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季圈养黑麂对室外圈舍的选择利用
1
作者 杨凌帆 王君 +2 位作者 张恩权 刘萍 张轶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0期101-108,共8页
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保护动物,但有关圈养黑麂的行为学和圈舍选择的研究十分有限。采用瞬时扫描法,对北京动物园2个圈舍共18只圈养黑麂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圈养黑麂对室外圈舍中的垫草有非常明... 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保护动物,但有关圈养黑麂的行为学和圈舍选择的研究十分有限。采用瞬时扫描法,对北京动物园2个圈舍共18只圈养黑麂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圈养黑麂对室外圈舍中的垫草有非常明显的偏好,对土地利用的观察值远低于期望值。在11:00和14:00游客量偏大时段,上午黑麂以垫草休息为主,下午以土地和垫草利用为主,在27~31℃黑麂最为活跃,混合群黑麂的社群行为更多样化。分析了造成以上现象的可能原因,并据此对黑麂圈舍优化提出了科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麂 室外圈舍 空间利用 动物福利
下载PDF
江苏盐城湿地野化放归丹顶鹤后代参与迁徙的间接证据
2
作者 赵永强 张欢 +5 位作者 杨凌帆 滑荣 刘佳 刘燕 陈国远 崔多英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3年第6期94-95,共2页
2023年3月2日,在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察到2只1龄丹顶鹤幼鹤离开亲鸟,加入到当地野生丹顶鹤迁徙集群,并随鹤群一起向北方繁殖地迁飞。根据丹顶鹤生活史规律,这一发现为野化放归丹顶鹤后代参与迁徙提供了间接证据。持续监... 2023年3月2日,在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察到2只1龄丹顶鹤幼鹤离开亲鸟,加入到当地野生丹顶鹤迁徙集群,并随鹤群一起向北方繁殖地迁飞。根据丹顶鹤生活史规律,这一发现为野化放归丹顶鹤后代参与迁徙提供了间接证据。持续监测发现,在盐城保护区野化放归的BJZ001(♀)和BJZ008(♀)丹顶鹤家庭繁殖的8只雏鸟,每年4、5月在江苏盐城湿地出生后,均存活至11月以后。翌年2、3月,盐城保护区的越冬丹顶鹤迁徙集群,从盐城湿地出发飞往北方繁殖地的时候,这些前一年出生的幼鹤均在该时间节点突然消失,盐城保护区仅能观察到未迁徙的BJZ001和BJZ008个体及其配偶。结合丹顶鹤生活史规律,这一现象进一步印证了在盐城保护区野化放归丹顶鹤的8只后代,已加入到当地野生越冬丹顶鹤的迁徙集群,参与了春季迁徙。野化放归丹顶鹤后代参与迁徙,对丹顶鹤西部迁徙种群的保护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化放归 丹顶鹤 后代 迁徙 北京动物园 江苏盐城
下载PDF
基于光伏发电影响因素分析的集成建模及预测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凌帆 刘倩 +2 位作者 张雨金 周郅皓 周杭霞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158-165,共8页
目的:开发一种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模型,解决电能接入并网后对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影响的问题。方法:利用每日的光伏部分数据建立模型,剩余数据作为测试集,得到每天发电功率的误差。以误差最小的作为测试集,剩余天数的光伏数据作... 目的:开发一种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模型,解决电能接入并网后对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影响的问题。方法:利用每日的光伏部分数据建立模型,剩余数据作为测试集,得到每天发电功率的误差。以误差最小的作为测试集,剩余天数的光伏数据作为训练集,根据预测结果的误差大小合并数据,建立新的PSO-SVM弱学习器。最终运用改进的PSO算法找出每个弱学习器的系数,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此模型相较于传统的BP、SVM模型预测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结论:本预测模型具有较精确的预测能力和较强的适应性,并且适应于任何不同天气类型和不同因素的训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 光伏发电 预测模型 因素重要性分析 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 数据组合分析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的深度学习光伏发电模型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倩 胡强 +1 位作者 杨凌帆 周杭霞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87-98,共12页
为了减少光伏系统接入电网产生的不利影响,并对预测光伏功率输出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中潜在季节类别的混合深度学习模型。整个模型分为三个阶段,即聚类、训练和预测。在聚类阶段,采用相关分析和自组织映射来选择历史数据中相关... 为了减少光伏系统接入电网产生的不利影响,并对预测光伏功率输出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中潜在季节类别的混合深度学习模型。整个模型分为三个阶段,即聚类、训练和预测。在聚类阶段,采用相关分析和自组织映射来选择历史数据中相关性最高的因素。在训练阶段,将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相结合,以构建用于预测的混合深度学习模型。在预测阶段,按测试集的月份选择分类的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方法在7.5 min内的间隔预测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光伏功率预测 季节类别 自组织映射 深度学习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基于改进CPSO的动态阴影环境下光伏MPPT仿真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葛双冶 杨凌帆 +1 位作者 刘倩 周杭霞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1-157,共7页
动态阴影下,传统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值,而常规粒子群(PSO)算法实现的MPPT控制易给系统带来较大的振荡。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精英策略改进混沌粒子群(AEM-CPSO)算法的MPPT控制策略。该算法对粒子前三次迭代进... 动态阴影下,传统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值,而常规粒子群(PSO)算法实现的MPPT控制易给系统带来较大的振荡。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精英策略改进混沌粒子群(AEM-CPSO)算法的MPPT控制策略。该算法对粒子前三次迭代进行混沌搜索,使粒子在初始状态具有全局遍历性。自适应精英策略运用于粒子搜索后期,用于缓解算法后期振荡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AEM-CPSO算法在全局搜索性,追踪速度以及暂态稳定性都优于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阴影 最大功率点追踪 粒子群算法 自适应精英策略 混沌搜索
下载PDF
土地利用方式对湖泊洲滩湿地植物生物量的影响——以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彭玲莉 亢丹 +3 位作者 鄢郭馨 杨凌帆 曾伟坤 雷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3-130,159,共9页
