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劭宇 黄颖烽 唐伟镖 《广州医药》 2003年第5期37-38,共2页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对比分析 2 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中 15例接受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治疗和 12例接受一般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无中转手术和死亡 ,对照组 2例死亡 ,5例中转手术...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对比分析 2 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中 15例接受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治疗和 12例接受一般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无中转手术和死亡 ,对照组 2例死亡 ,5例中转手术。两组病人腹痛开始缓解及血淀粉酶开始下降天数无明显差异 ,但腹痛完全消失及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天数及两组住院天数都有显著差异。结论 :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是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生长抑素 生长激素 药物治疗
下载PDF
肝硬化的肝肿瘤切除时肝血供阻断的选择(附23例分析)
2
作者 杨劭宇 黄颖烽 唐伟镖 《广州医药》 2003年第5期22-23,共2页
目的 :探讨肝硬化的肝肿瘤病人行肝切除术时肝血供阻断方法的选择。方法 :观察分析 2 3例肝硬化的肝肿瘤病人行肝切除术时选用不同入肝血流阻断对手术的影响及病人术后恢复的情况。结果 :2 3例病人中行常规肝门阻断 12例 ,选择性半肝血... 目的 :探讨肝硬化的肝肿瘤病人行肝切除术时肝血供阻断方法的选择。方法 :观察分析 2 3例肝硬化的肝肿瘤病人行肝切除术时选用不同入肝血流阻断对手术的影响及病人术后恢复的情况。结果 :2 3例病人中行常规肝门阻断 12例 ,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 8例 ,切除肝叶肝动脉断扎及门静脉主干阻断 3例 ,全组病人肿瘤均获完整切除 ,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对肝硬化的肝肿瘤病人 ,根据肝硬化的程度、术前肝功能等级及术中探查结果等综合判断 ,选择一种合适的肝血流阻断法是保证手术成功 ,术后病人顺利恢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肿瘤 肝切除术 肝血供阻断
下载PDF
2005年7月~2006年2月我院普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黄颖烽 唐伟镖 +2 位作者 杨劭宇 古维立 罗宏图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59-760,共2页
目的:了解我院普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抽查2005年7月~2006年2月我院普外科常见病手术出院病历500份,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高达98.8%,其中58.5%属用... 目的:了解我院普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抽查2005年7月~2006年2月我院普外科常见病手术出院病历500份,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高达98.8%,其中58.5%属用药指征不明;Ⅰ类及Ⅱ类切口手术存在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高选、用药时机不当、持续使用时间过长等问题。结论:我院普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尚存在诸多问题,亟需加强规范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预防性用药 抗菌药物 分析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血清和腹腔引流液中IL-6及TNF-α的变化 被引量:14
4
作者 黄颖烽 古维立 +1 位作者 唐伟镖 杨劭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6期1874-1875,共2页
目的:阐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细胞因子的产生机制。方法:选择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9例开腹胆囊切除术(OC)的患者,观察血清和腹腔引流液的IL-6、TNF-α在术前、术后1d、术后3d的动态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的IL-6浓度OC组... 目的:阐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细胞因子的产生机制。方法:选择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9例开腹胆囊切除术(OC)的患者,观察血清和腹腔引流液的IL-6、TNF-α在术前、术后1d、术后3d的动态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的IL-6浓度OC组明显高于LC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血清中IL-6、TNF-α浓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IL-6和TNF-α两项在腹腔引流液中的浓度均高于血清。结论:LC对机体的应激损伤明显小于OC,并且细胞因子形成的部位应为腹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被引量:11
5
作者 黄颖烽 唐伟镖 +1 位作者 杨劭宇 罗宏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4期1681-1681,共1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对比分析我院1997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5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中30例接受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治疗(治疗组)和24例接受一般常规治疗(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主要观察腹痛开始...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对比分析我院1997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5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中30例接受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治疗(治疗组)和24例接受一般常规治疗(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主要观察腹痛开始缓解和消失的天数,血淀粉酶开始下降和恢复正常的天数,平均住院天数,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中转手术率和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无死亡,2例中转手术,对照组4例死亡,10例中转手术。两组病人腹痛开始缓解及血淀粉酶开始下降天数差异无显著性,但腹痛完全消失及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天数及两组住院天数,治疗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是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生长抑素 生长激素 联合应用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血清和腹腔引流液中IL-6、TNF-α的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黄颖烽 古维立 +1 位作者 唐伟镖 杨劭宇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9-620,共2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细胞因子的产生部位及浓度。方法:选择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9例开腹胆囊切除术(OC)的患者,观察血清和腹腔引流液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术前、术后13、d的动态变化。结果:术后...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细胞因子的产生部位及浓度。方法:选择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9例开腹胆囊切除术(OC)的患者,观察血清和腹腔引流液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术前、术后13、d的动态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的IL-6浓度OC组明显高于LC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清中IL-6、TNF-α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和TNF-α两项在腹腔引流液中的浓度值均高于血清中的浓度值。结论:LC对机体的应激损伤明显小于OC,并且细胞因子形成的部位应为腹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IL-6 TNF-Α 腹腔引流液 血清
