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型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4
1
作者 杨利孙 章翔 +2 位作者 易声禹 付洛安 费舟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67-269,共3页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脑氧代谢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重型脑损伤 15例 ,对照组 10例。通过颈内静脉插管采血 ,观察颈静脉血氧饱和度 (Sj O2 )、脑氧摄取 (CEO2 )和脑动静脉氧差 (AVDO2 ) ,并分析其与颅内压的关系。结果 :伤后第 1日 ...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脑氧代谢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重型脑损伤 15例 ,对照组 10例。通过颈内静脉插管采血 ,观察颈静脉血氧饱和度 (Sj O2 )、脑氧摄取 (CEO2 )和脑动静脉氧差 (AVDO2 ) ,并分析其与颅内压的关系。结果 :伤后第 1日 Sj O2 下降 ,CEO2 和 AVDO2 升高。伤后第 2、3和 4日 Sj O2 升高 ,CEO2 和 AVDO2 下降。颅内压轻、中度增高时 ,Sj O2 升高 ,CEO2 和 AVD结论 :重型脑损伤后 2 4小时内存在脑缺氧、缺血 ,伤后第 2~ 4日为脑氧合过度、脑充血。伤后颅内压重度增高伴随脑缺氧、缺血 ,但轻、中度颅内压增高不一定引起脑缺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脑氧代谢 颅内压
下载PDF
人工过度通气对颅脑手术病人脑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利孙 程娟丽 +2 位作者 章翔 付洛安 费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86-587,共2页
目的 采用颈内静脉血气监测技术 ,观察不同程度的人工过度通气对颅脑手术病人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对 36例颅脑手术患者进行过度通气 ,根据呼期末二氧化碳分压 (PCO2 )将病人分为A、B、C 3组 ,其PCO2 分别控制在 4 5、4 0和 3 5kPa... 目的 采用颈内静脉血气监测技术 ,观察不同程度的人工过度通气对颅脑手术病人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对 36例颅脑手术患者进行过度通气 ,根据呼期末二氧化碳分压 (PCO2 )将病人分为A、B、C 3组 ,其PCO2 分别控制在 4 5、4 0和 3 5kPa。通气 1h后 ,同时采集动脉和颈内静脉血样 ,检测颈静脉血样饱和度 (SjO2 ) ,计算脑氧摄取 (CEO2 )、颈静脉血氧含量(CjO2 )和脑动静脉氧差 (AVDO2 )。结果 A、B组通气前后SjO2 、CEO2 、CjO2 和AVDO2 变化不大 ;C组通气后SjO2 和CjO2 降低 ,CEO2 增高 ,与基础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 0 0 1)。结论 深度过度通气 (PCO2 3 5kPa)可导致脑氧代谢障碍。维持PCO2 在 4 5~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通气 脑氧代谢 外科手术 颅脑
下载PDF
不同手术路径对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利孙 陈飞 +3 位作者 王奕鹏 邵征宇 姜源 沈敬敬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的手术路径的改进方法。方法对56例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根据手术路径不同,分成两组。实验组22例,采用经侧脑室额角穿刺、经耳前路径的方法。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的侧脑室枕角穿刺、耳后路径。分析比较...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的手术路径的改进方法。方法对56例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根据手术路径不同,分成两组。实验组22例,采用经侧脑室额角穿刺、经耳前路径的方法。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的侧脑室枕角穿刺、耳后路径。分析比较两组手术的治疗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早期CT检查,发现实验组脑室明显缩小者占86.4%,脑室内导管位置满意者占94.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内发现,实验组导管阻塞1例(4.5%),对照组导管阻塞9例(26.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侧脑室额角穿刺、经耳前路径的手术方法可能优于传统分流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腹腔分流 手术路径 脑积水 额角穿刺 耳前路径
下载PDF
下丘脑后部兴奋与创伤性脑水肿发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利孙 章翔 +2 位作者 易声禹 费舟 付洛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64-566,共3页
为探讨下丘脑后部兴奋性变化与创伤性脑水肿发生的关系 ,采用电刺激方法兴奋动物下丘脑后部不同核团。根据刺激方法对 40只家兔进行分组 :A组为假手术对照 ,不做电刺激 ;B组刺激下丘脑后核 (PH) ;C组刺激下丘脑背内侧核 (DMH) ;D组刺激... 为探讨下丘脑后部兴奋性变化与创伤性脑水肿发生的关系 ,采用电刺激方法兴奋动物下丘脑后部不同核团。根据刺激方法对 40只家兔进行分组 :A组为假手术对照 ,不做电刺激 ;B组刺激下丘脑后核 (PH) ;C组刺激下丘脑背内侧核 (DMH) ;D组刺激下丘脑腹内侧核 (VMH) ;E组在刺激PH之前静脉注射α受体阻断剂Regitine。每次刺激参数相同 ,刺激过程中连续记录颅内压 (ICP)变化。 3h后处死动物 ,切取大脑半球组织 ,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和K+、Na+含量 ,用胶体金技术对血脑屏障进行示踪。结果发现 ,电刺激三个核团都可引起ICP增高 ,与刺激前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与对照组比较 ,脑组织含水量和K+、Na+含量B、C、D组均明显增高 (P<0 .0 1或 0 .0 5 )。E组ICP增高反应较B组减轻 ,脑组织水含量和K+、Na+含量明显低于B组 (P <0 .0 1或 0 .0 5 )。组织学检查在B、C、D组均发现血脑屏障开放和广泛的脑水肿改变 ,E组脑水肿改变程度减轻。提示下丘脑后部兴奋性异常可能是创伤性脑水肿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机制与激活中枢或 (和 )外周去甲肾上腺素 (NE)能神经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脑水肿 脑损伤 颅内压 血脑屏障