【目的】为了解土地利用方式对西洞庭湖洲滩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探索土壤含水率和物种丰富度在湿地恢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而为今后西洞庭湖湿地恢复工程提供指导。【方法】于2015年冬季通过收割法和生物量模型对杨树种植区域... 【目的】为了解土地利用方式对西洞庭湖洲滩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探索土壤含水率和物种丰富度在湿地恢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而为今后西洞庭湖湿地恢复工程提供指导。【方法】于2015年冬季通过收割法和生物量模型对杨树种植区域、退林还湿区域、天然洲滩这3个区域间的土壤含水率、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地上生物量差异及土壤含水率和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相关性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洲滩土壤含水率与物种丰富度差异显著;天然洲滩土壤含水率最高,退林还湿区最低,杨树种植区和退林还湿区物种丰富度高于天然洲滩。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洲滩植被地上生物量差异显著;杨树林种植区的植物地上生物量高于天然洲滩,而退林还湿区与天然洲滩无差异;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呈现出天然洲滩区最高、杨树林种植区最低的规律。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含水率与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物种丰富度与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呈负相关。【结论】利用和恢复工程对洲滩湿地土壤含水率和物种丰富度存在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对洲滩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存在影响;土壤含水率和物种丰富度对于修复退化湿地及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后续退林还湿工程开展可考虑人为增加土壤含水率以及移植苔草等优势物种等人工辅助措施,以促进退林还湿区域向天然洲滩湿地的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含水率 西洞庭湖 退林还湿工程
下载PDF
基于Kmeans-SVM的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 被引量:92
7
作者 张雨金 杨凌帆 +1 位作者 葛双冶 周杭霞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18-124,共7页
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对维护电网安全稳定和协调资源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K均值算法(Kmeans)和支持向量机(SVM)的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方法。根据短期光伏发电特性和光伏发电季节特性,组织预测模型的训练样本集。通过K均... 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对维护电网安全稳定和协调资源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K均值算法(Kmeans)和支持向量机(SVM)的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方法。根据短期光伏发电特性和光伏发电季节特性,组织预测模型的训练样本集。通过K均值算法对训练样本集进行聚类分析,在聚类得到的各类别数据上分别训练支持向量机。预测时根据预测样本的类别使用相应的支持向量机进行发电功率预测。经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方法相较于传统的BP、SVM模型精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预测模型 特性分析 K均值算法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1995–2015年陕北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垂直分布格局测度(英文) 被引量:4
8
作者 曹智 李裕瑞 +1 位作者 刘正佳 杨凌帆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9年第5期730-748,共19页
The mountainous and hilly reg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logical safety and production in China. However, recent studies have poorly characterized the parallel structure of land use in the valleys of the mountai... The mountainous and hilly reg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logical safety and production in China. However, recent studies have poorly characterized the parallel structure of land use in the valleys of the mountainous and hilly region using topographic factors(e.g.elevation, slope, aspect). Here, the loess hilly region of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is used as a representative case area to analyze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land-use conversion using the relative elevation concept and the HAND index. The differences in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land-use conversion between absolute elevation and relative elevation were compared. We found that the classifications of absolute and relative elevation had similar proportions of each relative elevation grade in each absolute elevation grade. Cropland,woodland, and grassland were distributed evenly in each grade of absolute/relative elevation,while water body, built-up land and unused land were more likely to spread in low grades of relative elevation than those of absolute elevation. The land-use conversion(i.e. loss of cropland and gain in woodland and built-up land) showed an apparently stepped distribution with relative elevation classification, suitable for revealing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f land-use conversion in the loess hilly region. Cropland transformed to woodland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high grade of relative elevation, decreasing with a decrease in grades, while built-up land transformed from cropland and grassland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low grade of relative elevation, decreasing with increases in grades. The grade of relative elevation where cropland transformed to woodland descend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t is better to analyze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land-use conversion with relative elevation classification in hilly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change 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 topographic factors HAND(Height ABOVE the Nearest Drainage) LOESS HILLY region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