下载PDF
创伤性结肠损伤的一期手术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黄颖烽 杨劭宇 老洪业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12期966-967,共2页
目的 探讨创伤性结肠损伤的一期手术方式。方法 对46 例行一期手术的创伤性结肠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 例行缝合修补术,2 例行切除吻合术,6 例行伤处修补加近端蕈状管造瘘术。治愈42 例,死亡4 例,病死率... 目的 探讨创伤性结肠损伤的一期手术方式。方法 对46 例行一期手术的创伤性结肠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 例行缝合修补术,2 例行切除吻合术,6 例行伤处修补加近端蕈状管造瘘术。治愈42 例,死亡4 例,病死率8-7% 。未出现腹腔脓肿、肠瘘和瘘管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结肠损伤的一期修补术和不经肠道准备的切除吻合术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损伤 一期手术 外科手术 手术方式
下载PDF
半肝血供阻断术和Pringle术对肝硬化肿瘤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黄颖烽 唐伟镖 +1 位作者 杨劭宇 罗宏图 《现代医院》 2006年第8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肿瘤患者行肝切除术时不同的肝供血阻断方法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2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进行半肝血供阻断术(n=32)和对照组Pringle法阻断血流切肝术(n=30);比较两组术前、后肝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后1、... 目的探讨肝硬化肿瘤患者行肝切除术时不同的肝供血阻断方法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2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进行半肝血供阻断术(n=32)和对照组Pringle法阻断血流切肝术(n=30);比较两组术前、后肝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后1、5d,半肝血供阻断术组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低于Pringle法阻断血流切肝术组,p<0.05;术后5d,半肝血供阻断术组的总胆红素(TBIL)明显低于Pringle法阻断血流切肝术组,p<0.05。结论半肝血供阻断术对肝硬化肿瘤患者在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肿瘤 肝血供阻断
下载PDF
医用透明质酸钠预防甲状腺术后粘连的探讨 被引量:15
9
作者 罗宏图 杨劭宇 《临床外科杂志》 2005年第5期313-314,共2页
目的观察医用透明质酸钠对于预防甲状腺术后粘连的作用。方法214例(实验组)甲状腺手术患者,于切除甲状腺病灶后,取医用透明质酸钠3~6ml均匀涂抹于甲状腺等创面上,并与同期未用医用透明质酸钠的182例(对照组)甲状腺手术患者作对比,评估... 目的观察医用透明质酸钠对于预防甲状腺术后粘连的作用。方法214例(实验组)甲状腺手术患者,于切除甲状腺病灶后,取医用透明质酸钠3~6ml均匀涂抹于甲状腺等创面上,并与同期未用医用透明质酸钠的182例(对照组)甲状腺手术患者作对比,评估术后粘连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实验组:甲状腺术后粘连26例,对照组:甲状腺术后粘连41例。两组患者甲状腺手术后出现术后粘连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医用透明质酸钠对预防甲状腺术后粘连有满意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透明质酸钠 甲状腺 术后粘连
下载PDF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琼 王红 +4 位作者 聂玉强 李瑜元 夏金堂 杨劭宇 张伟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803-2805,共3页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1(STAT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YBRGreenI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50例大肠癌组织和相应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STAT1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结果:癌组织...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1(STAT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YBRGreenI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50例大肠癌组织和相应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STAT1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结果:癌组织中STAT1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5);在合并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亦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P<0.05);肿瘤TNM分期中,T3/T4期癌组织STAT1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T1/T2期(P<0.05)。结论:STAT1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低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恶性程度相关,可作为大肠癌恶性潜能的检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STAT1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CO_2气腹对小儿呼吸、循环的近期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太成 杨劭宇 +1 位作者 罗宏图 黄颖烽 《临床医学工程》 2013年第9期1143-1144,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对腹股沟斜疝患儿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行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135例,术中建立气腹,维持压力于8~10 mm Hg,分别记录充气前、后5 min,充气后...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对腹股沟斜疝患儿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行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135例,术中建立气腹,维持压力于8~10 mm Hg,分别记录充气前、后5 min,充气后15 min,拔管后5 min,术后24 h五个时间段的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以及血气分析测定值(pH、PCO2、HCO3-),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平均气腹时间(20.6±4.3)min,平均气管插管拔管时间(52.3±6.7)min,术后住院平均(2.1±0.4)d。充气后HR和pH值有一定幅度的下降,MAP、EtCO2、PCO2和HCO3-值有所增加,术中维持稳定,各指标在拔管后迅速恢复并接近充气前水平。结论术中CO2吸收会出现轻度蓄积及酸中毒,并造成呼吸、循环系统病理生理指标的暂时变化,但恢复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气腹 疝囊高位结扎术 腹腔镜 影响
