较,血栓组血清HMGB1、IL-6、IL-10、IL-1β水平较高,血清AT水平较低(P<0.05)。急性创伤患者血栓形成与血清HMGB1、IL-6、IL-10、IL-1β呈正相关性,与血清AT呈负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MGB1、AT、IL-6、IL-10、IL-1β均是导致急性创伤患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HMGB1、AT、HMGB1+AT+炎性因子对急性创伤患者血栓形成的预测值较高,AUC值分别为0.868、0.857、0.912;血清IL-6、IL-10、IL-1β对急性创伤患者血栓形成的预测值一般,AUC值分别为0.761、0.758、0.784、0.767。结论:血清HMGB1、AT和炎性因子与急性创伤及其血栓形成均存在一定关联,可根据其指标水平变化评估并预测急性创伤患者的损伤情况和血栓形成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创伤 HMGB1 AT 炎性因子 血栓形成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