下载PDF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杨利孙 陈飞 +1 位作者 王亦鹏 邵征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治疗期的营养支持方法。方法选择成年人急性重型脑损伤86例,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早期的静脉营养支持,结合积极的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营养方法;治疗10-14d后,观察皮肤和肌肉的营...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治疗期的营养支持方法。方法选择成年人急性重型脑损伤86例,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早期的静脉营养支持,结合积极的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营养方法;治疗10-14d后,观察皮肤和肌肉的营养状况,测定血浆蛋白含量;治疗期间观察分析全身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皮肤和肌肉的营养状况优于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组较对照组也明显减少。结论强化早期静脉营养支持,并结合积极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急性期 营养支持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颈静脉血气动态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利孙 程娟丽 +2 位作者 章翔 易声禹 付洛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667-668,共2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急性期 血气分析 颈静脉
下载PDF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利孙 章翔 +2 位作者 付洛安 费舟 易声禹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0年第2期81-82,105,共3页
目的 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我院经手术证实的1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按发生部位将肿瘤分为三种类型:大脑半球型,颅中窝型,小脑型。大脑半球型9例,主要表现癫... 目的 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我院经手术证实的1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按发生部位将肿瘤分为三种类型:大脑半球型,颅中窝型,小脑型。大脑半球型9例,主要表现癫痫发作;颅中窝型5例,主要表现为视力野损害和眼球活动障碍;小脑型2例,表现为头痛和呕吐。肿瘤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血供丰富的占位病变,但血管造影很少发现其血供。MR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肿瘤位于大脑半球和小脑者均全部切除,术后症状消失者占90%,颅中窝肿瘤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症状改善仅1例。结论 颅内不同部位海绵状血管瘤有各自的临床特点,诊断必须依靠MR检查,对有症状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海绵状 诊断 脑外科手术 颅内肿瘤
下载PDF
颅内压与脑灌注压持续监护在急性颅内血肿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利孙 章翔 +2 位作者 程娟丽 费舟 付洛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705-707,共3页
目的 探讨颅内压 (ICP)和脑灌注压 (CPP)监护在急性颅内血肿救治中价值。方法 选择两组病人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监护组 :对 6 5例急性颅内血肿患者进行了持续ICP监测和CPP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治疗 ;非监护组 :6 5例病情相似的患者... 目的 探讨颅内压 (ICP)和脑灌注压 (CPP)监护在急性颅内血肿救治中价值。方法 选择两组病人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监护组 :对 6 5例急性颅内血肿患者进行了持续ICP监测和CPP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治疗 ;非监护组 :6 5例病情相似的患者按常规治疗 ,不做ICP监测和CPP监测。结果 监护组 6 5例在治疗前ICP均增高 ,5 6例CPP降低 ;ICP和CPP数值高低与治疗效果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两组病人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别 ,监护组死亡率 12 3% ,非监护组 2 0 %。监护组人均甘露醇用量、电解质紊乱及少尿型肾衰发生率均低于非监护组。结论 ICP和CPP监护在颅内血肿救治中具有积极意义 ,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脑灌注压 急性颅内血肿 监护
下载PDF