下载PDF
MMP-9介导结肠癌细胞sMICA蛋白脱落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太成 杨劭宇 +3 位作者 罗宏图 黄颖烽 曾秀仪 赖东明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3年第4期315-317,共3页
目的探讨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在结肠癌细胞膜型MICA(mMICA)脱落为可溶型MICA(sMICA)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HT-29细胞转染MMP-9siRNA质粒沉默48小时后,检测MMP-9、MICAmRNA表达以及MMP-9、mMICA及sMICA蛋白生成情况。结果 MMP-9siRNA质... 目的探讨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在结肠癌细胞膜型MICA(mMICA)脱落为可溶型MICA(sMICA)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HT-29细胞转染MMP-9siRNA质粒沉默48小时后,检测MMP-9、MICAmRNA表达以及MMP-9、mMICA及sMICA蛋白生成情况。结果 MMP-9siRNA质粒转染HT-29细胞后显著降低MMP-9mRNA,不影响MICAmRNA;细胞膜表面mMICA蛋白显著增加同时sMICA蛋白生成明显减少。结论抑制MMP-9表达,可减少结肠癌细胞mMICA蛋白降解,同时下调sMICA蛋白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MMP-9 SMICA
下载PDF
EZH2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黄颖烽 古维立 +3 位作者 杨劭宇 肖海 魏亚明 梁柳森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4-286,共3页
目的探讨EZH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基因在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50例癌旁肠壁组织(距肿瘤5 cm以上)作为对照组,50例结直肠癌组织作为实验组,用RT-PCR技术分析EZH2基因在结直肠癌及癌旁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 目的探讨EZH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基因在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50例癌旁肠壁组织(距肿瘤5 cm以上)作为对照组,50例结直肠癌组织作为实验组,用RT-PCR技术分析EZH2基因在结直肠癌及癌旁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EZH2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12%(6/50),而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84%(4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9.05,P<0.05);(2)属Dukes A、B期的9例呈EZH2阳性表达,阳性率52.94%(9/17),属Dukes C、D期的33例全部为EZH2阳性表达,阳性率100%(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5.15,P<0.005);(3)无淋巴结转移的24例中有17例呈EZH2阳性表达,阳性率为70.83%(17/24);有淋巴结转移的26例中25例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96.15%(25/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219,P<0.05)。结论EZH2基因的表达对判断结直肠肿瘤的转移机制以及病情进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并提示EZH2基因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ZH2基因 结直肠癌 RT-PCR
下载PDF
TPE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4
作者 吴琼 王红 +4 位作者 聂玉强 李瑜元 夏金堂 杨劭宇 张伟健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85-1487,共3页
目的探讨含表皮生长因子和卵泡抑素结构域的跨膜蛋白(TPE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40例大肠癌组织和相应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TPEF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资... 目的探讨含表皮生长因子和卵泡抑素结构域的跨膜蛋白(TPE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40例大肠癌组织和相应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TPEF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结果癌组织中TPEF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5);合并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表达量亦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组织(P<0.05)。结论TPEF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低表达,与大肠癌的转移相关,可能作为大肠癌恶性潜能的检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TPEF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清Ⅰ类MHC链相关蛋白A测定及意义
15
作者 谭茵 黄颖烽 +2 位作者 杨劭宇 罗宏图 周泰成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2-353,共2页
目的探讨Ⅰ类MHC链相关蛋白(MICA)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对58名确诊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和98名体检健康者进行血清可溶性MICA(sMICA)浓度检测,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参数... 目的探讨Ⅰ类MHC链相关蛋白(MICA)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对58名确诊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和98名体检健康者进行血清可溶性MICA(sMICA)浓度检测,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参数间关系。用ROC曲线对sMICA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sMICA水平为0.79(0.52,1.28)ng/mL,对照组为为0.32(0.18,0.47)ng/mL,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U=-0.673,P<0.01)。除FIGO分期Ⅲ~Ⅳ期组患者血清sMICA水平与Ⅰ~Ⅱ期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U=1.98,P≤0.05)外,疾病类型、肿瘤浸润程度、肿瘤分化程度及组织类型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界值为0.302 ng/mL时,对妇科恶性肿瘤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16,敏感性为0.847,特异性为0.718。结论血清中sMICA表达水平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以sMICA 0.302 ng/mL为临界值,有助于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链相关蛋白A ROC曲线 妇科恶性肿瘤
下载PDF
高龄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体会
16