功能性脊神经后根手术治疗脑瘫患者下肢痉挛性瘫痪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利孙 章翔 +3 位作者 付洛安 费舟 梁景文 高大宽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3期2195-2197,共3页
目的 研究功能性脊神经后根手术治疗下肢痉挛性瘫痪的改进方法 .方法 对 19例脑瘫患者进行手术 ,其主要症状为下肢关节僵硬和行走困难 .通过对腰 3和腰 5做跳跃式椎板切除 ,显露腰 2 ,3和腰 5 ,骶 1脊神经 .对后根纤维进行电刺激 ,选... 目的 研究功能性脊神经后根手术治疗下肢痉挛性瘫痪的改进方法 .方法 对 19例脑瘫患者进行手术 ,其主要症状为下肢关节僵硬和行走困难 .通过对腰 3和腰 5做跳跃式椎板切除 ,显露腰 2 ,3和腰 5 ,骶 1脊神经 .对后根纤维进行电刺激 ,选择刺激阈值小者予以切断 .每个后根的切断比例根据患者症状和年龄特点进行调整 .手术后按照统一的方案进行功能康复训练 .结果  19例患者术后肢体痉挛都得到缓解 (10 0 % ) ,表现在肌张力下降 ,踝阵挛和病理反射消失或减轻 .随访 3~ 12 mo,16例行走功能显著改善 (84.2 % ) ,其中 8例步态基本正常 . 3例行走功能不明显 ,但关节活动范围增大 .结论 功能性脊神经后根手术是治疗下肢痉挛性瘫痪的有效方法 ;采用跳跃式椎板切除和个体化的后根纤维切断比例有助于减少并发症 ;术后强化康复训练对改善肢体功能至关重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脊神经根切断术 治疗 外科手术 下肢痉挛性瘫痪
下载PDF
功能性脊神经后根手术治疗脑性瘫痪的改进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利孙 章翔 +3 位作者 付洛安 费舟 吴景文 高大宽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2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目的 研究功能性脊神经后根手术治疗脑性瘫痪的一些改进方法。方法 对16例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运动障碍的脑瘫患者进行手术。通过对腰3和腰5做跳跃式椎板切除,显露腰2、3和腰5、骶1脊神经。对后根纤维进行电刺激,选择刺激阈值小者予以切断... 目的 研究功能性脊神经后根手术治疗脑性瘫痪的一些改进方法。方法 对16例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运动障碍的脑瘫患者进行手术。通过对腰3和腰5做跳跃式椎板切除,显露腰2、3和腰5、骶1脊神经。对后根纤维进行电刺激,选择刺激阈值小者予以切断。根据患者症状和年龄特点对每个后根的切断比例进行调整。手术后按照统一的方案进行功能康复训练。结果 术后随访3~6个月,16例患者肌张力增高均得到缓解,踝阵挛和病理反射消失或减轻。13例行走功能明显改善,其中4例步态已基本正常。3例行走功能改善不明显但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增大。结论 跳跃式椎板切除可能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显露方法;后根纤维的切断比例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术后强化康复训练对改善肢体功能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脊神经后根手术 改良术式 手术方法
下载PDF
高颈段脊髓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利孙 章翔 +2 位作者 易声禹 费舟 付洛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8期461-463,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预段脊髓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经手术治疗的4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诊断和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病人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无力、颈枕部疼痛、麻木,平均病程2年。肿瘤位于髓外硬膜下23例,髓内7例,硬膜外5... 目的:探讨高预段脊髓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经手术治疗的4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诊断和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病人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无力、颈枕部疼痛、麻木,平均病程2年。肿瘤位于髓外硬膜下23例,髓内7例,硬膜外5例,哑铃形肿瘤10例。常见病理类型为神经鞘瘤、胶质瘤、脊膜瘤。手术行肿瘤全切除35例(77.8%),部分切除10例(22.2%)。术后症状消失28例(62.2%),减轻10例(22.2%),无变化5例(11.1%),死亡2例(4.4%)。结论:本病的诊断要依靠MR检查,手术应持积极的态度,根据肿瘤的不同类型采取正确的手术方法,术后要加强对并发症的监护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颈段脊髓肿瘤 诊断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交感神经兴奋在外伤性脑水肿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利孙 章翔 +3 位作者 费舟 付洛安 张剑宁 贺晓生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9期1067-1069,共3页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兴奋在外伤性脑水肿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家兔 48只分成 A,B,C,D4组 ,采用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 ,致伤前对拟受伤侧颈交感神经进行不同处理 . A组 (n=12 )为假手术对照 ,仅显露神经 ;B组 (n=12 )为神经切断组 ,切断神经...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兴奋在外伤性脑水肿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家兔 48只分成 A,B,C,D4组 ,采用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 ,致伤前对拟受伤侧颈交感神经进行不同处理 . A组 (n=12 )为假手术对照 ,仅显露神经 ;B组 (n=12 )为神经切断组 ,切断神经 ;C组 (n=12 )为神经刺激组 ,电刺激神经 ;D组 (n=12 )为切断后刺激组 ,切断神经后刺激该神经头端 .于伤后 2 h观察脑血管变化 ,2 4h观察脑组织 Evens blue(EB)含量 ,水及钠、钙含量 .结果 脑血管检查 B组伤区周围脑血管扩张瘀血 ,C组脑血管充盈不佳 ,D组与对照组差别不明显 .脑组织 EB含量 B组与 C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不显著 (P>0 .0 5 ) .脑组织水及钠、钙含量检测 ,B组与 C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或 P<0 .0 5 ) ,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不显著 (P>0 .0 5 ) .组织学检查表明 B组与 C组伤周脑组织水肿明显重于 D组和 A组 .结论 交感神经维持正常的兴奋性对脑有直接保护作用 ,而其过度兴奋则对脑有害 .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可能是外伤性脑水肿发生的一个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水肿 交感神经兴奋 脑循环
下载PDF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利孙 章翔 易声禹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6年第7期390-391,共2页
报告颅内海绵状血管瘤12例,肿瘤主要位于大脑半球和颅中凹,前者为青少年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癫痫,后者为中年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视力视野障碍和眼球活动受限。该肿瘤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血供丰富的占位病变,但血管造影很难发现其血... 报告颅内海绵状血管瘤12例,肿瘤主要位于大脑半球和颅中凹,前者为青少年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癫痫,后者为中年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视力视野障碍和眼球活动受限。该肿瘤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血供丰富的占位病变,但血管造影很难发现其血供。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位于大脑半球者容易全切,疗效好,位于颅中凹者手术危险较大,难以切除,术后症状常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海绵状血管瘤 诊断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枕下锁孔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利孙 陈飞 +3 位作者 王奕鹏 钱志坤 沈敬敬 姜源 《交通医学》 2007年第6期702-703,共2页
目的:探讨枕下锁孔入路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对3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26例采用锁孔入路,12例采用传统手术入路。对治疗效果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以上,术后疼痛立即消失31... 目的:探讨枕下锁孔入路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对3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26例采用锁孔入路,12例采用传统手术入路。对治疗效果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以上,术后疼痛立即消失31例,延迟缓解2例,明显减轻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74%。锁孔手术有效率为25/26(96.15%),传统手术有效率为11/12(91.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面部麻木5例,听力减退9例,面部疱疹5例,角膜炎2例,颅内感染1例。结论:枕下锁孔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与传统开颅手术有效率相似,但具有创伤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锁孔手术 微血管减压 并发症
下载PDF
自制射频治疗仪治疗三叉神经痛初步体会
15
作者 杨利孙 梁景文 吴声伶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4年第6期344-346,共3页
应用自行研制的射频治疗仪,对5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了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手术,总有效率为98.2%,无严重并发症。此种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种简便且疗效较好的方法,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尽可能地减轻术中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镇痛 射频治疗仪
下载PDF
用MPTP建立帕金森病动物模型
16
作者 杨利孙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1年第12期735-736,757,共3页
MPTP(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是一种人工合成海洛因的中间产物,80年代初期美国发现吸毒者注射这种物质后产生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关键词 震颤性麻痹 动物模型 MPTP