作者 罗宏图 杨劭宇 张帅 《河北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422-424,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高龄结直肠癌术后的必要性、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59例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在术后24h内予以肠内营养。通过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制剂输注。结果:术前术后肝功能、血浆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无明显变化;肠...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高龄结直肠癌术后的必要性、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59例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在术后24h内予以肠内营养。通过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制剂输注。结果:术前术后肝功能、血浆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无明显变化;肠蠕动恢复时间1-3d;体重无明显减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高龄结直肠癌术后早期(24h内)肠内营养是必要的,且有效;促进肠功能恢复快,对肝功能影响小;避免了肠外营养相关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高龄 肠内营养 手术
下载PDF
腹腔内网片植入法在复发性腹股沟疝再手术中的应用
17
作者 周太成 杨劭宇 +2 位作者 罗宏图 黄颖烽 肖灿军 《广州医药》 2013年第5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腔内网片植入法(IPOM)在复发性腹股沟疝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12012年1月间收治的159例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开放手术78例。平均手术时间(90.4±11.5)分,平均...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腔内网片植入法(IPOM)在复发性腹股沟疝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12012年1月间收治的159例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开放手术78例。平均手术时间(90.4±11.5)分,平均住院时间(6.2±1.3)天,平均住院费用(9101±581)元,术后随访10~59个月6例复发;IPOM手术81例,平均手术时间(25.1±9.5)分;平均住院时间(4.3±0.7)天,平均住院费用(13674±893)元,术后随访10~58个月1例复发;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肠梗阻、窦道形成和肠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相比开放手术方式,IPOM在复发性腹股沟疝的再手术中,具有操作简单、复发率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IPOM 复发
下载PDF
盲肠插管造瘘术预防结直肠术后吻合口漏的应用
18
作者 周太成 罗宏图 +3 位作者 杨劭宇 梁柳森 张帅 陈双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0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盲肠插管造瘘术在预防结直肠术后吻合口漏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研究组73例,其中因直肠癌行前切除术41例,乙状结肠癌并慢性不全性梗阻20例,均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性Ⅰ期切除吻合,因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10... 目的探讨盲肠插管造瘘术在预防结直肠术后吻合口漏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研究组73例,其中因直肠癌行前切除术41例,乙状结肠癌并慢性不全性梗阻20例,均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性Ⅰ期切除吻合,因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10例,成人巨结肠并梗阻2例,均行Ⅰ期切除吻合;对照组87例,其中因直肠癌行前切除56例,乙状结肠癌并慢性不全性梗阻31例,均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性Ⅰ期切除吻合。研究组均行经阑尾残端盲肠造瘘;对照组未予预防性插管。结果研究组术后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3±0.4)d和(20.2±4.0)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6±0.9)d和(29.1±5.5)d,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1.4%);对照组发生10例(11.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盲肠插管造瘘术在预防结直肠手术后吻合口漏方面具有简单、方便、有效、可行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盲肠造口术 吻合口漏
下载PDF
TPEF和STAT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9
作者 吴琼 王红 +4 位作者 聂玉强 李瑜元 夏金堂 杨劭宇 张伟健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10,共6页
目的:探讨含表皮生长因子和卵泡抑素结构域的跨膜蛋白(TPEF)、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1(STAT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50例大肠癌组织和相应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TPEFmRNA及STAT1 mRN... 目的:探讨含表皮生长因子和卵泡抑素结构域的跨膜蛋白(TPEF)、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1(STAT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50例大肠癌组织和相应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TPEFmRNA及STAT1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结果:癌组织中TPEFmRNA及STAT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相应正常组织(P<0.05);肿瘤TNM分期中T3/T4癌组织表达水平明显低于T1/T2癌组织(P<0.05);合并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表达水平亦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TPEFmRNA与STAT1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_(癌组织)=0.537,r_(正常组织)=0.851,P<0.001)。结论:TPEF、STAT1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低表达,与大肠癌的转移相关,可作为大肠癌恶性潜能的检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TPEF STAT1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208例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
20
作者 张帅 杨劭宇 罗宏图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351-352,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8例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手术及非手术治疗临床资料。结果:208例均发生于腹腔手术后,主要症状是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208例,208例均确诊,其中不完全... 目的:探讨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8例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手术及非手术治疗临床资料。结果:208例均发生于腹腔手术后,主要症状是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208例,208例均确诊,其中不完全性肠梗阻137例,完全性肠梗阻71例。行非手术治疗59例,手术治疗149例。结论: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是腹部手术,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摄片检查来诊断。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成功率较高,而完全性肠梗阻或出现绞窄性肠梗阻时应积极手术,掌握手术时机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粘连性肠梗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