下载PDF
颅内外沟通瘤的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15
17
作者 费舟 章翔 +5 位作者 郭庆东 王占祥 付洛安 张志文 张剑宁 杨利孙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95-397,共3页
目的 对 4 2例颅内外沟通瘤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回顾研究 ,以期进一步提高此类肿瘤的疗效。方法 全组男 31例 ,女 11例 ,年龄 11月~ 68岁 ( 32 2 )岁。颅眶肿瘤 14例 ,颅鼻沟通瘤 6例 ,颅外部分位于颞下凹者 8例 ,位于蝶窦者 2例 ,... 目的 对 4 2例颅内外沟通瘤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回顾研究 ,以期进一步提高此类肿瘤的疗效。方法 全组男 31例 ,女 11例 ,年龄 11月~ 68岁 ( 32 2 )岁。颅眶肿瘤 14例 ,颅鼻沟通瘤 6例 ,颅外部分位于颞下凹者 8例 ,位于蝶窦者 2例 ,另有颈静脉孔区肿瘤 8例 ,枕骨大孔区 4例。全部病人均行CT或MRI检查 ,35例行术前颈外供瘤血管检塞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与不同手术入路切除肿瘤。结果 手术全切者 2 8例 ,大部切除者 14例 ,手术无死亡。随访 7月~ 7年 ,2 4例完全恢复健康 ,8例生活需要照顾 ,5例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颅内外沟通肿瘤症状多样 ,易误诊误治 ,需提高警惕 ;采用多学科联合与显微外科技术分块切除肿瘤 ,可直接改善手术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沟通瘤 诊断 颅内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致伤装置的研制和应用 被引量:68
18
作者 贺晓生 易声禹 +4 位作者 章翔 费舟 张剑宁 梁景文 杨利孙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8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研制和应用脑弥漫轴索损伤(DAI)致伤装置.方法:自行设计制作头颅旋转致伤装置,保证其可使动物头颅于瞬间旋转特定角度(15°~90°),仅以大鼠为对象进行力学、行为及病理效应评价.结果:①力学参数测定(... 目的:研制和应用脑弥漫轴索损伤(DAI)致伤装置.方法:自行设计制作头颅旋转致伤装置,保证其可使动物头颅于瞬间旋转特定角度(15°~90°),仅以大鼠为对象进行力学、行为及病理效应评价.结果:①力学参数测定(以体重210g大鼠转90°为例),旋转角速度为80127rad/s,角加速度2044×105rad/s2,用时约2ms;角速度及角加速度均大于Margulies提出的DAI的外力阈值.②行为及病理观察表明旋转后大鼠符合DAI特征.结论:本装置可用于制作大鼠DAI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 致伤装置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的神经轴索形态改变与病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景文 章翔 +3 位作者 贺晓生 费舟 付洛安 杨利孙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61-563,共4页
为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生机制 ,将大鼠制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模型和Mamarou自由落体致伤模型。对DAI鼠脑行小鼠抗神经纤维丝 (NF)蛋白NF6 8亚单位和HSP70免疫组化检测 ,延髓部分行电镜观察 ;对落体致伤鼠脑左顶叶皮层行HE和HSP70... 为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生机制 ,将大鼠制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模型和Mamarou自由落体致伤模型。对DAI鼠脑行小鼠抗神经纤维丝 (NF)蛋白NF6 8亚单位和HSP70免疫组化检测 ,延髓部分行电镜观察 ;对落体致伤鼠脑左顶叶皮层行HE和HSP70检测。结果发现 ,DAI大鼠伤后 30min延髓轴索纡曲肿胀 ,髓鞘轻度分离 ,轴浆NF结构紊乱 ;伤后 2h2 4h ,轴索破坏渐重并形成轴缩球 ;髓鞘局部断裂 ,线粒体空泡变 ,部分胞浆溶解 ,NF6 8染色强度也渐增强。两组的HSP70的变化趋势一致 ,均在伤后 3h开始表达 ,2 4h达高峰 ,72h下降。该结果说明DAI可引起NF结构破坏 ,缺血和缺氧等因素诱发了HSP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免疫组织化学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热休克蛋白质类70
下载PDF
大型垂体腺瘤经蝶显微外科治疗原则与技术 被引量:9
20
作者 章翔 顾建文 +10 位作者 费舟 付洛安 张剑宁 易声禹 张志文 刘卫平 王占祥 贺晓生 杨利孙 宋少军 陈义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1999年第4期19-20,22,共3页
目的:为大型垂体腺瘤探索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总结183例大型垂体腺瘤的诊断、手术和治疗结果。肿瘤向鞍上扩展直径>10mm。在手术显微镜下经蝶入路行肿瘤切除术。结果:132例(72.1%)肿瘤获全切除;40例(21.9%)达次全切除;... 目的:为大型垂体腺瘤探索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总结183例大型垂体腺瘤的诊断、手术和治疗结果。肿瘤向鞍上扩展直径>10mm。在手术显微镜下经蝶入路行肿瘤切除术。结果:132例(72.1%)肿瘤获全切除;40例(21.9%)达次全切除;余11例(6.0%)系哑铃型或纤维性腺瘤,行部分切除。术后无死亡。对158例进行平均3.8年随访观察,其中115例(72.8%)恢复良好,43例(27.2%)肿瘤有复发,需行再次手术,或采用药物、放疗或放射外科治疗。结论:对非纤维性或哑铃状大型垂体腺瘤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肿瘤 经蝶入路 切除 显微外科治疗 诊断 纤维性 平均 直径 结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